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6110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89059.4

申请日:

2015.04.18

公开号:

CN104800490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45申请日:201504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45; A61P27/06; A61K35/618(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45

申请人:

青岛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26652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东路443号1栋住宅1708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尤其适合于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属肝阳上亢证患者,其由石决明、紫贝、蒺藜、决明子、炒山药、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为药用原料精心组方制成,为方便使用可制成多种剂型。临床试验实施例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及中体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还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从而达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在当期对青光眼的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本发明值得进一步开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石决明、紫贝、蒺藜、决明子、炒山药、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为药用原料精心组方制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石决明20-25份、紫贝3-5份、蒺藜4-7份、决明子10-15份、炒山药15-20份、菟丝子11-16份、泽兰17-23份、白芍8-13份、升麻6-9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优选之一为:石决明21份、紫贝4份、蒺藜5份、决明子10份、炒山药17份、菟丝子12份、泽兰20份、白芍10份,升麻7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优选之二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方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石决明24份、紫贝4份、蒺藜6份、决明子13份、炒山药20份、菟丝子15份、泽兰20份、白芍12份、升麻8份。

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片剂、薄膜衣片、分散片、胶囊剂、软胶囊、滴丸、水丸、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优选地胶囊剂。

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含下述步骤: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0(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阳上亢型开角型青光眼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多双眼发病。按房角的开闭情况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闭角型者有非常浅的前房和狭窄的房角为重要的解剖特点,眼压急性或慢性增高,可急性发病,有剧烈的眼胀痛和急剧视力下降,也可症状不明显,隐匿发病,慢性进展。开角型者多呈慢性,一般无明显症状,视杯增大、视神经萎缩、特征性的视野损害等为其临床特点。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属于中医学“青风内障”范畴。《秘传眼科龙木论·青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微有痛涩,头旋脑痛,或眼先见有花无花,瞳人不开不大,渐渐昏暗,或因劳倦,渐加昏重。宜令将息,便须服药,恐久结为内障。不宜针拨,皆因五脏虚劳所作。”其病因病机多系七情郁结及风、火、痰等导致气血失和,气机阻滞,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滞积而致,亦可因气阴不足,目失濡养。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阴虚火旺等三个证型。本病病因比较复杂,分型也颇杂,还存在着气郁化火、肝经风热、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其他证型。无论哪种证型,其治疗的目的均力求减低对视功能的损害,避免致盲的严重后果。
西医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和激光治疗等,药物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在欧美国家,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措施,然而应用降眼压药物,有些患者的眼压即使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功能损害仍在继续,视神经萎缩仍在进展,同时药物的各种不良作用也不断涌现。
中医认为患上青光眼和经络、脏腑、气血等有关,中医按照辨证施治及治未病原则,虽然不能彻底治愈青光眼,但可扩展部分青光眼患者的视野,使眼内视神经凹陷萎缩状况有所好转,不仅治患眼,还调节整个机体。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目的视物功能,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肝阳上亢型:证见突然眼红视糊,角膜水肿,瞳孔散大,眼胀硬疼痛,伴头痛眩晕,面红,口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
发明内容
中医认为:青光眼也是一种内形外现的疾病,所以最主要的就是疾病的内在调理。依据发明人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症状,潜心研究前辈先贤的处方配伍,重新组方,针对辨证分型属肝阳上亢症型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了治疗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副作用小,配伍精简,服用方便,能改善患者的中医体征,提高视神经的兴奋性,使部分尚未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视神经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发明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由石决明、紫贝、蒺藜、决明子、炒山药、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为药用原料精心组方制成。方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石决明20-25份、紫贝3-5份、蒺藜4-7份、决明子10-15份、炒山药15-20份、菟丝子11-16份、泽兰17-23份、白芍8-13份、升麻6-9份。
方中:石决明性寒,归肝经,平肝阳,清肝热,益肝阴;蒺藜疏肝祛风明目,二药配伍平肝熄风,可显著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头痛,眩晕,面红等症状,为君药。菟丝子性甘能补,阴中有阳,守而能走,补肾养肝,为臣药。紫贝性平,功善平肝清热,兼明目安神,助君药平肝阳,益肝阴;白芍敛阴养血,柔肝止痛助君药;炒山药补脾健胃,以和石决明、紫贝等质重之品,为佐药。决明子清润益阴,泄热通便;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为佐使药。升麻能引药上行,为使药。本方有清有补,有泄有升,功效卓著。尤其是解表药升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发明人以本方对肝阳上亢型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为目标,优选出了几个较佳的治疗方案,其之一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方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石决明21份、紫贝4份、蒺藜5份、决明子10份、炒山药17份、菟丝子12份、泽兰20份、白芍10份,升麻7份。
较佳方案之二为: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方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石决明24份、紫贝4份、蒺藜6份、决明子13份、炒山药20份、菟丝子15份、泽兰20份、白芍12份、升麻8份。
本发明所用各药材的药理学研究现状如下所述。
石决明:咸,寒。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紫贝:咸,平。清热,平肝,安神,明目。治热毒目翳,小儿斑疹入目,惊惕不眠。
蒺藜: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 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疏肝,祛风明目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由石决明、紫贝、蒺藜、决明子、炒山药、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和/或其水和/或其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片剂、薄膜衣片、分散片、胶囊剂、软胶囊、滴丸、水丸、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优选胶囊剂。
石决明和紫贝均为质重之品,常规方法多需久煎,且用量较大,然该类药物不适宜久服,而本病症所需药物均需久服,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胶囊剂的下述制备方法。
一种上述所述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含下述步骤: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0(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本发明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的胶囊剂中还加入有辅料,如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 微粉硅胶、蔗糖等。
临床试验实施例显示:
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两组治疗后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本研究病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盘沿面积进行了检测分析处理,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RNFL有增厚、盘沿面积扩大,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本发明还适于久服,副作用小,携带方便等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处方:石决明21份、紫贝4份、蒺藜5份、决明子10份、炒山药17份、菟丝子12份、泽兰20份、白芍10份,升麻7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2
处方:石决明24份、紫贝4份、蒺藜6份、决明子13份、炒山药20份、菟丝子15份、泽兰20份、白芍12份、升麻8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3
处方:石决明20份、紫贝5份、蒺藜5份、决明子10份、炒山药15份、菟丝子12份、泽兰17份、白芍8份、升麻6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4
处方:石决明25份、紫贝5份、蒺藜7份、决明子15份、炒山药20份、菟丝子16份、泽兰17份、白芍10份、升麻9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5
处方:石决明22份、紫贝4份、蒺藜6份、决明子13份、炒山药18份、菟丝子13份、泽兰20份、白芍11份、升麻7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6
处方:石决明21份、紫贝4份、蒺藜5份、决明子10份、炒山药17份、菟丝子12份、泽兰20份、白芍10份,升麻7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60℃时测得),加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片剂。
实施例7
处方:石决明20份、紫贝4份、蒺藜5份、决明子15份、炒山药20份、菟丝子15份、泽兰18份、白芍12份、升麻8份。
制备方法:取石决明、蒺藜、决明子、山药(炒)、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粉碎,混匀,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60℃时测得),加 入醋酸调节pH为8-10,进一步浓缩能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将紫贝干燥,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与上述所得干浸膏细粉充分混匀,制得散剂。
临床试验实施例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计112例(192只眼)。其中,男性48例,女性64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1.8岁;双眼患病80例(160只眼),单眼患病32例(32只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6例(96只眼)、对照组56例(96只眼),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青光眼》(周文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中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制定。具体如下:眼压>21mmHg,非接触眼压计测量,至少2次以上;眼底C/D>0.6,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高眼压下房角开放;瞳孔自然大小。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诊疗学》(关国华,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证见:眼红视糊,角膜水肿,瞳孔散大,眼胀硬疼痛,伴头痛眩晕,面红,口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
3.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眼压≥22mmHg,但≤30mmHg;未经治疗或仅用单一降眼压药治疗,入选前均已停药2周。
②排除标准:具有眼部活动性病变;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未得到有效控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肺功能不良者,尤其有房室传导阻滞、哮喘病史者;不能按要求接受、完成治疗者。
4.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或2制备的中药胶囊(0.4g/粒),一次3-4粒,早晚各服用一次,对照组:予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每日3次,每次10mg,甲钴胺片每日3次,每次0.5mg。两组患者均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滴眼液降低眼压,连续治疗2个月。
5.观察指标及方法:(1)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眼胀等,采用积分法,具体症状积分标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及治疗前后OCT检测参数(主要参数RNFL及盘沿面积)。
6.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结果
7.1两组视力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视力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7.2服药前后两组患者视野比较:两组治疗前视野检查均有暗点或暗区。治疗组服药治疗后,视野暗点消失者21只眼,视野暗区、暗点缩小者63只眼,视野改善84只眼,视野无变化者12只眼,视野改善率为87.5%。对照组治疗后,仅22只眼视野有改善,另74只眼视野无变化,视野改善率为22.92%。两组间服药后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服药前后两组患者视野比较,例(%)

 眼数视野暗点消失视野暗区、暗点缩小视野无变化者治疗组9621(21.88%)63(65.62%)12(12.5%)对照组965(5.21%)17(17.71%)74(77.8%)

7.3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7.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CT检测参数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OCT检测RNFL、盘沿面积相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RNFL、盘沿面积比较差异,具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NFL较治疗前厚度增 加、盘沿面积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OCT检测参数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7.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CT眼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都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综上可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及中体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还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从而达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在当期对青光眼的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本发明值得进一步开发。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尤其适合于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属肝阳上亢证患者,其由石决明、紫贝、蒺藜、决明子、炒山药、菟丝子、泽兰、白芍、升麻为药用原料精心组方制成,为方便使用可制成多种剂型。临床试验实施例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及中体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还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从而达到保护视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