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锁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锁定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01444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CN103201444ACN103201444A21申请号201180053702022申请日20111104201025088920101109JPE05B65/32200601B60J5/00200601B60J5/1020060171申请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田阪贤治渡边纪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代理人程伟王锦阳54发明名称车辆用锁定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锁定装置,能够使全体的厚度变薄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并且构成部件的成形以及组装容易。车辆用锁定装。
2、置具备一对位置限制面(77),形成于盖(70)的侧面,与一对侧壁(26B)的内面相对向;一对定位用凹部(31),分别形成于一对侧壁的顶端面;一对卡定片(73),分别突出设置于盖的一对侧缘部,分别嵌合于一对定位用凹部。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050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0753822011110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063722JA20120518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01444ACN10320。
3、1444A1/1页21一种车辆用锁定装置,具备支撑壳,具备底壁,具有设置于车辆主体和相对于该车辆主体能够开闭的门中的一者的撞针能够插入脱离的撞针进入槽;以及一对侧壁,立设于该底壁的两侧缘部,该一对侧壁的顶端面之间形成开放面,所述支撑壳固定于车辆主体和门中的另一者;一对支撑轴,从所述底壁向所述开放面侧延伸,分别位于所述撞针进入槽的两侧;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壳内,能够在与所述撞针卡合而保持所述门的关闭状态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撞针的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在一个所述支撑轴周围旋转,被向解锁位置侧旋转施力;棘爪,设置于所述支撑壳内,能够在与该钩卡合而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卡合位置和不与钩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在。
4、另一个所述支撑轴周围旋转,被向卡合位置侧旋转施力;盖,将所述支撑壳的所述开放面挡住,并且具备分别嵌合一对所述支撑轴的该开放面侧的端部的一对支撑孔;所述车辆用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位置限制面,形成于所述盖的侧面,与一对所述侧壁的内面相对向;一对定位用凹部,分别形成于一对所述侧壁的顶端面;一对卡定片,分别突出设置于所述盖的一对侧缘部,分别嵌合于一对所述定位用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片具备嵌合部,嵌合于所述定位用凹部;对向部,从该嵌合部的顶端部向所述底壁侧延伸,与该侧壁的外侧面相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用凹部的底面。
5、的两端部形成槽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用凹部的底面的两端部形成槽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所述侧缘部形成与所述卡定片的基端相连的槽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所述侧缘部形成与所述卡定片的基端相连的槽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所述侧缘部形成与所述卡定片的基端相连的槽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所述侧缘部形成与所述卡定片的基端相连的槽部。权利要求书CN103201444A1/11页3车辆用锁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
6、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锁定装置,具备与撞针进行卡合脱离的能够旋转的钩和将钩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以及解除固定的能够旋转的棘爪。背景技术0002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撞针突出设置于汽车主体的背面开口部,并将与上述撞针卡合脱离的锁定装置设置于开闭该背面开口部的后门的现有技术。0003该锁定装置具备箱型的基板(支撑壳),固定于后门,一面开口并且在底壁上形成撞针能够插入脱离的撞针进入槽;一对枢轴(支撑轴),固定于基板的底壁;钩(闩),在与上述撞针非卡合的解锁位置和与撞针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其中一个枢轴,并且通过施力单元向解锁位置进行旋转施力;棘爪(棘轮),在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钩卡合的卡合位。
7、置和解除与钩的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另一个枢轴;盖板(盖),挡住基板的开口面,并且具有一对枢轴的端部所嵌合的支撑孔。0004在该锁定装置上连接有致动器单元。致动器单元具备电动机,通过电力使蜗杆旋转;蜗轮,与蜗杆啮合,并且具有凸轮面;凸轮从动件,与蜗轮的凸轮面接触;以及动作杆(锁定解除杆),从基板与覆盖版的间隙进入基板的内部空间,并具有与棘爪相对向的按压部(输出部)。0005当后门位于将上述背面开口部关闭的全闭位置时,钩与撞针卡合的同时位于锁定位置,并且棘爪位于卡合位置,将钩保持于该锁定位置,所以通过锁定装置以及撞针将后门保持于全闭位置。0006在该状态下,例如当按压设置于汽车车。
8、内的锁定解除开关时,电力供给给电动机,电动机进行旋转,所以从蜗杆接受旋转力的蜗轮旋转,此外通过凸轮从动件从凸轮面接受力的锁定解除杆旋转,所以锁定解除杆的按压部与棘爪卡合,使棘爪旋转至非卡合位置。这样,通过施力单元被旋转施力的钩旋转至解锁位置而将撞针释放,所以后门成为能够将上述背面开口部开放的状态。0007现有技术文献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8308863号公报发明内容00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11在上述锁定装置的基板上突出设置一对安装片,在盖板上突出设置分别与各安装片重叠的一对耳片。而后,通过将插通于形成在后门的固定部件以及安装片上的螺栓插通孔的螺栓,螺合于形成。
9、在耳片上的螺栓孔,将基板以及盖板固定于后门。0012然而,由于安装片和耳片重叠的部分使锁定装置的厚度变大,所以与此相对应后门的厚度也必须要增大。说明书CN103201444A2/11页40013另外,由于将一对耳片设置于盖板,所以为了成形盖板需要较多的材料。因此成本升高,并且重量加重。0014此外,基板和盖板使盖板的主体部(位于一对耳片之间的部分)位于基板的内部并与基板的一对侧壁的内面接触后,将突出设置于基板的一对凸部嵌合于形成在盖板上的一对定位孔,并且,将安装片和耳片利用螺栓固定,从而相互定位。因此,如果凸部、定位孔、安装片的螺栓插通孔、以及耳片的螺栓孔的形成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从设计位置偏离,。
10、就会造成基板和盖板的相对位置从设计位置偏离,其结果是导致一端嵌合于盖板的支撑孔的一对枢轴倾斜,所以造成钩和棘爪的动作不顺畅。然而,以凸部、定位孔、安装片的螺栓插入孔、以及耳片的螺栓孔的所有的形成位置与设计位置一致的方式成形基板以及盖板是不容易的。0015另外,当将基板和盖板进行组装时,由于必须使凸部和定位孔的位置、以及安装片的螺栓插通孔和耳片的螺栓孔的位置一致,所以基板和盖板的组装作业不容易。0016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锁定装置,能够使全体的厚度变薄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并且构成部件的成形以及组装容易。0017(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18本发明的车辆用锁定装置具备支撑壳,该支撑壳。
11、具备底壁以及一对侧壁,该底壁具有设置于车辆主体和相对于该车辆主体能够开闭的门中的一者的撞针能够插入脱离的撞针进入槽,该一对侧壁立设于该底壁的两侧缘部,该一对侧壁的顶端面之间形成开放面,所述支撑壳固定于车辆主体和门中的另一者;一对支撑轴,从所述底壁向所述开放面侧延伸,分别位于所述撞针进入槽的两侧;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壳内,能够在与所述撞针卡合而保持所述门的关闭状态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撞针的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在一个所述支撑轴周围旋转,被向解锁位置侧旋转施力;棘爪,设置于所述支撑壳内,能够在与该钩卡合而保持于所述锁定位置的卡合位置和不与钩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在另一个所述支撑轴周围旋转,被向卡合位置侧。
12、旋转施力;盖,将所述支撑壳的所述开放面挡住,并且具备分别嵌合一对所述支撑轴的该开放面侧的端部的一对支撑孔;所述车辆用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位置限制面,形成于所述盖的侧面,与一对所述侧壁的内面相对向;一对定位用凹部,分别形成于一对所述侧壁的顶端面;一对卡定片,分别突出设置于所述盖的一对侧缘部,分别嵌合于一对所述定位用凹部。0019所述卡定片也可以具备嵌合部,嵌合于所述定位用凹部;对向部,从该嵌合部的顶端部向所述底壁侧延伸,与该侧壁的外侧面相对向。0020也可以在所述定位用凹部的底面的两端部形成槽部。0021也可以在所述盖的所述侧缘部形成与所述卡定片的基端相连的槽部。0022(发明的效果)00。
13、23本发明的车辆用锁定装置,由于不将盖重叠于支撑壳的相对于车辆主体或门的固定部,并且将盖的卡定片嵌合于支撑壳的定位用凹部,此外使盖的侧面(位置限制面)与一对侧壁的内面相对向,所以能够使全体的厚度变薄。0024另外,由于不将相对于支撑壳的上述固定部重叠的部分形成于盖,所以仅在这一点就能够使盖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0025此外,支撑壳和盖的定位单元(除去支撑壳的侧壁和盖的位置限制面,相当于专利说明书CN103201444A3/11页5文献1的凸部、定位孔、安装片的螺栓插通孔、以及耳片的螺栓孔的定位单元)仅为支撑壳的定位用凹部和盖的卡合片,所以当成形支撑壳和盖时,只需要注意定位用凹部和卡定片的成形位置。
14、精度即可。所以,支撑壳和盖的成形比较容易。0026另外,当组装支撑壳和盖时,由于在使形成于盖的侧面的一对位置限制面与支撑壳的一对侧壁的内面相对向后,仅使卡定片嵌合于定位用凹部即可,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支撑壳和盖的组装作业。0027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由于作为卡定片的一部分的对向部和侧壁进行连结一对卡定片的方向的位置限制,所以该方向的定位更加可靠。0028由于不容易将定位用凹部的底面的两端部准确地加工成角形的边角部,所以当加工成角形的边角部时,有可能会导致定位用凹部的底面侧的宽度比侧壁的顶端面的宽度狭窄。然而根据权利要求3、4记载的发明,由于能够可靠地使定位用凹部的全部的深度方向位置中的宽度。
15、相同,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卡定片嵌合。0029根据权利要求58记载的发明,由于能够使卡定片的宽度在长度方向的任一个上成为相同尺寸(由于基端侧的宽度不会变得比顶端侧大),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卡定片嵌合于定位用凹部。附图说明0030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侧视图。0031图2是致动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0032图3是锁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0033图4是锁定装置的从前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0034图5是取下上部盖和前部盖的状态的锁定装置的从前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0035图6是示出了取下上部盖和前部盖后将解锁时的致动器单元和锁定单元分离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的图。0036图7是半锁定时的与图6同样的。
16、图。0037图8是锁定时的与图6同样的图。0038图9是利用锁定解除杆使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与图6同样的图。0039图10沿图6的XX箭头线的截面图。0040符号说明004110汽车(车辆)004211背面开口部004312后门(门)004415撞针004520锁定装置004625锁定单元004726支撑壳004826A底壁004926B侧壁005027收纳凹部说明书CN103201444A4/11页6005128安装片005229撞针进入槽005331定位用凹部005431A槽部005532曲线状突条005634钩支撑轴(支撑轴)005734A防脱凸缘005834B铆接部005935钩0。
17、06036圆形支撑孔006137锁定槽006238锁定用突部006339半锁定用突部006440弹簧钩挂突起006542棘爪支撑轴(支撑轴)006642A防脱凸缘006742B铆接部006845棘爪006946圆形支撑孔007047解锁时卡合面007148卡合突部007249被按压部007350被按压突起007452弹簧支撑部件007553撞针进入槽007654嵌合保持槽007755、56弹簧收纳空间007857、58旋转支撑筒007960、61圆弧槽008062插通孔008163切口008264扭转螺旋弹簧008365扭转螺旋弹簧008467按压部件008568按压用突部008670上部盖(。
18、盖)008770A槽部008871撞针插入槽008972倾斜连接片说明书CN103201444A5/11页7009073卡定片009174嵌合部009275对向部009376支撑孔009477位置限制面009580致动器单元009681后部壳(支撑部件)009782收纳凹部009883电动机收纳空间009984蜗轮收纳空间010085间隔壁010186轴支撑用凹部010288支撑台座010389旋转支撑筒010490弹簧支撑突条010592旋转支撑轴010693内螺栓孔010794支撑用凹部010895保持用突条(保持部)010997电动机(致动器)011098输出轴011199蜗杆01121。
19、00螺旋弹簧0113102旋转中心轴0114104蜗轮(凸轮部件)0115105贯通支撑孔0116106圆弧状突部0117108前侧凹部0118109凸轮部0119110凸轮面0120111第一挡块0121112第二挡块0122115锁定解除杆0123116旋转支撑孔(旋转中心部)0124117按压部0125118跨越部0126119凸轮从动件0127120被按压突起(被按压部)0128122前部盖说明书CN103201444A6/11页80129124止动螺钉0130125扭转螺旋弹簧0131S锁定解除开关。具体实施方式01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说。
20、明中的方向,以图中记载的箭头线方向为基准。0133在汽车10的车辆主体的背面形成背面开口部11,在背面开口部11的上缘部上,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周围旋转自如地安装与背面开口部11相同形状的后门12的上缘部。后门12能够在将背面开口部11完全关闭的全闭位置(图1的实线的位置)和成为大致水平状态而将背面开口部11打开的全开位置(图1的假想线的位置)之间旋转。如图1所示,在背面开口部11的底部向上突出设置金属制的撞针15。此外,当后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在成为后门12的底面的部分上设有与撞针15能够卡合脱离的锁定装置20。0134接着对锁定装置20的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对锁定装置20进行说。
21、明时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为后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的方向。0135如图2至图8所示,锁定装置20具备锁定单元25和致动器单元80。0136锁定单元25为在后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单元。金属制的支撑壳26为冲压成形品,具备收纳凹部27,凹设于其中央部;左右一对安装片28,用于固定于后门12。收纳凹部27的后部开放,并且在收纳凹部27的底壁26A上形成有从前端向后方延伸的撞针进入槽29。另外,在收纳凹部27的底壁26A上突出设置呈曲线形状的曲线状突条32。0137在立设于底壁26A的两侧缘部并且相对于底壁26A大致垂直的左右一对侧壁26B的上缘部上,凹设有定位用凹部31。如图3。
22、以及图5所示,在定位用凹部31的下缘部的前后两端部上,直至比该下缘部的中央部低的位置为止,凹设有从侧面观察呈半圆形的槽部31A。由于难以将定位用凹部31的下缘部的前后两端部通过冲压成形准确地加工成角形的边角部(由于该边角部容易形成R形状),如果要加工成角形的边角部,则定位用凹部31的下部的前后宽度可能会变得比上部的前后宽度狭窄。然而,如果形成这样的槽部31A,能够可靠地使定位用凹部31的所有的上下位置上的前后宽度一致。0138在形成于收纳凹部27的底壁26A的呈圆形的两个贯通孔中,分别从下方插入金属制的钩支撑轴(支撑轴)34和棘爪支撑轴(支撑轴)42。在钩支撑轴34以及棘爪支撑轴42的下端部,。
23、分别突出设置有与底壁26A的下面抵接的防脱凸缘34A和防脱凸缘42A,在钩支撑轴34以及棘爪支撑轴42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与中间部相比小径的铆接部34B和铆接部42B。0139穿设于钩35的中心部的圆形支撑孔36能够旋转地嵌合在位于钩支撑轴34的收纳凹部27内的部分上,钩35的下面与曲线状突条32接触。在钩35的周面上凹设有锁定槽37,此外在钩35的周面上突出设置有锁定用突部38和半锁定用突部39。另外,在钩35的上面上突出设置有弹簧钩挂突起40。钩35能够以钩支撑轴34为中心在图6所示的解锁位置和图8所示的锁定位置之间旋转。0140穿设于棘爪45的中心部的圆形支撑孔46能够旋转地嵌合于棘爪支。
24、撑轴42,棘爪说明书CN103201444A7/11页945的下面与曲线状突条32接触。在棘爪45的周面上的钩35的对向部上形成有解锁时卡合面47。此外,在棘爪45的后面上突出设置有卡合突部48和被按压部49。另外,在棘爪45的上面上向上突出设置有三角柱形状的被按压突起50。棘爪45能够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卡合位置和图9所示的非卡合位置之间旋转。0141钩35以及棘爪45位于收纳凹部27的下半部,在收纳凹部27的上半部收纳有平面形状与收纳凹部27大致相同的合成树脂性的弹簧支撑部件52。0142在弹簧支撑部件52的前缘部,凹设有向后方延伸的撞针进入槽53,在弹簧支撑部件52的中央部,形成有与撞针。
25、进入槽53的后部相连通的嵌合保持槽54,作为在上下方向上将弹簧支撑部件52贯通的贯通孔。在弹簧支撑部件52上,形成有通过壁而分隔成撞针进入槽53以及嵌合保持槽54的左右一对弹簧收纳空间55、56。在左侧的弹簧收纳空间55的底面上,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旋转支撑筒57,在右侧的弹簧收纳空间56的底面上,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旋转支撑筒58。在弹簧收纳空间55的底面上,形成有以旋转支撑筒57为中心的圆弧槽60作为贯通槽,在弹簧收纳空间56的底面上,形成有以旋转支撑筒58为中心的圆弧槽61作为贯通槽。此外,在弹簧支撑部件52的后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将弹簧支撑部件52贯通的插通孔62,在将。
26、嵌合保持槽54和弹簧收纳空间55隔开的壁的上端形成切口63。0143当将弹簧支持部件52收纳于收纳凹部27的上半部时,弹簧支撑部件52相对于收纳凹部27(上下方向的轴周围)不能旋转,弹簧支持部件52的下面与钩35的上面和棘爪45的上面接触。此外,钩支撑轴34和棘爪支撑轴42的上部分别插入旋转支撑筒58和旋转支撑筒57,弹簧钩挂突起40和被按压突起50能够相对移动地分别插入圆弧槽61和圆弧槽60。0144在弹簧收纳空间56中,收纳有扭转螺旋弹簧64,扭转螺旋弹簧64的卷绕部位于旋转支撑筒58的周围。另一方面,在弹簧收纳空间55中,收纳有扭转螺旋弹簧65,扭转螺旋弹簧65的卷绕部位于旋转支撑筒57。
27、的周围。由于扭转螺旋弹簧64的一端卡定于弹簧支撑部件52,扭转螺旋弹簧64的另一端卡定于钩35的弹簧钩挂突起40,所以钩3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4的施力总是被向解锁位置侧旋转施力。另一方面,由于扭转螺旋弹簧65的一端卡定于弹簧支撑部件52,扭转螺旋弹簧65的另一端卡定于棘爪45的被按压突起50,所以棘爪4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5的施力总是被向卡合位置侧旋转施力。0145另外,硬质橡胶制的按压部件67在限制旋转的状态下嵌合于弹簧支撑部件52的嵌合保持槽54。从按压部件67的左侧面突出的按压用突部68通过切口63位于弹簧收纳空间55内,按压用突部68的下面与被按压突起50的上端面接触。0146在支撑壳。
28、26的上面上覆盖有作为金属板的冲压成形品的上部盖(盖)70。在上部盖70的前缘部凹设有向后方延伸的撞针进入槽71。此外,在上部盖70的后部形成有倾斜连接片72,在上部盖70的左右两侧部上,突出设置有分别卡合于左右定位用凹部31的截面大致L字形的卡定片73。卡定片73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嵌合部74和从嵌合部74的顶端向下方延伸的对向部75。如图3所示,在上部盖70的侧缘部上,形成有与嵌合部74的基端相连并且从平面观察呈半圆形的槽部70A。该槽部70A的技术上的意义与槽部31A相同。即,假设在没有形成该槽部70A的情况下,在冲压成形完成时,嵌合部74的基端侧的宽度(前后尺寸)与顶端侧相比有可能变。
29、大(嵌合部74的基端和上部盖70的侧缘部的连接部说明书CN103201444A8/11页10形成R形状),如果形成槽部70A,则能够可靠地使嵌合部74的宽度在左右方向的任一个上一致。另外,在撞针进入槽71的两侧,形成有左右一对支撑孔76作为贯通孔。另外,连接于上部盖70的倾斜连接片72的部分的两侧面,构成抵接于左右侧壁26B的内侧面的位置限制面77。0147卡定片73的嵌合部74的前后宽度与定位用凹部31大致相同(略短)。而后,通过在定位用凹部31的下缘部的前后两端部形成半圆形的槽部31A,使定位用凹部31的全部的上下位置中的前后宽度相同,并且通过在上部盖70形成槽部70A,使嵌合部74的全部。
30、的左右位置中的前后宽度相同,从而左右卡定片73的嵌合部74能够顺利地卡合于左右定位用凹部31,卡合时,嵌合部74的前后两面和定位用凹部31的前后两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此外,一对对向部75与左右侧壁26B形成微小间隙的同时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向。因此,当将上部盖70覆盖于支撑壳26时,上部盖70相对于支撑壳26基本不能向前后以及左右移动,相对于支撑壳26被定位。此外,当将上部盖70覆盖于支撑壳26时,钩支撑轴34的铆接部34B和棘爪支撑轴42的铆接部42B分别嵌合于对应的支撑孔76,并且上部盖70的下面与按压部件67的上面接触。另外,由于从平面观察倾斜连接片72与插通孔62相比位于前方,所以即使将上。
31、部盖70覆盖于支撑壳26,插通孔62也会在上方露出。此外,由于钩支撑轴34的铆接部34B和棘爪支撑轴42的铆接部42B插入对应的支撑孔76后,相对于支撑孔76的周缘部铆接(图示省略)并固定,所以上部盖70不会从支撑壳26脱落。0148致动器单元80为相对于锁定单元25大致垂直的单元,后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0149在致动器单元80的后部壳81上,形成有其后面以及下面开放的收纳凹部82。此外,在收纳凹部82中,形成通过后部壳81的周缘部的壁或者设置于收纳凹部82内部的壁等隔开的正面观察大致矩形的电动机收纳空间83和正面观察大致圆形的蜗轮收纳空间84,在电动机收纳空间83和蜗轮。
32、收纳空间84之间,突出设置有将两者隔开并且具有轴支撑用凹部86的间隔壁85。在蜗轮收纳空间84的底面(前面)上,向前突出设置有圆形的支撑台座88,在支撑台座88上,突出设置有前面开口的圆筒形状的旋转支撑筒89和以旋转支撑筒89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弹簧支撑突条90。此外,在收纳凹部82的底面上,形成有旋转支撑轴92和内螺栓孔93和支撑用凹部94。0150此外,在收纳凹部82的底面的上部,突出设置有以旋转支撑筒89为大致中心的圆弧形状的保持用突条95。0151电动机(致动器)97嵌合(收纳)于电动机收纳空间83。在电动机97的左下侧的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向左下侧直线地延伸并且在其轴线周围进行旋转的输出。
33、轴98。输出轴98通过间隔壁85的轴支撑用凹部86位于蜗轮收纳空间84内,其顶端部通过支撑用凹部94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位于输出轴98的蜗轮收纳空间84内的部分的周面上,一体形成有与输出轴98平行的蜗杆99。电动机97与图示省略的电源相连接,当按下设置于汽车10的车内的操作板面的锁定解除开关S(参照图1)时,由于从该电源接受电力的电动机97只以规定角度进行正转,所以输出轴98以及蜗杆99在一个方向上只以特定的旋转角度进行正转。0152螺旋弹簧100以位于弹簧支撑突条90的外周侧的方式载置于蜗轮收纳空间84中形成的支撑台座88。螺旋弹簧100的一个端部卡定于形成在支撑台座88上的卡定突部(图说明。
34、书CN103201444A109/11页11示省略)。0153与旋转支撑轴92大致平行的旋转中心轴102的后端部嵌合固定于旋转支撑筒89,在合成树脂制的蜗轮104的中心部形成的贯通支撑孔105能够相对旋转地嵌合于旋转中心轴102的前部。蜗轮104的后面的呈圆形的周缘部的内周侧,形成用于接收螺旋弹簧11的凹部(参照图10),该凹部的底面(前面)突出设置有呈大致圆弧状、并且能够相对旋转地与螺旋弹簧100接触的圆弧状突部106(参照图2以及图10)。另外,螺旋弹簧100的另一个端部卡定于在蜗轮104的该凹部形成的卡定突部。如图2等所示,在蜗轮104的前面也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前侧凹部108。在前侧凹部1。
35、08的底面(后面)上,突出设置有位于贯通支撑孔105的周围的凸轮部109,凸轮部109的周面形成距离贯通支撑孔105的径向距离对应于其周向位置进行变化的凸轮面110。此外在前侧凹部108的底面上,突出设置有用于限制后述的凸轮从动件119在前侧凹部108内的旋转范围的第一挡块111和第二挡块112。0154当通过旋转中心轴102将蜗轮104安装于蜗轮收纳空间84时,形成于蜗轮104的周面的齿部(图示省略)与蜗杆99啮合。当蜗轮104从蜗杆99不受到旋转力时,通过螺旋弹簧100的旋转施力被保持于如图6图8所示的初期位置,当通过按下锁定解除开关S,蜗杆99向上述一个方向进行正转时,抵抗螺旋弹簧100。
36、的施力而旋转至图9所示的动作位置。0155在为金属构成的薄板状的棒状部件的锁定解除杆115上形成的旋转支撑孔116,嵌合于后部壳81的旋转支撑轴92。锁定解除杆115被旋转支撑轴92支撑,从而在相对于旋转支撑轴92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能够相对于后部壳81旋转。在锁定解除杆115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按压部117。旋转支撑孔116的上侧的部分作为全体构成大致直线状的跨越部118,在跨越部118的中间部上突出设置有凸轮从动件119。此外,在跨越部118的顶端部(上端部)向上突出设置有被按压突起120。0156当通过将旋转支撑孔116嵌合于旋转支撑轴92而将锁定解除杆115安装于后部壳81时,如图5图10。
37、所示,凸轮从动件119位于蜗轮104的前侧凹部108内。此外,跨越部118位于蜗轮104的正前(和蜗轮104前后方向相对向)的同时将蜗轮104向上跨越,跨越部118的后面的顶端部附近被保持用突条95的前面能够滑动地支撑(参照图10)。0157在后部壳81的前面上覆盖正面形状与后部壳81大致相同的前部盖122。如图所示,在旋转支撑轴92的后部上,安装有位于锁定解除杆115和前部盖122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25的卷绕部。扭转螺旋弹簧125的一端卡定于锁定解除杆115,另一端卡定于在前部盖122的后面形成的卡定突起(图示省略)。这样,由于锁定解除杆115从扭转螺旋弹簧125受到图6图9的逆时针方向的。
38、旋转施力,所以凸轮从动件119总是(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02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接触于凸轮部109的凸轮面110。从而,当不按下锁定解除开关S(电动机97为非动作状态)而蜗轮104位于初期位置时,锁定解除杆115位于图6图8所示的锁定允许位置,当按下上述锁定解除开关(电动机97正转)而蜗轮104旋转至动作位置时,凸轮从动件119从凸轮面110受到旋转力,从而锁定解除杆115抵抗扭转螺旋弹簧125的旋转施力,旋转至如图9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当锁定解除杆115移动至锁定解除位置时,由于从上述电源对电动机97的供电被切断,所以电动机97停止。这样,由于锁定解除杆11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25的施力旋转恢。
39、复至锁定允许位置,并且蜗轮104通过螺旋弹簧100的旋转施力返回至初期位置,所以输出轴98(以及电动机97)反转至初期位置。说明书CN103201444A1110/11页120158以上构成的锁定单元25和致动器单元80,在使致动器单元80的下端部位于锁定单元25的倾斜连接片72的后方部分的状态下,通过将止动螺钉124插通倾斜连接片72以及前部盖122的贯通孔后,螺合于后部壳81的内螺栓孔93,将倾斜连接片72、前部盖122、以及后部壳81相互固定。0159当将锁定单元25和致动器单元80结合而构成锁定装置20时,如图6图9所示,锁定解除杆115的按压部117通过弹簧支撑部件52的插通孔62进。
40、入支撑壳26的收纳凹部27内,位于棘爪45的被按压部49的右侧。0160接着,对以上构成的锁定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0161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当后门12处于开放状态时,锁定装置20为如图6所示的解锁状态。即,撞针15位于支撑壳26的撞针进入槽29的外部(图6中撞针15的图示省略),钩3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4的施力位于解锁位置,棘爪4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5被向卡合位置侧旋转施力,所以解锁时卡合面47卡合于钩35的半锁定用突部39。0162当从该状态关闭后门12,撞针15进入撞针进入槽29(以及撞针进入槽53、71)时,通过撞针15,钩35抵抗扭转螺旋弹簧64的施力而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41、。这样如图7所示,撞针15进入撞针进入槽29(以及撞针进入槽53、71)的内部,并且钩35旋转至图7所示的半锁定位置。如图7所示,由于此时钩35的半锁定用突部39抵接于棘爪45的卡合突部48,所以当假设在该状态下停止后门12的关闭动作时,钩35被保持于半锁定位置。0163当从该半锁定状态将后门12关闭至全闭位置时,如图8所示,撞针15进一步进入到撞针进入槽29(以及撞针进入槽53、71)的里侧,并且钩35旋转至锁定位置。此外,由于钩35的锁定用突部38与棘爪45的卡合突部48卡合,限制钩35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所以撞针15通过钩35的锁定槽37被锁定(不能从钩35的撞针进入槽29、53、71脱。
42、离)。0164为了解除这样的锁定状态,按下锁定解除开关S。这样,电流从上述电源流向电动机97,电动机97进行正转,所以通过电动机97的动力,蜗杆99进行正转。这样,旋转力从蜗杆99传递到蜗轮104,位于初期位置的蜗轮104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至图9所示的动作位置。因此,被蜗轮104的凸轮面110按压的锁定解除杆115从图8的锁定允许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至图9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这样,由于锁定解除杆115的按压部117将棘爪45的被按压部49向左侧按压,所以如图9所示,棘爪45抵抗扭转螺旋弹簧65的施力而旋转至非卡合位置。其结果是,由于钩3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4的旋转施力旋转至解锁。
43、位置侧,所以如果使后门12向全开位置侧旋转,钩35旋转至解锁位置,撞针15从锁定槽37(以及撞针进入槽53、71)脱离(锁定被解除)。0165而后,当省略图示的检测单元检测到钩35旋转至解锁位置时,由于从上述电源向电动机97供给的电流被自动地切断,所以电动机97停止旋转。这样,通过扭转螺旋弹簧65的旋转施力,棘爪4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6的卡合位置,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25的施力,锁定解除杆115旋转至图6所示的锁定允许位置。此外,由于蜗轮104通过螺旋弹簧100的施力旋转恢复至初期位置,所以蜗杆99反转至初期位置。0166并且,在由于电动机97的故障等而即使按下锁定解除开关S,电动机97也无法。
44、旋转的情况下,将改锥等的棒状部件(图示省略)插入后门12的底面与背面开口部11的间隙,将该棒状部件通过形成于后门12的底面的孔(图示省略)。这样,由于该棒状部件的顶端部说明书CN103201444A1211/11页13通过形成在后部壳81和前部盖122之间的间隙A(参照图4)对被按压突起120进行按压,所以锁定解除杆115旋转至锁定解除位置。所以,即使在这样的紧急状况下也能够解除锁定装置20的锁定。016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上部盖70上不形成相对于支撑壳26的左右安装片28重叠的突片,并且通过将卡定片73(嵌合部74)嵌合于定位用凹部31,使上部盖70(除去倾斜连接片72的部分)。
45、的上面位于与侧壁26B的上面大致同一平面上(不位于侧壁26的上面的上方),所以全体的厚度变薄。因此能够使后门12的厚度变薄。0168另外,由于上部盖70不具备相对于安装片28重叠的突片,所以仅在这一点就能够使上部盖70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0169此外由于支撑壳26和上部盖70的定位单元(除去支撑壳26的侧壁26B和上部盖70的位置限制面77,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凸部、定位孔、安装片的螺栓插通孔、以及耳片的螺栓孔的定位单元)仅为支撑壳26的定位用凹部31和上部盖70的卡定片73,所以当成形支撑壳26和上部盖70时,只需要注意定位用凹部31和卡定片73的成形位置精度即可。因此,支撑壳26和上部盖70。
46、的成形比较容易。0170并且,当组装支撑壳26和上部盖70时,由于只需要使卡定片73嵌合于定位用凹部31即可,所以能够简单地进行支撑壳26和上部盖70的组装作业。0171在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将锁定装置20设置于后门12,将撞针15设置于车辆主体,但是也可以将锁定装置20设置于车辆主体,将撞针15设置于后门12。0172另外,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后门12,当然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的其他的门(例如侧门)。017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0174本发明的车辆用锁定装置,能够使全体的厚度变薄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并且构成部件的成形以及组装容易。说明书CN103201444A131/7页14图1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42/7页15图2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53/7页16图3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64/7页1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75/7页18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86/7页19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197/7页20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4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