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注射功能的新型药瓶。 目前的注射器和装注射介质的药瓶是分开的,它们皆需单独制造,单独消毒,这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在最新专利公告号为CN1035439A和CN1030529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两种在一次性注射器基础上加上储液功能的注射器,在注射器上加了一些复杂的零件。它们和以前的类似发明一样,局限在目前的注射器的基本结构上,形式单一,结构复杂,制造不易,造价也高,此外它们的体积太大,存放和运输也不方便。它们并不适合于广泛的使用,由于它们体积大,所用的材料多,产生的塑料垃圾量大,对环境的损害太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突破现有的注射器模式,提供一种带有注射功能的新型结构的药瓶,它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形式多样,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不同于目前的现有注射器上加储液功能地旧方法,而是以普通药瓶为基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可压缩注射介质的结构,并在瓶上设置一个可安放针头的针头座,针头座一般由硬体材料组成,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软体材料。瓶体可由软体组成,也可以由一部分软体,一部分硬体组成,或全部由硬体组成。并且针头座上可设置一体化的针头,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瓶上另设装药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 是软瓶体的平面图。
图2 是由软内胆和硬外盒体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剖面图。
图3 是由软内胆和硬外盒体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俯视图。
图4 是由软内胆和开口硬外筒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剖面图。
图5 是由软内胆和开口硬外筒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右视图。
图6 是由软内胆和硬外筒体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剖面图。
图7 是由软内胆和硬外筒体构成的注射式药瓶的俯视图。
图8 是由针头与针头座作活动式联接的注射式药瓶的前视图。
图9 是由针头与针头座作活动式联接的注射式药瓶的俯视图。
图10 是由针头与针头座作活动式联接的注射式药瓶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1]是软内胆,[2]是针头座,[3]是硬外筒,[4]是硬外筒的活动板,[5]是小尖状物,[6]是针头,[7]是外盖,[8]是硬外筒的顶端平板,[9]是侧壁,[10]是小柄,[11]是开口,[12]是固定装置。
在图1中,软内胆[1]上有针头座[2],其上有外盖[7],使用时把针头[6]安在针头座[2]上,压缩软内胆[1],即可获得注射功能。一般说来,针头座[2]宜用易撕下的密封口或用塞子、内盖,其它软体覆盖物,外面再用外盖[7],这对其它硬瓶体上的针头座也是一样的。
在图2和图3中,软内胆[1]嵌入长方形硬盒体内,针头座[2]固定在顶板[8]上,活动板[4]可以沿盒体内壁压下去,去掉覆盖物和外盖[7],压下活动板[4],即可压缩软内胆[1]里的注射介质,获得注射功能,活动板[4]自然不限于一板,也可以是相对的两板。
在图4和图5中,软内胆[1]嵌入一个圆形硬外筒[3]内,针头座[2]固定在顶端板[8]上,并与软内胆[1]相通,外筒[3]另一端活动板[4]上带有二个小柄[10],外筒侧壁[9]上开了两条长口子[11],小柄[10]可在其中移动带动活动板[4]压缩软内胆[1],尖状物[5]固定在活动板[4]上,与其相对的顶板[8]上的对应位置处的材料厚度要减薄或使用易损坏的材料。使用时去掉覆盖物和外盖[7],沿开口[11],通过小柄[10]带动活动板[4]压缩软内胆[1],即可获得注射功能。
外筒[3]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多曲线组合形。活动板[4]上的小柄[10]和外筒[3]上的开口[11]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多个。尖状物[5]可设在活动板[4]上,也可设在其它位置。与其相对板的对应位置上的材料强度要降低,以便于刺破,其它的形式的药瓶也可以用此法。
在图6和图7中,针头座[2]固定在硬圆筒的侧壁[9]上并与软内胆[1]相通,硬筒两端的平板[4]是活动的,针头[6]与针头座[2]连为一体,去掉针头[6]上的覆盖物和外盖[7],压缩活动板[4]即可获得注射功能。自然硬筒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多曲线组合形或相近的形状。针头[6]与针头座[2]可以采用一体模制,或特殊规格的分立件组成(以便这种规格的针头不能用在其它药瓶的针头座和一般注射器的针头座上),还可以有多种变化。针头座[2]也可设在筒体一端的固定板上,另一端的顶板是活动的,这时筒体储液腔要短一些,直径要大一些,能方便手指压活动板,完成注射过程。在图2和图3的实施例及本实施例的所有形式中,去掉软内胆[1],即为全硬体的药瓶,此时活动板[4]与筒内壁的密封性要提高,以防注射介质泄漏,活动板[4]可为一板,也可为相对的两板。
在图8、图9和图10中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相似,所不同的是在于针头[6]的下部是曲拐形的并套在上端拐向侧壁的针头座[2]上,可绕针头座[2]转动,它的边上有一个一端为浅槽,一端带深槽中间为凹槽的固定装置[12]。使用时去掉覆盖层,转动针头[6]下端的曲拐,将针头[6]上部置于另一端浅槽上,下端卡入中间凹槽内。针头[6]下部与凹槽两边有卡入式配合,以便能临时给针头[6]定位,方便使用,使用完毕后,转动曲拐,把针头[6]嵌入深槽内,以防伤人。这种方法可缩短瓶体长度,方便储存和运输。
针头和针头座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内插、螺纹、用外包件组合、软管、分立件装配或其它合适的方法,总之只要能有效地使针头处于活动连接方式皆可,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需要变化。固定装置的结构形状更是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起到保护针头,并避免针头伤人的结构皆可采用。这些变化的灵活性也是本装置的特点之一。
针头座和针头一般宜用易撕下的密封覆盖层、塞子、盖子,以防止注射介质在不使用时溢出,并保持清洁、卫生。在使用针头与针头座一体化时,为便于灌装注射介质,可另设一个灌药嘴,灌药完毕之后最好密封。
活动板实际上是相当于固定壁之间的活塞,为了使它们不易脱落,可在固定壁的端口处,缩小口径或设置阻挡物。
软内胆可采用无毒、防水软体,如塑料、橡胶、尼龙及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材料,最好是在自然环境中可分解的品种。硬体的选材也可多种多样,采用可在自然环境下能分解的材料为最佳。特别是在有软内胆的情况下,可采用纸质、木质、陶土质的材料,当然对于塑料、玻璃、瓷质中的可分解型品种均可采用。没有软内胆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软膜层覆盖在硬体可分解型的材料上。
无疑本发明的注射式药瓶,突破了现有的单一的注射器模式,根据压缩、注射的基本精神提出了一类新型的即便于保存药物,又带有注射功能的药瓶,它结构简单,形式多样,体积小,造价低,制造和使用都很方便。使用环节少,易于保持较高的卫生标准,并大大的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药瓶上印有药物的名称和用法,可大大减少误用药物对生命造成的威胁。另一大优点是它们便于在紧急状态下或不良环境中(如战场救护)使用,提高抢救治疗的速度,更好地保障生命安全。日显重要的一点是本装置零件少,可大大减少垃圾量,而且本发明的许多情况都可采用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的物质,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