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快快诊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定性和半定量药盒。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引起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我国人群Hp菌感染率达50%左右。以往诊断Hp感染常用胃粘膜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胃粘膜组织Hp菌培养和采用13C、14C呼吸试验及14N排泄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细菌培养除要求较高的试验条件外,尚要以接受胃镜检查为前提,不能被广泛应用,复查时更不易被病人接受;呼吸试验和尿素排泄试验虽具有灵敏和特异的特点,但因价格昂贵,不利于临床上推广普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进行病人抗Hp抗体定量测定、抗Hp菌治疗后抗体滴度变化观察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临床仅需作Hp菌感染的定性及半定量试验时,ELISA方法需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且检测所用时间较长(数小时以上),不利于临床、门诊及基层的及时诊断治疗。本发明旨在为临床诊断Hp感染及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和敏感的定性和半定量试剂药盒。
本发明的设计是由血浆分离稀释反应装置(反应板)、样品稀释液、一次性定量吸样管及使用说明书组成。
血浆分离稀释反应装置(反应板)(见附图)是由血浆分离稀释膜、稀释血浆储存膜、反应膜和塑料基托等组成。
反应板的基本构成材料及制备工艺:
血浆分离稀释膜:由孔径0.1-2.0um的滤膜制成.滤膜用含有保护剂成份的PBS溶液(pH7.0-8.5)浸透处理,4℃下干燥,用冲裁模具制成圆片。
稀释血浆储存膜:用市售定量滤纸及滤膜制成,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胶体金标记或染料标记的第二抗体或葡萄球菌A蛋白(SPA)制成。
反应膜:将硝酸纤维膜(NC)经平衡处理后,在NC膜上的不同部位印迹经标化处理量的抗原A及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在尿素酶抗原侧打一标记,在4℃下干燥,再经含4-6%牛血清白蛋白第五成份(BSA.V)或5%脱脂牛奶的封闭液(pH7.0-8.5)中封闭过夜(8-12小时),再用pH7.0-8.5的PBST缓冲液洗涤,然后在保护液中浸泡,自然干燥后即成为反应膜。
塑料基托:由PVC塑料制成,两层基托间保留连接部分并一次冲压成形。上层基托中部有略小于血浆分离稀释膜和稀释血浆储存膜的圆形中空区。
将上述反应板部分按图7所示工艺流程,用市售压膜双面不干胶粘贴为一体并切割成形。注意反应膜粘贴时,印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侧近手持端放置,而A抗原印迹侧位于手持端的相对端。
反应板制备程序:血浆分离稀释膜 塑料基托 释血浆储存膜 塑料基托 反应膜
其操作步骤是:将20ul全血滴加于试剂盒血浆分离稀释膜表面,再加入样品稀释液4滴,水平放置5-10分钟后,将上层反应板与下层反应板分离,观察反应膜中显色反应结果。当近手端反应区颜色深于远端对照区显色深度时,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当反应区显色较对照区浅时,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当两区显色相近时,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疑。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简便——用20ul全血(可用耳血)即可直接用于检测,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快速——5-10分钟即可作出判断。
特异——与其它常见细菌感染无交叉反应。
稳定——保存期一年以上。
敏感——阳性预报值和阴性预报值均高于90%。
是目前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最简便可靠的定性和半定量方法。
附图说明:
1.血浆分离稀释膜
2.上层塑料基托
3.稀释血浆储存膜
4.反应膜
5.下层塑料基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