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58908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5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58203.3

申请日:

2014.04.18

公开号:

CN105083303A

公开日:

2015.11.2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1D 7/3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变更后: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D 7/30申请日:20140418|||公开

IPC分类号:

B61D7/30; B61D7/32; E05F1/00

主分类号:

B61D7/30

申请人: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徐春悦; 王胜坤; 于凤辉; 赵天军; 付勇

地址:

161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魏晓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能够实现底门的自动启闭,底门的驱动结构较为简单,容积利用率较高。本发明的车体包括用于卸载货物的出口、用于封闭所述出口的挡门以及驱动所述挡门的驱动件,所述出口包括若干在车体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所述挡门包括若干与所述支口对应的支门,各所述支门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同步运动,以同步完成各所述支口的启闭。由于支门的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所需驱动力相对较小,可以采用简单的驱动件实现,进而无需为驱动件的安装和使用预留较大空间,车体的整个空间基本上均可以用于进行货物承载运输,提高了容积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包括用于卸载货物的出口(1)、用于
封闭所述出口(1)的挡门(2)以及驱动所述挡门(2)的驱动件(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1)包括若干在车体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11),所述
挡门(2)包括若干与所述支口(11)对应的支门(21),各所述支门
(21)在驱动件(3)的驱动下同步运动,以同步完成各所述支口(11)
的启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设
置在车体的中间,各所述支口(11)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件(3)的两
侧,处于同侧的各所述支门(21)分别连接成一体式的门体,所述驱
动件(3)纵向伸缩以驱动所述门体内外移动,以便各所述支门(21)
启闭与其对应的所述支口(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
括相互铰接的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所述前连杆(31)与前侧
的所述门体铰接,所述后连杆(32)与后侧的所述门体铰接,所述前
连杆(31)和后连杆(32)之间铰接有纵向伸缩的气缸(33),前后两
侧的所述门体的垂向和横向限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侧的各所述
支门(21)之间通过连接杆(4)纵向贯通以形成所述门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包
括纵向延伸的连接管和内置在所述连接管中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
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体
中间的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的两侧均设有纵向延伸的限位
孔,所述限位孔的纵向长度根据各所述支门(21)纵向移动的距离设
置;处于两侧的所述门体的内侧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
孔活动连接,以便在所述限位孔限定的范围内纵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
述支口(11)之间的纵向间隔等于各所述支门(21)的纵向长度。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口(11)
的前后侧壁与所述支门(21)之间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刷(5);
和/或车体的侧梁(9)与各所述支门(21)之间具有纵向延伸的
第二密封刷(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
密封刷(5)压紧贴合在所述支口(11)的侧壁上的第一压板(7);
和/或将所述第二密封刷(6)压紧贴合在所述侧梁(9)的内壁上
的第二压板(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口(11)
成漏斗状,且两相邻支口(11)以其侧壁的顶端相接。
11.一种铁路货车,包括进行货物运输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车体为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说明书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货车的车
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车体的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货运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运输粮食等散
粒货物的漏斗型铁路货车。

请参考图1-3,图1为现有技术中漏斗型铁路货车在一种具体实
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
B-B方向的剖视图。

以粮食车为例,现有技术中的漏斗型铁路货车具有用于承载货物
的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通常设有四个用于卸载货物的漏斗状开口1’,
如图2所示,开口1’设置成漏斗状,漏斗的侧壁构成其脊背;开口1’
的底部设有底门2’,当需要承载货物时,底门2’将开口1’封闭,以形
成能够承载货物的封闭厢体,当需要卸载货物时,底门2’将开口1’
释放,车体内的货物通过开口1’进行卸载;每个底门2’均单独设有驱
动件3’,通过驱动件3’控制底门2’完成抽拉或推动,以抽离开口1’
或者推动至开口1’将其封闭;驱动件3’包括转柄31’、与转柄31’连接
的转轴32’和与转轴32’同轴固定连接的齿轮33’,转动转柄31’以带动
转轴32’转动,进而带动齿轮33’转动,齿轮33’啮合有纵向延伸的齿
条,该齿条与底门2’连接,在齿轮3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齿条纵向伸
缩,进而驱动底门2’纵向抽拉或者推动,如图2和图3所示。

上述现有的铁路货车,采用人力完成底门2’的驱动,且每个底门
2’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为完成底门2’的驱动,驱动件3’的结构较为庞
大,需要满足人工操作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这导致整套
机构所占用的空间较大,较为笨重;另外,由于各个底门2’均需要一
套独立的驱动件3’,因此,两相邻底门2’之间需要具有较大空间,以
容纳驱动件3’;通常情况下,为容纳驱动件3’,现有技术中采用减小
漏斗夹角或者延长漏斗脊背的方式对两底门2’之间的距离进行增大,
而这两种方式均在较大程度上缩减了用于承载货物的体积,降低了容
积利用率。

随着铁路货车粮食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粮食车车体的容积利用
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另辟蹊径,设计一种铁路货车及其
车体,以提高车体容积利用率,简化底门启闭的驱动结构,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能够实现底门的自动
启闭,底门的驱动结构较为简单,容积利用率较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其车体的容积利用率较
高,且能够实现货物的自动卸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包括用
于卸载货物的出口、用于封闭所述出口的挡门以及驱动所述挡门的驱
动件,所述出口包括若干在车体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所述挡门包括
若干与所述支口对应的支门,各所述支门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同步运动,
以同步完成各所述支口的启闭。

本发明的车体将出口设置为若干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以减小各
个支口的体积,进而减小用于封闭各支口的支门的体积和重量,通过
简单的驱动件即可实现对各支门的同步驱动;由于支门的结构较为简
单,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所需驱动力相对较小,可以采用简单的驱
动件实现,进而无需为驱动件的安装和使用预留较大空间,车体的整
个空间基本上均可以用于进行货物承载运输,提高了容积利用率。

与现有技术中设有四个较大的出口相比,本发明的车体上设有若
干小的支口,各支口可以通过一套驱动件进行同步驱动,无需在两相
邻支口之间单独设置驱动件,从而减小了支口之间的纵向间隔,充分
利用了车体的容积;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驱动件实现各个支门的同
步驱动,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力驱动相比,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了人
力成本,提高了货物卸载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设置在车体的中间,各所述支口分别设置在
所述驱动件的两侧,处于同侧的各所述支门分别连接成一体式的门体,
所述驱动件纵向伸缩以驱动所述门体内外移动,以便各所述支门启闭
与其对应的所述支口。

可以将驱动件设置在车体的中间,然后将支口排布在两侧,进而
将处于两侧的各支门分别连接形成一体式的门体,则当驱动件纵向伸
缩时,即可带动两侧的门体向内或者向外移动,以便与各支口对应的
支门纵向内移或者外移,以脱离所述支口将其释放或者推送到所述支
口将其封闭。当驱动件设置在中间时,可以有效地进行驱动力的传递,
提高各支门运动的同步性。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相互铰接的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
杆与前侧的所述门体铰接,所述后连杆与后侧的所述门体铰接,所述
前连杆和后连杆之间铰接有纵向伸缩的气缸,前后两侧的所述门体的
垂向和横向限定。

可以通过连杆实现气缸与前后两侧门体的连接,然后借助气缸对
连杆的驱动实现对门体的纵向推拉;由于前后两连杆与两侧的门体之
间、气缸与前后两连杆之间均采用铰接,则即使气缸的活塞杆与门体
之间存在一定的纵向偏差,依然可以实现对门体的正常驱动,不会因
同轴度的偏差出现卡死,提高了驱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处于同侧的各所述支门之间通过连接杆纵向贯通以形成
所述门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纵向延伸的连接管和内置在所述连接管
中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

可以在连接管中内置拉杆,以提高连接管的强度,避免出现应力
集中,进而提高支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中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
设有纵向延伸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纵向长度根据各所述支门纵向
移动的距离设置;处于两侧的所述门体的内侧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
件与所述限位孔活动连接,以便在所述限位孔限定的范围内纵向移动。

可以设置连接件将两侧的门体连接成一体,以便处于前后两侧的
门体处于同一平面内,保证驱动有效性,避免门体产生歪斜而影响出
口的正常启闭;再者,连接件上设有限位孔,可以对门体起到限位作
用,以控制门体纵向移动的距离,保证支门将支口完全封闭或开启,
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两相邻的所述支口之间的纵向间隔等于各所述支门的纵
向长度,以便支门纵向移动到两支口之间而将支口完全释放,可以有
效减小两支口之间的纵向间隔,提高容积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支口的前后侧壁与所述支门之间具有横向延伸的第
一密封刷;和/或车体的侧梁与各所述支门之间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密
封刷。

可以设置密封刷以实现支口的纵向和横向密封,以便车体能够承
载粮食等散粒货物,防止货物泄漏。

优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密封刷压紧贴合在所述支口的侧壁上
的第一压板;和/或将所述第二密封刷压紧贴合在所述侧梁的内壁上的
第二压板。可以设置压板将密封刷固定贴合在支口或侧梁的内壁上,
以提高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各所述支口成漏斗状,且两相邻支口以其侧壁的顶端相
接,则支口的侧壁均具有一定的斜度,且处于两支口之间货物均通过
斜面进行斜向支撑;也就是说,两支口之间不存在水平设置的支撑面,
两支口之间的货物均受到朝向支口运动的水平力,当支口开启后,货
物在重力和朝向支口的水平力的作用下,能够沿斜面向下运动,以便
进行货物的充分卸载,提高了卸载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进行货物运输的车体,所述车
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由于本发明的铁路货车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故上述任一
项所述的车体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发明的铁路货车,此处不
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漏斗型铁路货车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
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车体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挡门开启状态的
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车体处于挡门关闭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车体完成挡门启闭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4中A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中:

1’开口、2’底门、3’驱动件、31’转柄、32’转轴、33’齿轮

图4-10中:

1出口、11支口、2挡门、21支门、22连接件、3驱动件、31前
连杆、32后连杆、33气缸、34滑杆、35滑块、4连接杆、5第一密
封刷、6第二密封刷、7第一压板、8第二压板、9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能够实现底门的自动
启闭,底门的驱动结构较为简单,容积利用率较高。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其车体的容积利用率较
高,且能够实现货物的自动卸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图5,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车体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挡门开启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车体处于挡门关
闭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铁路货车包括进行货物运输的
车体,通常情况下,车体呈密闭的厢体状,以用于承载粮食等散粒货
物;所述车体具有出口1、挡门2和驱动件3,出口1用于卸载货物,
挡门2用于封闭出口1,驱动件3用于驱动挡门2,以便挡门2将出口
1封闭或者开启;通常,出口1设置在车体的底部,以便车体的货物
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口1向外流出。

本文中的铁路货车可以运送各种货物,本文仅以运输粮食等散粒
货物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运输体积不太大的货物,只要能够通
过出口1进行卸载即可。

本文中的出口1包括若干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11,支口11沿车
体的纵向间隔排布,以便在车体的纵向形成多个用于卸载货物的分支
口;挡门2包括若干支门21,各支门21分别与各支口11对应设置,
各个支门21用于封闭或开启与其对应的支口11,如图4和图5所示;
具体到本方案中,驱动件3与各支门21连接,以驱动各支门21同步
运动,从而使得各个支门21能够同步完成各支口11的开启或闭合。

本文以铁路货车正常使用中的状态为基准进行方位的定义,与运
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为所述纵向,运输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运输
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在水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在
竖直面内,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上下方向为
垂向。

本文中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数,也就是说,数量较多,
可以根据车体的纵向长度进行区别设置,不限定其具体数量。

由于本发明的车体将出口1设置为若干支口11,在车体纵向长度
一定的情况下,支口11数量的增多使得支口11的口径变小,则与支
口11对应的各个支门21的体积相应减小,使得驱动单个支门21所需
的驱动力减小,无需在每个支门21上单独设置一个驱动件3,此时可
以采用一套驱动件3实现各个支门21的同步驱动,以实现各支口11
的同步启闭。

与现有技术中车体上设置四个大的出口并通过人力单独驱动挡
门相比,本发明采用驱动件3对与支口11对应的多个支门21进行同
步驱动,避免了在两相邻的支门21之间为各支门21设置独立驱动部
件,也就无需为独立驱动部件的安装和使用预留空间,以便该部分空
间能够被车体利用,以尽可能多的承载货物,提高了车体的容积利用
率;另一方面,驱动件3可以实现对各支门21的同步驱动,以同时开
启或封闭各个支口11,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与现有技术中采用
人工逐个驱动挡门相比,支口11的同步开启提高了卸货效率,支口
11的同步关闭能够快速停止货物卸载,提高了货物卸载量的控制精
度。

可以将驱动件3设置在车体的中间位置,然后将各个支口11分别
设置在驱动件3的两侧,则支门21也相应地处于驱动件3的两侧,处
于同侧的各个支门21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式的门体,如图4和图5所示;
也就是说,在车体的纵向,驱动件3的前侧具有一个门体,后侧也具
有一个门体。驱动件3纵向伸缩,从而带动其前后两侧的门体内外移
动,即前侧的门体向后运动至靠近驱动件3的内侧,或者向前移动至
远离驱动件3的外侧,后侧的门体向前移动至靠近驱动件3的内侧,
或者向后移动至远离驱动件3的外侧;两侧门体的移动能够带动各支
门21纵向移动,以便各支门21将支口11关闭或者开启;通常,当支
门21纵向移动至支口11的下方时,能够将支口11闭合,当支门21
纵向移动以脱离支口11的下方区域时,支门21逐渐抽离支口11至两
相邻支口11之间的间隔区域,以便将支口11开启。

本文中的内外以车体在纵向的中心为参照,靠近车体中心的方向
为内,相应地,远离车体中心的方向为外。

本文中所述的中间是指由车体的纵向中心向前后两侧延伸一段
距离所形成的中间区域,并非确切地指车体的正中间,也就是说,所
述中间是相对于前后两端而言的。

当驱动件3设置在车体中间时,可以仅在车体的中间预留驱动件
3的安装空间,则车体前后两侧的空间均可用于货物的承载,在较大
程度上提高了车体的容积利用率;另一方面,驱动件3设置在中间,
可以将驱动力较为均衡地传递到前后两侧的各个支门21,提高支门21
动作的同步性,实现支口11的同步启闭,以提高卸货效率以及卸货量
的控制精度。

还可以在车体的中间设置连接件22,在连接件22的两侧设置限
位孔,限位孔在纵向上延伸,且限位孔在纵向上的长度根据支门21
启闭支口11时纵向移动的距离设置,通常可以等于或者略大于支门
21启闭支口11时纵向移动的距离;处于两侧的门体均在其内侧设有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以为限位拉杆等,限位杆活动连接在与其对应
的限位孔内,并在限位孔限定的范围内纵向移动。也就是说,在驱动
件3驱动前后两侧的门体在纵向上内外移动的同时,与门体连接的限
位杆也在限位孔内相应移动。

通常,限位杆与门体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所述活动连
接可以为销轴连接等滑动连接方式,也可以为滚轮等滚动连接方式;
所述限位孔可以设置为长度方向在纵向上的长圆孔结构。

上述连接件22的设置将前后两侧的门体连接为一体,对两门体
的相对运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各支门21纵向移动距离过大而
影响相邻支口11的启闭,提高了运动可靠性;同时,连接件22将前
后两侧的门体连接后,使得两者处于同一平面内,避免两门体产生歪
斜,保证驱动件3的驱动可靠性,不会出现门体歪斜而卡死或者造成
较大磨损,提高了运动的稳定性。

请进一步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车体完成挡门启闭的过
程示意图。

详细地,驱动件3可以包括前连杆31、后连杆32和气缸33,前
连杆31和后连杆32相互铰接,且前连杆31与处于前侧的门体铰接,
后连杆32与处于后侧的门体铰接,气缸33铰接在前连杆31与后连杆
32之间;气缸33在纵向上伸缩,当气缸33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时,气
缸33向外推动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相互远离,以便处于前后两侧的
门体向外移动,如图6中虚线部分所示,则支门21推动到支口11的
下方,支口11处于闭合状态,如图5所示;或者气缸的活塞杆向内缩
回至气缸筒,以拉动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相互靠近,以便处于前后
两侧的门体向内移动,如图6中实线部分所示,则支门21被拉动至两
支口11之间的区域,以便将支口11开启,如图4所示。

可以理解,气缸33还可以采用其他动力源替代,例如,可以采
用伸缩油缸或者电机等驱动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以实现对支门21的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前连杆31和后连杆32实现与前后门体
的连接,进而借助气缸33驱动连杆纵向滑动的方式实现前后门体的纵
向移动,由于前连杆31与后连杆32之间、两个连杆与气缸33之间、
两个连杆与门体之间均为铰接,则上述连接方式对气缸33的活塞杆与
门体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较低,不会出现气缸33卡死在两门体之间的现
象,进而保证了驱动的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由于前连杆31与后连杆32之间、
两个连杆与气缸33之间、两个连杆与门体之间均为铰接,且在支口
11启闭的过程中仅需要门体纵向移动,因此,可以设置门体的纵向滑
动轨道等限位装置,对门体的垂向和横向进行限定,防止其上下移动
或者左右晃动,以保证门体运动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本文中所述的门体的垂向和横向限定并非指整个门体
在垂向和横向上完全没有自由度,将门体完全固定,只是说门体在垂
向和横向上仅能够在限定的空间内移动,其自由度较小,基本上不存
在横向和垂向的位移量,即运动方向仅存在于纵向,并非将门体的垂
向和横向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例如,门体的厚度方向存在于垂
向,故在垂向上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完成门体的安装,并且具有一定小
的间隙,能够允许其产生纵向移动,而非将其完全压紧固定;门体的
宽度处于横向,当然也需要足够的安装空间实现容纳门体在横向上的
结构,同时不至于将其横向完全卡死而妨碍其纵向移动。可见,本文
中所述的横向和垂向限位是相对而言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门体在纵
向上移动的稳定性。

为实现驱动件3的安装,可以在车体的中间形成三角形的安装空
间,然后在三角形空间中处于前后两侧的边之间设置纵向延伸的滑杆
34,滑杆34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块35,滑块35与气缸33的筒
壁连接,如图4所示;气缸33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侧的门体铰接,气缸
33的筒壁端与另一侧的门体铰接,则滑块35和滑杆34相当于导向件,
当气缸33的活塞杆伸缩时,气缸33受到滑块35的限位而在纵向上伸
缩,从而驱动其两侧的门体纵向内移或者外移。

也就是说,驱动件3可以设置为由滑块35以及前连杆31、后连
杆32、气缸33组成的三连杆滑块机构,当驱动件3采用上述三连杆
滑块机构时,其结构简单,能够保证运动的稳定性,且易于维护。

还可以理解,驱动件3的结构形式多样,不限于上述连杆与气缸
33配合的方式,只要能够纵向伸缩或者纵向往复移动,即可驱动前后
两侧的门体内外移动,从而实现对支口11的启闭,例如,驱动件3
还可以为伸缩杆或者丝杠丝母机构等。

此外,支门21也可以不设置为整体式的门体结构,各个支门21
之间也可以相互独立,且各支门21均与驱动件3连接,驱动件3可以
为电动或者气动动力元件,只要驱动件3能够控制支门21完成同步动
作即可,不限定于驱动前后两侧门体的结构。

另一方面,驱动件3也可以设置在车体的其他位置,例如,车体
的前方或者后方,不局限于车体的中间,诚如上文所述,驱动件3设
置在中间能够提高支门21动作的同步性,但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车体的
容积,减小驱动件3占用的体积,驱动件3设置的具体位置可以不受
限。

在上述基础上,两相邻的支口11之间的纵向间隔可以相等设置,
且纵向间隔的大小可以基本上等于各支门21的纵向长度,则当支门
21移动到两相邻支口11之间的纵向间隔区域时,能够恰好完全将各
支口11释放,支门21叠至于两相邻支口11之间的纵向间隔区域,便
于进行货物卸载;同时,上述等间隔的设置便于提高各支门21动作的
同步性,避免因间隔不等导致的支口11启闭状态不一致,进而影响卸
货效率。

此外,支口11还可以设置为漏斗状,且两相邻支口11的侧壁的
顶端相接,形成三角形脊背状,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口11的侧
壁是指其处于前后两侧的侧壁,处于前侧的支口11以其后侧壁与处于
其后侧的支口11的前侧壁顶端相接,以此类推,两相邻支口11之间
的间隔区域形成屋脊状的实体结构;采用上述结构,两相邻支口11
之间不存在水平设置的支撑结构,处于两支口11之间的货物受到垂直
于支口11的侧壁斜向上的合力,该合力可以分解为竖直向上的支撑力
和沿纵向指向支口11中心的水平力,当支口11开启后,处于两支口
11之间的货物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朝向支口11运动,然后沿支口11的
侧壁向下滑落,完成货物的卸载。

可见,当支口11设置为漏斗状,且两相邻支口11的侧壁顶端相
接时,不存在仅对货物进行竖直支撑的支撑面,货物存在朝向支口11
运动的运动趋势,以便支口11开启后货物能够通过支口11卸载,提
高了货物卸载的充分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支口11侧壁的倾斜程度控制货物的卸载速
度,进而提高卸货效率。

请进一步参考图7和图8,图7为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图8为图4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支口1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与支门21之间还可以具有第一密封刷
5,第一密封刷5横向延伸,以便将支口11与支门21之间横向密封,
防止散粒货物从两者的横向间隙滑出。

具体地,还可以设置第一压板7,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压板
7压合在支口11的侧壁上,并将第一密封刷5压紧贴合在第一压板7
和支口11的侧壁之间,如图8所示,将支口11的横向密封;可以通
过铆钉等定位件实现第一压板7与支口11侧壁的固定连接,以便将第
一密封刷5可靠地定位。

请进一步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图4中A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车体具有侧梁9,侧梁9纵向延伸,且处于
支口11的外侧,在侧梁9与各支门21之间还可以具有第二密封刷6,
第二密封刷6纵向延伸,以便将支口11的纵向密封,防止散粒货物从
支口11的纵向间隙滑出。

详细地,本发明还可以包括第二压板8,第二压板8将第二密封
刷6压紧贴合在侧梁9的内壁上,实现第二密封刷6的定位;如图9
和图10所示,第二压板8可以设置在侧梁9的内侧,并通过铆钉等定
位件与侧梁9压紧定位;在第二压板8与侧梁9之间具有第二密封刷
6的安装空间,当第二密封刷6贴合在第二压板8与侧梁9之间后,
通过铆钉将第二压板8固定在侧梁9上,则第二密封刷6压紧在侧梁
9的内壁,将侧梁9与支口11之间的纵向间隙填充,防止散粒货物从
支口11的纵向滑出。

本文中所述的纵向或者横向延伸是指大体在纵向或横向上延伸,
可以相对纵向或者横向有一定角度的偏差。

可以理解,实现第一密封刷5和第二密封刷6固定的方式多样,
不限于上述压板贴合的固定方式,还可以直接将第一密封刷5固定在
支口11的侧壁上,将第二密封刷6固定在侧梁9的内壁上,或者采用
其他定位方式实现密封刷的固定,亦或者采用密封垫圈等密封件实现
支口11的密封。

密封材料可以采用尼龙毛刷等,以便更好地适应较小粒度的散装
货物密封,密封结构较为可靠。

请结合图9,实现同侧支门21连接的方式多样,在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中,可以设置连接杆4,然后通过连接杆4纵向贯穿处于同侧的
各个支门21,以形成整个门体;根据门体的强度需要,可以设置两根
或者多根连接杆4,两根或者多根连接杆4可以在门体的横向间隔设
置,通常可以设置在门体横向中间位置。

进一步,为提高连接杆4的强度,连接杆4可以包括连接管和内
置在连接管中的拉杆,连接管纵向延伸,然后在连接管中内置拉杆,
拉杆贯穿连接管后,其两端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形成整个连接杆4;
拉杆用于支撑整个连接管,提高了整个连接杆4的强度,可以有效降
低连接管的应力。

可以在拉杆的两端设置螺纹,然后通过螺母将拉杆的两端与连接
管旋紧定位,如图9所示;或者,可以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实现连接
管与拉杆的定位。

进一步,可以将支门21设置为平板状,其结构简单,且能够提
高对支口11封闭的可靠性。

支门21可以包括上下两个盖板,并在上下两盖板之间焊接腹板,
形成“工字型”梁件,并以其上盖板与支口11密封;上盖板的纵向长
度可以大于下盖板的纵向长度,以提高支门21与支口11的连接可靠
性,便于支门21将支口11完全封闭,腹板和下盖板的设置能够兼顾
支门21的强度要求;“工字型”梁件的结构形式便于提高支门21的强
度,连接杆4可以直接穿过腹板,便于多个支门21连接形成门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铁路货车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尤其有利于粮食等散粒货物的运输,限于篇幅,车体的其他结构不再
一一说明,本文中不详之处烦请参考现有技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货车及其车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
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车体,能够实现底门的自动启闭,底门的驱动结构较为简单,容积利用率较高。本发明的车体包括用于卸载货物的出口、用于封闭所述出口的挡门以及驱动所述挡门的驱动件,所述出口包括若干在车体纵向间隔排布的支口,所述挡门包括若干与所述支口对应的支门,各所述支门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同步运动,以同步完成各所述支口的启闭。由于支门的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且重量较轻,所需驱动力相对较小,可以采用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