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舌锁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舌锁。本发明
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转舌锁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车辆,如城市轻轨、客运列车、动车组等,为节省车
内空间和便于安装、配置设备装置的管路和线路,通常将相关车辆设
备集中设置于车体底架下方,形成车下设备舱。
设备舱的裙板通常采用锁结构安装,随着轨道车辆运营速度的提
高,对设备舱裙板密封性的要求会更高,为避免轨道车辆高速行驶时,
锁结构由于振动而松开,造成安全隐患,对于转舌锁结构的承载力和
自锁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转舌锁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承载力强、自锁功能简单可靠的转舌锁,以
满足轨道车辆高速行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舌锁,该转舌锁的承载能力较大,能
够适应不同工况、不同承载能力的裙板安装要求,并且自锁功能简单
可靠,安全性较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舌锁的
轨道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舌锁,包括锁体、锁舌
和锁芯,所述锁芯包括外锁芯和内锁芯;
所述内锁芯的头部位于所述锁体的通孔内,并具有与所述锁体内
端面搭接的搭接面,所述内锁芯的尾部伸出所述锁体;
所述锁舌固套于所述内锁芯的尾部;
所述外锁芯设于所述锁体的通孔内,其能够朝向所述内锁芯滑
动,与所述内锁芯配合以便一起旋转;
所述外锁芯和所述内锁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该转舌锁将锁芯分为外锁芯和内锁芯两部分,其中,内锁芯的头
部位于锁体的通孔内,尾部伸出锁体并固套有锁舌;位于锁体通孔内
的外锁芯能够朝向内锁芯滑动,以便与内锁芯配合一起旋转;外锁芯
和内锁芯两者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内锁芯的头部具有与锁体内端面
搭接的搭接面,也就是说,该锁结构是通过内锁芯头部的搭接面与锁
体内端面之间的配合来实现承载,承载面积大,从而该转舌锁的承载
能力高;使用时,钥匙与外锁芯配合,并按压外锁芯,使其朝向内锁
芯滑动,至无法继续滑动,利用钥匙旋转外锁芯,并带动内锁芯一起
旋转,从而使固套于内锁芯尾部的锁舌转动角度,实现开锁或关锁,
拔出钥匙后,外锁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如此,只有在按
压外锁芯,使其朝向内锁芯滑动直至无法继续滑动,与内锁芯配合一
起旋转时才可带动锁舌转动,可避免内锁芯自动旋转,从而实现了自
锁功能。
可选地,所述外锁芯的周壁和所述锁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周向限
位结构,以限制所述外锁芯在开锁位或锁闭位的周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外锁芯的周壁设有径向伸出的凸部;在开锁位和锁
闭位,所述锁体的内壁均设有可供所述凸部卡入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内锁芯头部和所述锁体之间设置有旋转限位结构,
以使所述内锁芯在开锁位和锁闭位之间旋转。
可选地,所述内锁芯头部设有径向伸出的凸块,所述锁体的内壁
设有两凸台,所述凸块位于两所述凸台之间;开锁位,所述凸块与一
所述凸台抵接,锁闭位,所述凸块与另一所述凸台抵接。
可选地,所述凸块的底面形成所述搭接面。
可选地,所述外锁芯的内端部具有插孔,所述外锁芯朝向所述内
锁芯滑动时,所述内锁芯的头部伸入所述插孔内,并所述插孔与所述
头部具有至少一配合平面。
可选地,常态下,所述内锁芯的头部部分伸入所述插孔;
所述内锁芯的头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圆通孔,所述外锁芯的内
端部具有与所述长圆通孔配合的圆孔,所述圆孔和所述长圆通孔内插
入紧固件。
可选地,所述外锁芯的外端面设有指示开锁位或锁闭位的三角标
识,所述锁体的外端面在开锁位和锁闭位设有开关标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裙板,所述裙板与所述
车体通过转舌锁连接,所述转舌锁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舌锁。
由于上述转舌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自锁功能,因此轨道车辆
利用该转舌锁安装裙板后,可避免轨道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锁体因
车体振动而意外松开,确保裙板连接的稳定可靠,且能够满足不同工
况、不同承载能力的裙板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转舌锁的轴测图;
图2为图1所示转舌锁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转舌锁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B向视图;
图6为图4中C-C向视图。
图1-6中:
锁体10,凹槽10a、10b,凸台11,锁舌20;
外锁芯30,插孔30a,凸部31,三角标识32,
内锁芯40,头部41,柱体411,长圆通孔411a,凸块412,搭接
面412a,
复位弹簧50,弹性圆柱销6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转舌锁,该转舌锁的承载能力较大,能
够适应不同工况、不同承载能力的裙板安装要求,并且自锁功能简单
可靠,安全性较高。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舌锁的
轨道车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2,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转舌锁的轴测图;图2为图1
中所示转舌锁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转舌锁包括锁体10、锁舌20和锁芯。
该转舌锁与待锁定的两部件之间如何装配等可参考现有技术,这
里不再赘述。
其中,锁芯包括外锁芯30和内锁芯40。
内锁芯40的头部41位于锁体10的通孔内,并具有与锁体10内
端面搭接的搭接面412a,内锁芯40的尾部伸出锁体10;锁舌20固套
于内锁芯40的尾部。
外锁芯30设于锁体10的通孔内,其能够朝向内锁芯40滑动,
与内锁芯40配合以便一起旋转。
外锁芯30和内锁芯40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50。
如上所述,该转舌锁中,内锁芯40与锁体10通过面面搭接实现
锁体的承载,承载面积较大,从而承载能力较高。
由于将锁芯设为相互配合的两部分,即内锁芯40和外锁芯30,
使用时,钥匙与外锁芯30配合,并按压外锁芯30,使外锁芯30朝向
内锁芯40滑动,至外锁芯30无法继续滑动,利用钥匙旋转外锁芯30,
并带动内锁芯40一起旋转,从而使固套于内锁芯40尾部的锁舌20
转动角度,实现开锁或关锁;拔出钥匙后,即施加于外锁芯30的按压
力取消后,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外锁芯30回复至原位;如上,
也就是说,只有在按压外锁芯,使其与内锁芯配合后,旋转时,才可
带动内锁芯旋转,使锁舌转动,避免了开锁位或锁闭位,内锁芯40
自动旋转,实现了自锁功能。
为便于开锁和关锁,避免过度旋转,在内锁芯40的头部41和锁
体10之间设置有旋转限位结构,以使内锁芯40在开锁位和锁闭位之
间旋转。也就是说,将外锁芯30和内锁芯40的旋转限制在开锁位和
锁闭位之间,通常为90°,即开锁位和锁闭位之间的周向角度为90°。
请一并参考图3,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具体的方案中,内锁芯40的头部41大致呈柱状结构,该头部41
具有沿径向伸出的凸块412,锁体10内壁设有两凸台11,所述凸块
412位于两凸台11之间,当凸块412与其中一凸台11抵接时,位于
开锁位,当凸块412与另一凸台11抵接时,位于锁闭位。换句话说,
两凸台11的设置限定了凸块412的旋转范围,即限制了内锁芯40的
旋转范围。
更具体的方案中,内锁芯40的头部41设置两个所述凸块412,
由于锁体10内壁设有两个凸台11,所述两个凸台11之间形成有两个
旋转空间,两个凸块412分别置于该两个旋转空间内,两个旋转空间
均限定为开锁位与锁闭位之间的旋转范围。具体可通过凸台11和凸块
412的周向长度来限定。
具体设置时,使两个凸块412对称分布,即使内锁芯40呈对称
结构,便于其旋转。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凸块412的底面形成前述搭接面412a,即
凸块412与锁体10的内端面搭接,形成承载结构。
这里,凸块412的底面是指靠近锁舌20的一面。
如此,将限制内锁芯40旋转范围的结构与承载结构设为一体,
可简化内锁芯40的结构,便于加工和组装。
由于凸块412的底面为搭接面412a,所以对称设置的两凸块412
更利于该转舌锁结构的承载,使承载力分布较为均匀。
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将限制内锁芯40旋转范围的结构与承
载结构分开设置也是可行的。
请一并结合参考图4和图6,图4为图1所示转舌锁另一角度的
剖视图;图6为图4中C-C向视图。
外锁芯30位于锁体10的通孔内,其具有与锁体10通孔内径相
当的芯部,一方面用于外锁芯30的限位,便于其在滑动时与内锁芯
40配合,另一方面避免外锁芯30轻易从锁体10内滑出。
外锁芯30和内锁芯40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使得
外锁芯30朝内锁芯40滑动并与内锁芯40配合后,能够带动内锁芯
40一起旋转,避免只外锁芯30旋转。
外锁芯30的内端部(指靠近内锁芯40的一端)具有插孔30a,
按压外锁芯30使其向内锁芯40滑动时,内锁芯40的头部41可伸入
该插孔30a,且头部41与插孔30a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平面。
这样,按压外锁芯30后,外锁芯30外套于内锁芯40的头部41,
由于插孔30a与内锁芯40的头部41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平面,使得外
锁芯30旋转时,能够带动内锁芯40一起旋转,避免仅外锁芯30旋转。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6中所示,插孔30a呈长圆孔结构,即中部
为方形,相应地,内锁芯40的头部41具有与该插孔30a配合的柱体
411,显然,该柱体411的横截面呈长圆形。
如上,当外锁芯30与内锁芯40配合后,该柱体411插入插孔30a
内,由于两直边的限制,使得外锁芯30旋转时带动内锁芯40一起旋
转。
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外锁芯30的插孔30a设置为方形孔、三
角形孔或椭圆形孔均可,只要满足与内锁芯40配合后能够带动内锁芯
40一起旋转即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舌锁还包括止挡结构,以进一步防
止外锁芯30从锁体10内脱落。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4所示,常态下,内锁芯40的头部41部分
伸入插孔30a,即柱体411部分伸入插孔30a。
这里的常态指的是外锁芯30处于未被按压的状态。
内锁芯40的柱体41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圆通孔411a,外锁芯
30的内端部具有与长圆通孔411a配合的圆孔,显然,该圆孔位于形
成插孔30a的孔壁上,所述圆孔和长圆通孔411a内插入紧固件,如此,
将外锁芯30连接于内锁芯40,避免组装后,外锁芯30脱离锁体10。
上述止挡结构也不会影响该转舌锁的正常使用。
按压外锁芯30时,外锁芯30朝内锁芯40滑动,外锁芯30的内
端部当然也朝向内锁芯40滑动,相应地,紧固件沿长圆通孔411a滑
动至与长圆通孔411a的内壁抵接,此时,外锁芯30无法滑动,即可
施加外力使其旋转。
外力消失后,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外锁芯30回复原位,此
过程中,紧固件也相应地沿长圆通孔411a滑动回复原位。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可选用弹性圆柱销60。
另外,止挡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锁体10外端面的止挡圈,如此
设置的话,不受限于外锁芯30与内锁芯40的配合结构。
为避免外锁芯30在外力作用下周向转动而使其无法与内锁芯40
配合,在外锁芯30的周壁和锁体10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周向限位结
构,以限制外锁芯30在开锁位或锁闭位的周向转动。
请在图4的基础上结合图5,图5为图4中B-B向视图。
具体的方案中,外锁芯30的周壁设有径向伸出的凸部31,在开
锁位和锁闭位,锁体10的内壁均设有可供所述凸部31卡入的凹槽
10a。
开锁位,外锁芯30的凸部31卡入一凹槽10a,要锁闭时,按压
外锁芯30,使凸部31脱离该凹槽10a,从而外锁芯30可以旋转,旋
转至锁闭位,按压力取消后,外锁芯30在复位弹簧50的作用下回弹
至原位,凸部31卡入另一凹槽10a。
由锁闭位到开锁位时,与上述类似。
如上设置,可避免外锁芯30自动旋转,进一步加强了转舌锁的
自锁功能,提高了裙板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在外锁芯30的外端面还可设置指示开锁位或锁闭位的三
角标识32,如图1所示。
具体地,设置并装配时,利用三角标识的三角指向来指示开锁位
或锁闭位,有利于检修人员判断转舌锁的锁闭状态,提高检修检查效
率。
还可进一步在锁体10的外端面设置开关标识,清晰明示开锁位、
锁闭位,与前述三角标识32结合,更便于判断转舌锁的锁闭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裙板,所述裙板与所述
车体通过转舌锁连接,所述转舌锁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舌锁。
由于上述转舌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自锁功能,因此轨道车辆
利用该转舌锁安装裙板后,可避免轨道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锁体因
车体振动而意外松开,确保裙板连接的稳定可靠,且能够满足不同工
况、不同承载能力的裙板安装需求。
轨道车辆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转舌锁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均进行了详
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
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
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
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