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芯空转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插芯空转锁.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33668A43申请公布日20121017CN102733668ACN102733668A21申请号201110092862822申请日20110414E05B27/10200601E05B47/00200601E05B29/08200601E05B15/0020060171申请人孙建华地址200233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31弄4号402室申请人沈其衡72发明人孙建华沈其衡54发明名称一种插芯空转锁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用插芯锁,特别是一种插芯空转锁。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上锁芯和下锁芯叠加的技术和带槽锁弹子,在纵向利用带弹子凹槽的移动叉卡入带槽锁弹子上缺口的方法,同时。
2、在下锁芯上设置V形凹槽或曲线环槽来顶动移动叉的技术方案从而使上锁芯尾部与嵌在下锁芯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的组合情况来同时满足在上、下锁芯间相对转动的同时并带动活动键轴在锁舌内分别与下锁芯和后锁芯相嵌,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而对于暴力开启时则因上、下锁芯之间带槽锁弹子上的缺口不在同一直线而使移动叉无法移动,从而使上、下锁芯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旋转推进器也就不会产生位移,而活动键轴因无法卡入下锁芯所以也就不会跟着下锁芯同转,所以也就产生了锁芯转而锁舌不转的空转现象。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2页附图2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2页附图22。
3、页1/2页21一种插芯空转锁,主要由钥匙1、上锁芯2、下锁芯6、外壳7、活动键轴10、锁舌11、后锁芯13、锁弹子14、卡环15、锁弹簧21组成,上锁芯2和下锁芯6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前锁孔内,后锁芯13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后锁孔内,而且后端有键槽20,后锁芯13内装有锁弹子14,锁舌11的孔槽内设有活动键轴10并且本身安装在下锁芯6与后锁芯13之间,卡环15卡在后锁芯13和下锁芯6上或上锁芯2上,其特征是前锁芯由上锁芯2、下锁芯6、锁弹子14和锁弹簧21组合构成,或者前锁芯由上锁芯2、下锁芯6、移动叉3、带槽锁弹子16和锁弹簧21组合构成,活动键轴10通过压簧9或一组同性磁铁19的推压与嵌在下锁。
4、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接触,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的尾部相接触;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连接器17直接与上锁芯2上的移动叉3活动连接;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卡销18与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旋转推进器8上的环槽活动连接,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的尾部相接触;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压簧9或一组同性磁铁19的推压直接与由上锁芯2和下锁芯6组成的内外环尾部端面相接触;阻尼装置12安装在锁舌11或外壳7上,下锁芯6的端面或外圆上与阻尼装置12相对应处开有阻尼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上锁芯2上纵向开有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径向的弹子孔内装有锁弹簧21和带槽锁弹子16或带槽锁叶片;下锁芯6中间。
5、开有通孔而且与锁舌11接触处开有供活动键轴10卡入的键槽20,下锁芯6与上锁芯2的端面接触处开有V形或圆弧凹槽,或者下锁芯6靠近上锁芯2端面处内圆与外圆上开有曲线环槽,移动叉3上开有弹子凹槽并活动卡在上锁芯2的纵向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内,移动叉3通过弹簧4与下锁芯6上的V形或圆弧凹槽相抵或者移动叉3直接与下锁芯6上的曲线环槽相套;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通过销、环槽或卡环、环槽或销、槽来活动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上锁芯2的纵向弹子孔内装有锁弹子14,下锁芯6的纵向弹子孔内装有锁弹子14和锁弹簧21,下锁芯6的中间开有通孔,下锁芯6中间通孔的内壁或底端面开有供活动键轴。
6、10卡入的键槽20;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通过销、环槽或卡环、环槽或销、槽来活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互补的而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19;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旋转推进器8活动卡嵌在下锁芯6的孔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端面为一组互补的而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
7、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19;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旋转推进器8活动套在上锁芯2尾部的非圆形柱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上锁芯2的尾部活动套在下锁芯6的中间通孔中并在尾部与下锁芯6尾部形成同一平面的端面,上锁芯权利要求书CN102733668A2/2页32或下锁芯6在尾部的同一平面的端面上至少有一个平面上开有V形凹槽或A形凸条,而另一平面开有任何形状的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10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条形凸条或凹槽;或。
8、者上锁芯2与下锁芯6在尾端的同一平面的端面上开有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10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A形凸条或V形凹槽;上锁芯2和下锁芯6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开有的凹槽在相交位置时可以形成一个没有缺口的完整平面,或者上锁芯2和下锁芯6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设有的凸条在相交位置时可以形成一个平面;活动键轴10与锁舌11内的孔槽活动相嵌,下锁芯6的尾端平面或侧面有供活动键轴10上凸出部分卡入的键槽20。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插芯空转锁,其特征是上锁芯2的尾部活动套在下锁芯6的中间通孔中并在尾部与下锁芯6尾部形成内外环二个端面,上锁芯2或下锁芯6在尾部的不同平。
9、面上至少有一个平面上开有V形凹槽或A形凸条,而另一平面开有任何形状的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10与该二个平面接触的对应端面上有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条形凸条或凹槽,而该凸条或凹槽与上锁芯2和下锁芯6尾部的内外环位置对应处也存在一个高度差,其差值与内外环二个端面形成的高度差相同,活动键轴10与锁舌11内的孔槽活动相嵌,下锁芯6尾端平面或侧面有供活动键轴10上凸出部分卡入的键槽20。权利要求书CN102733668A1/12页4一种插芯空转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用五金锁具,特别是防盗门使用的一种插芯空转锁。背景技术0002现在的门锁插芯锁一般使用的都是普通的插芯锁,其防盗理念主要靠增加。
10、弹子数量及改变弹子的运动方向如蛇形叶片锁芯、浮动弹子来达到的,另外还有一些是靠增加拨齿难度来达到的,如内外弹子、斜向弹子、带环槽弹子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使技术性开锁的难度确实增加了不少,但是面对小偷使用坚硬的暴力开锁工具则是无能为力,许多锁具都是这样被暴力工具打开的,因为小偷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搞技术开启,他们讲究的是快速、简捷。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第一代空转锁,这种空转锁的防技术性开启和防暴力开启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2007年9月30日申请的一种空转弹子锁,专利号为2007100358524的发明,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转弹子锁,包括前锁芯和后锁芯,并在前锁芯的纵向设置锁定边柱槽,同时。
11、在锁定边柱槽内设置该定边柱等等,该锁具设计比较合理,符合机械传动的方法,从运动中我们可知当钥匙插入时,弹子上的凹槽与锁定边柱槽正好对齐,这时在两边弹簧的压差下,弹力大的弹簧将锁定边柱上的弹子缺口边挡块推入弹子上的凹槽而产生位移,后锁芯上的滑销沿滑槽卡入前锁芯上的锁定边柱槽使其成为一体,转动钥匙便能带动后锁芯开锁;闭锁时钥匙反转,当后锁芯遇到阻力这里是后锁芯的限制缺口时,由于滑销上有一个斜面也可在后锁芯的滑槽口上,该斜面被前锁芯的锁定边柱槽顶压,使其顶压弹簧而后退,当后退到钥匙回位时略超过一定角度滑槽被顶回原位,而锁定边柱在弹力小的弹簧推动下回位,其上的凹槽正好与锁弹子相对应,锁弹子在钥匙拔出时。
12、可以回位了。从上述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其工作时弹簧的压差要求非常高,而且弹簧都非常细小,锁定边柱是靠细小的弹簧来推动的,当有细小的灰尘、粘调的油污等进入锁芯等都会阻止锁定边柱运动,所以这是导致目前空转锁失灵打不开的首要原因,另外该种锁只能在单向开有斜面,只有在一个转向上工作,其工作范围只能在一圈以内,反向只能空载,否则会闭锁,所以不适合用于门锁因为门锁要转动二圈以上并且有负载。上面这个发明专利所述的是锁定边柱呈轴向运动的,另外还有几个类似方法发明也主要是运用这个原理,其功能与上述专利一致。同样也有一些空转锁的技术原理是利用锁定边柱沿轴心径向运动使其产生位移而带动锁舌转动的,它们是利用带V形斜槽。
13、的弹子或叶片在钥匙推动时产生位移,当所有的弹子或叶片上的V形斜槽全部对齐在一条直线时,锁定边柱便会在很细小的弹簧压迫下卡入V形凹槽而形成位移,这样连接锁舌的中环便会因锁定边柱的内移而与锁芯连为一体,从而转动钥匙便会将锁具打开。该种锁具由于是靠锁芯弹簧来顶动弹子使其斜面将锁定边柱顶起,所以锁芯弹簧不能太细,太细了则顶不动锁定边柱,而太硬了则钥匙插拔都很困难,同时锁定边柱上的压簧也不能太硬,太硬了弹子则顶不动它,太软了的话有一点油污等锁定边柱就顶不出来,我们将普通锁具与现有的空转锁具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普通锁具是利用钥匙插入的力顶动弹子,而这个力可以很大,所以锁具工作可靠。而现有技术的空转锁则是在。
14、钥匙插入后在第二次由弹簧根据齿形相符后再产生说明书CN102733668A2/12页5推力来推动锁定边柱等条件,这样第二次推力的大小与手用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取决于弹簧的压力甚至是弹簧之间的压力差,这样其推力就受很多阻力因素的影响而很难保证另外现在的空转锁内部零部件多、零件太小、结构复杂、传动级数多,所以现在的空转锁失灵率高,故障率高也就不见怪了。0003本人在2008年11月25日申请的一种轴向推进的空转锁头,申请号为2008102033004,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门用插芯空转锁头,该空转锁运用了带槽弹子被钥匙全部顶到位,其中间的凹槽呈一条直线时,卡在弹子间的带有弹子孔凹槽的滑片便可通过弹子上的凹。
15、槽向前运动从而将前端的推进杆卡入锁舌,然后旋转钥匙再带动锁舌转动而完成开锁。从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可知,开锁时旋转钥匙手柄上的控制钮或用手指直接顶动控制钮再顶动轴向顶杆,轴向顶杆再通过缓冲压簧将推进杆推进锁舌,这时旋转钥匙便可带动推进杆一同转动而将锁打开,反之,如果钥匙不对只会造成弹子上的凹槽与滑片上的凹槽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滑片因无法卡入弹子上的凹槽便不会被推动,外推力便会被缓冲压簧吸收,所以推进杆不会被推入锁舌,锁也就无法打开,但是这时钥匙还是可以转动。该锁具在设计上虽然别出心载,达到了空转锁的要求,但是其缺点是使用不方便,特别是还需用手转动控制钮或顶动控制钮,尤其不适应老人和小孩使用,因为人。
16、们普遍习惯了插入钥匙直接就可以开锁的那种习惯。本人在2008年11月28日又申请的一种空转锁的装置,申请号为2008102028684,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空转锁,该技术可以将各种各样的普通锁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只需增加几只零件就可以升级为空转锁,该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幅度提高现在各种防盗锁的防拧撬功能,虽然它能使用在普通的防盗门锁、别墅门锁等门上,但因体积较大而很难应用在插芯门锁上,因为插芯锁的空间有限,而这种空转锁像普通空转锁一样也有内芯、中层、外壳三层,而且在锁环和外壳之间还得加装阻尼装置,所以该技术很难应用到插芯门锁上。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能应用于插芯门锁上的。
17、空转锁芯,它应用了上、下一组锁芯在钥匙相符时能相互转动而带动其他部件产生较大力量位移的一种新技术,它除了能像普通门锁一样正常开启外,还能在受到拧撬暴力开启时锁芯能随暴力工具同转而锁却不会被打开,它能很好的防御目前撬窃盗贼专门采用暴力撬锁的犯罪趋势,为保护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0005本发明是以如下的技术手段来实施的0006本发明主要由钥匙、上锁芯、下锁芯、外壳、活动键轴、锁舌、后锁芯、锁弹子、卡环、锁弹簧组成,上锁芯和下锁芯活动安装在外壳的前锁孔内,后锁芯活动安装在外壳的后锁孔内,而且后端有键槽,后锁芯内装有锁弹子,锁舌的孔槽内设有活动键轴并且本身安装在下锁芯与后锁芯之间,卡环卡。
18、在后锁芯和下锁芯上或上锁芯上,其特征是前锁芯由上锁芯、下锁芯、锁弹子和锁弹簧组合构成,或者前锁芯由上锁芯、下锁芯、移动叉、带槽锁弹子和锁弹簧组合构成,活动键轴通过压簧或一组同性磁铁的推压与嵌在下锁芯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接触,旋转推进器与上锁芯的尾部相接触;或者活动键轴通过连接器直接与上锁芯上的移动叉活动连接;或者活动键轴通过卡销与嵌在下锁芯孔槽内旋转推进器上的环槽活动连接,旋转推进器与上锁芯的尾部相接触;或者活动键轴通过压簧或一组同性磁铁的说明书CN102733668A3/12页6推压直接与由上锁芯和下锁芯组成的内外环尾部端面相接触;阻尼装置安装在锁舌或外壳上,下锁芯的端面或外圆面上开有与阻尼装。
19、置相对应的阻尼孔。0007所述上锁芯上纵向开有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径向的弹子孔内装有锁弹簧和带槽锁弹子或带槽锁叶片;下锁芯中间开有通孔而且与锁舌接触处开有供活动键轴卡入的键槽,下锁芯与上锁芯的端面接触处开有V形或圆弧凹槽,或者下锁芯靠近上锁芯端面处内圆与外圆上开有曲线环槽;移动叉上开有弹子凹槽并活动卡在上锁芯的纵向移动叉槽内或移动叉孔槽内,移动叉通过弹簧与下锁芯上的V形或圆弧凹槽相抵或者直接与下锁芯上的曲线环槽相套;上锁芯和下锁芯之间通过销、环槽或卡环、环槽或销、槽来活动套接。0008所述上锁芯内的纵向弹子孔内装有锁弹子,下锁芯的纵向弹子孔内装有锁弹子和锁弹簧,下锁芯的中间开有通孔,下锁芯中。
20、间通孔的内壁或底端面开有供活动键轴卡入的键槽;上锁芯和下锁芯之间通过销、环槽或卡环、环槽或销、槽来活动套接。0009所述上锁芯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互补的而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或者上锁芯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或者上锁芯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或者上锁芯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的二个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旋转推进器活动卡嵌在下锁芯的孔槽内。0010所述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端面为一组互补的而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或者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或者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
21、为一组螺旋面;或者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旋转推进器活动套在上锁芯尾部的非圆形柱体上。0011所述上锁芯的尾部活动套在下锁芯的中间通孔中并在尾部与下锁芯尾部形成同一平面的端面,上锁芯或下锁芯在尾部的同一平面的端面上至少有一个平面上开有V形凹槽或A形凸条,而另一平面开有任何形状的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条形凸条或凹槽;或者上锁芯与下锁芯在尾端的同一平面的端面上开有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A形凸条或V形凹槽;上锁芯和下锁芯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开有的凹槽在相交位置时可以形成一。
22、个没有缺口的完整平面,或者上锁芯和下锁芯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设有的凸条在相交位置时可以形成一个平面;活动键轴与锁舌内的孔槽活动相嵌,下锁芯的尾端平面或侧面有供活动键轴上凸出部分卡入的键槽。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剖面结构图0013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二的立体剖面结构图0014图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三的立体剖面结构图0015图4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五的立体剖面结构图0016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叉上凹槽与带槽锁弹子在起始位置的关系图0017图6为本发明中图5的左视图0018图7为本发明中图5的俯视图0019图8为本发明中锁芯正常转动后移动叉卡入带槽锁弹子上缺口的位置关系图00。
23、20图9为本发明中图8的左视图说明书CN102733668A4/12页70021图10为本发明中图8的左视图0022图11为本发明中锁芯为原子锁芯的结构和纵向开有移动叉孔槽的结构图0023图12为本发明中图11的左视图0024图13为本发明中锁芯为叶片锁芯的结构关系图0025图14为本发明中图13的左视图0026图15为本发明中下锁芯为曲线环槽的结构图,也是最佳实施例七的结构图0027图16为本发明中下锁芯为曲线环槽的结构图,也是最佳实施例八的结构图0028图17为本发明中移动叉为单片型并在尾部放置弹簧的结构图0029图18为本发明中移动叉为勾子形状的结构图,也是最佳实施例十的结构图0030图。
24、19为本发明中上锁芯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的结构图起始位置时,也是最佳实施例九的结构图0031图20为本发明中上锁芯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的结构图开启位置时0032图21为本发明中上锁芯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的结构图0033图22为本发明中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带有斜面并互补的凹凸体的结构图0034图23为本发明中下锁芯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的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的结构图0035图24为本发明中活动键轴直接与上、下锁芯尾端构成的带凹槽端面的结构图,也是最佳实施例四的结构图0036图25为本发明中活动键轴直接与上、下锁芯尾端构成的带凸条端面的结构图。
25、,0037图26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四中活动键轴与上、下锁芯之间的结构关系图起始位置时0038图27为本发明中图26的左视剖面图0039图28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四中活动键轴与上、下锁芯之间的结构关系图开启位置时0040图29为本发明中图28的左视剖面图0041图30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一所述的上锁芯、下锁芯、移动叉、旋转推进器、活动键轴、锁舌等在起始位置时的结构图0042图31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一所述的上锁芯、下锁芯、移动叉、旋转推进器、活动键轴、锁舌等在开启位置时的结构图0043图32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二所述的上锁芯、下锁芯、移动叉、连接器、活动键轴、锁舌等在起始位置时的结构图0044。
26、图33为本发明中图32的左视剖面图0045图34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二所述的上锁芯、下锁芯、移动叉、连接器、活动键轴、锁舌等在开启位置时的结构图0046图35为本发明中图34的左视剖面图0047图36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六的结构图0048图37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十一的结构图说明书CN102733668A5/12页80049图38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十一中活动键轴与由上、下锁芯构成的尾端带有凹槽的等差平面的结构图起始位置时0050图39为本发明中最佳实施例十一中活动键轴卡入由上、下锁芯构成的尾端带有凹槽的等差平面的结构图开启位置时具体实施方式0051本发明所组成的各零部件名称及代号如下钥匙1、。
27、上锁芯2、移动叉3、弹簧4、移动叉挡块与上锁芯嵌为一体5、下锁芯6、外壳7、旋转推进器8、压簧9、活动键轴10、锁舌11、阻尼装置12、后锁芯13、锁弹子14、卡环15、带槽锁弹子16、连接器17、卡销18、磁铁19、键槽20、锁弹簧21、螺杆22。0052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及各种结构特征详见如下说明0053本发明主要由钥匙1、上锁芯2、下锁芯6、外壳7、活动键轴10、锁舌11、后锁芯13、锁弹子14、卡环15、锁弹簧21组成,上锁芯2和下锁芯6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前锁孔内,后锁芯13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后锁孔内而且后端有键槽20,后锁芯13内装有锁弹子14,锁舌11的孔槽内设有活动键轴10并且本身。
28、安装在下锁芯6与后锁芯13之间,卡环15卡在后锁芯13和下锁芯6上或上锁芯2上,其特征是前锁芯由上锁芯2、下锁芯6、锁弹子14和锁弹簧21组合构成,或者前锁芯由上锁芯2、下锁芯6、移动叉3、带槽锁弹子16和锁弹簧21组合构成,活动键轴10通过压簧9或一组同性磁铁19与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接触,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的尾部相接触,本技术方案中,压簧9和同性磁铁19的作用是依靠弹簧力或同性磁铁的排斥力将活动键轴10推动靠住旋转推进器8,如图1所示;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连接器17直接与上锁芯2上的移动叉3活动连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方案可以省去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的各种技术。
29、连接;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卡销18与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上的环槽活动连接如图3所示,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的尾部相接触,本技术方案中省去了压簧9或同性磁铁19,活动键轴10直接由旋转推进器8来带动其位移;或者活动键轴10通过压簧9或一组同性磁铁19的推压直接与由上锁芯2和下锁芯6组成的内外环尾部端面相接触如图4所示,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其他技术特征省略了旋转推进器8零件;阻尼装置12安装在锁舌11上见图1、图2、图3或外壳7上见图4,下锁芯6的端面或外圆面上开有与阻尼装置12相对应的阻尼孔。上述四种特征技术方案与前序部分构成四个总的技术方案,而每种技术方案都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而每种。
30、技术方案又与下面所述的每种零部件的结合有所选择,通过上述四种技术方案分别与下面所述的有关技术方案有选择的组合可以很好地达到所要的结果,上述的技术方案虽然有所区别,但都能达到在钥匙1正常插入转动后使活动键轴10在锁舌11的孔槽内来回移动并带动锁舌11共同转动的最终结果。0054所述上锁芯2上纵向开有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径向的弹子孔内装有锁弹簧21和带槽锁弹子或带槽锁叶片16见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其中图11、图12为原子锁芯类型,图13、图14为带槽锁叶片,下锁芯6中间开有通孔有的结构形式在通孔中还有直槽而且与锁舌11接触处开有供活动键轴10卡入。
31、的键槽20见图2、图15、图16所示,下锁芯6与上锁芯2的端面接触处开有V形或圆弧凹槽如图7所示,或者下锁芯6靠近上锁芯2端面处内圆或外圆上开有曲线环槽见图15、说明书CN102733668A6/12页9图16,移动叉3上开有弹子凹槽并活动卡在上锁芯2的纵向移动槽内或移动叉孔槽内见图1、图6、图7、图11、图12,移动叉3通过弹簧4与下锁芯6上的V形或圆弧形凹槽相抵见图11、图13所示或者直接与下锁芯6上的曲线环槽相套见图15、图16,通过弹簧4相抵是考虑在回位后可以将移动叉3压进V形凹槽见图17所示,而直接与曲线环槽相套则可以省去弹簧4,因为卡在曲线环槽内的移动叉3会被槽壁带动来回位移;上锁。
32、芯2和下锁芯6之间通过销、环槽或卡环、环槽或销、槽来活动套接,图11中的左上角为销、环槽的套接方式,其他类型省略。本段的技术特征主要是下面几个部分,一是上锁芯2部份,凡是有带槽锁弹子锁芯的都可以实施,如蛇形槽锁芯、内外压式原子锁芯、叶片锁芯等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中的锁芯部分;二是下锁芯6的中间通孔中有的需要开有直槽如有旋转推进器8的并且旋转推进器8是与上锁芯2尾部作相对转动的,而下锁芯6的中间通孔中有的不需要开直槽如活动键轴10是直接通过连接器17与移动叉3活动连接的,或是结构中没有旋转推进器8的,或是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尾部通过非圆形柱体套卡而且旋转推进器8又与下锁芯6作相对转动的,具体实施。
33、例中都予以了说明;三是移动叉3与下锁芯6上的V形凹槽相抵,这种结构是通过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的相对转动使V型凹槽上的斜面顶动移动叉3朝一个方向运动,而回程则由弹簧4来完成;当移动叉3采用卡在下锁芯6上的曲线环槽内时,环槽二侧的端面可以推进移动叉3朝二个方向运动,从而可以省略弹簧4,还有一种是像图18中移动叉3采用勾的形式卡在下锁芯6的反向凸轮面上,这是一种变劣技术,尽量不用;四是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的活动套接,一般采用销和环槽的方法比较好,因为卡环、环槽必须与外壳7有关,这样会增加许多摩擦力,给开锁带来麻烦;而锁槽的结合比较适合普通锁具,因为是单边受力。本段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手段主要达到的技。
34、术目的为在上、下叠加的锁芯中通过上锁芯2内带槽锁弹子16与钥匙1上牙花的吻合来使上锁芯2可以与下锁芯6之间能有一个相对角度的转动这里约90左右,而当钥匙1的牙花与带槽锁弹子上的凹槽不匹配时即暴力开启时,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因移动叉3的阻挡便不会发生相对转动。0055所述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互补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如图1、图13、图15所示,因为二个凹凸互补的物体在相对转动时会因凹凸互嵌而卡入,同时在相对转动时也会因互顶而相背分开;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19如图3所示,因为通过一组磁铁19在N、S极的排列中可以通过改变。
35、极性使二者之间相互吸合和排斥;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如图19、图20所示,通过上锁芯2与下锁芯6之间的相对转动,固定在上锁芯2尾部的螺杆22便带动卡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便会前后移动;或者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如图21所示,旋转上锁芯2便会使其尾端卡在旋转推进器8孔内曲线环槽内的柱销在转动时推动旋转推进器8在下锁芯6的孔槽内作轴向位移;旋转推进器8活动卡嵌在下锁芯6的孔槽内。本段的技术方案全部是上锁芯2在转动中通过上述的四个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使旋转推进器8在下锁芯6的孔槽内做轴向位移;本方案中下锁芯6的孔槽内有供旋。
36、转推进器8只能轴向运动的直槽;旋转推进器8在做轴向移动时,被压簧9压在旋转推进器8上的活动键轴10便在锁舌11中来回位移,从而可以达到活动键轴10分别可以与下锁芯6和后锁芯13上的键槽20分别相嵌。说明书CN102733668A7/12页100056所述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端面为一组互补的且其中之一带有斜面的凹凸体如图22所示;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一组能互相吸斥的磁铁19;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一组螺旋面;或者下锁芯6的孔内侧与旋转推进器8的接触面为曲线环槽和柱销如图23所示;旋转推进器8活动套在上锁芯2尾部的非圆形柱体上。本段的四。
37、个技术方案与上面的技术方案正好换了个零件,既原来沿下锁芯6孔槽作直线运动的旋转推进器8现改为沿上锁芯2尾部的非圆形柱体作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原来是与上锁芯2尾部作相对转动的旋转推进器8现改为与下锁芯6的圆孔内作相对转动;这与上段的技术结构和本段的技术结构不同所造成的,但其最终结果和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的相对转动并通过上述四个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使卡嵌在下锁芯6内的旋转推进器8沿锁芯作轴向运动,从而可以带动活动键轴10紧贴旋转推进器8作轴向运动。0057所述上锁芯2的尾部套在下锁芯6的中间通孔中并在尾部与下锁芯6尾部形成同一平面的端面,上锁芯2或下锁芯6在尾部的同一平面上至少有。
38、一个平面上开有V形凹槽或A形凸条,活动键轴10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条形凸条或凹槽如图4、图24、图25所示;或者上锁芯2与下锁芯6在尾端的同一平面的端面上开有凹槽或凸条,活动键轴10与该平面接触的端面上有一条能卡入上述平面凹槽或凸条的A形凸条或V形凹槽;上述二种方案是将凹槽与凸条进行技术替换,实际上不管哪个面为凹槽或凸条,只要其中有一个凹槽或凸条为V形或A形凸条,这样就可以使上锁芯2和下锁芯6在转动时依靠V形或A形的斜面将另一凹凸体被顶出,从而使活动键轴10在上锁芯2和下锁芯6在相对转动时依靠尾端的这个技术方案使其在锁舌11的孔槽内作轴向移动;上锁芯2和下锁芯6。
39、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开有的凹槽在相交或接近垂直位置时便可以形成一个没有缺口的完整平面如图24、图25、图26、图27所示,或者上锁芯2和下锁芯6在尾端的平面端面上各自设有的凸条在相交或接近垂直位置时可以形成一个平面如图26、图27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内外相套的上锁芯2和下锁芯6的平面端面上都开有凹槽,其中上锁芯2即内圆上开有V形槽,当内外圆上的凹槽相交时如图26、图27所示,因上锁芯2上V形槽边上的凸出部分正好弥补了下锁芯6上凹槽的凹陷部分,所以此时整个平面变成一个没有缺口的完整平面,活动键轴10上的凸条也就无法卡入这个由内外圆组成的平面尽管上面有凹槽;活动键轴10也就无法产生位移,当内。
40、外圆上的凹槽在旋转一定角度后其凹槽口全部重合时如图28、图29所示,这时从凹槽侧面看整个平面有一条凹槽内外重合,这时活动键轴10上的凸条也就能在压簧9的推动下卡入这个凹槽而发生位移,从而起到将活动键轴10由原先与后锁芯13上的键槽20相嵌转而变成与下锁芯6上的键槽20互嵌。本段的最佳组合是上锁芯2的尾部开有V形凹槽,下锁芯6的尾部开有方形凹槽,活动键轴10的接触端面设有条形矩形凸条。本段的技术方案与前面的技术方案不同,该方案省去了旋转推进器8,可以使锁芯的长度做得小些;本段的技术目的与前面几段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上锁芯2与下锁芯6之间相对转动并通过上述几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来带动活动键轴10。
41、在锁舌11内的轴向移动,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0058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一详见如下如图1所示,所述插芯空转锁主要由钥匙1、上锁芯2、下锁芯6、外壳7、活动键轴10、锁舌11、后锁芯13、锁弹子14、卡环15、锁弹簧21组说明书CN102733668A108/12页11成,上锁芯2和下锁芯6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前锁孔内,后锁芯13活动安装在外壳7的后锁孔内,后锁芯13内装有锁弹子14,锁舌11的孔槽内设有活动键轴10并且本身安装在下锁芯6与后锁芯13之间,卡环15卡在后锁芯13上和下锁芯6上或上锁芯2上其特征是前锁芯由上锁芯2、下锁芯6、移动叉3、带槽锁弹子16和锁弹簧21组合构成,活动键轴10通过。
42、压簧9或一组同性磁铁19与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接触,旋转推进器8与上锁芯2的尾部相接触;阻尼装置12安装在锁舌11上,下锁芯6的端面或外圆面上开有与阻尼装置12相对应的阻尼孔;所述上锁芯2上纵向开有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径向的弹子孔内装有锁弹簧21和带槽锁弹子16或带槽锁叶片如图13、图14所示,也可以选用月牙形锁芯俗称金点子锁芯如图11、图12所示;下锁芯6中间开有通孔而且与锁舌11接触处开有供活动键轴10卡入的键槽20,下锁芯6与上锁芯2的端面接触处开有V形或圆弧形的凹槽,移动叉3上开有弹子凹槽并活动卡在上锁芯2的纵向移动叉槽内或移动叉孔槽内,移动叉3通过弹簧4与下锁芯6上的V。
43、形凹槽相抵,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通过销、环槽来活动套接如图11、图18、图24、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叉挡块5在移动叉3装入后即卡入上锁芯2并且与上锁芯2融为一体,所以可以视为上锁芯2有的实施例可以去掉移动叉挡块5;所述上锁芯2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的二个接触面为一组互补的带有斜面的凹凸体可以只要其中一个零件带有斜面即可,这里是上锁芯2的尾部为斜面体,旋转推进器8活动卡嵌在下锁芯6的孔槽内这里的孔槽是孔中带有直槽。正常工作时,插入原配的钥匙1,所有带槽锁弹子16上的槽口便会排成一条直槽如图8、图9、图10所示,转动钥匙1其上锁芯2便会跟着转动,由于下锁芯6上的阻尼孔卡在阻尼装置12的弹子上。
44、,所以下锁芯6便不会转动,而上锁芯2的转动将使卡在移动叉槽内的移动叉3沿下锁芯6端面的V形端面移动,当移动至V形槽斜面时,移动叉3便会在V形斜面推动下沿移动叉槽作轴向位移,而且移动叉3上的弹子凹槽口挡块与带槽锁弹子16上的缺口正好相对应,这样移动叉3在沿V形槽斜面移动时便会没有阻挡地逐渐卡入带槽锁弹子16上的槽口,上锁芯2在转到转不动为止即碰到定位销,这时上锁芯2与下锁芯6便转过最大角度90;在上锁芯2与下锁芯6的相对转动中,从图30可以看出,上锁芯2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也在发生位置变化;上锁芯2未转动前,旋转推进器8的凹面未卡入上锁芯2的尾部的凸面这时这二个凹凸面呈90相交位置状态,活动键轴1。
45、0上面的键也在左边与后锁芯13上键槽20相嵌,此时转动后锁芯13便可通过活动键轴10带动锁舌11同转;当上锁芯2转动约90后如图31所示,上锁芯2尾端的凸面也同转,而嵌在下锁芯6孔槽内的旋转推进器8却因下锁芯6被阻尼装置12卡住而不能同转,这样上锁芯2尾端的凸面便会转至旋转推进器8的凹槽处,旋转推进器8便会在活动键轴10内压簧9的推动下将旋转推进器8推向上锁芯2,直至旋转推进器8上的凹槽卡入上锁芯2尾端的凸面,活动键轴10也就发生了较大的位移,由于下锁芯6在上述动作中至今未动,其上的键槽20与卡在锁舌11键槽内的活动键轴10上的键正好相对应,活动键轴10也就能顺利轻松地被压簧9推动卡入下锁芯6。
46、的键槽20中,由于上锁芯2在与下锁芯6的上述转动中已经转至极限即被销钉挡住而呈约90时,这时继续转动钥匙1便会使下锁芯6与上锁芯2同转,同样活动键轴10由于也从原来与后锁芯13相嵌转变成与下锁芯6相嵌,后锁芯13对活动键轴10已不再起到限制作用,所以下锁芯6便能在转动时带动活动键轴10同转,同样也就将锁舌11也一同带动转起来,从而完成开锁过程。说明书CN102733668A119/12页120059当插入的钥匙牙花不对时即发生暴力开启时,在强拧过程中上锁芯2与工具发生同转时其移动叉槽内的移动叉3也会沿下锁芯6端面上的V形槽移动,当移动叉3移至V形凹槽的斜面时其移动叉3便会被斜面顶起,而这时上锁。
47、芯2内的带槽锁弹子上的缺口因钥匙牙花不对便会相互交错分开,而所有的带槽锁弹子16上的缺口不与移动叉3上的弹子凹槽相对应,这样移动叉3在移动时其上的弹子凹槽无法从带槽锁弹子16上的缺口通过,而是弹子凹槽口都卡在了带槽锁弹子16的其他部位如图5、图6、图7所示;所以移动叉3也就无法继续移动,而上锁芯2却在暴力工具的带动下继续转动,这样上锁芯2上移动叉槽内的移动叉3头部便会卡住下锁芯6的V形凹槽部分带动下锁芯6转动,因为活动键轴10此时卡嵌在锁舌11和后锁芯13的键槽20内,锁舌11是不会发生转动的,而下锁芯6与上锁芯2之间几乎没有发生相对转动,根据前面的叙述,下锁芯6内的旋转推进器8上的凹槽口因与。
48、上锁芯2尾部的凸面相互垂直而无法卡入到上锁芯2尾部的凸面内,活动键轴10也就无法卡入下锁芯6的键槽而只能保持在原位,所以锁舌11因为活动键轴10仍旧卡在后锁芯13的键槽20内,转动下锁芯6便会使下锁芯6在扭力增大时将会克服阻尼装置12产生的阻挡阻力而一起随上锁芯2同转,而与锁舌11同嵌的活动键轴10因与下锁芯6没有发生卡嵌情况所以锁舌11也就不会发生转动,锁具也就无法打开,上述即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遭受暴力开启时的工作状况。0060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序部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征部分是活动键轴10直接通过连接器17与上锁芯2上的移动叉3活动连接如图2、图32、图34所示。
49、。图2中的连接方式与图32中有明显的区别,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即在移动叉3随上锁芯2转动时而活动键轴10却不能同转,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连接器17的作用;阻尼装置12安装在锁舌11上;所述上锁芯2上纵向开有移动叉槽或移动叉孔槽,径向的弹子孔内活动装有锁弹簧21和带槽锁弹子16,下锁芯6中间开有通孔而且与锁舌11接触处开有供活动键轴10卡入的键槽20,下锁芯6的外圆面上开有与阻尼装置12相配合的阻尼孔,下锁芯6与上锁芯2的端面接触处开有V形或圆弧凹槽,移动叉3上开有弹子凹槽并活动卡在上锁芯2的纵向移动叉槽内,移动叉3通过弹簧4与下锁芯6上的V形或圆弧形凹槽相抵,上锁芯2和下锁芯6之间通过销、环槽来活动套接。从上述的技术特征看,绝大多数与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下锁芯6的尾部与旋转推进器8没有了,下锁芯6的内孔与旋转推进器8之间的连接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连接器17,工作原理是当插入原配钥匙1时,通过前面实施例一的叙述可知移动叉3便会沿上锁芯2内的移动叉槽移动,从而通过移动叉3前的连杆带动连接器17向左位移如图32、图34所示,并带动活动键轴10位移这里可以省略装在活动键轴10内的压簧9,其他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0061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技术方案是活动键轴10通过卡销18与活动嵌在下锁芯6中的旋转推进器8上的环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