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66211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60256.2

申请日:

2015.09.06

公开号:

CN105256759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00申请日:20150906|||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00; A01M99/00

主分类号:

E02B1/00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发明人:

王家生; 朱孔贤; 卢金友; 闵凤阳; 魏国远; 张琳; 唐冬梅; 范北林; 杨启红; 曾月

地址:

430010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42113

代理人:

孔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洲滩靠近堤防侧向下开挖2~8m宽阻螺第一阶梯,保持阶梯的两端与河湖连通,第一阶梯的底部高程低于当地常年低水位,保证每年连续淹水时间达8个月以上,水深不小于1m;步骤二、将第二阶梯表层有螺土铲除,深度超过15cm,其上覆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第二阶梯面层规则平整,并向滩面形成5-10度的坡度;步骤三、第三阶梯的顶面高程高于当地最高有螺高程线,增加顶面宽度使得顶部宽度不小于1m。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药物灭螺等方法易复发和存在环境污染的缺点,具有应用范围广、治理钉螺面积大、防灭螺效果好、运用灵活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洲滩横向上通过低高程区域降低高程、中高程区域表面干扰、高高
程区域抬高高程的方式形成三级防螺阶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洲滩靠近堤防侧向下开挖2~8m宽阻螺第一阶梯,保
持阶梯的两端与河湖连通,底面规则平顺,根据当地水文条件确定第
一阶梯的底部高程低于当地常年低水位,保证每年连续淹水时间达8
个月以上,水深不小于1m,与第二阶梯连接坡度不小于45度;
步骤二、将第二阶梯表层有螺土铲除,深度超过15cm,其上覆
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第二阶梯面层规则平整,并向滩面形成5-10
度的坡度,利于排水,以避免钉螺孳生;
步骤三、第三阶梯的顶面高程高于当地最高有螺高程线,增加顶
面宽度使得顶部宽度不小于1m,顶面应规则平整,避免形成新的坑
凼,以彻底消除钉螺孳生的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
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高程区域护坡或堤防坡面进行防螺改造
的中高程表面干扰步骤,具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或浆
砌石,改造高程从堤脚至最高有螺高程线以上,坡面保持平整无缝,
以避免缝中杂草丛生而重新形成钉螺孳生环境。

说明书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血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
扰综合防灭螺方法。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六大重点热带病之一,
由于血吸虫病感染力强,传播环节多,流行范围广,WHO将血吸虫
病列为所有寄生虫病中分布范围最广的疾病,其感染率位居水传播疾
病的首位。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而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
唯一中间宿主。

由于钉螺是一种用鳃呼吸的水陆两栖生物,因此它的生活习性是
既不能长期生活在水下,也不能长期生活在干燥的地面上,它的生长、
繁殖等过程都受到水、温度、土壤、植被和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鉴
于血吸虫的生活史必须通过钉螺这一特定的宿主才能完成,因此,消
灭钉螺是最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的手段。

钉螺按照其环境类型可以分为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其中,
湖沼型为最主要类型,其流行区有螺面积占全国实有钉螺面积的
96.52%,疫区疫情也最为严重。湖沼型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
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区域里大片的洲滩。这类地区随江
河水位季节性涨落而产生“冬陆夏水”现象,极有利于钉螺孳生繁殖,
钉螺常呈面状分布或根据高程呈“两线、三带”(即最高和最低有螺高
程线、上下稀螺带、中间密螺带)分布特点,如图1所示。多年的实
践证明,在一些水系相对孤立的水网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通过努力
可以消灭钉螺,但在长江流域、鄱阳湖和洞庭湖等范围广阔的湖区,
要完全消灭钉螺存在较大的困难。

药物灭螺是我国几十年来采用最多的一种灭螺方法,适用范围非
常广。但药物灭螺是一种治标的方法,螺情容易反复,且灭螺药物都
存在一定的毒性并有泥土吸附作用,因此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很多血防专家也相继研究了通过种间竞争、捕食、寄生控制钉螺的生
物灭螺方法,以及采用热蒸汽、火烧、热水等灭螺的物理方法,但效
果均不理想。生态干扰灭螺针对钉螺的生态习性,通过改变表层土壤
含水量、地表植被、高程等手段,能够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的环境,是
一种持久有效、多方面优于其他灭螺方法的生态灭螺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针对钉
螺的生活习性和高程分布特点,通过人工的工程干扰,改变地表含水
率和改造植被,抑制钉螺的生存和扩散,抬高洲滩高程,使其高于当
地最高有螺高程线,破坏冬陆夏水的钉螺孳生环境,为解决江河湖泊
大面积洲滩防控钉螺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及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在洲滩横向上通过
低高程区域降低高程、中高程区域表面干扰、高高程区域抬高高程的
方式形成三级防螺阶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洲滩靠近堤防侧向下开挖2~8m宽阻螺第一阶梯,保
持阶梯的两端与河湖连通,底面规则平顺,根据当地水文条件确定第
一阶梯的底部高程低于当地常年低水位,保证每年连续淹水时间达8
个月以上,水深不小于1m,与第二阶梯连接坡度不小于45度;

步骤二、将第二阶梯表层有螺土铲除,深度超过15cm,其上覆
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第二阶梯面层规则平整,并向滩面形成5-10
度的坡度,利于排水,以避免钉螺孳生;

步骤三、第三阶梯的顶面高程高于当地最高有螺高程线,增加顶
面宽度使得顶部宽度不小于1m,顶面应规则平整,避免形成新的坑
凼,以彻底消除钉螺孳生的环境。

如上所述的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还包括对中
高程区域护坡或堤防坡面进行防螺改造的中高程表面干扰步骤,具体
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石,改造高程从堤脚至最高
有螺高程线以上,坡面保持平整无缝,以避免缝中杂草丛生而重新形
成钉螺孳生环境。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药物灭螺等方法易复发和存在环境污染的缺
点;另外,本发明具有应用范围广、治理钉螺面积大、防灭螺效果好、
运用灵活等优点,适合在江河湖泊的洲滩、堤防等钉螺孳生区域推广
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湖沼型钉螺呈“两线、三带”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请参考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
方法,在洲滩横向上通过低高程区域降低高程、中高程区域表面干扰、
高高程区域抬高高程的方式形成三级防螺阶梯,达到杀灭与防控钉螺
的目的。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洲滩靠近堤防侧向下开挖2~8m宽阻螺第一阶梯,保
持阶梯的两端与河湖连通,底面规则平顺,根据当地水文条件确定第
一阶梯的底部高程低于当地常年低水位,保证每年连续淹水时间达8
个月以上,水深不小于1m,与第二阶梯连接坡度不小于45度。如果
第一阶梯开挖的工程量较大时,也可采取护栏等措施,防止牛等动物
进入有螺洲滩。

步骤二、将第二阶梯表层有螺土铲除,深度应超过15cm,其上
覆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以达到灭螺的目的。可将第二阶梯表层
有螺土置于第一阶梯底部,利用开挖第一阶梯的深层无螺土覆盖第二
阶梯,维持土方平衡。另外,第二阶梯面层应规则平整,并形成5-10
度的坡度,利于排水,以避免钉螺孳生。

步骤三、确定防螺第三阶梯的顶部高程和宽度时,应考虑其对河
道行洪的影响程度,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情况下,尽可能抬高第三阶
梯的顶面高程,应高于当地最高有螺高程线,增加顶面宽度,顶部宽
度不应小于1m,顶面应规则平整,避免形成新的坑凼,以彻底消除
钉螺孳生的环境。为了防止钉螺孳生,在第三阶梯临水侧坡面应进行
防螺表面改造处理。

较佳的,还可包括对中高程区域护坡或堤防坡面进行防螺改造的
中高程表面干扰步骤,具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浆砌石
等形式,改造高程一般从堤脚至最高有螺高程线以上,坡面应保持平
整无缝,以避免缝中杂草丛生,重新形成钉螺孳生环境。

中高程表面干扰工程措施一般有全表面改造和局部表面改造两
种类型。全表面改造是指表面硬化改造从坡脚至坡顶。局部表面改造
是指在满足水利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约投资,可以根据钉螺孳生
环境存在最高有螺线这一原理,进行局部表面改造,如江河、湖泊的
岸坡可采用此改造方法。对堤外无洲滩的堤段,表面改造高程一般从
该枯水位至最高有螺线以上(前提是满足堤防防汛要求);对于堤外
有洲滩的堤段,表面改造高程一般从堤脚至最高有螺线以上。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针对钉螺不能长期生活在水下,也不能长期
生活在干燥的地面上的习性,以及根据高程呈“两线、三带”(即最高
和最低有螺高程线、上下稀螺带、中间密螺带)分布特点,通过向下
开挖阻螺第一阶梯,降低高程,保持连续淹水时间达8个月以上,防
止钉螺在阶梯内孳生和存活,防止钉螺由外滩扩散至人畜经常活动的
近堤区域,同时可以防止人畜进入堤外有螺洲滩,降低人畜的血吸虫
病感染率。

在酷夏和寒暑,钉螺可在草根下土壤中“夏蛰”或“冬眠”,在土层
内的生存深度,冬季最深可达14cm。因此,通过清除近堤区域钉螺
孳生环境内的杂草或灌木,铲除表层土层,深度应超过15cm,其上
应覆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以达到灭螺的目的。

中高程表面干扰主要是通过改变适宜钉螺生存区域的表层含水
率,减小钉螺可生存空间,达到消除钉螺的目的。钉螺最适宜在表层
土壤含水率为20%左右的环境中生存,表面干扰工程实施后改造区域
的表层含水率在大多数时间为0,根据钉螺对表层土壤含水率适应性
研究成果可知,当含水率为0时钉螺的死亡率为100%。对江河湖渠
岸(边)坡采用全硬化或局部硬化表面干扰,可以彻底改变钉螺孳生
环境,防止钉螺孳生。由于取土,在堤防两侧往往形成地势低洼、大
小不一的坑凼,成为血吸虫病高危易感地带。

而在新建、改建或加固堤防工程时,常因防渗和堤防稳定的需要,
在堤防两侧修建护堤平台,因此可以结合护堤平台的修建,形成防螺
第三阶梯,以防止钉螺孳生或减小钉螺孳生的机率和人畜接触疫区的
机率。

岸坡或堤防表面改造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预制块、浆砌
石等型式,也可采用经论证推广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根据当地具
体情况、工程投资等条件选择。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改造表面应保持
平整无缝,以避免缝中杂草丛生,重新形成钉螺孳生环境。调查表明,
表面硬化材料采用现浇混凝土硬化,不易长草,防螺效果较好;而采
用预制混凝土板块、浆砌石,由于砂浆第一阶梯缝施工质量难以达到
完全填实的要求,导致坡面运行2年后就易生长杂草,适宜钉螺孳生
和存活。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药物灭螺等方法易复发和
存在环境污染的缺点;另外,本发明具有应用范围广、治理钉螺面积
大、防灭螺效果好、运用灵活等优点,适合在江河湖泊的洲滩、堤防
等钉螺孳生区域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洲滩横向分层生态干扰综合防灭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洲滩靠近堤防侧向下开挖28m宽阻螺第一阶梯,保持阶梯的两端与河湖连通,第一阶梯的底部高程低于当地常年低水位,保证每年连续淹水时间达8个月以上,水深不小于1m;步骤二、将第二阶梯表层有螺土铲除,深度超过15cm,其上覆盖厚30cm以上的无螺土,第二阶梯面层规则平整,并向滩面形成5-10度的坡度;步骤三、第三阶梯的顶面高程高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