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气候越来越恶劣,经常会有台风或大暴雨,随着道路硬化的不断推进和路面面积的扩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经受着一轮又一轮的考验,如果排水不及时,雨水就会聚集在道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使得积水飞溅,不但污染车辆,影响开车视野,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且还会飞溅到旁边行人身上,严重影响行人的通行,大大增加了雨天出行的难度和危险性。现有的道路排水系统一般只是在道路下面铺设排水管道,然后在排水管道上方安装下水道井盖,井盖上开有通水孔,以此来排水,而且下水道井盖的铺设会影响道路的质量,铺设要求较高,而且要间隔很长的距离,所以在暴雨时的排水效果很不好;同时,现有的道路为了追求行车的舒适度,减少震动噪音,防滑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排水效果好的道路排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包括路面和路基,所述路面上设有同向行驶的两条以上行车道,同向行驶的相邻两条行车道之间设有车道分界线,所述车道分界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水槽,所述路基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一排水管,每个第一排水槽与相应第一排水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
所述路面上设有双向行驶的四条行车道,相向行驶的相邻两条行车道之间设有车行道中心线,所述车行道中心线至少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水槽,所述路基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二排水管,每个第二排水槽与相应第二排水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
所述路面两侧分别设有立道牙,所述立道牙内侧的路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排水槽,所述路基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三排水管,每个第三排水槽与相应第三排水管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
所述立道牙外侧设有绿化带,埋在绿化带下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或第三排水管上设有喷水孔。该设计使得排水管内的排水可以给绿化带底部土壤保持湿润,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排水的回收利用。
所述绿化带的地面高度低于路面高度,所述立道牙侧壁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溢流孔。绿化带地面的下沉设计,有利于绿化带内植物根系对地下水分的吸收;溢流孔的设计,可使得一旦立道牙内侧积水达到或超过溢流孔所在高度,积水即可从溢流孔排到绿化带中,进一步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从而减轻道路内涝的程度。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上均设有滤水盖板。该设计不仅可对进入排水槽中积水起到过滤作用,避免杂物进入排水槽和排水管造成堵塞影响道路排水,而且还便于排水槽在路面上的分布设置,使得即便是将排水槽设置在车道分界线的白色线上,也还可以通过对滤水盖板进行涂刷白色线以补充,从而不会影响车道分界线在路面上的设置及其在路面上的视觉效果;作为优选,车道分界线上的若干个第一排水槽设置在车道分界线虚线的相邻两段白色线之间。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分别在路面纵向上呈间隔分布。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在路面上呈并排分布。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第二排水槽和第三排水槽在路面上呈相互错位分布。
所述若干条第三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在道路横截面上呈从上而下分布。
所述若干条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均由金属材料成型。该设计使得埋设在路基内的排水管不仅可以作为排水使用,而且排水管由金属材料成型还可以增强道路的强度。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车道分界线、车行道中心线一侧以及立道牙内侧间隔设置若干个排水槽,在该些车流量较小的位置设置排水槽,不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以及排水槽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使得路面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雨水及时汇集到排水槽中,然后通过连接管与埋设在路基内的排水管连通进行排水,排水管可以连接到市政地下排水通道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直接排到道路两侧的悬崖、梯田、排水沟或排水井中;同时,车道分界线上和车行道中心线一侧的排水槽,除了可提高排水能力外,还可起到防滑、减速缓行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行驶的安全性。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排水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车辆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发明道路排水系统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道路排水系统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之一所示,本发明包括路面1和路基2,所述路面1上设有同向行驶的两条以上行车道11,同向行驶的相邻两条行车道11之间设有车道分界线12,所述车道分界线1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水槽31,所述路基2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一排水管41,每个第一排水槽31与相应第一排水管4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51连接。
所述路面1上设有双向行驶的四条行车道11,相向行驶的相邻两条行车道11之间设有车行道中心线13,所述车行道中心线13至少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水槽32,所述路基2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二排水管42,每个第二排水槽32与相应第二排水管4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52连接。
所述路面1两侧分别设有立道牙14,所述立道牙14内侧的路面1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排水槽33,所述路基2内埋设有横向分布的若干条第三排水管43,每个第三排水槽33与相应第三排水管4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53连接。
所述立道牙14外侧设有绿化带6,埋在绿化带6下的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或第三排水管43上设有喷水孔7。该设计使得排水管内的排水可以给绿化带6底部土壤保持湿润,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排水的回收利用。
所述绿化带6的地面高度低于路面1高度,所述立道牙14侧壁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溢流孔141。绿化带6地面的下沉设计,有利于绿化带6内植物根系对地下水分的吸收;溢流孔141的设计,可使得一旦立道牙14内侧积水达到或超过溢流孔141所在高度,积水即可从溢流孔141排到绿化带6中,进一步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从而减轻道路内涝的程度。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31、第二排水槽32和第三排水槽33上均设有滤水盖板8。该设计不仅可对进入排水槽中积水起到过滤作用,避免杂物进入排水槽和排水管造成堵塞影响道路排水,而且还便于排水槽在路面1上的分布设置,使得即便是将排水槽设置在车道分界线12的白色线上,也还可以通过对滤水盖板8进行涂刷白色线以补充,从而不会影响车道分界线12在路面1上的设置及其在路面1上的视觉效果;作为优选,车道分界线12上的若干个第一排水槽设置在车道分界线12虚线的相邻两段白色线之间。
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31、第二排水槽32和第三排水槽33分别在路面1纵向上呈间隔分布。
所述若干条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和第三排水43管均由金属材料成型。该设计使得埋设在路基2内的排水管不仅可以作为排水使用,而且排水管由金属材料成型还可以增强道路的强度。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31、第二排水槽32和第三排水槽33在路面上1呈并排分布。
如图2所示,在同一道路横截面上的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和第三排水管43共一根排水管。该设计使得道路上同一横截面的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和第三排水管43可通过同一根排水管进行排水,从而减少路基下排水管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使得排水槽、排水管在道路上的分布更直观、更有规律。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若干个第一排水槽31、第二排水槽32和第三排水槽33在路面1上呈相互错位分布。
如图4所示,所述若干条第三排水管43、第一排水管41和第二排水管42在道路横截面上呈从上而下分布。该设计便于将路面上各排水槽中的雨水分别通过埋设在路基内与其连接的各排水管进行排水,使得排水管一端与排水槽连接,排水管另一端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在道路的任一侧,从而使得排水槽、排水管的分布更自由、更加多样化。
本发明可根据道路各路段的排水需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车道分界线12、车行道中心线13一侧以及立道牙14内侧间隔设置若干个排水槽,在该些车流量较小的位置设置排水槽,不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以及排水槽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使得路面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雨水及时汇集到排水槽中,然后通过连接管与埋设在路基内的排水管连通进行排水,排水管可以连接到市政地下排水通道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直接排到道路两侧的悬崖、梯田、排水沟或排水井中;同时,车道分界线上12和车行道中心线13一侧的排水槽,除了可提高排水能力外,还可起到防滑、减速缓行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以上描述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