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戒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中的配制品,具体而言,属于用中药配制的制剂及其配制方法。
众所周知,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英、冰毒等都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毒品。近年来,吸食毒品在世界许多国家有逐渐蔓延之势,虽经各国的严厉打击,毒品交易仍在悄悄进行,仍然威胁着吸食者的生命和健康。医学上对戒毒不断进行着研究,认定吸毒是吸食者对毒品产生了药物性的依赖性,期望通过寻找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吸食者的毒瘾,最终达到戒毒的目的。例如,西医用过冬眠疗法(临床使用氯丙嗪)、1+1疗法(临床使用杜冷丁和盐酸二氢埃托菲汀口服)、排毒疗法(临床使用阿托品)、镇静疗法(临床使用安定汀、三唑仑口服)、镇痛疗法(临床使用美沙酮等),这些药物和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在一定期间内缓解或抑制吸食者的毒瘾。但是,以上这些方法都不能根除吸食者对毒品的药物依赖,抑制毒瘾的时期有长有短,经过治疗后,意志薄弱者还会迅速重新吸毒;与此同时,许多西药对人还会有副作用,有的患者还会对治疗药产生新的依赖性。又如,中医虽然已经采用了中药来戒毒,但目前的中医各种戒毒处方的立意都以“祛邪”为主,多采用清热利湿、清热解毒、芳香化湿、利尿渗湿等苦寒类药物,以“清、下、利”为主要手段,辅以重镇安神类药物,以期达到“邪除则病自安”地目的,处方以汤剂、散剂为多。然而,吸毒者主要以虚症为主,临床表现为恶寒、畏寒、消瘦、体衰、汗出、性欲减退、便秘等症状,正所谓“正虚邪实”之象。服用上述的“排毒汤”后,患者大便色黑、稀溏,邪毒之气稍有排除,但其虚弱之体虚之有加,特别是吸毒年久之人,阴阳之气皆伤,若“攻下”尺度掌握欠妥,更损其元气。另一方面,清、利之药性属苦寒而苦寒伤阴,会进一步损其正气。正虚,邪毒难尽,会使患者防御病邪能力进一步下降。临床表现为对毒品的依赖性无缓解或戒断症状加重,复吸率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戒毒又能强身的中药配方。
为达到此目的,发明人从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发掘并开发出一个新型戒毒配方。中医学《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吸毒者临床多以各种虚症表现为主,治疗中当掌握“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故本发明的配方立意以“扶正”为主,采用甘温之剂补气升阳、养阴润燥、滋补肝肾,达到扶助正气,恢复或增强脏腑机能、祛除病邪的目的,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本发明所提供的配方以下列6味中药为主:党参、杜仲、枸杞、茯苓、肉桂、罂粟壳,辅以某些中药组成。
上述6味中药的比例依次为2.3∶1.7∶2∶1∶1.2∶1。
辅助的中药可以是甘草、半夏、款冬花、泽兰、大枣、麦冬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它们在每一付戒毒用药中的用量依次为10~15g;8~15g;9~12g;5~10g;10~18g;10~17g。
上述各味中药组成的配方,使用常用的配制方法制成膏剂,这是因为吸毒之人多邪入里,病在骨髓,药物剂型当以膏剂为上。具体的配制方法是:将上述各味药物粉碎后,浸泡24小时,去掉药液表面漂浮物,武火煎煮1~2小时,过滤去渣取浓汁待用;用红糖(以云南产瓦耳糖为好)适量切碎化水,煮沸过滤去渣成糖水,冷却后将糖水倒入待用药液浓汁中,文火煎煮,收成膏即可使用。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配方,在临床运用中可使患者体虚诸症得到纠正,患者对毒品的依赖性明显降低,或产生厌恶毒品的感觉,各种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配方适用于吸食各种毒品的患者。
实施例:称取下列各味中药:
党参23g、杜仲16g、枸杞20g、茯苓10g、肉桂12g、罂粟壳10g、
甘草12g、半夏10g、款冬花10g、泽兰8g、大枣15g、麦冬12g;
将上述药物粉碎后,置于不锈钢锅内,用冷水浸泡24小时,去掉药液表面的漂浮物及杂质,武火煮沸2小时,改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去渣得药物浓汁待用。再用云南瓦耳糖200g切碎化水,待糖水冷却后倒入备用的药汁中,用文火收成膏,得到膏液约1000g。
临床应用的实例:陈某,男,42岁,吸食海洛英2年,目吸量0.7g,曾用某药治疗一周后出院,2月后复吸。改用本配方的膏液治疗2周出院。追踪观察半年,未见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