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67493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9109164.5

申请日:

1989.12.09

公开号:

CN1043132A

公开日:

1990.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K5/06; A61K37/02

主分类号:

C07K5/06; A61K37/02

申请人:

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发明人:

沃尔夫-乌尔里克·尼克尔; 汉斯乔格·乌尔巴赫; 迪特尔·鲁珀特; 伯恩沃德·斯科肯斯

地址:

联邦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优先权:

1988.12.10 DE P3841732.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樊卫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通式I化合物(式中R1表示一个(被取代的)杂环基-烷基、-烷氧基、-环烷基或-环烷氧基以及相应的杂环基硫基基团,A和B是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表示一个氨基酸,R2是氢、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R3表示氢、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羟基以及R4表示通式为(CH2)0-4CHR5-D的一个基团(式中R5和D的定义见说明书)。该化合物具有抑制酶的性质。对此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治疗高血压和病毒性疾病中的用途作了说明。

权利要求书

1: 制备通式Ⅰ化合物及其生理上允许的相应盐的方法,通式Ⅰ的化合物为: 式中 R 1 表示Het-(C 1 -C 6 )烷基, Het-(C 1 -C 6 )烷氧基, Het-(C 3 -C 8 )环烷基, Het-(C 3 -C 8 )环烷基-(C 1 -C 4 )烷基, Het-(C 3 -C 8 )环烷氧基, Het-(C 3 -C 8 )环烷氧基-(C 1 -C 4 )烷基, Het-巯基-(C 1 -C 6 )烷基, Het-巯基-(C 3 -C 8 )环烷基, Het-巯基-(C 3 -C 8 )环烷基-(C 1 -C 4 )烷基, Het-巯基-(C 1 -C 6 )烷氧基, 或Het-巯基-(C 3 -C 8 )烷环氧基, 式中Het表示5至7元的单环或8至10元的二环的杂环,它们可以是苯并稠合的、芳香的、部分氢化或完全氢化的;它们可以含一个、两个或三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从作为杂元素的N、O、S、NO、SO或SO 2 的一组基团中选取;它们也可被取 代上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取代基团可从(C 1 -C 6 )烷基、(C 1 -C 6 )烷氧基、(C 1 -C 6 )烷氧羰基、羟基、卤素、氨基、单或二-(C 1 -C 6 )的烷基氨基以及氧桥等一组基团中选取。 R 2 表示氢、(C 1 -C 10 )烷基、(C 4 -C 7 )环烷基、(C 4 -C 7 )环烷基-(C 1 -C 4 )烷基、(C 6 -C 14 )芳基或(C 6 -C 14 )芳基-(C 1 -C 4 )烷基; R 3 表示氢、(C 1 -C 10 )烷基、(C 6 -C 14 )芳基、(C 6 -C 14 )芳基-(C 1 -C 4 )烷基或羟基; R 4 表示通式Ⅱ的一个基团 式中 R 5 代表氢、(C 1 -C 7 )、烷基(C 1 -C 5 )烷氧基、(C 1 -C 5 )烷基硫基、(C 1 -C 5 )烷基氨基、羟基、叠氮基、氟、氯、溴或碘, D表示-Het基团,这里 Het代表-5至7元的杂环,它可以是苯并稠合的、芳香的、部分氢化或完全氢化的;它可以含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从作为杂原子的N、O、S、NO、SO和SO 2 等一组基团中选取;它可以取代上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取代基可从(C 1 -C 4 )烷基、(C 1 -C 4 )烷氧基、羟基、卤素、氨基、单或二-(C 1 -C 4 )烷基氨基和CF 3 等一组基团中选取, m表示0,1,2,3或4;以及 A和B为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代表着下列一组氨基酸中的一个基团。这一组氨基酸为苯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3-呋喃丙氨酸、赖氨酸、乌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基丙氨酸、3-吡啶基丙氨酸、环乙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O-甲基酪氨酸、0-苄基酪氨酸、0-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丙氨酸、2-萘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β-2-苯并[b]塞吩丙氨酸、β-3-苯并[b]噻吩丙氨酸、2-氟代苯丙氨酸、3-氟代苯丙氨酸、4-氟代苯丙氨酸、正亮氨酸、半胱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O-二甲基-DOPA、2-氨基-4-(2-噻吩基)-丁酸、2-氨基-4-(3-噻吩基)-丁酸、3-(2-噻吩基)-丝氨酸、(Z)-脱氢苯丙氨酸、(E)-脱氢苯丙氨酸、1,3-二氧戊环-2-基-丙氨酸、N-吡咯基丙氨酸以及1-,3-或4-吡唑基丙氨酸,该化合物的是以N-端基形式联结R 1 和A,以C一端基形式联结B和NH-CHR 2 -CHOH 3 -R 4 , 通式Ⅰ化合物是将一含有末端羟基的或其相应的反应活性衍生物的片段与一相应的含有游离氨基的片段耦合而成,必要时要裂解掉为保护其它官能团而暂时引入的保护基团以及必要时将这样得到的化合物成它的生理上所允许的相应盐类。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制备通式Ⅰ化合物或它的生理上允许的相应的盐,其中 R 1 是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基团; R 2 表示异丁基、苄基或环己基甲基; R 3 表示氢、(C 1 -C 5 )烷基、(C 6 -C 10 )芳基、(C 6 -C 10 )芳基-(C 1 -C 4 )烷基或羟基; R 4 表示通式Ⅱ的一个基团,其中 R 5 表示氢、(C 1 -C 4 )烷基、(C 1 -C 4 )烷氧基、(C 1 -C 4 )烷基硫基、(C 1 -C 4 )烷基氨基、羟基、叠氮基、氟、氯、溴或碘, D是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基团,以及 m表示0,1或2;以及 A和B是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代表一个二价基团,该基团可从下列一组化合物中选取: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2-噻吩丙氨酸、β-3-噻吩丙氨酸、β-2-呋喃丙氨酸、β-3-呋喃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丙氨酸、3-吡啶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环己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0-甲基酪氨酸、0-苄基酪氨酸、0-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丙氨酸、2-萘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正亮氨酸、半胱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2-氨基-4-(2-噻 吩基)-丁酸、2-氨基-4-(3-噻吩基)-丁酸、3-(2-噻吩基)-丝氨酸、(Z)-脱氢苯丙氨酸、(E)-脱氢苯丙氨酸、1,3-二氧戊环-2-基-丙氨酸、N-吡咯基丙氨酸和1-,3-或4-吡唑基丙氨酸。
3: 权利要求1和2中一项或二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制备通式Ⅰ化合物或它的生理上允许的相应的盐类,其中 R 1 表示Het-(C 1 -C 4 )烷基, Het-(C 1 -C 4 )烷氧基, Het-(C 5 -C 6 )环烷基, Het-(C 5 -C 6 )环烷氧基, Het-巯基-(C 1 -C 3 )烷基, Het-巯基-(C 5 -C 6 )环烷基, Het-巯基-(C 1 -C 3 )烷氧基以及 Het-巯基-(C 5 -C 6 )环烷氧基, 式中Het表示一个5至6元杂环,如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吗啉代、硫代吗啉代、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基或四氢噻吩基,该杂环也可被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所取代,这些基团可从下列基团中选取:(C 1 -C 4 )烷基、(C 1 -C 4 )烷氧基、(C 1 -C 4 )的烷氧羰基、羟基、氨基、单或二-(C 1 -C 4 )的烷基氨基以及氧桥; R 2 表示异丁基、苄基或环己基甲基; R 3 表示氢或羟基; R 4 表示通式Ⅱ的一个基团,其中 R 5 表示氢或氟; D表示一个2-,3-或4-吡啶基、2-,4-或5-咪唑基或2-噁唑啉基,对于所述的杂环基团都可能取代上一个或两个基团,这些基团可以是甲基、甲氧基、氟、氯、溴和CF 3 等,以及m表示0,1或3;以及 A和B为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表示一个二价基团,该基团可从下列一组化合物中选取,它们是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2-噻吩丙氨酸、β-3-噻吩丙氨酸、β-2-呋喃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丙氨酸、3-吡啶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环己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0-甲基酪氨酸、0-苄基酪氨酸、0-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丙氨酸、2-萘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正亮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2-氨基-4-(2-噻吩基)-丁酸和1-,3-和4-吡唑基丙氨酸。
4: 制备含有权利要求1至3所述化合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活性物质、生理上允许的赋形剂以及按需要进而加入的添加剂、助剂和/或防腐剂,制成适当的药剂形式。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能抑制天然存在酶如血管紧张肽原酶、病毒天冬氨酰蛋白酶作用的二肽类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二肽衍生物及其作为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的用途可从Ep-A-172346、Ep-A-172347、Ep-A-189203、Ep-A-229667、Ep-A-230266、Ep-A-255082、Ep-A-273893和Ep-A-274259获知。

    经体外和体内试验,具有能高效地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的一类新的二肽衍生物现已被发现。

    本发明涉及通式Ⅰ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生理上允许的盐类,

    式中

    R1表示Het-(C1-C6)烷基,

    Het-(C1-C6)烷氧基,

    Het-(C3-C8)环烷基,

    Het-(C3-C8)环烷基-(C1-C4)烷基,

    Het-(C3-C8)环烷氧基,

    Het-(C3-C8)环烷氧基-(C1-C4)烷基,

    Het-巯基-(C1-C6)烷基,

    Het-巯基-(C3-C8)环烷基,

    Het-巯基-(C3-C8)环烷基-(C1-C4)烷基,

    Het-巯基-(C1-C6)烷氧基,

    或Het-巯基-(C3-C8)环烷氧基,

    其中Het代表5至7元单环或8至10元的二环的杂环,它们可以是苯并稠合的、芳香的、部分氢化或完全氢化的;它们可以含一个、两个或三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以作为杂元素的N、O、S、NO、SO或SO2一组基团中选取;它们也可被取代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取代基团可从(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羰基、羟基、卤素原子、氨基、单或二-(C1-C6)烷基氨基和氧桥等一组基团中选取;

    R2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C4-C7)环烷基、(C4-C7)环烷基-(C1-C4)烷基、(C6-C14)芳基或(C6-C14)芳基-(C1-C4)烷基;

    R3表示氢原子、(C1-C10)烷基、(C6-C14)芳基、(C6-C14)芳基-(C1-C4)烷基或羟基;

    R4表示通式Ⅱ地基团

    式中

    R5代表氢原子、(C1-C7)烷基、(C1-C5)烷氧基、(C1-C5)烷基硫基、(C1-C5)的烷基氨基、羟基、叠氮基、氟、氯、溴或碘,

    D代表-Het基团,这里

    Het代表5至7元杂环,它可以是苯并的稠合、芳香的、部分氢化或全部氢化的;它可以含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可从作为杂原子的N、O、S、NO、SO和SO2等一组基团中选取;它可被取代上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基团,这些取代基可从(C1-C4)烷基、(C1-C4)烷氧基、羟基、卤素、氨基、单或二-(C1-C4)烷基氨基和CF3-等一组基团中选取,m代表0、1、2、3或4;以及A和B为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代表着下列一组氨基酸基团中的一个基团。这一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2-噻吩丙氨酸、β-3-噻吩丙氨酸、β-2-呋喃丙氨酸、β-3-呋喃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基丙氨酸、3-吡啶基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环己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O-甲基酪氨酸、O-苄基酪氨酸、O-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丙氨酸、2-萘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β-2-苯并〔b〕噻吩丙氨酸、β-3-苯并〔b〕噻吩丙氨酸、2-氟代苯丙氨酸、3-氟代苯丙氨酸、4-氟代苯丙氨酸、正亮氨酸、半胱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3,4-二羟苯丙氨酸(DOpA)、O-二甲基-DOpA、2-氨基-4-(2-噻吩基)-丁酸、2-氨基-4-(3-噻吩基)-丁酸、3-(2-噻吩基)-丝氨酸、(Z)-脱氢苯丙氨酸、(E)-脱氢苯丙氨酸、1,3-二氧戊环-2-基-丙氨酸、N-吡咯基丙氨酸以及1-,3-或4-吡唑基丙氨酸,该化合物以N-端与R1和A联结以及以C-端基联结B和NH-CHR2-CHOH-CHR3-R4。

    通式Ⅰ化合物的手性中心可以有R-、S-或R-S-构型。

    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对于由烷基衍生的基团也是如此,如烷氧基、烷基硫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链烷酰基和芳烷基等。

    环烷基也可认为是烷基取代基团,例如4-甲基环己基或2,3-二甲基环戊基。

    (C6-C14)芳基是,例如苯基、萘基、联苯基或芴基,最好是苯基。对于由此而衍生所得的基团,如芳氧基、芳酰基、芳烷基和芳烷氧基也是如此。芳烷基可认为是被取代的或无取代的(C6-C14)芳基和(C1-C6)烷基的化合物,如苄基、α-和β-萘甲基、卤代苄基和烷氧基苄基,不过芳烷基並不只限于上述的基团。

    依据上面对Het的定义,它可以是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吡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吲哚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β-咔啉基、苯并稠合基或者这些基团的环戊基、环己基或环庚基稠合基的衍生物,该杂环基团可通过氧桥取代上一个氮原子,也可取代上(C1-C6)的烷基如甲基或乙烷、苯基或苯基-(C1-C4)烷基如苄基,和/或通过(C1-C4)的烷基取代上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如甲基、苯基、苯基-(C1-C4)烷基如苄基、卤素如氯、羟基、(C1-C4)烷氧基如甲氧基、苯基-(C1-C4)烷氧基如苄氧基或氧代等;该杂环基团可以部分被饱和的杂环基团,例如2-或3-吡咯基、苯基-吡咯基如4-或5-苯基-2-吡咯基、2-呋喃基、2-噻吩基、4-咪唑基、甲基-咪唑基如1-甲基-2-,-4-或-5-咪唑基、1,3-噻唑-2-基、2-,3-或4-吡啶基、1-氧-2-,-3-或-4-吡啶并、2-吡嗪基、2-,4-或5-嘧啶基、2-,3-或5-吲哚基、取代的2-吲哚基(如1-甲基-、5-甲基-、5-甲氧基、5-苄氧基-、5-氯代或4,5-甲基-2-吲哚基)、1-苄基-2-或-3-吲哚基、4,5,6,7-四氢-2-吲哚基、芳庚并〔b〕-5-吡咯基、2-,3-或4-喹啉基、4-羟基-2-喹啉基、1-,3-或4-异喹啉基、1-氧-1,2-二氢-3-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2-苯并呋喃基、2-苯并噁唑基、2-苯并噻唑基、苯并〔e〕吲哚-2-基或β-咔啉-3-基。

    部分氢化或完全氢化杂环的例子是二氢吡啶基、吡咯烷基如2-,3-或4-N-甲基吡咯基、哌啶基、哌嗪基、吗啉代、硫代吗啉代和四氢苯硫基。

    卤素表示氟、氯、溴或碘,尤其是氟或氯。

    对于通式Ⅰ化合物的盐类应理解为,特别是药用的或无毒性的盐类。

    对于含有如羧酸这样酸性基团的通式Ⅰ化合物,它们的盐类是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如Na、K、Mg和Ca,以及与生理上许可的有机胺类如三乙胺和三-(2-羟乙基)-胺等反应而得到。

    对于含有碱性基团如氨基或胍基的通式Ⅰ化合物,是与无机酸,如盐酸、硫酸或磷酸生成的盐类,也可是与有机羧酸或磺酸,如乙酸、柠檬酸、苯甲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和p-甲苯磺酸反应而得到。

    较理想的通式Ⅰ化合物是这样一类化合物及其生理上所允许的盐类,其中

    R1是如前面所定义的那些基团;

    R2表示异丁基、苄基或环己基甲基;

    R3表示氢、(C1-C5)烷基、(C6-C10)芳基、(C6-C10)芳基-(C1-C4)烷基或羟基;

    R4表示通式Ⅱ的一个基团,式中

    R5表示氢、(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基、(C1-C4)烷基氨基、羟基、叠氮基、氟、氯、溴或碘;

    D为前面所定义的Het基团,

    m表示0,1或2;以及

    A和B为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代表一个二价基团,该基团可从下列一组化合物中选取: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2-噻吩丙氨酸、β-3-噻吩丙氨酸、β-2-呋喃丙氨酸、β-3-呋喃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丙氨酸、3-吡啶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环己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0-甲基酪氨酸、0-苄基酪氨酸、0-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基丙氨酸、2-萘基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正亮氨酸、半胱氨酸、5-甲基半胱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2-氨基-4-(2-噻吩基)-丁酸、2-氨基-4-(3-噻吩基)-丁酸、3-(2-噻吩基)-丝氨酸、(Z)-脱氢苯丙氨酸、(E)-脱氢苯丙氨酸、1,3-二氧戊环-2-基-丙氨酸、N-吡咯基丙氨酸以及1-,3-或4-吡唑基丙氨酸。

    特别合适的通式Ⅰ化合物是那些化合物和它们的生理上所允许的盐类,其中

    R1代表Het-(C1-C4)烷基、

    Het-(C1-C4)烷氧基,

    Het-(C5-C6)环烷基,

    Het-(C5-C6)环烷氧基,

    Het-巯基-(C1-C3)烷基,

    Het-巯基-(C5-C6)环烷基,

    Het-巯基-(C1-C3)烷氧基以及

    Het-巯基-(C5-C6)环烷氧基,

    其中Het表示一个5至6元杂环,如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吗啉代、硫代吗啉代、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基或四氢噻吩基,该杂环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基团所取代,这些基团可从下列基团中选取:(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羰基、羟基、氨基、单或二-(C1-C4)的烷基氨基以及氧桥;

    R2表示异丁基、苄基或环己基甲基;

    R3表示氢或羟基;

    R4表示通式Ⅱ的一个基团,式中

    R5表示氢或氟,

    D表示一个2-、3-或4-吡啶基、2-、4-或5-咪唑基或2-噁唑啉基,对于所述的每一个杂环基都可能取代上一个或两个基团,这些基团可以是甲基、甲氧基、氟、氯、溴以及CF3等,

    m表示0,1和2;以及

    A和B为相互独立的基团,它们表示一个或二价基团,这基团可从下列一组化合物中选取,它们是苯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β-2-噻吩丙氨酸、β-3-噻吩丙氨酸、β-2-呋喃丙氨酸、赖氨酸、鸟氨酸、缬氨酸、丙氨酸、2,4-二氨基丁酸、精氨酸、4-氯苯丙氨酸、蛋氨酸砜、蛋氨酸亚砜、2-吡啶丙氨酸、3-吡啶丙氨酸、环己基丙氨酸、环己基甘氨酸、im-甲基组氨酸、O-甲基酪氨酸、O-苄基酪氨酸、O-叔丁基酪氨酸、苯基甘氨酸、1-萘基丙氨酸、2-萘基丙氨酸、4-硝基苯丙氨酸、正缬氨酸、正亮氨酸、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高苯丙氨酸、2-氨基-4-(2-噻吩基)-丁酸和1-、3-和4-吡唑基丙氨酸。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制备通式Ⅰ化合物的方法,它是由含有末端羧基或其有反应活性的衍生物的片段与一含有游离氨基的片段偶连而成。必要时要适当的裂解掉为保护其它官能团而临时引入的保护基团,並且必要时要恰当地将所得的化合物转化为它的生理上允许的相应盐类。

    含有末端羧基的通式Ⅰ化合物片段具有如下通式Ⅲa、Ⅲb、Ⅲc的结构:

    含有末端氨基的通式Ⅰ化合物片段具有如下通式Ⅳa、Ⅳb、

    适于制备酰胺键的方法已有专述,如Houben-Weyl的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有机化学方法),Volume        15/2;Bodanszky等的pePtide        synthesis(肽类合成),2nd        ed(Wiley        &        Sons,New        York        1976)或Gross,Meienhofer的The        peptides        Analysis,Synthesis,biology(肽类,分析、合成、生物学)(Academic        press,New        York        1979)。使用下列方法是较合适的:

    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或1-羟基苯并三唑作为酯的组分与碳化二亚胺(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者与丙烷膦酸酐键合的活性酯方法以及用新戊酰氯的混合酐方法。

    通式为ⅣC的作为起始化合物的光学活性胺

    (式中R2、R3和R4已在前面定义)的制备方法可从具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开始,它们的不对称中心应保持不变。为此,按已知的方法制备N-端保护的氨基酸酐並按类似于醇醛加成的方法使其与一个相应的杂环芳烷基单元相结合,裂解掉氨基保护基团后,即得到通式ⅣC的氨基醇化合物。所得产物是以带羟基的碳为中心的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对其拆分可按已知的方法如分步结晶或色谱法进行。非对映异构体的纯度可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进行检验。对映体的纯度可用已知的转化成Mosher衍生物的方法(H.S.Mosher等,J.Org,Chem.34.2543.(1969))进行检验。

    具有N-端保护的氨基酸酐的制法可按照B.Castro等人的方法(Synthesis        1983,676)进行。

    对于N-端保护的氨基酸酐(最好是用N-叔丁氧羰基和一苄氧基羰基保护基团)的类醇醛加成反应是在对碱呈惰性的溶剂中进行,这类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或二甲氧基乙烷等。

    用作杂芳烷基组分的去质子化的碱类是碱金属的醇化物,如叔丁醇钾或甲醇钠,碱金属的氢化物,如氢化钠或氢化钾,有机金属碱,如N-丁基锂、S-丁基锂、甲基锂或苯基锂,氨基钠以及有机含氮碱的金属盐类,如二异丙甲酰胺锂。

    为制备通式Ⅰ化合物所需开始的及随后的操作,如保护基团的引入和裂解出可从有关文献中获,如在T.W.Greene的“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有机合成的保护基团)一书中已有所述。含有可形成盐类基团的通式Ⅰ化合物的盐类的制备,可按通常所知的方法而得到,例如将一含有碱性基团的通式Ⅰ化合物与按化学计量的适当的酸反应。当使用外消旋的氨基酸A或B时,得到立体异构物的混合物,尤其是得到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它们可用已知的方法进行拆分,如分步结晶或色谱分离法。

    本发明通式Ⅰ化合物具有酶抑制作用的性质,尤其是它们抑制天然存在的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肽原酶是一种从天冬氨酰蛋白酶类而来的蛋白水解酶。它是由于各种刺激(血量耗竭、缺钠或β-受体兴奋)引起肾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而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循环中,这种酶将肝分泌出的血管紧张肽原裂解成十肽血管紧张肽Ⅰ,此物质又被“血管紧张肽转化酶”(ACE)转化成血管紧张肽Ⅱ。因为血管紧张肽Ⅱ能直接促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它在血压调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它以这样的方式又刺激肾上腺分泌醛甾酮,由于抑制了钠的排泄,增加了细胞外液的体积,这又促使血压增高。血管紧张肽原酶的酶活性抑制剂具有减少血管紧张肽Ⅰ的生成的作用,这也就减少了血管紧张肽Ⅱ的生成。这种活性肽激素浓度的减少是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的直接原因。

    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的活性可用体外试验进行研究。在这些研究中,用不同的系统(人血浆或纯化的人血管紧张肽原酶)来测定血管紧张肽Ⅰ生成的减少量。

    1.试验原理

    例如将含有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血管紧张肽原的人血浆和待试化合物一起在37℃下保温培育。在保温期间,在血管紧张肽原酶作用下,血管紧张肽原释放出血管紧张肽Ⅰ,然后可用市售的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这种血管紧张肽的释放作用为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所抑制。

    2.血浆的获得

    血液志愿者获得(约0.5升/人;用ASID        Bonz和Sohn,Unterschleiβheim得到的Buluko采血装置取血),並收集在部分抽空的瓶中,同时用冰冷却。加入EDTA(最终浓度为10mM),以防止凝血。经离心分离(Rotor        HS        4(Sorvall),3500转/分,0-4℃,15分钟;如需要可重复进行)后,将血浆小心地吸取分成适当份数並在-30℃下冷冻。只有那些具有足够高活性的血管紧张肽原酶的血浆可用来进行试验。血管紧张肽原酶活性低的血浆可经低温处理将其活化(-4℃,3天)(前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肽原酶)。

    3.测定方法

    血管紧张肽Ⅰ用Renin-Maia一套仪器(Serono        Diagnostics        S.A,Coinsins,Switzerland)进行测定。血浆的保温是按该套仪器中所附的说明进行:

    保温液配比是:

    1000ul的血浆(在0-4℃下解冻)

    100ul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加入

    10-4M的Ramiprilat)

    10ul的pMSF溶液

    10ul的0.1%的GenaPol        pFIC

    12ul的DMSO和待试液

    待试液一般溶解于100%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其量为10-2M,当然也用DMSO稀释溶液;保温液中的DMSO不能多于1%。

    保温液的各组分在冰中混合並放在37℃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为了测定所用血浆中的血管紧张肽Ⅰ的初始含量,需从另一个无抑制剂和不进一步保温的保温液中总共取出6个试样(每个试样100ul)。

    待试验液的浓度应大约选择在10至90%的酶被抑制的范围内(至少有5个浓度)。在保温时间结束时,每个试验液中取出3个100ul的试样並将它们放置在已预冷的EPPendorf容器中在干冰中冷冻,並在大约为-25℃的温度下保存,以测定血管紧张肽Ⅰ(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血管紧张肽Ⅰ的放射免疫测定(RIA)

    严格遵照RIA全套仪器(Renin-Maia        Kit,Serno        Diagnostics        S.A.,Coinsins,Switzerland)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校正曲线中血管紧张肽Ⅰ的含量范围是0.2至25.0ng/ml。所有的测定值要减去血浆原有的血管紧张肽Ⅰ的本底量。血浆的血管紧张肽原酶活性(pRA)用血管紧张肽Ⅰ的ng/ml×hr表示。在测试物质存在下的pRA值是以试验液中无抑制剂(=100%)为基准並用%残留活性来表示。IC50值从%残留活性对试验液浓度(M)(对数坐标)作的图中读出。

    本发明所述的通式Ⅰ化合物在体外试验中其浓度在约为10-5至10-10mol/l时显示出抑制作用。

    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可引起无盐动物的血压下降。由于人的血管紧张肽原酶不同于其它物种的血管紧张肽原酶,故灵长目动物(狨、恒河猴)被用来进行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的体内试验。灵长目类的血管紧张肽原酶和人类的在它们的次序上是非常相似。静脉注射速尿灵可刺激内源性血管紧张肽原酶的分泌。然后给试验化合物,测定它们对血压和心搏速率的作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在静脉注射剂量约0.1-5mg/kg范围内以及经胃镜进入十二指肠内的剂量约为1-50mg/kg是有活性的。本发明所述的通式Ⅰ化合物可用作降压药,以及治疗心机能不全症。

    HIV蛋白酶经自催化作用从GAG-pOL多肽中裂解出来。随后它将前体肽p55裂解成核心抗原p17、p24和p14。因而它是一种重要的酶,它的抑制作用干扰了病毒的生命周期並阻止了它的繁殖。

    在生物试验中已经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酶抑制用,也能抑制病毒酶,如HIV蛋白酶。对HIV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用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特别适用于治疗和预防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体外试验使用本发明的通式Ⅰ化合物浓度在10-4至10-8mol/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利用通式Ⅰ化合物来制备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机能不全的药剂,以及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尤其是HIV引起的疾病,同样也涉及所述的药物。

    药物制品含有通式Ⅰ化合物的有效量以及制药上有用的无机和有机赋料。这些药剂可以鼻内给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口服。活性化合物的剂量取决于温血的种类、体重、年龄及给药方式。

    本发明的药物制品是按一般熟知的溶解、混合、制粒、包衣等过程而制得的。

    口服用药剂型,是将活性化合物与常用的添加剂如赋形剂、稳定剂或惰性稀释剂混合,並按常规制成适当的剂型,如片剂、包衣片、填充胶囊、水性、醇性或油性悬浮液或水溶液、醇或油溶液。可用作惰性赋形剂的物质如阿拉伯胶、氧化镁、碳酸镁、磷酸钾、乳糖、葡萄糖、硬脂酰反丁烯二酸镁或淀粉,尤其是玉米淀粉。既可用干颗粒,也可用湿颗粒剂制成剂型。油性赋形剂或溶剂,可以是植物油或动物油,如葵花子油和鱼肝油。

    皮下或静脉内注射给药,活性化合物或它们的生理上允许的盐类制成溶液、悬浮液或乳状液,根据需要加入常规的物质,如加溶剂、乳化剂或其它的剂。可使用的溶剂如水、生理盐水溶液或醇类,如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此外也可以糖类溶液,如葡萄糖溶液或甘露糖醇溶液,或者是上述各种溶剂的混合物。

    所用的缩写词表

    BOC        叔-丁氧羰基

    TLC        薄层色谱

    DCC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Np        2,4-二硝基苯基

    DMF        二甲基甲酰胺

    DMSO        二甲基亚砜

    Fmoc        9-芴基甲氧羰基

    EA        乙酸乙酯

    FAB        快速原子轰击

    HOBt        1-羟基苯并三唑

    IVa        异戊酰

    M        分子峰

    MeOH        甲醇

    MS        质谱

    R.T.        室温

    m.p.        熔点

    Thi        β-2-噻吩基丙氨酸

    THF        四氢呋喃

    Z        苄氧羰基

    其它的用于氨基酸的缩写词是采用肽化学的三字母编码的惯例。已在有关著作中专述,如Eur.J.Biochem.138,9-37(1984)。除非另有说明,氨基酸总是L-构型。

    下列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但並非仅限于此。

    实施例1

    N-(2-氨基-噻唑-4-基-乙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100mg的N-(N-三苯基甲基-2-氨基-噻唑-4-基-乙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加至5∶1的甲酸/水的混合物中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然后吸滤掉沉淀出的三苯甲醇並用水洗,水溶液在真空下浓缩。残余物溶解于乙酸乙酯,溶液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然后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硫酸镁干燥,滤去干燥剂,浓缩滤液。

    产量为57毫克。

    熔点:87℃

    MS(FAB):664(M++1)

    实施例2

    N-(N-三苯基甲基-2-氨基-噻唑-4-基-乙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262mg的N-(N-三苯基甲基-2-氨基-噻唑-4-基-乙酰基)-L-苯丙氨酸溶于由5ml DMF、81mg HOBt,109mg DCC和67ul NEM组成的混合物中,並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180mg已溶解于2ml DMF中的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然后用水稀释,将沉淀的二环己脲滤出。真空下浓缩溶液。残留物溶于乙酸乙酯,混合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三次,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然后硫酸镁干燥並浓缩。经硅胶色谱(CH2Cl2/MeOH 20∶1)纯化,可得到210毫克的产物。熔点:75℃,MS(FAB):906(M++1)。

    实施例3

    N-(N-三苯基甲基-2-氨基-噻唑-4-基-乙酰基)-L-苯丙氨酸

    a)将3.2gN-三苯基甲基-2-氨基-噻唑-4-基-乙酸、1.34g        HOBt,1.81g        DCC、1.43g        L-苯丙氨酸甲酯及1ml        N-乙基吗啉依次溶解于30ml的DMF(无水)中,该溶液搅拌过夜。24小时后,加入少量水,滤出已沉淀的二环己基脲並将所得的溶液真空中浓缩。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混合物用稀碳酸氢钠洗涤三次,10%柠檬酸洗涤二次,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将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然后浓缩。经硅胶柱层析(环己烷/乙酸乙酯)后得到3.6克油状的甲酯。

    b)将3.5克由a)得到的甲酯与等量的1N氢氧化钠溶液加至30毫升的1∶1的二噁烷-水的混合物中,在室温下搅拌三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在真空中除去二噁烷並用乙醚萃取,水相酸化至pH为3並用乙酸乙醚充分地萃取3次。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滤液真空下浓缩。所得的无色固体,产量为2.7克,熔点为205~208℃。

    实施例4

    N-叔-丁氧羰基-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2.1N-叔丁氧羰基正缬氨酸、1.6gHOBt、2.1gDCC和1.4mlN-乙基吗啉溶解于50ml的DMF(无水)中。然后2.6g的溶于5ml        DMF中的2-S-氨基-1-环己基-3-S-羟基-6-(2-吡啶基)-己烷在0℃下加入此混合物中。溶液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然后加入5ml的水,将沉淀出的二环己基脲滤出,滤液用150ml的乙酸乙酯稀释。该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三次,饱和氯化钠溶液萃取两次,水萃取两次。所留下的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真空下浓缩。残留物用硅胶色谱(CH2Cl2/MeOH)分离后得到3.56g稠油状产物。旋光性:α22D=-47.4℃(C=1.135,甲醇);MS(FAB);476(M++1)

    实施例5

    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200mg的实施例4中所得的化合物在0℃下溶解于3ml的三氟乙酸中,並在0℃下混合物保持30分钟。升至室温后,溶液中过剩的三氟乙酸在真空下除去,残余物溶解于乙酸乙酯並用稀碳酸氢钠溶液萃取三次。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以及水洗涤並用硫酸镁干燥,滤去干燥剂,滤液浓缩后得到油状产物。用此方法可除去N-端基保护,由此而得的氨基酸衍生物要迅速地用于进一步反应。产物的MS(FAB):376(M++1)。

    实施例6

    N-(S-(4-吡啶基)-巯基乙酰基)-L-苯丙氨酸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4-吡啶基)-硫基乙酸和L-苯丙氨酸甲酯按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该化合物的熔点:199-201℃

    1H-NMR(60MHz,d6-DMSO):δ=3.05(2H,CH2);

    3.8(2H,CH2CO);

    4.5(m、1H、C-Hα)

    7.30(s,5H,苯基);

    8.0-8.7(m,4H,吡啶基)PPm

    MS(DCI):317(M++1)

    实施例7

    N-(S-(4-吡啶基)-巯基乙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6所述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和实施例5中所述的正缬氨酸衍生物按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MS(FAB):674(M++1)

    实施例8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酸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氨酸和L-正缬氨酸甲酯按实施例3a)的方法,接着按实施例3b)所述酯水解而制得。所得产物的MS(FAB):414(M++1)

    实施例9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8所述的二肽和2-S-氨基-1-S-环己基-3-S-羟基-6-(2-吡啶基)-己烷按实施例4所述方法制得。所得产物的MS(FAB):672(M++1)

    实施例10

    N-(3-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正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N-(3-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和实施例5所述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制得。

    熔点:46-50℃;MS(FAB):672(M++1)

    实施例11

    N-(4-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N-(4-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和实施例5所得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制备而得。

    MS(FAB):672(M++1)

    实施例12

    Fmoc-组氨酰(Trt)-(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正戊酰胺

    将1.2gFmoc-组氨酸(Trt)、340mg HOBt、445mg DCC和0.3ml NEM溶解于11ml DMF中,室温下搅拌1小时。再将580mg已溶于4ml DMF中的2-S-氨基-1-S-环己基-3-S-羟基-6-(2-吡啶基)-己烷加入此混合物中並搅拌过夜。加入5ml水后,将沉淀出的脲滤出,並将产物溶解在100ml的乙酸乙酯中。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3次、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两次,然后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真空下浓缩。残留物以硅胶柱的色谱分离法(CH2Cl2/MeOH)分离。得到该化合物的产量为1.06克,熔点:85℃。

    实施例13

    L-组氨酰(Trt)-(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实施例12所得的化合物500mg溶解于5ml DMF(无水)和0.6ml二乙胺中,此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0分钟。然后在高真空下除去溶剂。所剩的残留物用硅胶柱(CH2Cl2/MeOH)色谱分离,得到320毫克的标题化合物。MS(FAB)为656(M++1)

    实施例14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Trt)-(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157mg2-pyoc-L-苯丙氨酸、85mg HOBt、113mg DCC和70ulNEM溶解于5mlDMF中,並加入310mg已溶于3mlDMF中的实施例13所得之化合物的溶液。将此混合物搅拌58小时,按实施例12所述方法即可得到265mg的标题化合物。MS(FAB):953(M++1)

    实施例15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将115mg的由实施例14所得的化合物在2.5ml三氟乙酸中搅拌1.5小时。然后在真空下除去过剩的酸,残留物溶于乙酸乙酯中,用稀碳酸氢钠溶液中和之。乙酸乙酯溶液用硫酸镁干燥,过滤,真空下浓缩。残留物经硅胶柱(CH2Cl2/MeOH)色谱分离得到57毫克所希望的产物。

    熔点:68℃;MS(FAB):710(M++1)

    实施例16

    2-pyoc-L-蛋氨酸

    将6g对一硝基苯碳酸2-(2-吡啶基)-乙酯和2.5g L-蛋氨酸甲酯溶解于60ml乙腈中,再加入1N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8.5-9.0。搅拌此混合物直至反应完成(TLC控制)。在真空下除去乙腈,反应混合物的水溶液在pH9,pH6用乙醚萃取,以及用1N盐酸酸化后在PH3下用乙醚萃取。最后的萃出物即为所期望的产物,经硅胶(CH2Cl2/EA)柱色层法分离后可得到纯净产品,产量为2.43g。将2.2g的由此所得的油状物溶解于30ml的2∶1的乙醇/水体系中,並加入585mg的固体氢氧化钠。2小时后真空蒸馏除去乙醇,水溶液的pH为3並在真空下浓缩。所得残留物与丙酮搅拌並将有机溶液与不溶解的组份分开。将此溶液干燥及浓缩后,可得1.89克的标题化合物。

    旋光性:α20D=-9.4°(C=1,乙醇)

    实施例17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蛋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正戊酰胺

    将167mg的2-pyoc-蛋氨酸与190mg的实施例5所得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反应。按所述方法处理和色谱分离后,可分离得到64mg的标题化合物。

    熔点:104-105℃;MS(FAB):657(M++1)。

    实施例18

    碳酸4-吡啶甲酯-4-硝基苯酯

    将20.3g氯甲酸对硝基苯酯溶解于150ml二氯甲烷(无水),该溶液在氮气下冷却至0℃。並加入520mg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然后再滴加入10g已溶于50ml二氯甲烷(无水)中的4-羟甲基吡啶。此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滤出已沉析出的结晶物。此结晶物加热下用新蒸的二氯甲烷重结晶,冷却后再进行过滤。

    产量17.5克;熔点为150-154℃

    实施例19

    N-4-吡啶基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

    将8g碳酸4-吡啶甲酯4-硝基苯酯和4.82gL-苯丙氨酸溶解于350ml的1∶1乙腈/水的系统中,加入约45ml的2N氢氧化钠溶液使其pH为10。将此混合物搅拌过夜並在真空下除去乙腈。水溶液的pH变为6,用乙醚洗涤3次后pH变为1並浓缩得到固体残留物。将此残余物溶于水中並用乙酸乙酯充分萃取后溶液pH变为2並有沉淀物析出,吸滤出沉淀物。干燥后沉淀物重7.3克,熔点为195-197℃。

    下列化合物按类似于实施例19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20

    N-(2-(N-苯二甲酰亚氨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熔点:65-72℃

    实施例21

    N-(3-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盐酸盐

    熔点:105℃

    实施例22

    N-(2-吡啶基乙氧羰基)-L-蛋氨酸砜·盐酸盐

    熔点:48℃

    实施例23

    N-(4-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熔点:196-204℃(分解)

    实施例24

    N-(N-叔-丁氧羰基-4-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MS(DCI):421(M++1)

    实施例25

    N-(N-叔-丁氧羰基-2-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熔点:52℃

    实施例26

    N-(2-(4-吗啉代)-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MS(DCI):323(M++1);熔点:66℃(升华)

    实施例27

    N-(2-(N-甲基吡咯烷-2-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MS(DCI):321(M++1)

    实施例28

    N-(2-(4-叔-丁氧羰基哌嗪-1-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酸

    MS(DCI):421(M++1);熔点:85℃

    下列化合物按类似于制备实施例17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29

    N-(2-(N-苯二甲酰亚氨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20和5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而得。

    熔点:57-62℃

    MS(FAB):740(M++1)

    实施例30

    N-(3-吡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MS(FAB):709(M++1)

    实施例31

    N-(2-吗啉-4-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MS(FAB):680(M++1)

    实施例32

    N-(2-(N-甲基吡咯烷)-2-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熔点:115-125℃

    MS(FAB):678(M++1)

    Rf0.52(CH2Cl2/CH3OH/H2O/CH3COOH 100/50/10/5)

    实施例33

    N-(2-(4-叔丁氧羰基哌嗪-1-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MS(FAB):779(M++1)

    实施例34

    N-(2-(2-吡啶基)-乙氧羰基)-L-蛋氨酸砜-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熔点:79-81℃

    MS(FAB):689(M++1)

    实施例35

    N-(2-(N-叔丁氧羰基-2-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5和24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而得。

    MS(FAB):778(M++1)

    熔点:59-61℃

    实施例36

    N-(2-(2-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34所述之化合物按实施例5所述方法制备並继而用硅胶色谱纯化而得到。

    MS(FAB):678(M++1)

    Rf0.30(CH2Cl2/MeOH 9∶1)

    实施例37

    N-(2-(N-叔-丁氧羰基-4-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23和5中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而得。

    MS(FAB):778(M++1)

    熔点:65-72℃

    实施例38

    N-(2-(4-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36所述之化合物按实施例5所述之方法制备,並继之用硅胶色谱纯化而得到。

    MS(FAB):678(M++1)

    Rf0.22(CH2Cl2/CH3OH 9∶1)

    实施例39

    N-(2-(N-叔-丁氧羰基-2-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熔点:98℃(分解)

    MS(FAB):817(M++1)

    Rf:0.33(CH2Cl2/MeoH 9∶1)

    实施例40

    N-(2-(2-哌啶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MS(FAB):717(M++1)

    实施例41

    N-(2-吗啉-4-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熔点:70-81℃

    MS(FAB):718(M++1)

    Rf0.72(CH2Cl2/MeoH 9∶1)

    实施例42

    N-(2,2,5,5-四甲基-1,3-噻唑烷-4-基-羰基)-L-苯丙氨酰-L-正缬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5所述之化合物与N-(2,2,5,5-四甲基-1,3-噻唑烷-4-基-羰基)-L-苯丙氨酸按实施例2所述方法而制得。

    MS(FAB):695(M++1)

    Rf0.51(CH2Cl2/MeoH)

    实施例43

    N-(2-(4-叔-丁氧羰基哌嗪-1-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13和28所述之化合物按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而制得。

    MS(FAB):817(M++1)

    熔点:82-89℃

    实施例44

    N-(2-哌嗪-1-基)-乙氧羰基-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n-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43所述的化合物按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而制得

    MS(FAB):717(M++1)

    实施例45

    N-烟酰-L-苯丙氨酰-L-组氨酰-(1-S-环己基甲基-2-S-羟基-5-(2-吡啶基))-戊酰胺

    该标题化合物是由实施例5所述的化合物与N-烟酰-L-苯丙氨酸按实施例14所述方法而制备,继而按实施例15所述方法用CF3COOH处理。经色谱分离后产量为412mg。

    MS(FAB):666(M++1)

    熔点:103-110℃

    Rf0.18(CH2Cl2/MeOH 9∶1)

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酶抑制作用的二肽衍生物.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通式I化合物(式中R1表示一个(被取代的)杂环基-烷基、-烷氧基、-环烷基或-环烷氧基以及相应的杂环基硫基基团,A和B是彼此独立的基团,它们表示一个氨基酸,R2是氢、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R3表示氢、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羟基以及R4表示通式为(CH2)0-4CHR5-D的一个基团(式中R5和D的定义见说明书)。该化合物具有抑制酶的性质。对此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