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64723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9721.X

申请日:

1991.10.16

公开号:

CN1060465A

公开日:

1992.04.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有效期届满)授权公告日:1993.10.20|||保护期延长|||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27/087; A61K31/395

主分类号:

C07D227/087; A61K31/395

申请人: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发明人:

辻正义; 井上寿孝; 八谷照美; 中岛幹夫; 齐田胜; 下园雄治; 境美智顺; 中川晃

地址:

日本佐贺县

优先权:

1986.04.08 JP 79174/8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李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式(I)所示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0-150℃下,在溶剂中和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存在下,化合物(V)与式RH化合物反应,生成氮杂环烷烃衍生物(I),式中各取代基定义见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式(Ⅰ)所示的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A是-CH 2 -,B是氧,R′是氢原子,R是-SR″,其中R″是(C 2 -C 11 )烷基,m是1或3的整数,n是2-10的整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0-150℃下,在溶剂中和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存在下,式(Ⅴ)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A,B,R′,m和n定义同上,与式RH的化合物反应,其中R是-SR″,其中R″是(C 2 -C 11 )烷基,从而生成氮杂环烷烃衍生物(Ⅰ)。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到氮杂环烷烃衍生物,它们能够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穿透性并对活体膜有低的刺激作用和低的全身毒性,本发明还涉及到含有所述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的促进吸收剂。本发明化合物即氮杂环烷烃不仅可以用于药物而且也可以用于化妆品,农药,杀虫剂等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中,它不是作药用,而是作为促进药物渗透的试剂。

    已知的促进吸收剂包括有机溶剂,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许52-1035中公开的1-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2-酮(以后简称为Azone)以及二甲亚砜,二甲基乙酰胺,吡咯烷酮等,N-(2-羟乙基)吡咯烷酮等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许60-13711和60-36423中公开。

    另外,“Z  hur.obshchei  Khim.30,4108(1960)”报道了1-(2-丙硫乙基)氮杂环戊烷-2-酮,但它对于本发明化合物所显示的促进吸收作用既未公开也未提出。

    近来人们对开发用于促进皮肤吸收的药物日益关心。其理由如下:如果所服用的药物是经皮肤给药的,具有局部或全身药理作用,那么该药物的效果可以是持续的,它的吸收速率可以容易地调整,可以防止因服药过量所引起的副作用,象在口服等条件下一样,首次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是少量的,这样就能有效地应用这些药物,并且即便这些药物会给肝脏带来些损伤,也可以比较安全地应用这些药物。但是由于正常的人体皮肤具有自然地阻止外部刺激的保护作用,所以一般认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和渗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即使药物以油膏、霜剂、凝胶、洗剂或膏药形式服用,目前容易地吸收所需剂量药物以便获得所需充分的药物效果也是困难的。

    即使经皮,口,肠,腭,鼻或舌下给药,目前有许多药物通过生物膜渗透或穿透也是困难的。因此它们的生物利用度是低的。

    已寻找到促进吸收剂,它们能充分增加药物通过活体膜(象皮肤)的渗透性,穿透性和吸收性,它们在实际应用的浓度显示出良好的药理作用,低的局部和全身毒性,并且高效和安全。

    目前已知的促进吸收剂对于提高药物地生物利用度仍不十分令人满意(即药物通过活体膜的渗透性和穿透性低),另外,当多次使用时,其中一些促进吸收剂具有显著的副作用,象对皮肤的刺激和引起组织的变色。因此,它们限于一般应用和使用方式,它们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还没解决。

    本发明者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目的是开发在有效浓度下与前面已知的二甲亚砜和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相比安全性更高和具有更优良的促进吸收作用的化合物,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所需要的化合物是氮杂环烷烃衍生物,其中一个或两个醚键、硫醚键或氨基键取代在N-位,或氮杂环烷烃衍生物,其中一个亚甲基链可由氧原子或硫原子取代。这些所需要的化合物十分适合本发明目的,它们正是本发明的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到具体的氮杂环烷烃衍生物和含有至少从由下式(Ⅰ)代表的具体氮杂环烷烃衍生物中选择的一个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的促进吸收剂。

    其中A是-CH2-,-S-或-O-,B是硫或氧,R是-SR″或-OR″(其中R″是烷基,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烷基,取代的氨基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苯甲酰基,取代的苯甲酰基或杂环基),烷基或取代氨基,R′是氢原子,烷基,烷氧基,酰氧基,烷硫基,羟基,含1-12个碳原子的羧基或烷氧羰基,m是0-5整数且n是1-15整数,但须R不含烷基。

    下面更详细解释通式(Ⅰ)中符号R,R′和R″。由符号R代表的烷基是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象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或二十烷基。

    由符号R代表的取代氨基是(1)-NH-R1(其中R1表示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2)(其中R1和R2分别表示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3)环氨基,象吡咯烷子基,哌啶子基,吗啉代基,哌嗪子基或,其中R3表示低级烷基,由羟基、苄基或取代的苄基取代的低级烷基,(例如,取代基有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羟基,卤原子,三氟甲基,硝基,氨基,羧基或酯基),(4)-NH-R4-,其中R4包括苯基,苯甲酰基,取代苯基,取代苯甲酰基(例如,取代基包括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羟基,卤原子,三氟甲基,硝基,氨基,羧基或酯基)或杂环基(例如,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异恶唑基,嘧啶基,吡唑基,吡嗪基,吡喃基,吡咯基或哒嗪基)。

    由符号R′代表的烷基是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十一烷氧基,十二烷氧基,十三烷氧基,十四烷氧基,十五烷氧基,十六烷氧基,十七烷氧基,十八烷氧基,十九烷氧基或二十烷氧基在内的烷氧基,包括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庚硫基,辛硫基,壬硫基,癸硫基,十一烷硫基,十二烷硫基,十三烷硫基,十四烷硫基,十五烷硫基,十六烷硫基,十七烷硫基,十八烷硫基,十九烷硫基或二十烷硫基在内的烷硫基,或含1至12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其中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戊氧基羰基,己氧基羰基,庚氧基羰基,辛氧基羰基,壬氧基羰基,癸氧基羰基,十一烷氧基羰基或十二烷氧基羰基。另外,R′包括酰氧基,羟基或羧基。

    由符号R″代表的烷基是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烷基或取代的氨烷基中的烷基取代基是指上面提到的含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在取代的氨烷基中的氨基取代基是指上面提到的R中的取代氨基。另外,取代的苯基或取代的苯甲酰基包括在任何位置含1至3个取代基的苯基或苯甲酰基,其中取代基包括卤原子,象氟,氯,溴或碘原子;低级烷氧基,象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低级烷基,象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羟基;三氟甲基;酰氧基,硝基;氨基;羧基;上面提到的含1至12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杂环基包括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异恶唑基,吡唑基,吡嗪基,吡喃基,吡咯基或哒嗪基。

    通过下面的方法或其它已知的方法以好的收率制得本发明的化合物。

    下面介绍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

    制备例1

    下面介绍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路线:

    其中M是碱金属离子,X是卤原子,甲磺酰基或甲苯磺酰基,R是-SR″(其中R″如前定义)或取代的氨基,R′,A,B,m和n分别如前所定义。

    更具体地说,将化合物(Ⅱ)在0-300℃反应,最好在0-100℃反应0.5-20小时,反应在有氮气流或无氮气流下进行,溶剂为不能参与反应的溶剂(象苯,甲苯,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反应中加有碱催化剂象乙醇钠或氢化钠和间界层转移催化剂象四-正丁基硫酸氢铵,由此得到化合物(Ⅲ)。化合物(Ⅲ)与过摩尔比率量的二卤代烷烃反应,得到化合物(Ⅳ)。这样合成的化合物(Ⅳ)与硫醇或胺在0-300℃,最好是0-100℃反应0.5小时到3天,反应在有或无氮气流下进行,溶剂为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溶剂(象苯,甲苯,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反应中加有已知脱卤剂(象1,5-二氮杂双环-[4,3,0]壬烯-5(以后简称为DBN)或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以后简称为DBU)),由此得到目的化合物(Ⅰ)。

    制备例2

    由下面的反应表示:

    其中R是-SR″(R″如前定义;n代表2到15整数),R′,A,B和m分别如前定义,化合物(Ⅴ)在0-150℃用硫醇处理2-18小时,反应中氮气流可有可无,反应所用溶剂为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溶剂(象苯,甲苯或二甲苯),反应中加有已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象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由此得到目的化合物(Ⅰ)。

    制备例3

    见下面反应路线:

    其中X是卤原子,甲磺酰基或甲苯磺酰基,R是-OR″(R″如前定义),R′,A,B,m和n分别如前定义,中间体化合物(Ⅳ)按制备例1的方法用醇在0-300℃(最好在0-100℃)下处理2-10小时,溶剂用乙醇溶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溶剂(象苯,甲苯,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反应中加有碱催化剂(象乙醇钠,氢化钠或氢化钾),由此得到目的化合物(Ⅰ)。

    制备例4

    见下面的化学反应路线:

    其中M是碱金属离子,X是卤原子,甲磺酰基或甲苯磺酰基,R是烷基,A是-S-或-O-,R′,B,m和n分别如前定义,环化合物(Ⅱ)在0-300℃(最好在0-100℃)下处理0.5至20小时,氮气流可有可无,溶剂用不参与反应的溶剂(象苯,甲苯,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反应中加有碱催化剂象乙醇钠或氢化钠和间界层转移催化剂象四-正丁基硫酸氢铵,由此得到的化合物(Ⅲ)用卤代烷处理得到目的化合物(Ⅰ)。

    制备例5

    见下面反应路线:

    其中M是碱金属离子,X是卤原子,甲磺酰基或甲苯磺酰基,R是-SR″,OR″(R″如前定义)或取代的氨基,R′,A,B,m和n分别如前定义,目的化合物(Ⅰ)按常规方法在N位烷基化得到,并获得好的产率。

    制备例6

    见下面的化学反应路线:

    其中R,R′,A,B,m和n分别如前定义,化合物(Ⅶ)与烷基胺反应得到目的化合物(Ⅰ)。

    和本发明化合物合用的药物是那些通过活体膜时渗透和穿透力低因而需要促进吸收的药物。这些药物有抗菌素,化疗剂,抑菌剂,抗微生物剂,消毒剂,抗真菌剂,非甾体抗炎剂,甾体抗炎剂,抗癌剂,精神治疗药,局麻药,抗帕金森氏症药,性激素,抗发汗剂,抗心律失常剂,降血压剂,血管舒张药,毛细管稳定剂,骨骼肌松弛剂,止吐药,抗牛皮癣药,皮肤软化剂,润肤剂,前列腺素药,脂溶性维生素,酶,肽激素,抗糖尿病药,昆虫驱避剂,杀虫剂和农药。

    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药物实例如下。

    1.抗菌素.

    该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型抗菌素,象青霉素G,青霉素V,二甲氧苯青霉素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缩酮氨苄青霉素,氨基己环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和磺酸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型抗菌素,象先锋霉素Ⅱ,先锋霉素Ⅰ,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Ⅲ和先锋霉素Ⅳ;氨基甙型抗菌素,象链霉素,卡那霉素,双脱氧卡那霉素B,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四环素类抗菌素,象土霉素,四环素,二甲基氯代四环素,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菌素,象红霉素,柱晶白霉素和交沙霉素;洁霉素类抗菌素,象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其它的抗菌素有氯霉素,米加霉素,短杆菌肽,知杆菌肽S,卷须霉素,环丝氨酸,氧霉素,结核放线菌素N,利福平,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拟青霉素,吡咯菌素,癣可宁,呋喃妥英,5-碘-2-脱氧尿苷,唑啉头孢霉素,磷霉素或N-亚胺甲基硫霉素-1-水合物。

    2.化疗剂.

    该类药物包括外部用的磺酰胺,如醋酸甲磺灭脓,磺胺嘧啶,磺胺嘧啶银,磺胺甲异噁唑钠,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钠或萘啶酸。

    3.抑菌剂,消毒剂或抗微生物剂,

    该类药物包括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二碘羟基丙烷,氯化苯甲羟胺,氯化苄乙氧铵,氯化苯齐松,结晶紫,六氯酚,洗必泰或过氧化苯甲酰,癣退。

    4.抗真菌剂

    这类药物有:萘癣退,克霉唑,灰黄霉素,癣可宁,抗滴虫霉素,制霉素,吡咯菌素,己氧苯酰胺,coloconazole  hydrochloride.异康唑硝酸盐,益康唑硝酸盐,奥昔康唑硝酸盐,硫康唑硝酸盐,咪康唑,噻康唑,托西拉酯,拟青霉素,碘炔三氯酚,苯基-11-碘-10-十一碳炔酸酯,bifonazole,桂萘甲胺,酮康唑或cyclopiroxolamin。

    5.非甾体抗炎剂

    这类药物有:水杨酸,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羟基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双氯磺酰胺钠,布洛芬,舒林酸,萘普生,酮苯丙酸,依托非那酯,水杨酰胺,三乙胺水杨酸盐,氟灭酸,甲氯灭酸,秋水仙碱,丁苯乙肟,别嘌呤醇,奥昔嘌呤醇,风湿定,联苯丁酮酸,二氟苯水杨酸,烯氯苯乙酸,保泰松,扑湿痛,苯氧基氢化阿托酸,苄吲酸,炎痛喜康,或氟联苯丙酸。

    6.甾体抗炎剂

    这类药物有:醋酸环戊酮缩去炎松,泼尼松龙乙酸乙酯戊酸盐,二氟米松戊酸盐,倍他米松戊酸盐,醋酸倍他米松,醋酸地塞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地塞米松,丙酮缩去炎舒松,氢化可的松,新戊酸氟甲松,醋酸肤轻松,肤轻松,氟甲羟孕松,丙酮缩氟氢羟龙,泼尼松龙,丙酸氯氟美松,丙酸倍氯米松,倍他米松,甲基泼尼松龙,醋酸甲基泼尼松龙或丁酸氢化可的松。

    7.抗癌剂。

    这类药物有: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氨甲喋啶,争光霉素,自力霉素,阿霉素,卡巴醌,放线菌素C,柔毛霉素,色霉素A,左旋天冬酰胺酶,溶链菌,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

    8.精神治疗药,

    这类药有:氯丙嗪,利眠宁,利血平,依替唑仑,噁唑仑,美沙唑仑或卤噁二氮。

    9.局麻药

    这类药物有:苯佐卡因,普鲁卡因,丙氧卡因,地布卡因,利多卡因,卡波卡因,丁哌卡因或丁卡因。

    10.抗帕金森氏症药

    这类药物有:左旋多巴或氯唑沙宗。

    11.性激素药

    这类药物有:雌激素,雄激素,雌二醇,睾丸素或孕激素。

    12.抗发汗药

    这类药物有:丙胺太林溴化物,东莨菪碱或酰氧甲胺盐。

    13.防晒剂.

    这类药物有:对-氨基苯甲酸或对-二甲氨基苯甲酸。

    14.抗过敏剂

    这类药物有:色苷酸钠或甲哌噻庚酮。

    15.抗心律失常药

    这类药物有:醋丁酰心安,心得舒,茚心安,喹酮心安,香豆丁心安,丁肤心安,氯甲苯心安,心得安或心得静。

    16.降血压药

    这类药物有:利血平,利新纳明,萝芙木碱,氯压定,哌唑嗪,二氢麦角霉碱甲磺酰酯,氨磺硫色满,甲基多巴,胍己定或苄胍。

    17.血管舒张药.

    这类药物有:乙酯黄酮,乙胺苯丙酮,麻黄苯丙酮,乙胺香豆素,克冠二氮,硫氮酮,三甲氧苄嗪,长效硝酸甘油,潘生丁,消心痛,乐可安,硝酸甘油,利心平,心可定,吗导敏,三硝酸三乙醇胺,烟酸肌醇酯,苯氧丙酚胺,苄丙酚胺烟酸乙酯,环扁桃酯,肉桂苯哌嗪,烟醇或烟己甘酯。

    18.毛细管稳定剂

    这类药物有:芦丁。

    19.骨骼肌松弛药

    这类药物有:安定。

    20.止吐药

    这种药物有:氯丙嗪

    21.治牛皮癣药

    这类药物有:甲氧呋豆素。

    22.皮肤软化剂或润滑剂

    这种药物有:氢醌,尿素,肝素和硫酸软骨素。

    23.前列腺素

    这类药物有:前列腺素F2,前列腺环素,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2,7-硫代前列腺素E1,16,17,18,19,20-戊醇-15-环己基-7-硫代前列腺素E1,16,17,18,19,20-戊醇-15-环戊基-7-硫代前列腺素E1,16,16-二甲基-7-硫代前列腺素E1,17,20-二甲基-7-硫代前列腺素E1,16,17,18,19,20-戊醇-15-环己基-△2-硫代前列腺素E1,16,16-二甲基-△2-前列腺素E1,7-氟前列腺环素,5-氟前列腺环素,16,17,18,19,20-戊醇-15-环己基前列腺环素或16,17,18,19,20-戊醇-15-环戊基前列腺环素。

    24.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烟酰胺,泛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硫辛酸和肌醇。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K2,辅酶Q,维生素F,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羟基维生素D3,1,24-二羟基维生素D3,24,25-二羟基维生素D3,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26,23-内酯和25-羟基维生素D3-26,23-内酯。

    25.酶制剂.

    这类药物有: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蛋白酶,溶菌酶,链激酶,血纤维蛋白溶酶,尿激酶,透明质酸酶,α-胰凝乳蛋白酶,锔齿肽酶,菠萝酶或半碱肽酶。

    26.肽激素

    这类药物有:胰岛素,血管紧张素,加压素,苯赖加压素,催乳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皮质激素,普罗瑞林,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黄体激素,甲状腺降钙素,舒血管素,高血糖素,催产素,促胃液素或分泌素。

    27.抗糖尿病药

    这类药物有:优降糖或甲苯双环脲。

    28.其它药

    强心药,止咳药,祛痰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等。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促进吸收剂,它可按任何量加到前面提到的药物中,但以0.001至25%的安全有效量加入较好。占组合物的0.01至20%更好。

    可以将本发明的促进吸收剂和药物混合制成栓剂,膏药,带剂,泥敷剂,糊剂,软膏,凝胶,霜剂,洗剂,搽剂,无水糖浆剂,气溶胶,片剂,粒剂和薄膜剂,它们可为外用药用于皮肤,头发、指甲,或作为制剂用于其它活体膜等等,制剂有:口服药,栓剂,腭用药,阴道用药,鼻用药或洗眼药。根据所需要的药物剂型,可以将上述混合物或组合物与其他成分进行混合。

    例如,如果要将组合物制成软膏,那么可预先与蜂蜡,植物油,羊毛脂,硼酸和/或白凡士林(凡士林)等混合。当要将混合物制成霜剂时,可与油,脂肪,蜡,高级脂肪酸和/或高级醇等混合。如果要制备洗剂,可以将组合物与乙醇,甘油和/或丁二醇等混合。如要制成溶液剂,通常可将组合物与乙醇,纯化水和/或乙二醇等混合。如要制成悬浮剂,可将组合物与可溶性淀粉,金合欢胶,藻酸钠,甲基纤维素和/或CMC等混合。如要制成栓剂,可将组合物与可可油,棕榈油,椰子油和/或凡士林等混合。如要制成片剂,粒剂等,可将组合物与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晶质纤维素和/或淀粉等混合。如要制成薄膜剂,可将组合物与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或聚乙烯醇等混合。

    可以按常规的已知方法制备含药物基质、本发明促进吸收剂和药物的制剂。

    由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更易于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将1.11克N-乙烯基-2-吡咯烷酮,1.60克正壬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约2-3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01克无色的1-[2-(正壬硫基)乙基)]氮杂环戊烷-2-酮。

    最后用旋转玻璃管加热器GTO-250R[日本Shibata  Kagaku  Kikai  K.K.生产(Shibata  Chemical  Apparatus  Co.,Ltd.)]进行蒸馏。为方便起见,将该蒸馏的温度和压力在下文中以“柱温”表示。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22-127℃/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5H29NOS

    理论值:C66.37,H10.77,N5.16

    测定值:C66.43,H10.62,N5.20

    参考实例

    将4.40克60%氢化钠和200毫升无水甲苯的混合物与8.50克氮杂环戊烷的甲苯溶液逐滴混合,在110-120℃加热回流1小时,然后与36.3克烯丙基溴混合,再回流12小时,得到反应混合物。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干燥,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10.2克无色的1-(2-丙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

    最后用旋转玻璃管加热器GTO-250R[日本Shibata  Kagaku  Kikai  K.K.生产(Shibata  Chemical  Apparatus  Co.,Ltd.)]进行蒸馏。为方便起见,将该蒸馏的温度和压力在下文中以“柱温”表示。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15-120℃/30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7H11NO

    理论值:C67.17,H8.86,N11.19

    测定值:C67.34,H8.92,N11.03

    实施例2

    将1.11克N-乙烯基-2-吡咯烷酮,1.74克正癸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80-9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2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39克无色的1-[(2-癸硫基)乙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30-135℃/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6H31NOS

    理论值:C67.31,H10.94,N4.91

    测定值:C67.21,H10.76,N4.88

    实施例3

    将1.25克按参考实例的方法合成的1-(2-丙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46克正辛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7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10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1.47克无色的1-[(3-辛硫基)丙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22-128℃/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5H29NOS

    理论值:C66.37,H10.77,N5.16

    测定值:C66.46,H10.81,N5.02

    实施例4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4-溴-1-丁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3-丁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39克得到的1-(3-丁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32克正庚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80-9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3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  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30克无色的1-[(4-庚硫基)丁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25-131℃/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5H29NOS

    理论值:C66.37,H10.77,N5.16

    测定值:C66.29,H10.67,N5.23

    实施例5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5-溴-1-戊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4-戊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53克得到的1-(4-戊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18克正己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10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5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12克无色的1-[(5-己硫基)戊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24-129℃/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5H29NOS

    理论值:C66.37,H10.77,N5.16

    测定值:C66.35,H10.89,N5.00

    实施例6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6-溴-1-己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5-己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67克得到的1-(5-己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04克正戊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甲苯混合在一起并在12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2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1.95克无色的1-[(6-戊硫基)己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26-131℃/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5H29NOS

    理论值:C66.37,H10.77,N5.16

    测定值:C66.41,H10.72,N5.28

    实施例7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烯丙基溴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2-丙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53克得到的1-(2-丙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74克正癸基硫醇,10.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和20毫升四氯化碳混合在一起并在75-85℃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8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16克无色的1-[(3-癸硫基)丙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45-151℃/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9H37NOS

    理论值:C69.67,H11.38,N4.28

    测定值:C69.84,H11.32,N4.41

    实施例8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4-溴-1-丁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3-丁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67克得到的1-(3-丁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60克正壬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80-9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4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82克无色的1-[(4-壬硫基)丁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48-152℃/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9H37NOS

    理论值:C69.67,H11.38,N4.28

    测定值:C69.55,H11.36,N4.41

    实施例9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5-溴-1-戊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4-戊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81克得到的1-(4-戊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32克正庚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苯混合在一起并在80-9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3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2.27克无色的1-[(5-庚硫基)戊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44-149℃/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8H35NOS

    理论值:C68.95,H11.25,N4.47

    测定值:C68.81,H11.13,N4.62

    实施例10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6-溴-1-己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5-己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1.95克得到的1-(5-己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1.18克正己基硫醇,10.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和20毫升四氯化碳混合在一起并在75-85℃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8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1.87克无色的1-[(6-己硫基)己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43-148℃/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8H35NOS

    理论值:C68.95,H11.25,N4.47

    测定值:C69.12,H11.30,N4.23

    实施例11

    在与参考实例相同的条件下,使氮杂环戊烷-2-酮与8-溴-1-辛烯之间进行反应,得到1-(7-辛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将2.23克得到的1-(7-辛烯基)氮杂环戊烷-2-酮、0.90克正丁基硫醇、8.0毫克偶氮二异丁腈和20毫升甲苯混合在一起并在100℃的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5小时。所得反应混合物(液态)用水洗涤,干燥,再经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最后经蒸馏得到1.95克无色的1-[(8-丁硫基)辛基]氮杂环戊烷-2-酮。

    所得到的无色化合物具有下列表观、柱温和分析结果:

    表观:无色透明油状物

    柱温:154-159℃/0.2毫米汞柱

    元素分析:C18H35NOS

    理论值:C68.95,H11.25,N4.47

    测定值:C68.85,H11.19,N4.55

    实施例12-43

    用化学式(Ⅰ)表示的化合物按与实施例1-11同样或类似的方法制成。用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中的符号和柱温在表1中列出。

    表1

    表1(续)

    实施例44: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软膏:

    重量%

    酮洛芬  5.0

    丙二醇  3.0

    肉豆蔻酸异丙酯  2.0

    白凡士林  87.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30)  3.0

    实施例45: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油剂):

    重量%

    酮洛芬  2.8

    乙醇  47.1

    纯化水  47.1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由细胞扩散方法,用雌性背侧皮肤无毛小鼠(9周龄)将酮洛芬经表皮渗透,检查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效力,该方法包括将0.5毫升所述试验溶液加到小鼠的背侧皮肤上,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渗入受体层的酮洛芬量。为了进行比较除用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所述试验溶液外,还用不含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参比溶液重复上述过程作为对照。其结果列于表2。

    表2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酮洛芬  活性

    的累积量(μM)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赋形剂):2  15.5±2.0  42.4±5.9  1.0

    未使用本发明的

    化合物)

    实施例2  4  64.6±9.3  140.4±0.4  3.3

    的化合物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酮洛芬的量)/(参比组48小时渗透的酮洛芬的量)

    如表2所示,本发明化合物对酮洛芬的渗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实施例46:

    制备以下配方的气溶胶试验溶液:

    重量%

    酮洛芬  1.0

    肉豆蔻酸异丙酯  1.0

    乙醇  20.0

    Fleon  75.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实施例47: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亲水软膏:

    重量%

    消炎痛  1.0

    白凡士林  25.0

    十八烷基醇  20.0

    丙二醇  12.0

    HCO-60  4.0

    对-羟苯甲酸甲酯  0.1

    对-羟苯甲酸丙酯  0.1

    纯化水  34.8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除用上述软膏试验外还以试验溶液作为对照,用与实施例45的方法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

    结果列于表3。

    表3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消炎痛  活性

    的累积量(μg/ml)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赋形剂)  5  0.7±0.1  4.4±0.4  1.0

    实施例2  5  5.1±0.4  14.2±0.7  3.2

    的化合物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消炎痛渗透的量)/(对照组48小时消炎痛渗透的量)

    如表3所示,添加本发明化合物增加了消炎痛的渗透作用。

    实施例48: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凝胶软膏:

    重量%

    消炎痛  1.0

    DIPA  1.1

    乙醇  48.0

    纯化水  46.9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除用上述软膏试验外还以试验溶液作为对照,用与实施例45的方法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

    结果列于表4。

    表4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消炎痛  活性

    的累积量(μg/ml)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赋形剂)  5  0.24±0.04  0.45±0.06  1.0

    实施例2  5  1.90±0.15  8.29±0.71  18.4

    的化合物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消炎痛渗透的量)/(对照组48小时消炎痛渗透的量)

    如表4所示,添加本发明的化合物显著增加了消炎痛的渗透作用。

    实施例49: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霜剂:

    重量%

    氢化泼尼松  3.0

    三乙醇胺  0.1

    甘油  3.0

    单十八烷基甘油  4.0

    硬脂酸  15.0

    纯化水  69.9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5.0

    实施例50: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大粒凝胶软膏:

    重量%

    色甘酸二钠  1.0

    聚乙二醇4000  43.0

    十六烷基醇  5.0

    多乙氧基醚60  5.0

    肉豆蔻酸异丙酯  5.0

    丙二醇  15.0

    聚乙二醇300  23.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实施例51: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

    重量%

    心得静  4.0

    丙二醇  46.5

    乙醇  46.5

    表5所示本发明的化合物  3.0

    准备数组体重为200至250克的Wistar品系的雄性大鼠,每组4只,用电动剃刀将其背部皮上的毛剪掉。

    将试验溶液(含心得静的制品)按150μl/2.5×2.5cm2的用量用于一组试验大鼠的剪过的背部皮肤上,然后盖起来。使用试验溶液后3小时,收取试验鼠的血液并用HPLC法测定心得静血清浓度。结果列于表5。

    为了进行比较,用不含本发明化合物但其余与所述试验溶液相同的对照溶液重复上述过程,并用对比化合物代替本发明的化合物,其余与试验溶液相同的对比试验溶液再重复上述过程,作为对照。结果列于表5。

    表5

    试验化合物  心得静血清浓度  活性

    (ng/ml)

    对照物(赋形剂)  16.8±9.4  1.0

    实施例1的化合物  583.6±102.7  30.0

    实施例16的化合物  538.4±63.7  32.0

    实施例18的化合物  682.7±88.2  40.6

    月桂氮酮 400.2±81.6 23.8

    对照物(赋形剂)  11.4±27    1.0

    实施例2的化合物  545.1±89.6  47.8

    1-甲基-2-吡咯烷酮  21.8±16.7  1.9

    1-乙基-2-吡咯烷酮  31.6±27.5  2.8

    吡咯烷酮羧酸  23.8±12.9  2.1

    对照物(赋形剂)  23.6±7.8  1.0

    实施例12的化合物  778.2±78.4  33.0

    月桂氮酮 465.7±62.4 19.7

    对照物(赋形剂)  11.9±4.2  1.0

    实施例10的化合物  151.7±99.9  12.7

    实施例28的化合物  104.8±29.5  8.8

    表5(续)

    试验化合物  心得静血清浓度  活性

    (ng/ml)

    实施例30的化合物  193.1±23.7  16.2

    实施例31的化合物  143.1±104.8  12.0

    DMSO  12.0±4.2  1.0

    月桂氮酮 97.8±62.7 8.2

    对照物(赋形剂)  12.3±0.4  1.0

    实施例24的化合物  182.2±99.8  14.8

    实施例25的化合物  338.3±52.5  27.5

    实施例29的化合物  241.3±147.1  19.6

    实施例8的化合物  221.1±16.6  18.0

    实施例9的化合物  199.1±98.0  16.2

    实施例10的化合物  183.2±66.0  14.9

    实施例39的化合物  285.3±83.3  23.2

    月桂氮酮 179.6±42.3 14.6

    对照物(赋形剂)  12.5±3.6  1.0

    月桂氮酮 160.2±39.8 12.8

    对照物(赋形剂)  34.4±22.2  1.0

    月桂氮酮 821.2±93.5 23.9

    注:活性= (试验组的心得静血清浓度)/(对照组的心得静血清浓度)

    如表5所示,与对照物相比,在试验溶液中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可显著提高心得静的经皮吸收作用,此外与对照化合物相比,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满意地促进心得静的吸收。而且,使用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试验溶液的脊背皮肤部分未出现任何异常(如红斑或浮肿等)。

    实施例52: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

    重量%

    心得静  0.4

    乙醇  48.3

    水  48.3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用上述试验溶液代替实施例45中所用的试验溶液,按与实施例45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

    结果列于表6。

    表6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心得静  活性

    的累积量(μM)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赋形剂):4  1.6±0.1  3.7±0.3  1.0

    实施例2的化合物  4  50.0±7.0  127.6±4.8  34.5

    1-乙基-2-吡咯烷酮  4  1.3±0.1  2.7±0.2  0.7

    吡咯烷酮羧酸  4  1.0±0.0  1.9±0.1  0.5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心得静的量)/(对照组48小时渗透的心得静的量)

    如表6所示,与对照物相比,添加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显著促进心得静的渗透作用,与对比化合物相比,本发明化合物也具有满意的促进吸收作用。

    实施例53:

    制备以下配方的丙烯型胶带:

    重量%

    心得静  1.2

    Nicassol TS-44437.68

    柠檬酸  0.6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0.72

    1.0mg/cm2

    将0.785cm2尺寸(含0.8mg心得静)的胶带用于皮肤标本上,按与实施例45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列于表7。

    表7

    试验化合物  渗透的心得静  活性

    的累积量(μg/ml)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物(赋形剂)  339±91  929±25  1.0

    实施例2的化合物  1212±30  3634±54  3.9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心得静的量)/(对照组48小时渗透的心得静的量)

    如表7所示,添加本发明的化合物提高了测试带上经渗透的心得静的量。

    实施例54:

    制备以下配方的对照溶液和试验溶液(表8):

    表8

    对照溶液A  对照溶液B  试验溶液

    优降糖  0  0.6  0.6

    乙醇  50  49.7  48.2

    纯化水  50  49.7  48.2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0  0  3.0

    (重量%)

    在试验中,应用数组体重约为200至250克禁食24小时的Wistar品系的雄性大鼠,每组4只。

    按175μl/2.5×2.5cm2的用量将每一上述表8所示的对照溶液A和B及试验溶液用于一组用电剪或电动剃刀剪过的大鼠的脊背皮肤上,然后将其盖起来。3小时后,给所述大鼠皮下注射1.5毫升20%的葡萄糖。葡萄糖注射后两小时,收取大鼠血液并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

    为了进行比较,用月桂氮酮代替测试溶液中的实施例2的化合物,重复上述实施过程,作为对比。

    为了进一步进行比较,测定仅禁食24小时的一组大鼠血液(该组即为下文提及的“标准组”)中的葡萄糖水平。使用了对照溶液A,对照溶液B和试验溶液的大鼠组下文分别称之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试验组”。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组别  葡萄糖水平  抑制率

    (mg/dl)  (%)

    标准组  70±4  -

    对照组A  154±10  -

    对照组B  157±7  -3.6

    试验组  115±4  46.4

    (使用实施例2的化合物)

    月桂氮酮组 133±13 25.0

    注:

    抑制率=1- (对照组B或试验组的葡萄糖水平-标准组的葡萄糖水平)/(对照组A的葡萄糖水平-标准组的葡萄糖水平) ×100(%)

    如表9所示,与对照组A相比,对照组B(单独使用的优降糖)对降低血糖的活性未显示出任何作用,反之,试验组(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促进优降糖的吸收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皮肤吸收降优糖,可降低葡萄糖的水平。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被认为在促进吸收作用方面比用作为对比化合物的月桂氮酮更为优异。

    实施例55: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乳液:

    重量%

    优降糖  1.0

    monooleoilglycerin

    -pilogulutamine  ester  47.0

    纯化水  47.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5.0

    实施例56: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

    重量%

    5-氟尿嘧啶(5-FU)  1.8

    乙醇  47.6

    水  47.6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用上述试验溶液代替实施例45的试验溶液,按与实施例45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

    结果列于表10。

    表10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5-FU  活性

    的累积量(μM)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物(赋形剂):3  104±10  206±26  1.0

    实施例2的化合物  4  465±83  963±22  4.7

    1-甲基-2-吡咯烷酮  4  83±15  192±20  0.9

    1-乙基-2-吡咯烷酮  4  96±15  178±9  0.9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5-EU的量)/(对照组48小时渗透的5-FU的量)

    如表10所示,与未表现出任何活性的对照和对比化合物相比,添加本发明的化合物显著地促进了5-FU的渗透。

    实施例57: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

    重量%

    苯酚红  0.07

    纯化水  96.93

    列于表11的本发明的化合物  3.0

    用雌性无毛小鼠(9周龄)的脊背皮肤通过细胞扩散方法检测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难于渗透的苯酚红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该方法包括将0.5ml含有2mM的苯酚红的氯化钠注射液用于小鼠脊背皮肤,并用高速最佳密度计(559nm)测定渗入受体层的苯酚红的量。

    结果列于表11。

    表11

    试验化合物  试验  渗透的苯酚红的  活性

    累积量(μM)

    用小鼠  24小时  48小时

    对照物(赋形剂):8  0.0±0.0  0.6±0.2  1.0

    实施例2的化合物  3  24.5±6.0  51.9±9.9  86.5

    实施例30的化合物  3  15.0±5.3  32.5±1.3  54.2

    月桂氮卓酮  3  8.4±7.6  14.5±0.7  24.2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苯酚红的量)/(对照组48小时渗透的苯酚红的量)

    如表11所示,与对照物相比,在试验溶液中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对苯酚红的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比化合物相比也具有令人满意的促进作用。

    实施例58: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洗剂:

    重量%

    对-氨基苯甲酸  1.0

    十六烷基醇  15.0

    丙二醇  10.0

    月桂酸钠  15.0

    纯化水  50.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12)  9.0

    实施例59: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溶液:

    重量%

    列于表12的药物  1.0

    乙醇  48.0

    纯化水  48.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用上述试验溶液代替实施例45中的试验溶液,按与实施例45相同的细胞扩散方法评定本发明的活性,并用标准分析技术测定经皮肤渗透的各种药物的量。

    结果(3至7个皮肤细胞的平均值)列于表12。

    表12

    药剂  试验化合物  活性

    红霉素  实施例2的化合物  4.5

    克霉唑  ″  3.2

    去炎松  ″  5.5

    利眼宁  ″  4.8

    利多卡因  ″  10.3

    雌甾二醇  ″  2.0

    睾甾酮  ″  2.5

    莨菪胺  ″  2.4

    对-氨基苯甲酸  ″  12.3

    甲哌噻庚酮  ″  3.8

    氯压定  ″  6.3

    利心平  ″  6.2

    安定  ″  3.5

    前列腺素E2″ 4.8

    8-Bromocyclic  AMP  ″  50.3

    1,25-二羟基VD3″ 5.4

    烟酸  ″  15.3

    注:活性= (试验组48小时渗透的试验药物的量)/(对照组48小时渗透的试验药物的量)

    如表12所示,使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各种药物均具有显著的增加渗透的作用。

    实施例60:

    制备下述栓剂分别用于标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由5只体重为2.5至3.5公斤的雄兔组成。

    表13

    栓剂

    标准组  对照组  试验组

    胰岛素(牛,国际单位)  -  100  100

    Witesol  H-15(%)  100  100  97

    本发明的化合物  -  -  3

    (实施例2)(%)

    分别将三种栓剂注入试验兔的直肠,剂量为0.3克栓剂/公斤。然后经一定时间间隔分三次从兔耳静脉取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三次收集到的血样的葡萄糖水平。为了比较,用月桂氮卓酮代替实施例2的化合物进行试验。结果以给予栓剂前后葡萄糖水平在血中的变化来表示。

    表14

    相对于起始浓度葡萄糖水平的变化(mg/dl)

    栓剂  0.5小时  1小时  3小时

    标准组  +4  +7  +0

    对照组  -1  +3  +1

    试验组  -30  -29  -22

    (实施例2的化合物)

    月桂氮卓酮组  -4  +2  +1

    从表14可以看出,与标准组相比对照组(仅使用了胰岛素)对血中的葡萄糖水平是无效的。另一方面,试验组(使用了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液中血糖的作用,此外,将栓剂插到直肠内时对粘膜部分没有任何刺激症状。

    实施例61:

    分别制备用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下述抗菌素栓剂,每组包括5只重2.5~3.5公斤的雄兔。

    表15

    ABPC栓剂  CET栓剂

    氨苄青霉素钠  6.0  头孢菌素Ⅰ  6.0

    Witepsol  H-15  91.0  Witepsol  H-15  91.0

    本发明化合物(实施例2)  3.0  本发明化合物(实施例2)  3.0

    在进行下述试验前每只雄兔均禁食24小时。分别将两种栓剂注入试验兔的直肠内,注入量为0.3克栓剂/公斤。然后收集从兔耳静脉得到的血样,并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抗菌素的血清浓度。结果见表16。

    表16

    ABPC栓剂  CET栓剂

    试验  Cmax  Auc  活性  Cmax  Auc  活性

    化合物(μg/ml)  (μg  min/ml)  (μg/ml)  (μg  min/ml)

    对照  1.4±0.2  1.23.0  1.0  1.6±0.3  150.0  1.0

    (赋形

    剂)

    实施例2  20.0±0.3  774.0  6.3  7.4±0.4  443.0  3.0

    的化合物

    注:活性= (试验组抗菌素的Auc)/(对照组抗菌素的Auc)

    从表16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显著地提高上述两种抗菌素在直肠的吸收作用。

    实施例62:

    制备以下配方的试验栓剂:

    重量%

    药物(表17给出的药物  1.0

    Witepsol  H-15  96.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  3.0

    每组用3或4只兔子,应用上述的栓剂按实施例61相同的方法进行试验。表17给出了试验结果。

    表17

    药物  试验化合物  活性

    消炎痛  实施例2的化合物  2.5

    5-Fu  实施例2的化合物  4.8

    注:活性= (试验组每种药物的Auc)/(对照组每种药物的Auc)

    从表17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显著地提高消炎痛和5-Fu的直肠吸收作用。

    实施例63

    制备下述配方的实验栓剂:

    重量%

    酮洛芬  3.0

    可可油  96.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49)  1.0

    实施例64

    制备下述配方的试验片剂:

    重量%

    氯霉素  5.0

    柠檬酸(非水合物)  25.0

    纤维素(结晶体)  35.0

    玉米淀粉  20.0

    羟丙基纤维素  10.0

    硬脂酸镁  2.0

    本发明的化合物(实施例26)  3.0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加到药用组合物中时通过皮肤或粘膜吸收或渗透的有效成分明显增加。

    实施例65

    以兔子为试验对象,在其皮肤上进行初步皮肤刺激试验,这是对本发明的化合物所做的局部毒性试验之一。具体来讲,在用于批量试验的橡皮膏上以点状涂上用100μl  3%本发明实施例2和30的化合物与100毫升聚乙二醇300所形成的各种溶液,然后将其敷于三只重为2.5至3公斤日本当地兔剪掉毛的背部皮肤上,药膏盖在兔背上24小时。根据Draize法,在揭去药膏24、48和72小时后,分三次评价兔子背部皮肤刺激反应。

    为了比较,重复上述过程,但使用对比溶液(聚乙二醇)代替3%试验溶液;并且还使用对比化合物月桂氮酮取代3%试验溶液中本发明化合物重复上述试验。

    表18表明了评价结果,总的评价结果用下列等式表示

    总的评价结果= ([24小时后的评价结果+72小时后的评价结果])/2

    其等级划定为轻微刺激(0-2分),中等程度刺激(2-6分)和强烈刺激(6-8分)。

    表18

    使用的溶液  刺激程度的平均记分  总的评价

    24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对照溶液  0.4±0.2  0.5±0.3  0.0±0.0  轻微

    试验溶液  0.3±0.3  0.3±0.3  0.5±0.5  轻微

    (含例2的化合物)

    试验溶液  0.6±2  0.5±0.5  0.5±0.5  轻微

    (含例30的化合物)

    比较溶液  3.8±1.3  3.8±1.7  5.5±1.9  中等

    (含月桂氮酮)

    由表18可见,本发明的化合物同对比溶液一样,对皮肤几乎没有刺激作用,而比较化合物月桂氮酮在至少72小时内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

    通过以上试验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皮肤仅有极其轻微的刺激作用。

    实施例66

    至于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否具有体内毒性,用大鼠进行了试验以证实在经口服或皮下给药后该化合物是否对大鼠有急性毒性。具体作法是,每组由4至5只体重为100至120克的Wiatar品系的雄性大鼠组成的数组大鼠分别给予本发明化合物,每只鼠的用药量为0.5毫升/100克。给药后一星期,对各组大鼠进行观察以了解其一般症状,体重的变化和死亡率。为了比较,用对比化合物取代本发明化合物重复上述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在下表19中用LD50表示。

    表19

    如表19所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经口服或皮下注射给大鼠之后,对大鼠并未引起不寻常的症状或死亡。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从前述实施例的结果明显看出,与已知的化合物比较,本发明化合物对药物通过体膜,特别是皮肤以及直肠膜、鼻膜、口膜、阴道膜等的渗透和吸收具有很强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各种各样的药物都是有效的,因此它增强了药理作用。而且,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与许多种基质一起使用,并可用于各种剂型。

    不仅如此,本发明化合物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毒性甚微,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氮杂环烷烃衍生物是由本发明人合成的、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药物通过人体皮肤的渗透和吸收有强的促进作用,实质上没有局部和全身毒性,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此外,含有本发明化合物以及药物的组合物不仅作为局部药物用于皮肤、鼻、口、直肠、阴道等产生药理效果是很有益的,而且还可作为体内用药,在人体全身产生药理作用。

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备氮杂环烷烃衍生物的方法.pdf(6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式(I)所示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0-150下,在溶剂中和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存在下,化合物(V)与式RH化合物反应,生成氮杂环烷烃衍生物(I),式中各取代基定义见说明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