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6923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1277.8

申请日:

1994.02.08

公开号:

CN1099289A

公开日:

1995.03.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H39/0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H39/00

申请人:

程志明;

发明人:

程志明

地址:

311311浙江省临安县於潜人民医院党支部办公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它由硫磺、乳香、冰片、甘松、白芷、苍术、芒硝、朱砂、当归、蜈蚣、石膏、制草乌、麝香等为首选药材,按一定的配比,经选药材、混合粉碎、1—3次的加硫磺炼制、冷却、成型再密封包装而成,与沿用的施灸药饼相比具有灼温高、渗透力强、选用穴位广、施灸简便、灼烧快、灸后不损伤组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该药锭制作方便,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用于穴位施灸治疗痹证疗效十分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痹证的施灸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其特征是由下列药材及其重量份配比而成:硫磺6-8份、活血类药材1-2份、开窍类药材0.3-0.6份、理气类药材0.1-0.2份、解表类药材0.05-0.1份、化湿类药材0.05-0.1份、泻下类药材0.1-0.2份、安神类药材0.02-0.05份、补益类药材0.1-0.2份、熄风类药材0.02-0.05份、清热类药材0.05-0.1份、祛风湿类药材0.02-0.05份、麝香0.02-0.05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锭,其特征是所说的活血类药材为乳香、开窍类药材是冰片、理气类药材是甘松、解表类药材是白芷、化湿类药材为苍术、泻下类药材为芒硝、安神类药材为朱砂、补益类药材为当归、熄风类药材为蜈蚣、清热类药材为石膏、祛风湿类药材为制草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锭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先将除麝香和硫磺外的其余各药材按各自的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粉状备用,再将6-8重量份的硫磺加热熔化为液态,把粉碎成粉状的混合药材投入熔化的液态硫磺中搅拌均匀,在其即将硬结时投入0.02-0.05重量份麝香,快速拌匀后,再快速冷却使结块,再成型为便于在穴位上放稳的绿豆般大小的颗粒后,密封包装即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锭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在熔化的液态硫磺中可分几次投入粉状混合药材,拌匀后再加热熔化,再投、再拌、再熔化,直至按重量比将粉状混合药材投毕,最后才加入麝香拌匀,快速冷却使结块,再成型、密封包装。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生产方法,该中药特别适合于在灸法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时应用。

    穴位施灸类药物按形态分,习惯沿用药饼灸,将药物制成饼状,放在穴位上,再加放艾炷施灸。药饼灸与皮肤的接触面大,渗透力弱,不便于指趾关节等部位的施灸,灸疤面阔,易溃烂,病员灼痛严重。

    本发明的药物颗粒状,体积近似绿豆,中医针灸史书上称之为药锭,用药锭施灸与用药饼施灸相比,具有皮肤感受的灼温高,渗透力强,接触面小,可在指趾关节等部位施灸,所以分布面广,施灸简便。药锭施灸灼烧时间短,灸后不损伤组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本穴位施灸药锭,适用于治疗中医学所称的“痹证”,该疾病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重者活动困难。中医学的“痹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其中多属顽疾,西医治疗效果不甚显著,中医采用针法、灸法、推拿等方法治疗,疗效不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中药制作成近似绿豆般大小的颗粒状的专用于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等中医学称为“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用如下措施来实现:

    作为一种穴位施灸药锭,要具有一定的可燃性,选6-8重量份的硫磺作基药,既可作可燃性基料,又具温阳祛寒之功效,其它药材及其重量份是:活血类药材1-2份,开窍类药材0.3-0.6份、理气类药材0.1-0.2份、解表类药材0.05-0.1份、化湿类药材0.1-0.2份、泻下类药材0.1-0.2份、安神类药材0.02-0.05份、补益类药材0.1-0.2份、熄风类药材0.02-0.05份、清热类药材0.05-0.1份、祛风湿类药材0.02-0.05份、麝香0.02-0.05份。

    上述活血类药材的首选药材为乳香、开窍类药材为冰片、理气类为甘松、解表类为白芷、化湿类为苍术、泻下类为芒硝(元明粉)、安神类为朱砂、补益类为当归、熄风类为蜈蚣、清热类为石膏、祛风湿类为制草乌。

    本穴位施灸药锭的生产方法是先将除麝香、硫磺外的其余各药材按各自的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粉状备用,再将6-8重量份的硫磺加热熔化为液态,把粉碎成粉状地混合药材投入熔化的液态硫磺中搅拌均匀,在其即将硬结时投入0.02-0.05重量分麝香,快速拌匀后,立刻快速冷却使结块,再成型为便于在穴位上放稳的绿豆般大小的颗粒后,密封包装即成。

    考虑到药效,更好的方法是分几次将粉状混合药材投入液态硫磺中拌匀后,再熔化、再投、再拌、再熔化,直至将按重量份配好的粉状混合药材投放完毕,最后才加入麝香拌匀,快速冷却使结块,再成型、密封包装。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予以详述。

    实施例1:

    将乳香2重量份(下同)、冰片0.6份、甘松0.2份、白芷0.1份、苍术0.1份、芒硝(元明粉)0.2份、朱砂0.05份、当归0.2份、蜈蚣0.05份、石膏0.1份、制草乌0.05份混合粉碎成粉状备用,再将6重量份硫磺置于铜锅中加热熔化成液态后即离热源(特别要注意防止加热过久、温度过高而燃尽),把备用的粉状混合药材约总量的1/3投入液态硫磺中拌匀,再加热熔化后又加入粉状混合药材的1/3左右拌匀,再次加热熔化后加入剩余的粉状混合药材,在其即将硬结时投入0.05重量份麝香,快速拌匀,快速冷却使结块,再成型、密封包装。因麝香高热易挥发,故需在快硬结时投入、快速拌匀后还需快速冷却才行。对药锭成型的要求是体积约30立方毫米,似绿豆大小,其中起码有一个面是平的,以便放在身体的穴位上不至于滚落。

    实施例2:

    各药材及其配比的重量份为乳香1份、冰片0.3份、甘松0.1份、白芷0.05份、苍术0.05份、芒硝0.1份、朱砂0.02份、当归0.1份、蜈蚣0.02份、石膏0.05份、制草乌0.02份混合粉碎成粉状备用,用8重量份的硫磺作基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分三次加入上述混合药粉拌匀,最后加麝香0.02重量份拌匀快速冷却,成型,密封包装。

    实施例3:

    各药材及其配比的重量份为乳香1.5份、冰片0.4份、甘松0.15份、白芷0.08份、苍术0.08份、芒硝0.15份、朱砂0.03份、当归0.15份、蜈蚣0.03份、石膏0.08份、制草乌0.03份、硫磺7份、麝香0.03份,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

    总之,本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要求达到的总功效是:祛风散寒、清热通络、除湿镇痛、益气养血、培补肝肾,所以需要选用温阳、活血、开窍、理气、解表、化湿、泻下、安神、补益、熄风、清热、祛风湿等类药材来制作,实施例1-3给出的是上述各类药材的首选药,选用同功效的替代药材来组合制成药锭也行。其中温阳类的硫磺、开窍类的冰片、麝香不变外,活血类可调整为没药,理气类还可在千年健、厚朴、木香中任选,解表类可在细辛、防风、荆芥中任选,化湿类可在佩兰、砂仁、霍香中任选,泻下类可在火麻仁、郁李仁、蜂蜜中任选,安神可在琥珀、柏子仁、远志中任选,补益类可在党参、白芍、龟板、蛤蚧中任选,熄风类可在全蝎、僵蚕、珍珠母中任选,清热类可在黄芩、黄柏、知母中任选,祛风湿类可在制川乌、秦艽、防已等中选用。这些同功效的替代药材各选其一,或二至三种混和,其配比的重量份参照实施例1-3的同类首选药的份额,取上限、中间值、下限,也可制得较为满意的药锭,而且各药材也无配伍禁忌。现以取中间值,各选一药为例制取。

    实施例4:

    各药材及其配比的重量份为没药1.5份、冰片0.4份、千年健0.15份、细辛0.08份、佩兰0.08份、火麻仁0.15份、琥珀0.03份、党参0.15份、全蝎0.03份、黄芩0.08份、制川乌0.03份、硫磺7份、麝香0.03份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

    将实施例4各项药材配比的重量份选上限、下限值也能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恕不举例。

    在实际生产中光求能制成、有药效是不行的,还必须综合考虑药效的好坏、成本的高低、原料取得的难易程度和供应期的长短、制作工艺的复杂与否等诸多因素。所以上述众多选药组合及其配比,以实施例3为佳,制成的药锭总量是3320克。

    混合药材的粉碎以选用医用的密闭性好的粉碎机为好,硫磺加热可放在铜锅置火中加热,快速冷却可将拌匀的半熔药物连锅一起半浸在冷水中来实现,冷却硬结后切成3×3×3mm的颗粒即成。也可将半熔的药物倒入内有长、宽、高均为3mm的细密格档盘中,盘底浸于冷水中,快速冷却,硬结后敲落,密封包装即可。

    用本药锭穴位施灸治疗痹证,需根据病情、病位、病程、病势、年龄、体质不同来定疗程,取穴位,一般每疗程可取1-200穴,在选定的穴位上先涂姜汁或蒜汁,贴直径为8mm薄纸一片,放置本药锭一粒于纸片上,用火柴点燃,约十秒钟燃尽,一穴一壮(即用一粒燃一次),循径施灸,灸后起一小泡,几日后结痂,隔一月复一疗程,交替取穴施灸,逐渐减量,1-3疗程,好转或痊愈为止。

    应用本药锭穴位施灸治疗痹证已实施58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16例,坐骨神经痛12例、肩周炎14例,腰肌劳损及腰椎肥大10例,偏头痛6例。治愈34人,占58.62%,好转22人,占37.93%,无效2人,占3.45%,有效率为96.55%。

    本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与沿用的施灸药饼相比具有皮肤感受的灼温高,渗透力强、接触面积小,可选用的穴位多,施灸简便,灼烧时间短,灸后不损伤组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制作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

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痹证的穴位施灸药锭及其生产方法,它由硫磺、乳香、冰片、甘松、白芷、苍术、芒硝、朱砂、当归、蜈蚣、石膏、制草乌、麝香等为首选药材,按一定的配比,经选药材、混合粉碎、13次的加硫磺炼制、冷却、成型再密封包装而成,与沿用的施灸药饼相比具有灼温高、渗透力强、选用穴位广、施灸简便、灼烧快、灸后不损伤组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该药锭制作方便,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用于穴位施灸治疗痹证疗效十分显著,是一种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