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260334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8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11727.X

申请日:

1991.12.21

公开号:

CN1073370A

公开日:

1993.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3B49/02

主分类号:

A63B49/02

申请人:

尤景三;

发明人:

尤景三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包含有一塑胶薄管,一第一外部层壳包覆在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用来构成环框部及轴柄部的前段,一第二外部层壳相邻于第一外部层壳包覆在塑胶薄管的外侧表面,以及至少一跨接在第一、第二外部层壳的相邻处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且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相邻端端面上的增强表层。由此,使球拍框架环框部的纤维与轴柄部后段的纤维呈不连续状态,从而阻截及吸收击球后所产生的震荡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具有一环框部,以及一自该环框部的一端轴向延伸的轴柄部,其特征在于,该球拍框架包含有一塑胶薄管,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包覆在该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用来构成该环框部及该轴柄部前段的第一外部层壳;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以用来构成该轴柄部后段的方式包覆在该塑胶薄管的外侧表面上;以及至少一增强表层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且具有预定宽度,以横跨该第一外部层壳与该第二外部层壳相邻处的方式贴覆在各所述外部层壳相对端的端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有第一弹性吸震层,是夹入放置在至少一外部层壳与该增强表层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相对端均设有一段呈复数条片状的接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部层壳的接合部是相互叠置在一起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是相距一预定间隔,另外还包含有复数个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增强条以平行于该轴柄部轴心,并各相距预定间隔的方式横跨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且两端分别贴覆在各所述外部层壳上,二增强表层,其中第一增强表层是横跨该第一外部层壳及各所述增强条的一端,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第二增强表层是横跨该第二外部层壳及各所述增强条的另一端,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二增 强条的间隔上嵌填有一具预定长度的弹性吸震片。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上包覆有一弹性吸震层。
8: 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外部层壳与至少一增强条的接合面之间夹入放置有一第二弹性吸震层。
9: 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增强条与至少一增强层的接合面之间夹入放置有一第三弹性吸震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拍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吸震片是横跨该第一与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且使其二端分别贴覆在各所述外部层壳相对端的表面上。

说明书


本发明是和运动用的球拍框架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将击球后的大部份震荡波阻截在握把前部的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纤维增强塑胶球拍,其框架在制造时,一般是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的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织板卷绕成长条管状物,然后将其置入具有球拍形状模型的模具内加热、加压,使其依照模型的形状固化成型,以成为球拍框架的雏型。也就是说,该种纤维增强塑胶的球拍框架具有均匀一致沿着整个球拍长度延伸的多层纤维结构,而且这种多层纤维结构的纤维是自环框部不中断地延伸至握把部,因此,击球后所产生的震荡波会从环框部(即球拍的头部)无阻碍地传送至握把部,这种现象往往会使握持球拍的手部受到运动伤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在第78201997号“可消减手柄震荡的球拍构造”新型专利案中提出,其特征是在取用一单向开口的手柄,将其套合在球拍框架的主轴上,然后再此二者之间塞填入一吸震弹性体,且在手柄底部间连接一弹簧。就理论上而言,这种构造可能具有消减手柄震荡的功能,但因其构造复杂,制造上较为困难,而且震荡波是在传至手柄后才能消减,因此,事实上,其减震效果并不显著。另外,发明人陈正盛在第78210299号“具有阻截击球震力的球拍构造”新型专利中也是用来解决前述问题的,其特征是在纤维增强塑胶球拍的柄部形成复数凹槽,然后再在各凹槽上填覆上一吸震环带,这种构造由于其框架的纤维同样是无中断地自环框部延伸至握把部,因此实际减震效果是有限的。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震荡型地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确实可大量衰减在击球时自击球部位传至握把部位的震荡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塑胶的球拍框架,其轴柄部位具有适当的强度及弹性。

    根据本发明微震荡型的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具有一环框部,以及一自该环框部的一端轴向延伸的轴柄部,其特征在于该球拍框架包含有一塑胶薄管,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包覆在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的第一外部层壳,用来构成环框部以及该轴柄部的前段,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第二外部层壳,用来构成轴柄部后段,并包覆在塑胶薄管的外侧表面上,以及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且具有预定宽度的增强表层以横跨该第一外部层壳与第二外部层壳相邻处的方式,贴覆于各外部层壳相对端的端面上。由此,可使得该球拍框架的环框部的纤维与轴柄部后段(即握持端)的纤维呈不连续状态,因此,击球后,在环框部所产生的震荡波传至前述的纤维中断部位时将大量地被消减,于是,该轴柄部后段所感受的震荡现象必然相当微弱,因此可以克服通常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的缺陷,此外,由于该中断部位上包覆有至少一层增强表层,可使其强度及弹性得以维持在令人满意的状态。

    本发明的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的另一特点是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相对端均具有一段呈复数条片状的接合部,各该接合部是相互叠置在一起,用以消除二者交接处应力集中的现象。

    本发明的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另一特点是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是相距有一预定的间隔,且还包含有复数个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增强条,这些增强条平行于该轴柄部轴心,且各相距预定间隔,横跨在该第一与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处,并使其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相对端的表面上,由此,可使该球拍框架除了可消减震荡外,还更具有令人满意的刚度及弹性。

    本发明的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的再一特点是,它包含有至少一弹性吸震层,该弹性吸震层是贴覆在该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交接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具有一环框部,以及一自该环框部的一端轴向延伸的轴柄部,其特征是该球拍框架包含有一塑胶薄管,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包覆在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用来构成环框部及轴柄部前段的第一外部层壳;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以用来构成轴柄部后段的方式包覆在塑胶薄管的外侧表面上;以及至少一增强表层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且具预定宽度,以横跨第一外部层壳与第二外部层壳相邻处的方式贴覆在各外部层壳相对端的端面上。在结构中,还包括第一弹性吸震层是夹入放置在至少一外部层壳与增强表层之间;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相对端均设有一段呈复数条片状的接合部;各外部层壳的接合部是相互叠置在一起的;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是相距一预定间隔,另外还包含有复数个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增强条以平行于轴柄部轴心,并各相距预定间隔的方式横跨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且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上,二增强表层,其中第一增强表层是横跨第一外部层壳及各增强条的一端,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第二增强表层是横跨第二外部层壳及各增补强条的另一端,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至少有二增强条的间隔上嵌填有一具预定长度的弹性吸震片;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上包覆有一弹性吸震层;至少一外部层壳与至少一增强条的接合面之间夹入放置有一第二弹性吸震层;至少一增强条与至少一增强层的接合面之间夹入放置有一第三弹性吸震层;弹性吸震片是横跨第一与第二外部层壳的间隔且使其二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相对端的表面上。

    现通过若干个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1在图1中沿2-2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2的部份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3在图4中沿5-5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3在图4中沿6-6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4与图6相同截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5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5在图8中沿9-9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6与图9相同截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7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在图10中沿12-12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较佳实施例8与图12相同截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7在图11中沿14-14方向上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1、2的球拍框架(10)具有一环框部(12),以及一自环框部(12)的开放端轴向延伸的轴柄部(14)。

    球拍框架(10)包含有一塑胶薄管(16),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包覆在塑胶薄管(16)表面上的第一外部层壳(20),它是用来构成环框部(12)及轴柄部(14)的前段(142),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以与第一外部层壳相邻的方式包覆在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的第二外部层壳(22),它是用来构成轴柄部(14)的后段(144),一增强表层(26)是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横跨在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20)(22)的交界处附近,且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20)(22)的二相邻端上。在实际制造上,是将含浸有热固性树脂且尚未硬化的多张纤维织板依次卷绕在塑胶薄管(16)的表面上,以形成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20)(22),而增强表层(26)则是在前述二外部层壳(20)(22)卷绕后,再卷绕包覆在二者的交界处附近,最后再将前述三者一起置入模具内,并加压、加热使其同时硬化成型。

    另外,前述的球拍框架(10)也可在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20)(22)的相对端各设有一呈条片状的接合部(201)(221),并予以相互叠置,增强表层(26)则是包覆在各接合部(201)(221)的表面上,或者,在包覆增强表层(26)之前,贴覆一层具有预定宽度由软质塑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吸震层(28)(如图3所示)。

    由前述可知,球拍框架(10)的第一、第二外部层壳(20)(22)的纤维是呈不连续状态,也就是说,当球拍框架(10)击球后,环框部(12)所产生的震荡波在传至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20)(22)的交界处时将大量的被消减,因此,使用者在握持轴柄部(14)的后段(142)时,所感受到的震荡现象必定相当微弱,因此即可有效地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请再参见图4、5、6和7,本发明较佳实施例3、4的球拍框架(30)同样具有一环框部(32)及一轴柄部(34)。

    球拍框架(30)包含有一塑胶薄管(36),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第一外部层壳(40)用来构成环框部(32)及轴柄部(34)的前段(342);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第二外部层壳(42)用来构成轴柄部(34)的后段(344),第一、第二外部层壳(40)(42)间形成一间隔(44);四条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增强条(46)以各相隔90度布置,且以横跨间隔(44)的方式使其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40)(42)相对端的表面上,以及一第一增强表层(48)横跨各增强条(46)的一端及第一外部层壳(40),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一第二增强表层(50)横跨各增强条(46)的另一端及第二外部层壳(42),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由此,同样可达到大量衰减震荡波及使球拍框架(30)保持适当强度及弹性度的目的,另外,为使消震效果更为显著,我们可在前述各增强条(46)与各外部层壳(40)(42)的接合面之间以及各增强条(46)与各增强层(48)(50)的接合面之间分别至少夹入放置有一软质塑胶材质制成的弹性吸震片(52)和(54)(如图7所示)。

    请再参见图8、9和10,本发明较佳实施例5、6的球拍框架(60)同样具有一环框部(62),一轴柄部(64)。

    球拍框架(60)在构造的安排上与前述的球拍框架(30)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第一及第二外部层壳(70)(72)所形成的间隔(74)上除了铺设有四条增强条(76)外,还在各增强条(76)之间分别嵌填有一以软质塑胶材料制成且与其平行的弹性吸震片(78),因此,可以更有效的阻截击球时所产生的震荡波,当然在铺设各增强条(76)及各弹性吸震片(78)时,可以如图9或及图10所示的排列方式进行。

    最后,请参见图11、12、13和14,本发明较佳实施例7、8的球拍框架(80)包含有一塑胶薄管(81),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第一外部层壳(82),一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第二外部层壳(84),其距离第一外部层壳(82)有一预定间隔(86),一由软质塑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吸震层(88)包覆在间隔(86)处,四条由纤维增强塑胶成型的增强条(90)以各相隔90度布置,且横跨间隔(86)的方式(如图12或图13所示)使其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82)(84)相对端的表面上,以及一第一增强层壳(92)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并横跨各增强条(90)的一端及第一外部层壳(82),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一第二增强层壳(94)同样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并横跨各增强条(90)的另一端及第二外部层壳(84),且包覆在二者的表面上。

    由前述可知,第一外部层壳(82)构成球拍的环框部(100)及其轴柄部(102)的前段(104),而第二外部层壳(84)则是构成球拍轴柄部(102)的后段(106)。由于第一、二外部层壳(82)(84)不相邻接,换言之,即二者的纤维是不连续的,另外二者的间隔(86)处又包覆一弹性吸震层(88),因此,环框部(100)击球后所产生的震荡波在传送的过程中将大量被间隔(86)所阻截及弹性吸震层(88)所吸收,于是供使用者握持的轴柄部(102)后段(106)所感受到的震荡现象必然相当小,如此即可达到避免产生运动伤害的目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球拍框架(80)由于设有四条横跨间隔(86)的增强条(90)(当然,各增强条(90)的宽度、长度、以及纤维走向均可视需要而安排),以及设有第一、第二增强表层(92)(94)包覆在各增强条(90)的首尾两端,因此,其强度及弹性度将可维持在一适当的水准。

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微震荡型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其包含有一塑胶薄管,一第一外部层壳包覆在塑胶薄管外侧表面用来构成环框部及轴柄部的前段,一第二外部层壳相邻于第一外部层壳包覆在塑胶薄管的外侧表面,以及至少一跨接在第一、第二外部层壳的相邻处由纤维增强塑胶制成,且两端分别贴覆在各外部层壳相邻端端面上的增强表层。由此,使球拍框架环框部的纤维与轴柄部后段的纤维呈不连续状态,从而阻截及吸收击球后所产生的震荡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