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04509A43申请公布日20121003CN102704509ACN102704509A21申请号201210150291322申请日20120515E02D31/0820060171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地址610031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处72发明人张建经司长亮侯甲庆冯俊德刘辉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0代理人张澎54发明名称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在构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下设置有一缓冲构造层。采用本发明结构,可增加构筑物底部的整。
2、体性,在逆断层错动时能减小上部构筑物的抬升距离,同时使一定的相对位移在较长的水平距离上实现,避免构筑物出现突然的断裂,从而增加构筑物的抗震性能,实验测定在逆断层相对错动小于15M相当于7级地震时,构筑物相比较于没有减震措施的竖向位移减小了10,极大的减小了构筑物的破坏情况,达到减震的效果。且具有造价低,施工快捷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构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设置有一旨在增大构筑物底部整体性并减小地震中逆断层错动产生的竖向位移的复。
3、合缓冲构造,所述复合缓冲构造由砂层与平面整体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整体层为土工格栅,形成砂层土工格栅构筑物底部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层土工格栅可单层或多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整体层为混凝土板,形成砂层混凝土板构筑物底部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层混凝土板可单层或多层设置。6实现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之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整。
4、平地基,然后在基础上整铺厚约50CM的砂层并压实,铺过砂层后在上面铺设一层平面整体层,为了增加砂层的整体性也可以在砂层中增加一层平面整体层,再次压实后就可以修筑上部的构筑物。权利要求书CN102704509A1/2页3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具体涉及构筑物地基防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地震是产生破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地震中由于断层错动对线性结构造成的破坏尤为严重,同时在各种断层产生的破坏中,由于逆断层而产生的地震最严重,例如穿越逆断层断层的铁路公路路基及管线破坏等,这些破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如何减小这种破坏将对工程产生。
5、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构筑物底部做相应的缓冲层将有效的减小由于逆断层错动而产生的竖向位移,从而减缓破坏。0003目前市场上关于构筑物的抗减震措施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减震措施研究,在理论文献上研究断层只是研究断层破裂时对上部土体的破坏,还没有涉及到对上部横跨断层构筑物的影响,以及对于这种构筑物如何减小其破坏的措施进行系统的阐述。发明内容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0006一种隐伏逆断层上构筑物下缓冲层构造,在构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设置有一旨在增大构筑。
6、物底部整体性并减小地震中逆断层错动产生的竖向位移的复合缓冲构造,所述复合缓冲构造由砂层与平面整体层组成。0007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为上述缓冲层构造提供一种予以实现的施工方法。0008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与施工的不足,当构筑物穿越高烈度地震断裂带时,采用此减震工程结构来减小或避免构筑物的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091、相比较于其他的减震措施来说造价有一定的减少;00102、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实验测定在逆断层相对错动小于15M相当于7级地震时,构筑物相比较于没有减震措施的竖向位移减小了10,极大的减小了构筑物的破坏情况00113、缓冲层的施工比较方便,施工比较快捷,主要是在构筑。
7、物底部铺设一层缓冲构造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破坏;00124、缓冲构造可以跟工程上的其他措施一起施工,增加了施工的速度。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外观图。001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单层砂层土工格栅方案的结构剖视图。001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两层砂层土工格栅方案的结构剖视图。说明书CN102704509A2/2页40016图4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过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构筑物为路堤的结构外观图,构筑物底部与地基之间设置有一旨在增大构筑物底部并减小地震中逆断层错动产生的竖向位移的复合缓冲构造,所述复合缓冲构造由砂层与。
8、平面整体层组成。结合图2可看到1构筑物路堤,2缓冲构造,3黏土层,4角砾土,5逆断层上盘,6砂层,7土工格栅,复合缓冲构造由砂层6和土工格栅7构成。平面整体层为土工格栅,形成砂层土工格栅构筑物底部之结构。0019砂层土工格栅可为多层设置,图3即为一种二层的结构方案。0020缓冲层位于构筑物之下,缓冲层可用砂层与土工格栅做成,砂层可增加构筑物底部的可压缩性,土工格栅可增加构筑物底部的整体性,从而在逆断层错动时能减小上部构筑物的抬升距离,同时构筑物整体性的增加可以使一定的相对位移在较长的水平距离上实现,避免构筑物出现突然的断裂,从而增加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减震的效果,该缓冲层的做法在构筑物基础部。
9、分铺设,可用于这种缓冲层的材料有很多,比如加入混凝土板从而增加构筑物底部的整体性能。0021其中缓冲层用可压缩性且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做成,一般施工中缓冲层做法如下首先整平地基,然后在基础上整铺厚约50CM的砂层并压实,砂层的作用是增加路基底部在偶然荷载作用时的压缩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滑动性,为上部的构筑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铺过砂层后在上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为了增加构筑物底部的整体性,并且也能使碎粒状的沙粒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为了增加砂层的整体性也可以在砂层中增加一层土工格栅,再次压实后就可以修筑上部的构筑物,就构成了缓冲层。其具体的施工步骤如图4所示。0022在实际运用本发明构造时,缓冲构造的平面整体层做法有很多种,比如底部增加混凝土板来增加它的整体性,使一定的相对位移在较长的水平方向上消散,从而使整个构筑物整体上有一个小倾角,由于突然的相对位移而不至于将整个构筑物拉裂而倒塌。00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凡是根据上述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替换或改变,均被认为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704509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704509A2/2页6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7045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