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5612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10107.8

申请日:

2015.07.14

公开号:

CN105178474A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02申请日:20150714|||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02; E04C1/00

主分类号:

E04B2/02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李培振; 程远超; 路嘉庆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张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包括常规的纵横墙结构体系,在纵横墙交接处布置构造柱,在屋面与基顶标高处布置圈梁,在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墙体内侧布置交叉的轻钢斜撑。该结构以传统的砌体结构为基础,并采取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屋面处设置圈梁的常规构造措施,与传统砌体结构不同的是,在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墙体内侧布置斜向交叉的轻钢斜撑,轻钢斜撑锚入构造柱与圈梁以增强墙体的平面外刚度,从而提高墙体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墙(2)和横墙(3),基础、纵墙(2)与横墙(3)连接组成砌体结构,在纵墙(2)与横墙(3)连接处设有封闭的构造柱(4)和圈梁(5),所述封闭的构造柱(4)和圈梁(5)位于所述房屋结构与泥石流冲击方向平行的横墙(3)上;在房屋结构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纵墙(2)内侧布置有交叉的轻钢斜撑(6),所述轻钢斜撑(6)两端分别锚入纵墙(2)和横墙(3)交接处的构造柱(4)与圈梁(5),以增强房屋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平面外刚度,并将泥石流的冲击力通过纵墙(2)与轻钢斜撑(6)穿到横墙(3)上,通过横墙(3)较大的平面内刚度抵抗泥石流的冲击作用,从而提高房屋整体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墙(2)和横墙(3)的墙体砌块采用烧结秸秆砖(1),秸秆砖是一种废物再利用的绿色砖材,在泥石流冲击下墙体砌块的倒塌不会对房屋内人员与财产造成很大的伤害。

说明书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与普通砌体结构相比,具有较强的抵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
背景技术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我国西部山区是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陕西等地都发生过较为严重灾害。而且在这些地区,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许多城镇往往选在地势平坦开阔的老泥石流堆积扇上;加之常规设计建造的房屋结构没有考虑泥石流冲击的影响,抵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较差;而且受经济能力所限,大部分村镇砌体房屋属于自建房,没有合理、规范的构造措施,村镇房屋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建造技术落后,抗地质灾害能力普遍较低。常规的房屋结构形式抵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较差,尤其砌体房屋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墙体常出现整体倒塌的情况,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一种针对泥石流冲击特点设计、抵抗泥石流灾害能力强的村镇房屋新型结构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房屋外墙在平面外刚度低的缺点,本发明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包括纵墙2和横墙3,基础、纵墙2与横墙3连接组成砌体结构,在纵墙2与横墙3连接处设有封闭的构造柱4和圈梁5,所述封闭的构造柱4和圈梁5位于所述房屋结构与泥石流冲击方向平行的横墙3上;在房屋结构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纵墙2内侧布置有交叉的轻钢斜撑6,所述轻钢斜撑6两端分别锚入纵墙2和横墙3交接处的构造柱4与圈梁5,以增强房屋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平面外刚度,并将泥石流的冲击力通过纵墙2与轻钢斜撑6穿到横墙3上,通过横墙3较大的平面内刚度抵抗泥石流的冲击作用,从而提高房屋整体受泥石流冲击的能力。
本发明中,所述纵墙2和横墙3的墙体砌块采用烧结秸秆砖1,秸秆砖是一种废物再利用的绿色砖材,而且在保证受压、受剪等力学强度的同时具有质量较轻的特点,在泥石流冲击下墙体砌块的倒塌不会对房屋内人员与财产造成很大的伤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墙体内侧布置交叉轻钢斜撑,提高受冲击墙体平面外刚度,以保证墙体在泥石流冲击下不会整体垮塌,同时将冲击作用通过斜撑与构造柱、圈梁的连接传导至与泥石流冲击作用方向平行的横墙,通过横墙较强的平面内刚度以及良好的整体性来抵抗泥石流的冲击作用;同时墙体材料采用具有轻质、环保特点的烧结秸秆砖,综合经济效益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的房屋结构俯视图,交叉斜撑布置在正面承受泥石流冲击的纵墙内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墙体交叉斜撑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为房屋开间较小时有窗墙体与无窗墙体的交叉斜撑布置型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墙体交叉斜撑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为房屋开间较大时无窗墙体的交叉斜撑布置型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墙体交叉斜撑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为房屋开间较大时有窗墙体的交叉斜撑布置型式。
附图标号:1为秸秆砖,2为纵墙,3为横墙,4为构造柱,5为圈梁,6为轻钢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图1为房屋结构俯视图,其中纵墙2的内侧布置有交叉的轻钢斜撑6,交叉的轻钢斜撑6的布置形式如图2~图4。在基础、纵墙2与横墙3砌筑完成以后,纵横2墙交接处放置构造柱4钢筋,同时将交叉的轻钢斜撑6的端部放置在圈梁5与构造柱4节点核心区内,交叉的轻钢斜撑6在纵墙2内部按照图2~图4的不同情况布置。构造柱4和圈梁5混凝土浇筑的同时交叉支撑端部亦浇筑在混凝土内,从而交叉支撑的两端分别锚入屋面标高处圈梁、地圈梁与构造柱的节点核心区。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强的新型砌体结构,包括常规的纵横墙结构体系,在纵横墙交接处布置构造柱,在屋面与基顶标高处布置圈梁,在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墙体内侧布置交叉的轻钢斜撑。该结构以传统的砌体结构为基础,并采取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屋面处设置圈梁的常规构造措施,与传统砌体结构不同的是,在受泥石流正面冲击的墙体内侧布置斜向交叉的轻钢斜撑,轻钢斜撑锚入构造柱与圈梁以增强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