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08605A43申请公布日20121205CN102808605ACN102808605A21申请号201210258128922申请日20120724E21B43/12200601E21B36/0020060171申请人天津市金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300270天津市大港区大港油田创业北里5号72发明人赵延平54发明名称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包括定压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软管、放气三通和压力表,所述定压放气阀包括阀体、过油法兰、进气口等,过油法兰位于阀体两侧,调节杆贯穿阀体上部,其下端与阀座上端。
2、连接,阀座下端通过弹簧与阀球连接,阀球放置在进气口上端,进气口下端位于阀体外,并与放气软管一端连接,放气三通分别与放气软管另一端和压力表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井液通过阀体内部,可以提高定压放气阀的温度,防止出现冻堵现象,只要油井产液,就可以防止定压放气阀冻堵;定压放气阀中安装有压力调节杆,可以实现外部调节、精确定压,为调压提供了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包括定压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软管(8)、放气三通(9)和压力表(10),所述定压。
3、放气阀包括阀体(1)、过油法兰(2)、进气口(3)、阀球(4)、弹簧(5)、阀座(6)、调节杆(7),过油法兰(2)位于阀体(1)两侧,调节杆(7)贯穿阀体(1)上部,其下端与阀座(6)上端连接,阀座(6)下端通过弹簧(5)与阀球(4)连接,阀球(4)放置在进气口(3)上端,进气口(3)下端位于阀体(1)外,并与放气软管(8)一端连接,放气三通(9)分别与放气软管(8)另一端和压力表(10)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软管(8)采用钢丝多层编织胶管。权利要求书CN102808605A1/2页3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0001技术领域。
4、0002本发明涉及采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压放气回收装置。背景技术0003从套管产出的气体因膨胀吸热会导致温度大幅下降,容易引起安装在油管上的定压放气阀发生冻堵现象,影响其正常使用。现有的定压放气阀不具有调节功能,无法应对不同管道的压力要求,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式防冻套管定压放气回收装置,包括定压放气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软管、放气三通和压力表,所述定压放气阀包括阀体、过油法兰、进气口、阀球、弹簧、阀座、调节杆,过油法兰位于阀体两侧,调节杆贯穿阀体上部,其下端与阀座上端连接,阀座下端通过弹簧与阀球连接,阀球放置在进气口上端,进气口下端。
5、位于阀体外,并与放气软管一端连接,放气三通分别与放气软管另一端和压力表连接。0005所述放气软管采用钢丝多层编织胶管。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井液通过阀体内部,可以提高定压放气阀的温度,防止出现冻堵现象,只要油井产液,就可以防止定压放气阀冻堵;定压放气阀中安装有压力调节杆,可以实现外部调节、精确定压,为调压提供了方便,并使得定压放气阀对套管气具有截止阀功能,定压放气阀还具有单向阀的功能,井液不能倒流进入放气软管,保证了套管的正常使用,放气软管采用耐高压、耐油、耐天然气腐蚀的钢丝多层编织胶管,充分考虑到石油管线内的气体具有腐蚀性的情况,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
6、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中,1阀体,2过油法兰,3进气口,4阀球,5弹簧,6阀座,7调节杆,8放气软管,9放气三通,10压力表。0009如图1所示,定压放气阀包括阀体1、过油法兰2、进气口3、阀球4、弹簧5、阀座6、调节杆7,两个过油法兰2分别位于阀体1两侧,并与油管连接,调节杆7贯穿阀体1上部,其下端与阀座6上端连接,阀座6下端通过弹簧5与阀球4连接,阀球4放置在进气口3上端,进气口3下端位于阀体1外,并与放气软管8一端连接,放气三通9分别与放气软管8说明书CN102808605A2/2页4的另一端和压力表10连接,放气软管8采用钢丝多层编织胶管。0010本装置通过过油法兰2接入油管,通过放气三通9与套管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7,调节压力表10的压力值为定压值;套管气经过放气三通9、放气软管8进入定压放气阀,从而进入油管。0011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808605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8086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