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26967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3048.9

申请日:

1987.10.24

公开号:

CN1030696A

公开日:

1989.02.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A61F2/16

主分类号:

A61F2/16

申请人:

蜀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周开遗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外西营门口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宋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甲基乙烯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作补强剂)组成的硅凝胶材料的配方组份(按容积计)为:合氢硅油100-150份,甲基乙烯基硅油100-150份。经过配胶后的硅凝胶材料花20±5℃的温度下滴铸光学部分和固定部分(攀圈)。滴铸完后,转入65-75℃的加温板上加光学面盖板圈使其完成固化。无需另作焊接或其它高分子线性材料进入光学部分,从而消除了偏振光。解决了目前的人工晶状体由于长期植入而易产生的裂纹或攀圈断裂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硅凝胶GNY515型材料制造制造光学部份和固定部份(攀圈)之间无焊接缝的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甲基乙烯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作补强剂)组成的硅凝胶GNY515型材料的配方组份(按容积计)为: 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      100-150份 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100-150份 --经过配胶后的硅凝胶GNY515型材料在20±5℃的温度下滴铸光学部份和固定部份(攀圈)。待滴铸完成后,再转入65-75℃的加温板上加光学面盖板圈使其完成固化。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配胶的特征在于含氢硅油先在100-130℃/7-12小时的条件下加温烘烤,待其变微黄后,再加铂铬化合物,然后与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混合,并在4℃以下搅匀、抽真空排泡。
3: 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凝胶GNy515型的最佳配比(按容积计)为: 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  100份 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100份
4: 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氢硅油加温烘烤的最佳条件为120℃/10小时,加温板的温度应控制在70-72℃。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人造器官的制造方法。

    人工晶状体最早是由英国眼科学家RidLy于1949年用有机玻璃制成,并首次在伦敦的Thomas医院植入人眼。

    七十年代以来,有机玻璃人工晶状体在制造技术和植入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近年来,由于广泛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使得植入成功率高达98-99%,视力恢复0.5以上达到92%。

    国外各型攀状有机玻璃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份为有机玻璃,固定部份(攀圈)多采用弹性尼龙线或聚丙烯线,两部份之间必须焊接。

    焊接部份给人工晶状体带来如下问题:

    (1)在光学面上产生偏振光;

    (2)长期植入由于张力作用引起焊接点产生放射状裂纹;

    (3)尼龙线攀可以水解,长期植入攀圈可能断裂。

    一九七八年,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曾与电子工业部一0一0所化工部晨光研究院二分厂合作研制成功硅凝胶前房缝线型人工晶状体,并植入人眼获得成功,该项目曾获八二年国家发明三等奖。但硅凝胶前房缝线型人工晶状体仍采用聚丙烯线固定,因线穿过硅凝胶光学部份,对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性质也有所影响。

    本发明根据硅凝胶成型后为弹性这个物理特征,将光学部份和攀圈部份均采用硅凝胶材料,用同一工艺成型,从而解决了偏振光和裂纹问题。

    本发明采用硅凝胶GNy515型材料制作人工晶状体,其配方组份(按容积计)为:

    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    100-150份

    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作补强剂)    100-150份

    最佳配料比(按容积计)为:

    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    100份

    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    100份

    配胶时,先将含氢硅油在100-130℃/7-12小时的条件下加温烘烤,待其变微黄后,再加铂铬化合物作催化剂,然后与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混合,并在4℃以下搅匀、抽真空排泡。

    将上述经过配胶后的硅凝胶GNy515型材料在20±5℃下滴铸光学部份和攀圈(滴铸攀圈时采用液体石蜡作脱模剂),待滴铸攀圈完成后,再转入65-75℃的加温板上加光学面盖板圈使其完成固化。

    若采用最佳配料比(按容积计)配胶,则含氢硅油的加温烘烤的最佳条件为120℃/10小时,加温板的温度最好控制在70-72℃。

    本发明由于利用硅凝胶的弹性特点,把攀圈与光学部份采用同一工艺成型,因而无需另作焊接或其它高分子线性材料进入光学部份,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偏振光。

    本发明在配胶过程中先对含氢硅油加温烘烤,使其变微黄,造成微黄色人工晶体,仿人眼阻拦紫外光进入眼内,从而达到了保护视网膜黄斑区免遭紫外线损伤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及附图说明:

    附图(1)、(2)是硅凝胶J字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结构示意图。硅凝胶J字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由光学面(1)和上下J字攀(2)及(3)构成。其光学部份由直径为5.00mm的可用光学面和1.00mm的光学面周边(4)构成,前曲率半径(6)为5.34-3.04mm,后曲率半径为平面,攀架端距为13.5mm,中心厚度为1.2-1.5mm,周比厚度为0.2mm屈光度(水中)为+13D-+25D,耐温范围为-60℃-+180℃折光率为1.412。

    将1.5ml的含氢硅油(内含5PPm地铂铬化合物)在120℃/10小时的条件下加温烘烤,待其变微黄后再与1.5ml的甲基乙烯基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混合,并在4℃下搅匀、抽真空排泡。

    用刻度注射器将0.2ml的硅凝胶GNy515型材料在18℃的温度下注入到人工晶体模中(滴铸攀圈时用液体石蜡作脱模剂),待滴铸完成后,再转入72℃的加温板上加光学面盖板圈使其完成固化,即得硅凝胶J字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凝胶攀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含氢硅油(含3-8ppm的铂铬化合物)、甲基乙烯硅油(含甲基乙烯基硅树脂作补强剂)组成的硅凝胶材料的配方组份(按容积计)为:合氢硅油100-150份,甲基乙烯基硅油100-150份。经过配胶后的硅凝胶材料花205的温度下滴铸光学部分和固定部分(攀圈)。滴铸完后,转入65-75的加温板上加光学面盖板圈使其完成固化。无需另作焊接或其它高分子线性材料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