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95931.3
2015.06.02
CN104839006A
2015.08.19
授权
有权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G 33/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变更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66002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贵州47号变更后:266104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3/00申请日:20150602|||公开
A01G33/00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徐智广; 吴海一; 郭文; 辛美丽; 詹冬梅
266002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贵州47号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李素红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属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领域,通过围堰方法直接在潮间带培育鼠尾藻幼苗直至养成,解决了以往鼠尾藻增殖方法中成本太高、操作难度大、增殖效果差的问题。
1.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通过围堰方法直接在潮间带培育鼠尾藻幼苗直至养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潮间带增殖海区的选址:选择坡度小、水深浅、海岸线曲折多湾的海区以便于用于围堰建造;同时所选海区风浪较小、礁石底质、且大型海藻自然生物量较少以利于增殖海藻的附着和存活;2)附着基的整理:以所选海区自然底质的礁石作为采苗的附着基,将礁石表面刷洗干净,并整理使之平铺于水底;3)围堰的建造:退大潮的时候,在选定海区的潮间带构建围堰,围堰的高度需确保水洼在退大潮时保持围堰内水深40-60cm;围堰坝顶对称固定预置环状物,用于种菜的悬挂;4)种菜的筛选和悬挂:在自然海区筛选生殖托饱满、生殖细胞将近成熟的鼠尾藻种菜并采集,采集时机选择在潮汐为小死讯和最小死讯期间,种菜采集后立即夹绳并悬挂在围堰内海水表面,苗绳两端固定于围堰坝顶预置的环状物上;5)半人工采苗:用显微镜监测生殖细胞成熟度,根据自然光照强度随时调节种菜悬挂水层,当镜检生殖细胞成熟比例达到70%以上时,对种菜采取阴干刺激,使受精卵集中大量脱落,当受精卵从生殖托大量脱落后将种菜苗绳取出;6)中间培育的管理:中间培育过程围堰外海水随着周期性涨潮进入围堰从而完成围堰内海水的更新;敌害生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定期的人工摘除附着在礁石上的其他杂藻和海螺或其它植食性动物;7)围堰的拆除:受精卵附着在底质礁石上后,经过中间培育至鼠尾藻幼苗 长至6cm以上时将围堰拆除,使增殖鼠尾藻重新处于自然海水环境中。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海藻主要分布在海洋近岸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数米的浅水区,是近海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近海碳循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各种海藻成片分布形成的海藻场能够为多种海洋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和产卵孵化的场所,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典型生态系统,在近海生态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鼠尾藻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的大型褐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是近海海藻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近些年填海造地、港口建设、人为采集等人类活动对其的破坏,鼠尾藻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而,鼠尾藻的资源恢复和增殖技术正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已公布的专利中,鼠尾藻乃至其他大型海藻的增殖方法都是通过车间内的全人工繁育,在可控条件下采苗,使幼苗固着在特殊制作的附着基上,再通过各种途径固定在潮间带。这些方法存在着苗种繁育和附着基制备的成本昂贵,采苗后附着基固定时的难度较大等缺点,因而难以进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自然鼠尾藻资源虽分布于潮间带,但在潮间带对其进行增殖时,由于5cm以下的幼苗耐受潮间带剧烈变化自然环境因子的能力较弱,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增殖效果。所以,亟需发明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增殖效果好的鼠尾藻潮间带增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围堰方法直接在潮间带培育鼠尾藻幼苗直至养成,解决了以往鼠尾藻增殖方法中成本太高、操作难度大、增殖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通过围堰方法直接在潮间带培育鼠尾藻幼苗直至养成。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潮间带增殖海区的选址:选择坡度小、水深浅、海岸线曲折多湾的海区以便于用于围堰建造;同时所选海区风浪较小、礁石底质、且大型海藻自然生物量较少以利于增殖海藻的附着和存活; 2)附着基的整理:以所选海区自然底质的礁石作为采苗的附着基,将礁石表面刷洗干净,并整理使之平铺于水底; 3)围堰的建造:退大潮的时候,在选定海区的潮间带构建围堰,围堰的高度需确保水洼在退大潮时保持围堰内水深40-60cm;围堰坝顶对称固定预置环状物,用于种菜的悬挂; 4)种菜的筛选和悬挂:在自然海区筛选生殖托饱满、生殖细胞将近成熟的鼠尾藻种菜并采集,采集时机选择在潮汐为小死讯和最小死讯期间,种菜采集后立即夹绳并悬挂在围堰内海水表面,苗绳两端固定于围堰坝顶预置的环状物上; 5)半人工采苗:用显微镜监测生殖细胞成熟度,根据自然光照强度随时调节种菜悬挂水层,当镜检生殖细胞成熟比例达到70%以上时,对种菜采取阴干刺激,使受精卵集中大量脱落,当受精卵从生殖托大量脱落后将种菜苗绳取出; 6)中间培育的管理:中间培育过程围堰外海水随着周期性涨潮进入围堰从 而完成围堰内海水的更新;敌害生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定期的人工摘除附着在礁石上的其他杂藻和海螺或其它植食性动物。 7)围堰的拆除:受精卵附着在底质礁石上后,经过中间培育至鼠尾藻幼苗长至6cm以上时将围堰拆除,使增殖鼠尾藻重新处于自然海水环境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自然海区进行半人工采苗,与陆基车间采苗相比,大大节省了育苗场地、育苗生产的设施及人力。 2、本发明利用天然礁石作为附着基,比制作附着基节约了制作、运输和固定过程相关的成本。 3、本发明采苗时机选择在小死讯和最小死讯,此段时间内涨潮时最高水位也不会超过所建围堰的坝顶,从而保证受精卵从生殖托脱落后能够附着在围堰底部的礁石上而不被潮水冲走。受精卵从脱落到附着大概在48小时内完成。 4、本发明对于种菜的悬挂、半人工采苗和幼苗的中间培育都在原位条件下进行,鼠尾藻幼苗更加适应自然环境,增殖效果更好。 5、鼠尾藻长度在6-8cm以下都处于沉水状态,克服了幼苗对干出耐受能力较弱的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增殖成活率。 6、本发明的增殖方法易操作,容易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潮间带增殖海区的选址:选择风浪小、海岸线比较曲折、退潮后水深在30cm左右的潮间带,同时海区底质为附着其他大型海藻较少的礁石。 2)附着基的整理:以所选海区自然底质的礁石作为采苗的附着基,将礁石表面刷洗干净,并稍加整理使之平铺于水底。 3)围堰的建造:退大潮的时候,在选定海区用防汛沙袋和防水砂浆在潮间带构建围堰。隔离出面积40m2左右的水洼,水深50cm左右。防汛沙袋的规格为40cm*60cm;防水砂浆由速凝剂、水泥和细砂按照1:2:5的比例混合,并加水搅拌。围堰的高度确保在退大潮时保持围堰内水深50cm左右。围堰坝顶用水泥砂浆对称固定预置直径10cm的铁环数个,用于种菜的悬挂。 4)种菜的筛选和悬挂:在自然海区采集长势良好、生殖托饱满、生殖细胞将近成熟的鼠尾藻作为种菜。种菜采集后立即夹绳并悬挂在围堰内海水表面,苗绳两端固定于围堰坝顶预置的铁环上。 5)半人工采苗:采苗时机选择在潮汐为小死讯和最小死讯期间,减少在受精卵脱落后到附着的时间段内围堰外海水对附着率的影响。用显微镜监测生殖细胞成熟度,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种菜悬挂水层,使种菜白天接受的光照强度在60-80μmolphotons/(m2s)。当镜检生殖细胞成熟比例达到70%以上时,对种菜采取阴干刺激,使受精卵集中大量脱落,当受精卵大量脱落后将种菜苗绳取出。 6)中间培育的管理:受精卵从生殖托大量脱落后经48小时左右附着在围堰底部的礁石上,需经过中间培育至幼苗长至6cm以上(3个月左右)。中间培育过程围堰外海水随着周期性涨潮进入围堰从而完成围堰内海水的更新;敌害生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在大潮退潮时人工摘除附着在礁石上的其他杂藻和海螺等植食性动物。 7)围堰拆除:受精卵经附着在底质礁石上后,经过中间培育至鼠尾藻幼苗长至6cm以上时将围堰拆除,使增殖鼠尾藻重新处于自然海水环境中。 2013-2014两年利用本发明方法进行了实验,共增殖鼠尾藻10.5万株,增殖面积4.2亩。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属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领域,通过围堰方法直接在潮间带培育鼠尾藻幼苗直至养成,解决了以往鼠尾藻增殖方法中成本太高、操作难度大、增殖效果差的问题。。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