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大便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水大便器,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从清洗水源供给的清
洗水对便器本体进行清洗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冲水大便器及如图7
所示的具有与专利文献1类似的构造的现有冲水大便器301,冲水大便器301具
备开放式内缘构造,开放式内缘构造在便器本体302的内缘304的内缘通水路3
06的底面上具备缝隙开口312。在这样的开放式内缘构造中,通过调整内缘30
4与盆部308之间的缝隙开口312的宽度,从而调整从内缘304内部向盆部308
流下的清洗水量。
如图7所示,在具备专利文献1的现有的开放式内缘构造的冲水大便器30
1中,导水路310在便器本体302的中央附近连接于内缘304的内缘通水路306,
以便被供给的清洗水能够在内缘通水路306内在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上分
开流动而清洗盆部308。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062731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冲水大便器301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因近几年
的节水化的需求而想降低清洗水量而以较少的清洗水量进行清洗时,供给到内
缘通水路306的清洗水因清洗水量的减少而其水势变弱,从导水路310的出口
部附近的缝隙开口312其清洗水的大部分如箭头B1所示地要向盆部308流下,
导水路310在清洗水的合流部分的跟前从便器本体的中央开始弯曲,沿着内缘
通水路306要进行旋转的清洗水并不充分,如箭头B2所示,对盆部308的清洗
变得不良。
另外,仅通过较小地形成缝隙开口312的宽度来降低从导水路310的
出口部附近的缝隙开口312流下的清洗水,则依然不能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30
6中进行旋转的清洗水的水势,产生无法使清洗水像在内缘通水路中转一圈那样
的充分进行旋转的问题。
除此以外,也存在较小地形成缝隙开口312宽度在制造上难以成形的问题,
实际上未能减小缝隙开口312的宽度。
而且,由于如图7所示地在导水路与内缘通水路的合流部分的跟前从
便器本体的中央改变朝向的构造,本来就是将所供给的清洗水在将内缘的通水
路内部从中央分割为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的内缘的通水路整体中流动的想
法作为前提,因此即使在根据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构造来降低清洗水量的情况下,
也存在未能形成具有比较强的水势的水流的问题,以便能够使清洗水像从左右
单侧在内缘通水路中转一圈这样地充分进行旋转。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从内缘导水路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的清洗
水的水势得到加强且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水流,即使在
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清洗水也能够在盆部中以转一
圈的方式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冲水大便器,其通过清洗水对便器
本体进行清洗,其特征为,具有:给水装置,向便器本体的供给口供给清洗水;
盆部,具备盆状的污物承接面、位于上缘部的内缘部、在内缘部的全周上形成
且引导清洗水的内缘通水路、向内缘通水路的下方在全周的跨度上形成的缝隙
开口部即吐水部;排水路,其入口连接于盆部的下方而排出污物;及内缘后方
导水路,形成在供给口与内缘通水路之间,内缘后方导水路具有:上游侧内缘
导水路,从供给口向便器本体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及下游侧内缘导水
路,从该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清洗水从向便器本体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
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改变方向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并沿着下游侧内缘导
水路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从而,从下游
侧内缘导水路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不
减小缝隙开口部的大小的情况下,也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
的水流。因此,能够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清洗水的水势。从而,
即使在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清洗水也能够以在内缘
通水路中转一圈的方式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在规定距离内大致以直线状
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在规定距离内大致以直线
状形成,因此从上游侧内缘导水路改变方向的清洗水能够在下游侧内缘导水路
中被整流。从而,在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时的清洗水的水
势得到加强,而且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形成在将便座安装于便器本
体上的安装部之间。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避开将便座安装于便器本体上的安装部而设
置下游侧内缘导水路。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下游侧内缘导水路的外侧壁面与内缘通水路的
外侧壁面大致平坦地连续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的外侧壁面与内缘通水路
的外侧壁面大致平坦地连续形成,因此能够抑制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向内缘通
水路流动的清洗水所承受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上游侧内缘导水路的中心轴与供给口的中心相
比更向左右方向当中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所延伸的方向侧发生偏心而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从供给口向便器本体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
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的中心轴与供给口的中心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当中的上
游侧内缘导水路所延伸的方向侧发生偏心而延伸,因此从供给口流出的清洗水
能够从与供给口的中心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当中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所延伸的方
向侧比较顺畅地流出到发生偏心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因而,与上游侧内缘导
水路的中心轴未从供给口的中心发生偏心的情况相比,清洗水能够从供给口的
发生偏心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侧比较顺畅地流入到上游侧内缘导水路。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上游侧内缘导水路的外侧壁面以沿着供给口的
壁面的切线的方式与供给口的壁面相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从供给口供给的清洗水以从供给口的壁面沿着该
壁面的切线的方式沿着上游侧内缘导水路的外侧壁面流动,能够在保持其水势
的同时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比较大地加强在上游侧内缘导水路中流动的清
洗水的水势。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形成在上游侧内缘导水路的出口部与下游侧内
缘导水路的入口部之间的弯曲部形成为,其流路的外周壁的圆弧半径小于其流
路的内周壁的圆弧半径。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弯曲部的流路的外周壁的圆弧半径小于其流
路的内周壁的圆弧半径,因此能够将沿着弯曲部的流路的外周壁的水流引导成
朝向沿着弯曲部的流路的内周壁侧的水流,以沿着从其内周壁侧向下游侧内缘
导水路延伸的壁面的方式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变得
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本发明中,优选如下,在通过清洗水对便器本体进行清洗的冲水大便
器中,具有:给水装置,向便器本体的供给口供给清洗水;盆部,具备盆状的
污物承接面、位于上缘部的内缘部、在内缘部的内周上形成且引导清洗水的内
缘通水路、在内缘通水路上开口且向盆部内吐出清洗水的吐水部;排水路,其
入口连接于盆部的下方而排出污物;及内缘后方导水路,形成在供给口与吐水
部之间,内缘后方导水路具有:上游侧内缘导水路,从供给口向便器本体的左
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及下游侧内缘导水路,从该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向左右
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清洗水从向便器本体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
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改变方向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导水路,沿着下游侧内缘导水
路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从而,在从下游
侧内缘导水路通过吐水部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时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
且即使在采用开放式内缘部以外的内缘部的情况下,也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
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水流。因而,能够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清洗
水的水势。从而,即使在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量时,清洗水也能
够在内缘通水路中良好地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
根据本发明的冲水大便器,从内缘导水路朝着内缘通水路流入的清洗
水的水势得到加强且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中进行旋转的水流,即使在
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清洗水也能够在盆部中以转一
圈的方式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中的便器本体后
方上部的流路的概要局部放大图。
图7是现有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冲水大便器;2-便器本体;4-贮水水箱;6-供给口;8-盆部;10-内缘后方
导水路;12-积水部;14-排水弯管管路;14a-入口;14b-后端;16-污物承接面;
18-内缘部;20-内缘通水路;20a-左侧后部区域;22-内缘下垂壁部;24-内缘通
水路底面;26-缝隙开口部;28-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上游侧内缘导水路);
28a-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下游侧内缘导水路);
30a-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b-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c-外侧壁面;
32-弯曲部;34-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6-安装部;101-冲水大便器;102-便器本
体;110-内缘后方导水路;118-内缘部;120-内缘通水路;124-内缘通水路底面;
130-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a-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130c-外侧壁面;
134-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138-第1吐水口;140-第2吐水口;142-下游分支导
水路;142c-外侧壁面;201-冲水大便器;202-便器本体;206-内缘通水路;206a-
壁面;206b-规定位置;210-内缘后方导水路;228b-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
部;228c-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32-弯曲部;232a-外侧周壁部;232b-
内侧周壁部;232c-下游侧端部;301-冲水大便器;302-便器本体;304-内缘;306-
内缘通水路;308-盆部;310-导水路;312-缝隙开口;a1-位置;A1-中心轴线;
A2-中心轴线;A3-流线;A4-中心轴线;A5-中心轴线;A5-流线;A6-中心轴线;
A7-流线;C-中心轴线;c1-中心点;l1-切线;R1-曲率半径;R2-曲率半径;r1-
半径;r2-半径;r3-半径;W-宽度;W1-入口部;W2-中央部;W3-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进行说
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侧视剖视图,图2
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图3是沿
着图2的III-III线观察的剖视图。并且,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清洗水的流动。
以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中,将从前方观察的便器本体2的右侧作
为右侧且将从前方观察的左侧作为左侧而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具有由
陶瓷等所构成的便器本体2。另外,在便器本体2的后方侧的上方设置有清洗水
源即通过贮水水箱4来表示的给水装置。而且,贮水水箱4连接于自来水管等
的给水源(未图示)。当通过对设置于贮水水箱4的操作杆(未图示)进行操作
而开始清洗操作时,贮水水箱4的排水阀(未图示)打开,从贮水水箱4将规
定的清洗水量(例如6升)供给到在便器本体2的中央后方侧上部开口的供给
口6。供给口6不仅可以形成在中央而且也可以从中心轴线C向右侧或左侧偏离
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1中,可用于从贮水水箱4供给的清洗
水量为3升至6升范围的节水型的冲水大便器,优选可用于4.8升至6升范围
的节水型的冲水大便器。
通过贮水水箱4来表示的给水装置除了贮水水箱之外也可以是可供给规定
清洗水量的冲洗阀(flushvalve)等的其他给水装置。
另外,在便器本体2的前方上部形成有盆部8,在便器本体2的后方
上部形成有内缘后方导水路10,其形成在供给口6与后述的内缘通水路20之间,
且将从贮水水箱4供给的清洗水从供给口6引导至盆部8。
而且,在盆部8的下方形成有积水部12,积存有用W0表示初始水位的积
水面的规定量的积水。另外,在该积水部12的下端连接有排水弯管管路14的
入口14a,排水弯管管路14从其入口14a向后方延伸,其后端14b连接于设置
在地面上的排出管(未图示)。
盆部8具备盆状形成的污物承接面16与形成在其上缘部且向污物承
接面16吐出清洗水的内缘部18。该内缘部18具备以从其上面向下方下垂至污
物承接面16附近的方式延伸而在内缘部18的内部(在从便器本体的中心观察
时的外侧)形成内缘通水路20的内缘下垂壁部22。
另外,内缘部18如下,形成内缘下垂壁部22外伸的形状,以便内缘通水
路20内的清洗水不会向外飞出,沿着内缘部18的周向形成的内缘通水路20的
内侧且下方在全周的跨度上开口而形成缝隙开口部26,即所谓成为开放式内缘
类型的方式的开放式内缘部。
在该内缘通水路20的内侧(内部侧),在内缘通水路底面24与内缘下垂壁
部22之间,以向下方开口的缝隙状形成的缝隙开口部26形成向污物承接面16
吐出清洗水的吐水部。
另外,在盆部8形成有架子状的内缘通水路底面24,其在污物承接面
16与内缘部18之间在盆部8的大致全周的跨度上形成。内缘通水路底面24形
成在盆部8的上部以环状形成的平坦面,该平坦面在从盆部8的外侧方向到内
侧方向上大致水平形成。内缘通水路底面24的前方侧的高度位置形成为与后方
侧的高度位置相比稍微低。
通过如此构成,从而从内缘后方导水路10供给的清洗水在内缘通水路20
中能够形成像一边在内缘通水路底面24上流动一边在盆部8的上部转一圈这样
的水流。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冲水大便器是如下类型的冲水大便器,在由开放
式内缘类型的构造所构成的内缘通水路20中,清洗水形成像从左右单侧在顺时
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转圈这样的一个方向的水流。
接下来,详细说明内缘后方导水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便器本体2的后方侧的内缘后方导水路10的后端形
成有贮水水箱4的下游侧端部所连接的供给口6,从贮水水箱4供给的清洗水从
供给口6吐出到便器本体2的后方侧的内缘后方导水路10,从内缘后方导水路
10流入内缘通水路20。
内缘后方导水路10具备: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从供给口6附
近向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供给口6在从便器本体的前方观
察时大致配置在中央;及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从该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28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延伸。内缘后方导水路10形成对于中心轴线C
呈左右非对称的流路。内缘后方导水路10通过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与下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来形成“く”字形状(作为其他例子,像回飞镖形状或
狗的后腿这样的形状)的流路。连接分别向不同方向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28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弯曲部32对于便器本体2的前后方向的
中心轴线C被定位在向右侧区域发生偏心的位置。由后述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
出口部28a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形成弯曲部32。下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30形成为,从上游朝着其下游侧一旦返回到中心轴线C上,之后还要逐渐
地朝着左侧区域发生偏心。从而,内缘后方导水路10形成为导水路整体的长度
与以往相比更长。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如下,从便器本体2的中心轴线C上的供
给口6斜着向右侧方向以直线状延伸,配置在对于中心轴线C呈非对称的位置,
延伸至对于中心轴线C配置在右侧附近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8a。上游侧
内缘后方导水路28形成为,从上游朝着下游侧对于中心轴线C逐渐地向右侧区
域发生偏心。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配置成对于中心轴线C而前方朝
着右侧外侧倾斜。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如下,从连接于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
8a的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向左侧延伸,形成到连接于内缘通水路20的
左侧后部区域20a的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为止的流路。下游侧内缘后
方导水路30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到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为
止形成像斜着横切便器本体2的中心轴线C这样的直线状的流路。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中心轴线A2配置成对于中心轴线C而前方朝
着左侧外侧倾斜。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与下游侧内缘后方
导水路30的中心轴线A2的交点对于中心轴线C位于右侧,与此相对,下游侧
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对于中心轴线C位于相反侧的左侧。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如下,其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对
于中心轴线C配置在右侧的中央附近区域,其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对
于中心轴线C配置在左侧的盆部8的左侧后部区域。因而,下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30形成从中心轴线C的右侧超过中心轴线C而延伸至盆部8的左侧后部区
域为止的比较长的规定长度L的流路。由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对于
中心轴线C配置在右侧,因此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到位于盆部8的
左侧后部区域的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为止的长度被设定成比较长的长
度。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流路长度L为与作为现有例而如图7所示的现
有的便器本体中的从中心轴线上的入口到左侧后部区域上的出口为止的下游侧
的内缘导水路的流路长度l相比更长的长度。
由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具有比较长的长度L的流路,因此清洗水在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中能够良好地被整流成朝向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
0,清洗水的方向性得到提高,并且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通过以要在
内缘通水路20上转圈的方式朝向得到调整的水流且水势比较强的状态的水流进
行吐水。该下游侧内缘导水路的流路长度L被设定为25mm至115mm的长度。
另外,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一部分形成为平行于内缘通水路2
0的合流部分的一部分。在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附近,由于下游侧内缘
后方导水路30的中心轴线A2的朝向与在盆部8的左侧后部区域中的要在内缘
通水路20上转圈的清洗水的流线A3的朝向大致一致,因此从下游侧内缘导水
路出口部30b流出的清洗水在内缘通水路20上朝着大致相同的旋转方向(转圈
方向)流动,能够形成在保持水势的状态(大致维持流量及流速的状态)下要
在内缘通水路20上转圈的水流。
从而,能够抑制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合流于内缘通水路20的清洗
水朝着与内缘通水路上的主流的方向呈相反的旋转方向在内缘通水路20上流过
及从缝隙开口部26向污物承接面16流下。
在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与内缘通水路20相连接的区域中,下游
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0c与内缘部18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4大
致平坦地连续形成。外侧壁面30c与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4在连接部附近形成
于相同面上。换言之,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4的切线方向与外侧壁面30c的延
伸方向一致。从而,清洗水能够沿着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
0c直线状延伸至内缘部18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4的平坦面而顺畅地流动,
能够抑制沿着这些外侧壁面流动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另外,便器本体2具有用于将便座安装于便器本体2上的安装部36。
安装部36设置在与便器本体2的内缘通水路20相比更靠近后方的左右两侧附
近的位置。由于安装部36朝着便器本体2内部形成安装构造,因此在形成安装
部36的位置无法形成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如
下,形成在这样的左右两侧的安装部36之间,能够设置成避开安装部36,而且
形成比较长的长度的流路。
接下来,通过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
器的作用(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对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操作盘(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未图示)
进行操作时,设置于贮水水箱4的排水阀(未图示)打开,从贮水水箱4将规
定的清洗水量(例如6.0升)从便器本体2后方侧的供给口6向内缘后方导水
路10供给。
接下来,流入内缘后方导水路10的清洗水在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内
流向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右侧。即,清洗水以从中心轴线C远离的方
式流向右侧侧方。当清洗水到达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8a时,清洗水在弯
曲部32改变方向。具体而言,将清洗水的方向从朝向便器本体2的右侧的流向
转换为朝向左侧的流向。
接下来,清洗水流入朝着相反侧的左侧前方延伸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30。清洗水沿着直线状延伸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从下游侧内缘导水
路入口部30a朝着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形成直线状水流。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形成为与以往相比比较长,清洗水从下游侧内缘
导水路入口部30a越过中心轴线C而在规定距离的长度L的跨度上直线状流动,
一边维持水势一边流动方向比较均匀地得到调整。从而,抑制清洗水从下游侧
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向左右扩展,清洗水能够沿着中心轴线A2直线状流动。
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流出的清洗水沿着要在内缘通水路2
0上转圈的清洗水的流线A3在内缘通水路20中流动。该清洗水的朝向旋转方
向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得到增加。较多的清洗水从左侧后方区域以左侧区域、
前侧区域、右侧区域、右侧后方区域、后方区域的顺序通过内缘通水路20中的
内缘通水路底面24上,形成像再次返回到左侧后方区域这样的旋转流。
在形成这样的旋转流的同时,清洗水从形成在内缘通水路底面24内侧的缝
隙开口部26逐渐流下,均匀地清洗盆部8的污物承接面16整体。流下盆部8
的清洗水与污物一起从排水弯管管路14排出,结束便器本体2的一系列的清洗
动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清洗水从
向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改变方向
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沿着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向左右方向当
中的另一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
从而,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朝着内缘通水路20流入的清洗水的水
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不降低缝隙开口部26大小的情况下,也变得容易形
成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因此,能够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20
中进行旋转的清洗水的水势。从而,即使在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
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清洗水以在内缘通水路20中转一圈的方式进行旋转,能
够充分地清洗盆部8。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下游侧内缘后方
导水路30在规定距离内大致以直线状形成,因此从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
改变方向的清洗水能够在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中被整流。从而,在从下游
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朝着内缘通水路20流入时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
且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能够避开将便座安装
于便器本体2上的安装部36而设置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由于下游侧内缘后方
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0c与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34大致平坦地连续形成,因
此能够抑制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向内缘通水路20流动的清洗水所承受
的压力损失。
接下来,通过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
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俯视图。关于第2实施方式,对与
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1具有由陶瓷等所构成
的便器本体102。
在便器本体102的盆部8的上缘部形成向内侧外伸的内缘部118与吐出从
形成于便器本体102的后方侧内部的内缘后方导水路110供给的清洗水的第1
吐水口138及第2吐水口140。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内缘部不同于开放式内缘类型的方式,而是成为无
边缘的类型(或者边缘比较小的类型)的内缘部118。
从该第1吐水口138吐出的清洗水在后述的内缘通水路120的内缘通水路
底面124上流动而在盆部8的上部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的同时从内缘通水路
底面124下降到污物承接面16而清洗盆部8。另外,从第2吐水口140吐出的
清洗水在后述的内缘通水路120的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上流动而在盆部8的上
部进行旋转,在进行旋转的同时从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下降到污物承接面16而
清洗盆部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内缘部118向内侧外伸,但是本发明并不局
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像内缘部未向内侧外伸这样的纵向壁状的方
式。
内缘部118形成于盆部8的上缘部的大致全周或大部分的内侧且能够
引导清洗水。该内缘部118位于污物承接面16的上方且形成为其内壁面(后述
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134)的上部朝着内侧鼓出。另外,内缘部118形成为内
缘部118的内缘通水路底面124朝着内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而,内缘部11
8在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上形成内缘通水路120。沿着内缘部118的周向而形成
的内缘通水路120的内侧且下方在全周的跨度上开口且形成有盆部8的污物承
接面16。
内缘通水路底面124形成在盆部8的大致全周的跨度上形成的架子状
的内缘通水路底面124。内缘通水路底面124形成在盆部8的上部以环状形成的
平坦面,该平坦面在从盆部8的外侧方向到内侧方向上大致水平形成。通过如
此构成,从而从内缘后方导水路110供给的清洗水在内缘通水路120中能够形
成像一边在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上流动一边在盆部8的上部转一圈那样的水流。
内缘后方导水路110形成在供给口6与第1吐水口138、第2吐水口
140之间,且具备: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从供给口6附近向便器本体2
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供给口6在从便器本体的前方观察时配置在大致
中央;及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从该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向左右方
向当中的另一侧延伸。由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130具有基本上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相
同的构造及功能,因此省略对相同部分的说明,但是在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
部由第1吐水口138所形成且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的下游侧的一部分
分支的下游分支导水路142延伸至第2吐水口140的这点上不同于在本发明的
第1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下游分支导水路142如下,形成
为从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所述另一方侧再次向所述一侧直线状延伸,
形成在自身的终端部附近折返而到达第2吐水口140的导水路。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130a到第1
吐水口138为止形成像斜着横切便器本体2的中心轴线C这样的较为直线状的
流路。
在第1吐水口138附近,由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的中心轴线A4的
朝向与在盆部8的左侧区域中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清洗水的流线A5的
朝向大致一致,因此从第1吐水口138流出的清洗水在内缘通水路120上朝着
大致相同的旋转方向流动,能够形成在保持水的水势的状态(大致维持流量及
流速的状态)下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水流。
另外,在第2吐水口140附近,由于下游分支导水路142的中心轴线A6的
朝向与在盆部8的右侧后方区域中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清洗水的流线A
7的朝向大致一致,因此从第2吐水口140流出的清洗水在内缘通水路120上朝
着大致相同的旋转方向流动,能够形成在保持水的水势的状态(大致维持流量
及流速的状态)下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水流。
另外,在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与内缘通水路120相连接的区域
中,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的外侧壁面130c与内缘部118的内缘通水路外
侧壁面134大致平坦地连续形成。从而,清洗水能够沿着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130的外侧壁面130c直线状延伸至内缘部118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134
的平坦面而顺畅地流动。
在下游分支导水路142与内缘通水路120相连接的区域中,下游分支导水
路142的外侧壁面142c与内缘部118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134大致平坦地连
续形成。从而,清洗水能够沿着从下游分支导水路142的外侧壁面142c直线状
延伸至内缘部118的内缘通水路外侧壁面134的平坦面而顺畅地流动。
接下来,通过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作
用(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流入内缘后方导水路110的清洗水在上游侧
内缘后方导水路28内流向便器本体1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右侧。即,清洗水以
从中心轴线C远离的方式流向右侧侧方。当清洗水到达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
部28a时,清洗水在弯曲部32改变方向。具体而言,将清洗水的方向从朝向便
器本体102的右侧的流向转换为朝向左侧的流向。
接下来,清洗水流入朝着相反侧的左侧前方延伸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
水路130。清洗水沿着直线状延伸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从下游侧内缘导
水路入口部130a朝着第1吐水口138形成直线状水流。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形成为与以往相比比较长,清洗水从下游侧内
缘导水路入口部130a越过中心轴线C而在规定距离的长度L1的跨度上直线状
流动,一边维持水势一边流动方向比较均匀地得到调整。从而,抑制清洗水从
第1吐水口138向左右扩展,清洗水能够从中心轴线A4沿着中心轴线A5直线
状流动。
一部分清洗水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向下游分支导水路142分支而
流动,在沿着下游分支导水路142直线状流动之后,从第2吐水口140吐出到
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上。
从第1吐水口138流出的清洗水沿着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清
洗水的流线A5而在内缘通水路120中流动。该清洗水的朝向旋转方向的每单位
时间的流量得到增加。在从第1吐水口138朝着内缘通水路120流入时的清洗
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采用开放式内缘部以外的内缘部的情况下,也
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另外,从第2吐水口140流出的清洗水沿着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上转圈的
清洗水的流线A7而在内缘通水路120中流动。该清洗水的朝向旋转方向的每单
位时间的流量得到增加。在从第2吐水口140朝着内缘通水路120流入时的清
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采用开放式内缘部以外的内缘部的情况下,
也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这样,清洗水从左侧后方区域以左侧区域、前侧区域、右侧区域、右
侧后方区域、后方区域的顺序通过内缘通水路120中的内缘通水路底面124上,
形成像再次返回到左侧后方区域这样的旋转流。在形成这样的旋转流的同时,
清洗水逐渐流下到内缘通水路底面124内侧的盆部8的污物承接面16,均匀地
清洗盆部8整体。流下盆部8的清洗水与污物一起从排水弯管管路14排出,结
束便器本体2的一系列的清洗动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1,清洗水
从向便器本体1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改变
方向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沿着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向左右
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
从而,在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130通过第1吐水口138朝着内缘通水
路120流入时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采用开放式内缘部以外的
内缘部118的情况下,也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
因此,能够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120中进行旋转的清洗水的水势。从而,即使
在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清洗水良好地在内
缘通水路120中进行旋转,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8。
接下来,通过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中的便器本体后方上部的流路的概要局部放
大图。关于第3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
并省略对这些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具有由陶瓷等所构成
的便器本体202。
在便器本体2的后方上部形成有内缘后方导水路210,其形成在供给口6与
内缘通水路20之间,且将从贮水水箱(未图示)供给的清洗水从供给口6引导
至盆部8。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连接内缘后方导水路210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
8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弯曲部232的形状不同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
内缘后方导水路10的弯曲部32的形状。
接下来,对内缘后方导水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便器本体202的后方侧的内缘后方导水路210的后
端,形成有贮水水箱(未图示)的下游侧端部所连接的供给口6,从贮水水箱(未
图示)供给的清洗水从供给口6吐出到便器本体202的后方侧的内缘后方导水
路210,且从内缘后方导水路210流入内缘通水路20。
内缘后方导水路210具备: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从供给口6
附近向便器本体2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供给口6在从便器本体202
的前方观察时配置在大致中央;及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从该上游侧内缘
后方导水路28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另一侧延伸。内缘后方导水路210形成对于中
心轴线C呈左右非对称的流路。内缘后方导水路210通过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28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来形成“く”字形状(作为其他例子,像回
飞镖形状或狗的后腿这样的形状)的流路。连接分别向不同方向延伸的上游侧
内缘后方导水路28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弯曲部232对于便器本体2
的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C被定位在向右侧区域发生偏心的位置。弯曲部232由
后述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8a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所形成。下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形成为,从上游朝着其下游侧一旦返回到中心轴线C上,
之后还要逐渐地朝着左侧区域发生偏心。从而,内缘后方导水路210形成为导
水路整体的长度与以往相比更长。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如下,从便器本体2的中心轴线C上的供
给口6斜着向右侧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延伸至对于中心轴线C配置在右侧附近
的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8a。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并不配置在其流路
的两侧壁对于中心轴线C呈对称的位置,而是配置在对于中心轴线C呈非对称
的位置。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形成为从上游朝着下游侧对于中心轴线C逐
渐向右侧区域发生偏心。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配置成对于
中心轴线C而前方向右侧外侧倾斜。
如图5及图6所示,供给口6的中心点c1配置在中心轴线C上,中
心轴线C在便器本体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延伸。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形成
为其中心轴线A1与便器本体202的中心轴线C相比更向右侧方向发生偏心。上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与供给口6的中心点c1相比更向便器本
体2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配置有弯曲部232的方向侧(例如,便器本体202的
左右方向当中的单侧的右方向侧)发生偏心。即,在供给口6的中心点c1的位
置处的左右断面上,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通过与中心点c1
相比更靠近右方向侧的位置a1。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从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部
228b到上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28a为止对于中心轴线C向右侧发生偏心而延
伸。延长中心轴线A1的假想直线与中心轴线C在与供给口6的中心点c1相比
更靠近后方侧的位置相交。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部228b在大
致圆形的供给口6的外周壁面206a当中对于通过中心点c1的中心轴线C向一
侧(右侧)偏离而连接于供给口6。即,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部228b在
供给口6的外周当中主要连接于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对于中心轴线C发生
偏心的一侧的部分。换言之,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部228b的大部分对于
中心轴线C以向左右单侧发生偏离的方式被配置。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以
沿着供给口6的外周壁面206a的切线l1(假想的切线l1)的方式连接于供给口
6的壁面206a。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在供给口6的外周壁面20
6a上的规定位置206b以沿着正交于供给口6的半径r3的切线l1(壁面206a上
的假想的切线l1)的方式延伸,且与具有半径r3的圆弧上的壁面206a顺畅地相
连接。因此,从形成供给口6的内侧面的壁面206a连接于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外侧壁面228c的壁面不会形成像朝着流路的内侧突出这样的连接部,而是形
成顺畅地连续的流路壁面。
从而,从供给口6供给的清洗水以从供给口6的壁面206a沿着该壁面206a
的切线l1的方式沿着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流动,能够在尽可能
不削弱其水势的同时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比较大地加强在上游侧内缘后方
导水路28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势。
另外,在壁面206a与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的连接部的假想
切线l1平行于中心轴线A1而延伸,且具有伴随朝向便器本体202的前方侧而
向外侧扩展的倾向。
弯曲部232作为在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下游端的上游侧内缘
导水路出口部28a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上游端的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
口部30a之间发生弯曲的流路而形成。弯曲部232具备:外侧周壁部232a,形
成在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外侧(便器本体2的外侧);及内侧周壁部232b,形成
在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内侧(便器本体2的内侧)。
外侧周壁部232a形成比较急剧地发生弯曲的圆弧状的壁面,而且内侧周壁
部232b形成比较缓慢地发生弯曲的圆弧状的壁面。在此,外侧周壁部232a的
圆弧半径r1形成为小于内侧周壁部232b的圆弧半径r2。即,外侧周壁部232a
的曲率半径R1形成为大于内侧周壁部232b的曲率半径R2。
弯曲部232的外侧周壁部232a的半径r1与内侧周壁部232b的半径r
2的大小比被设定在1:2的比到4:5的比为止的比率范围内。例如,外侧周壁
部232a的半径r1与内侧周壁部232b的半径r2的大小比被设定为3:4的比。
另外,在弯曲部232,由于外侧周壁部232a的半径r1形成为小于内
侧周壁部232b的半径r2,因此外侧周壁部232a与内侧周壁部232b之间的宽度
W形成为从入口部W1到中央部W2为止增大且从中央部W2到出口部W3为
止减少。宽度W从中央部W2到出口部W3为止减小,形成为外侧周壁部232a
的下游侧端部232c稍微朝向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0c的方向。
这样,能够将沿着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外侧周壁部232a的水流引导成朝向沿着
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内侧周壁部232b侧(或者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
侧壁面30c侧)的水流。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如下,从连接于弯曲部232的下游侧内缘
导水路入口部30a向左侧前方延伸,形成到连接于内缘通水路20的左侧后部区
域20a的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为止的流路。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
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入口部30a到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为止形成像斜
着横切便器本体2的中心轴线C那样的直线状的流路。在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30与内缘通水路20的连接区域中,包含中心轴线C的区域及中心轴线C附
近的区域。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中心轴线A2配置成对于中心轴线C而
前方向左侧外侧倾斜。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与下游侧内缘
后方导水路30的中心轴线A2的交点对于中心轴线C位于右侧,与此相对,下
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对于中心轴线C位于相反侧的左侧。由中心轴线A1
与中心轴线C所构成的角度被配置成小于由中心轴线A2与中心轴线C所构成
的角度。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中,与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
及的冲水大便器1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1中相同地,关于左
右非对称的内缘后方导水路,也可以形成如上所述的左右颠倒的形状的流路。
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如下构成,从向便器本体的左右方向当中的左侧延伸的上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向右侧改变方向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沿着下游
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向左右方向当中的右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在
内缘通水路20中形成清洗水像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圈这样的一个方向的水流。
另外,也可以将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的弯曲部232应用
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101的弯曲部32。
接下来,通过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
器的作用(动作)进行说明。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动作)的说明,主要
对不同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内缘后方导水路中的作用进行说明,关
于其他的相同构造的部分,省略对这些作用的说明。
如箭头F1所示,从贮水水箱(未图示)供给到供给口6的清洗水一旦朝着
供给口6的壁面206a向外侧扩展,如箭头F2所示,水流沿着供给口6的壁面2
06a流动。如箭头F3所示,沿着壁面206a流动的水流从壁面206a沿着壁面顺
畅地向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流动。由于在左右方向上上游侧内
缘后方导水路28发生偏心的一侧,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在壁
面206a的切线方向上被连接,因此能够从供给口6的上述发生偏心的一侧到上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出口28a为止形成较为直线状的流路,能够降低清洗
水的紊乱。另外,能够比较大地加强从对于发生偏心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
8而发生上述偏心的一侧的区域流出的清洗水的水势。另外,由于上游侧内缘后
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在壁面206a的切线方向上被连接,从壁面206a连接于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的壁面不形成像朝着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
路28的流路内侧突出那样的凹凸部,因此抑制沿着壁面206a的水流在流入上
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入口部228b时朝着内侧发生紊乱,能够如箭头F3及F4所
示地沿着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流动。
如箭头F4、F5及F6所示,流入内缘后方导水路210的清洗水沿着内
缘后方导水路210的朝向在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内朝着便器本体2的左右
方向当中的右侧流动。清洗水在弯曲部232改变流向。
在弯曲部232的内周侧,如箭头F7所示,清洗水沿着具有比较大的半径r
2的内侧周壁部232b而一边弯曲一边流动。清洗水沿着内侧周壁部232b的下游
侧的外侧壁面30c流动,合流于如后所述的清洗水的水流F9,如箭头F11及F1
2所示,像沿着从其内侧周壁部232b侧向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延伸的相反
侧(左侧)的外侧壁面30c那样流向内缘通水路20。
在弯曲部232的外周侧,如箭头F8所示,清洗水沿着具有比较小的
半径r1的外侧周壁部232a改变方向,像撞回似的朝着内侧流动。此时,由于外
侧周壁部232a的圆弧半径r1形成为小于内侧周壁部232b的圆弧半径r2,因此
沿着外侧周壁部232a改变方向的清洗水的主流如箭头F9所示地流向下游侧内
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0c的方向。由于外侧周壁部232a的圆弧半径r1
形成为比较小,因此能够使沿着外侧周壁部232a流动的清洗水的主流具有从下
游侧端部232c的壁面离开而朝向外侧壁面30c方向的方向。而且,能够比较小
地抑制沿着外侧周壁部232a的下游侧的壁面而流动的水流F10的比例,将沿着
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的外侧壁面30c流动的水流F11及F12为主流而能够
比较强地形成朝着内缘通水路20流入的清洗水的水势。如箭头F11及F12所示,
清洗水形成沿着直线状延伸的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而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
入口部30a朝向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的直线状水流。因此,如在前面
也叙述的那样,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中进行旋转那样的水流。
如箭头F13所示,从下游侧内缘导水路出口部30b流出的清洗水沿着
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上转圈的清洗水的流线而在内缘通水路20中流动。该清洗
水的朝向旋转方向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得到增加。较多的清洗水形成像从左侧
后方区域以左侧区域、前侧区域、右侧区域、右侧后方区域、后方区域的顺序
通过内缘通水路20中的内缘通水路底面24上而再次返回到左侧后方区域这样
的旋转流。
在形成这样的旋转流的同时,清洗水从形成于内缘通水路底面24内侧的缝
隙开口部26逐渐流下,如箭头F14所示,均匀地清洗盆部8的污物承接面16
整体。流下盆部8的清洗水与污物一起从排水弯管管路14排出,结束便器本体
2的一系列的清洗动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清洗水
从向便器本体2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改变
方向而流入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沿着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向左右方
向当中的另一侧在比较长的长度的跨度上被引导。
从而,从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朝着内缘通水路20流入的清洗水的水
势得到加强,而且,即使在不降低缝隙开口部26大小的情况下,也变得容易形
成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因此,能够加强要在内缘通水路20
中进行旋转的清洗水的水势。从而,即使在较少地设定用于便器清洗的清洗水
量的情况下,如箭头F13所示地也能够使清洗水以在内缘通水路20中转一圈的
方式进行旋转,如箭头F14所示,能够充分地清洗盆部8。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由于从
供给口6向便器本体202的左右方向当中的一侧延伸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
8的中心轴线A1与供给口6的中心点c1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当中的上游侧内缘后
方导水路28所延伸的方向侧发生偏心而延伸,因此从供给口6流出的清洗水能
够从与供给口6的中心相比更向左右方向当中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所延
伸的方向侧比较顺畅地流出到发生偏心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因而,与
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中心轴线A1未从供给口6的中心发生偏心的情况
相比,清洗水能够从供给口6的发生偏心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侧比较顺
畅地流入到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从供给
口6供给的清洗水从供给口6的壁面206a沿着其壁面206a的切线l1的方式沿
着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28的上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外侧壁面228c流动,且
能够在保持其水势的同时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比较大地加强在上游侧内缘
后方导水路28中流动的清洗水的水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水大便器201,由于弯
曲部232的流路的外侧周壁部232a的圆弧半径小于其流路的内侧周壁部232b
的圆弧半径,因此能够将沿着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外侧周壁部232a的水流引导
成沿着弯曲部232的流路的内侧周壁部232b侧的水流,以沿着从其内侧周壁部
232b侧向下游侧内缘后方导水路30延伸的壁面的方式朝着内缘通水路20流入
的清洗水的水势得到加强,变得容易形成要在内缘通水路20中进行旋转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