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600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00841.5

申请日:

2013.03.27

公开号:

CN104071163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1B 13/10登记生效日:20160713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邓允河变更后权利人:广州雅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046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雅源南路一号变更后权利人: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雅源南路一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B 13/10申请日:20130327|||公开

IPC分类号:

B61B13/10; B61C7/02

主分类号:

B61B13/10

申请人:

邓允河

发明人:

邓允河

地址:

51046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雅源南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代理人:

张少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本发明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网得电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中,在储气罐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能量转换;将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行车管道中,并在行车管道中形成高压,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尾部的活塞板上,从而推动车体沿着行车管道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所述车体后方的闸门为关闭状态,车体前方的闸门为打开状态;车体每进入一个行车单元,就由该行车单元对应的动力源提供动力,车体走过的行车单元会被密封,然后通过高压气管将剩余的高压气体推动发电机组中气轮机,最后由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有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货物或乘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外。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车体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

说明书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目前的交通工具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如造价较高;能源消耗大,产生的污染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具,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
作为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网得电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中,在储气罐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能量转换;将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行车管道中,并在行车管道中形成高压,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尾部的活塞板上,从而推动车体沿着行车管道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所述车体后方的闸门为关闭状态,车体前方的闸门为打开状态;车体每进入一个行车单元,就由该行车单元对应的动力源提供动力,车体走过的行车单元会被密封,然后通过高压气管将剩余的高压气体推动发电机组中气轮机,最后由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有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货物或乘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外。
作为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车体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
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车体本身没有发动机,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2)空气压缩机可以利用空余电量进行工作,能量得到合理利用,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3)清洁环保、无污染、无排放;
(4)交通工具的运输方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体在行车管道内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体的活塞板在行车管道内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发电机组10、行车管道1、设于所述行车管道1内的车体2、以及动力源9。如图2所示,所述行车管道1内壁设有供车体2行走的轨道7、8,所述行车管道1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8和下轨道7,所述下轨道7位于车体2下方,下轨道7的作用是使车体2能够像普通列车一样行走;上轨道8位于车体2的两侧,上轨道8的作用是保持车体2两侧的偏移量,使其即使在较高速度下行驶也不会碰撞到行车管道1;所述行车管道1由多节管道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管道单元之间通过焊接完成连接,这些管道单元可以是预制的,当需要铺设时,将这些管道单元运到现场进行拼接即可,这样一来,使得行车管道1的建造周期大大缩短;行车管道1可以铺设在水里、埋在地下,其适应性比较广泛,有助于行车管道1网络的建设。所述行车管道1内每隔三十公里设有一个闸门12,相邻闸门12之间的行车管道1为一个行车单元11,每个行车单元11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9和发电机组10,该动力源9负责提供车体2在该行车单元11内的动力。每个行车单元11两端的闸门12关闭后,该段行车单元11的管道为封闭管道,行车单元11内的剩余高压气体可以通过高压气管喷射到发电机组的气轮机6上,最后再由气轮机6带动发电机5发电。所述车体2上设有刹车装置(未标示),车体2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所述行车管道1上设有供车体2进出行车管道1的通道门,通道门设置在站点处,货物或乘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2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1外。如图3所示,所述车体2包括车厢21和设于所述车厢21尾部的活塞板22,活塞板22与行车管道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活塞板22与所述行车管道1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未标示),密封装置为密封圈,使车体2沿着行车管道1行走时,尽量减少气体泄漏;另外由于行车管道1内设有轨道,为了使轨道能够穿过活塞板22,所述活塞板22边缘对应所述轨道位置设有缺口221。所述动力源9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4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3,储气罐4的数量以及空气压缩机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空气压缩机3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4连通,所述储气罐4通过高压气管与其所对应的行车单元11相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3可以接电网,在夜间用电低峰,电网的电量富余,此时空气压缩机3可以利用富余的电量进行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4中,在储气罐4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转换并对该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将储气罐4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对应的行车单元11中,具有分子势能的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2尾部的活塞板22上,从而推动车体2沿着行车管道1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源源不断的高压气体涌入行车单元11,车体2就能保持行走,若要加快车体2的行驶速度,只需加大气压即可,相比于普通交通工具发杂的发动系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没有污染;当车体2走过第一节行车单元11后,第一节行车单元11的闸门12关闭,处于第一节行车单元11内剩余的高压气体对发电机组10做功,产生电能,实现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车体2进入第二节行车单元11后,由第二节行车单元11对应的动力源9提供动力,其工作原理与第一节行车单元11一样,如此一来,车体2能够连续的在行车管道1内进行行驶。
本发明能够对原本富余的电网电量重新有效利用起来,作为管道运输工具的能量来源,有效解决了电能浪费的问题,并且设计出环保、无污染的运输工具,更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16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1163A21申请号201310100841522申请日20130327B61B13/10200601B61C7/0220060171申请人邓允河地址51046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雅源南路一号72发明人邓允河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代理人张少君54发明名称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57摘要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

2、,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本发明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163ACN104071163A1/1页21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

3、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

4、机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网得电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中,在储气罐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能量转换;将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行车管道中,并在行车管道中形成高压,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尾部的活塞板上,从而推动车体沿着行车管道。

5、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所述车体后方的闸门为关闭状态,车体前方的闸门为打开状态;车体每进入一个行车单元,就由该行车单元对应的动力源提供动力,车体走过的行车单元会被密封,然后通过高压气管将剩余的高压气体推动发电机组中气轮机,最后由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有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货物或乘。

6、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外。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车体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权利要求书CN104071163A1/3页3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及其行车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工具。背景技术0002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地上。

7、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目前的交通工具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如造价较高;能源消耗大,产生的污染较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具,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造价低,能源消耗少,产生的污染少。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发电机组、行车管道、设于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车体、以及动力源;所述行车管道内壁设有轨道,所述车体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设于所述车厢尾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行车管。

8、道内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行车管道相通;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气轮机,所述气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行车管道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气轮机连接。0006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0007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0008作为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0009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

9、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工具的行车方法,空气压缩机通过电网得电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中,在储气罐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能量转换;将储气罐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行车管道中,并在行车管道中形成高压,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尾部的活塞板上,从而推动车体沿着行车管道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0011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每隔一段长度设有一个闸门,相邻闸门之间的行车管道为一个行车单元,每个行车单元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和一个发电机组;所述车体后方的闸门为关闭状态,车体前方的闸门为打开状态;车体每进入一个行车。

10、单元,就由该行车单元对应的动力源提供动力,车体走过的行车单元会被密封,然后通过高压气管将剩余的高压说明书CN104071163A2/3页4气体推动发电机组中气轮机,最后由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有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0012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上设有供车体进出行车管道的通道门,货物或乘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外。0013作为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刹车装置,车体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0014作为改进,所述行车管道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下轨道位于车体下方,上轨道位于车体的两侧。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车体本身没有。

11、发动机,结构更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2)空气压缩机可以利用空余电量进行工作,能量得到合理利用,资源得到合理分配;(3)清洁环保、无污染、无排放;(4)交通工具的运输方式安全可靠。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车体在行车管道内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车体的活塞板在行车管道内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20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包括发电机组10、行车管道1、设于所述行车管道1内的车体2、以及动力源9。如图2所示,所述行车管道1内壁设有供车体2行走的轨道7、8,所述行车管道1内的轨道包括上轨道8和下轨道7,。

12、所述下轨道7位于车体2下方,下轨道7的作用是使车体2能够像普通列车一样行走;上轨道8位于车体2的两侧,上轨道8的作用是保持车体2两侧的偏移量,使其即使在较高速度下行驶也不会碰撞到行车管道1;所述行车管道1由多节管道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管道单元之间通过焊接完成连接,这些管道单元可以是预制的,当需要铺设时,将这些管道单元运到现场进行拼接即可,这样一来,使得行车管道1的建造周期大大缩短;行车管道1可以铺设在水里、埋在地下,其适应性比较广泛,有助于行车管道1网络的建设。所述行车管道1内每隔三十公里设有一个闸门12,相邻闸门12之间的行车管道1为一个行车单元11,每个行车单元11对应设有一个动力源9和发电。

13、机组10,该动力源9负责提供车体2在该行车单元11内的动力。每个行车单元11两端的闸门12关闭后,该段行车单元11的管道为封闭管道,行车单元11内的剩余高压气体可以通过高压气管喷射到发电机组的气轮机6上,最后再由气轮机6带动发电机5发电。所述车体2上设有刹车装置(未标示),车体2通过刹车装置停止在站点处。所述行车管道1上设有供车体2进出行车管道1的通道门,通道门设置在站点处,货物或乘客需要进出车厢时,打开通道门,车体2通过所述通道门移出行车管道1外。如图3所示,所述车体2包括车厢21和设于所述车厢21尾部的活塞板22,活塞板22与行车管道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活塞板22与所述行车管道1内壁。

14、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未标示),密封装置为密封圈,使车体2沿着行车管道1行走时,尽量减少气体泄漏;另外由于行车管道1内设有轨道,为说明书CN104071163A3/3页5了使轨道能够穿过活塞板22,所述活塞板22边缘对应所述轨道位置设有缺口221。所述动力源9包括一个以上设于所述管道外部的储气罐4和一个以上的空气压缩机3,储气罐4的数量以及空气压缩机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空气压缩机3通过高压气管与所述储气罐4连通,所述储气罐4通过高压气管与其所对应的行车单元11相通。002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空气压缩机3可以接电网,在夜间用电低峰,电网的电量富余,此时空气压缩机3可以利用富余的电量进。

15、行工作,将空气压缩进储气罐4中,在储气罐4中储存高压气体,实现电能向分子势能的转换并对该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将储气罐4中的高压气体释放到对应的行车单元11中,具有分子势能的高压气体直接作用在车体2尾部的活塞板22上,从而推动车体2沿着行车管道1向前行走,实现分子势能向车体动能的能量转换;源源不断的高压气体涌入行车单元11,车体2就能保持行走,若要加快车体2的行驶速度,只需加大气压即可,相比于普通交通工具发杂的发动系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没有污染;当车体2走过第一节行车单元11后,第一节行车单元11的闸门12关闭,处于第一节行车单元11内剩余的高压气体对发电机组10做功,产生电能,实现分子势能向电能的能量转换;车体2进入第二节行车单元11后,由第二节行车单元11对应的动力源9提供动力,其工作原理与第一节行车单元11一样,如此一来,车体2能够连续的在行车管道1内进行行驶。0022本发明能够对原本富余的电网电量重新有效利用起来,作为管道运输工具的能量来源,有效解决了电能浪费的问题,并且设计出环保、无污染的运输工具,更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说明书CN104071163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71163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71163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7116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