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52359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79064.5

申请日:

2007.01.28

公开号:

CN101230671A

公开日:

2008.07.3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5/38公开日:2008073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38; E04B5/18; E04B5/16; E04C5/01; E04C5/06

主分类号:

E04B5/38

申请人:

邱则有

发明人:

邱则有

地址:

410011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59号顺天城28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包括叠合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2),桁架(2)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2)设置有上弦杆(3)、下弦杆(4)、腹杆(5),腹杆(5)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相连,叠合基板(1)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1)内有增强物(6)。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空腹桥梁使用,尤其适用于空心无梁楼盖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包括叠合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2),桁架(2)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2)设置有上弦杆(3)、下弦杆(4)、腹杆(5),腹杆(5)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相连,叠合基板(1)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1)内有增强物(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水泥砼或水泥砂浆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钢筋砼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钢丝网砼板。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至少一个部件锚固在砼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至少一个部件与叠合基板(1)内的增强物(6)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与桁架(2)之间联接有固定筋(7);或者固定筋(7)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或者固定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或者固定筋(7)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蛇形固定筋(7)焊接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经吊杆(8)与桁架(2)连接;或者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腹杆(5)焊接连接;或者叠合基板(1)内预埋有连接件(9),桁架(2)通过连接件(9)与叠合基板(1)连接;或者叠合基板(1)为长条形整体模板;或者叠合基板(1)内伸出有钢筋或铁片增强物(6);或者增强物(6)为筋条状的增强物;或者增强物(6)为网、孔、格状的增强物;或者叠合基板(1)的两端有至少二根横向的钢筋增强物(6);或者叠合基板(1)内设置有预加应力钢筋增强物(6);或者叠合基板(1)为水泥、纤维、填料构成的底板;或者叠合基板(1)的表面为凸凹不平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为预应力上弦杆或/和预应力下弦杆;或者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由斜拉结杆(10)拉结;或者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拉结的斜拉结杆(10)构成剪刀拉结杆;或者桁架(2)的腹杆(5)有至少一根为竖腹杆;或者桁架(2)的腹杆(5)由连续的螺旋形环筋构成;或者腹杆(5)为弯头的V筋构成;或者腹杆(5)为驮跨弦杆的弯头V筋;或者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上有加劲板(11);或者上弦杆(3)上有翼缘板(12);或者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或/和腹杆(5)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杆;或者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的至少一根为开口空心杆;或者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的至少一根为钢管砼杆;或者上弦杆(3)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杆组;或者下弦杆(4)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杆组。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为冷扎带肋钢筋;或者上弦杆(3)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或者下弦杆(4)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或者底板(1)设置有模壳构件(13);或者至少一个模壳构件(13)设置在桁架(2)之间的间隔中;或者模壳构件(13)纵向或/和横向间隔排列;或者模壳构件(13)悬空设置在底板(1)上;或者模壳构件(13)与桁架(2)连接。

说明书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
(二)背景技术
目前,多高层建筑的楼盖、屋盖等主要采用现浇砼整体浇筑,一般的施工方法是在施工现场搭设规定的临时的脚手架,并设置好模板,而且根据需要配置钢筋,然后现场进行砼浇注。代替这种现场中用的模板施工的是预先在工厂制造的所谓预制的模板,然后将这种预制的模板搬入现场,安装在相应的脚手架上施工,由于其作业性先进,可以缩短工期,所以近年来被广泛采用。这类预先制作的模板有压型钢板、砼模板及预应力砼模板等,但是,这类预制的模板在现浇砼楼盖、屋盖等现浇砼板施工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过高,重量太大,不够轻便。例如采用压型钢板作为不拆除的永久性模板时,虽然强度高,刚度大,但是成本高,同时,外露的钢模板容易锈蚀,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与使用。当采用砼模板作为不拆除的永久性模板时,如专利号为03227765.2、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实用新型专利,在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13行至第22行中具体描述了该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该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纵向肋下两侧开有孔洞,钢筋穿过构件两侧的孔洞,连接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楼板后,槽内再浇筑混凝土填平。”,该实用新型专利方案中,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并通过现穿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已有的钢筋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来形成双向结构,不需现场支模,现穿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原有钢筋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能承受双向荷载,但是,这种楼板中的现浇砼与模板之间的叠合界面的抗剪能力低,楼盖或屋盖施工用的钢筋、砼等材料耗用大,成本高,整体性差。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承力式模板构件已为急需。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板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叠合界面的抗剪能力强、成本低、整体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叠合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桁架设置在叠合基板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设置有上弦杆、下弦杆、腹杆,腹杆与上弦杆和下弦杆相连,叠合基板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内有增强物。这样,叠合基板内设置增强物后,模板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其抗折能力、抗冲击破坏能力更强,而且伸出的短铁丝或铁片增强物后,使其在应用至楼板中时,可与现浇砼相结合,使其拼合缝不易开裂破坏,此外,模板构件可在工厂实现大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与施工成本,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板、楼盖、屋盖、基础底板、墙体和桥梁使用,特别适用于无梁楼盖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为水泥砼或水泥砂浆板。这样,叠合基板选材便宜,制作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为钢筋砼板。这样,叠合基板强度高,刚度大,不易破损,可参与结构共同承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为钢丝网砼板。这样,叠合基板强度高,刚度大,不易破损,可参与结构共同承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至少一个部件锚固在砼中。这样,桁架与叠合基板形成了整体,桁架不易松动破坏,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至少一个部件与叠合基板内的增强物连接。这样,桁架与叠合基板形成了整体,桁架不易松动破坏,充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与桁架之间联接有固定筋。这样,在桁架之间连接固定筋后,固定筋将桁架牢牢连接成整体桁架体系,可大大提高叠合基板上的桁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模板构件在码放、运输、安装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降低了模板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这样,固定筋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可大大提高叠合基板上的桁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模板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这样,通过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的连接固定,将桁架牢牢连接成整体桁架体系,可大大提高叠合基板上的桁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模板构件在码放、运输、安装及施工应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降低了模板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与叠合基板相连是指叠合基板与蛇形固定筋焊接连接。这样,当固定筋为蛇形固定筋时,蛇形固定筋进一步提高了桁架与叠合基板之间连接的刚度,大幅度提高了模板构件的抗剪能力,使模板构件在码放、运输、安装及施工过程中不易损坏,降低了模板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与叠合基板相连是指叠合基板经吊杆与桁架连接。这样,桁架与叠合基板通过吊杆连接时,两者均可分开制作,可大大提高模板构件的生产效率,同时,两者连接方便,可分开运至施工现场再组装,方便了生产、运输与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与叠合基板相连是指叠合基板与腹杆焊接连接。这样,桁架与叠合基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牢固可靠,不易松动脱落,同时,焊接连接方便快捷,连接成本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内预埋有连接件,桁架通过连接件与叠合基板连接。这样,叠合基板和桁架均可分开来制作、运输,极大地方便了生产制作,降低了叠合基板和桁架的连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两者还可分开运输,可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分开运输不易损坏叠合基板,可有效地降低模板构件的损耗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为长条形整体叠合基板。这样,当叠合基板为长条形整体叠合基板时,模板构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特别实用于小跨度板,这时,模板构件的两端可以直接架设于承重墙或梁上,可大量减少横向支撑和纵向支撑杆件,简化施工,降低应用难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增强物为网、孔、格状的增强物。这样,当增强物为网、孔、格状的增强物时,叠合基板的内部结构整体性好,不会因增强物的设置而形成层状结构,从而使得叠合基板在承受施工荷载时,不易产生裂缝及分层破坏,保证了其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增强物为筋条状的增强物。这样,当增强物为筋条状的增强物时,根据不同强度的需要,可适当调整不同方向的增强物的数量,同时叠合基板的内部结构整体性好,不会因增强物的设置而形成层状结构,从而使得叠合基板在承受施工荷载时,不易产生裂缝及分层破坏,保证了其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内伸出有钢筋或铁片增强物。这样,当叠合基板内伸出有钢筋或铁片增强物时,桁架可十分方便地和叠合基板连接锚固,方便了模板构件的生产制作,同时,当所述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板中后,伸出的钢筋或铁片增强物可与现浇砼相结合,使预制的模板构件能更好地和现浇砼结合成整体,可大大提高现浇砼与模板构件之间叠合面的抗剪能力。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的两端有至少二根横向的钢筋增强物。这样,当叠合基板内有钢筋增强物时,桁架可十分方便地和叠合基板连接锚固,方便了模板构件的生产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内设置有预加应力钢筋增强物。这样,当叠合基板内设置有预加应力钢筋增强物时,叠合基板和桁架相结合后,形成了预应力模板构件,提高了模板构件的强度、刚度、抗拉、抗压、及承载能力;同时,在同等设计荷载的情况下,与普通叠合基板相比设置有预应力钢筋的叠合基板可进一步降低厚度,减轻重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为水泥、纤维、填料构成的叠合基板。这样,当所述的叠合基板为水泥、纤维、填料构成的叠合基板时,叠合基板的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抗压、抗剪、抗折能力强,特别是搬运、安装、施工方便,可大幅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的表面为凸凹不平面。这样,当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板中时,凸凹不平面可大大增加叠合基板和现浇砼的接合面积,提高叠合基板和现浇砼之间的粘结力,使其结合更加牢固稳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和下弦杆为预应力上弦杆或/和预应力下弦杆。这样,当上弦杆或/和下弦杆为预应力上弦杆或/和预应力下弦杆时,预应力上弦杆或/和预应力下弦杆提高了模板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使模板构件形成了预应力叠合基板,可大幅度提高其抗压、抗拉及抗剪性能,可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桁架的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由斜拉结杆拉结。这样,斜拉结杆拉结加强后,可大大加强桁架的平衡性能,使桁架之间不易出现偏差,同时,也增强了模板构件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能,使模板构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桁架的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拉结的斜拉结杆构成剪刀拉结杆。这样,斜拉结杆交错构成剪刀撑拉结杆后,可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加固构件,使相邻桁架不会偏移,同时,也增强了模板构件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能,使模板构件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腹杆有至少一根为竖腹杆。这样,当桁架的腹杆中有竖腹杆时,提高了桁架的抗压能力,使桁架不易被压变形,保证了桁架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模板构件的荷载能力,使其结构更加合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的腹杆由连续的螺旋形环筋构成。这样,当桁架的腹杆由连续的螺旋形环筋构成时,螺旋形环筋将上弦杆和下弦杆环绕拉结成一体,使其二者不会分离,同时,螺旋形环筋整体性好,生产制作方便,只需将钢筋折成所需环形即可,提高了模板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为弯头的V筋构成。这样,当腹杆为弯头的V筋时,V筋的弯头可十分方便地和叠合基板内伸出的预埋连接件连接,或者弯头也可直接锚固于叠合基板内,使腹杆锚固更加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为驮跨弦杆的弯头V筋。这样,腹杆将弦杆驮跨固定限位,使叠合基板和桁架不易分离,同时,V筋的弯头可十分方便地和叠合基板内伸出的预埋连接件连接,或者弯头也可直接锚固于叠合基板内,使腹杆锚固更加稳定可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和下弦杆上有加劲板。这样,当所述的上弦杆或/和下弦杆上设置加劲板后,上弦杆或者下弦杆的抗折能力和刚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使上弦杆和下弦杆不易折弯变形,同时,也提高了桁架的抗压、抗剪能力,可有效地保证模板构件的质量,提高模板构件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上有翼缘板。这样,在上弦杆上设置翼缘板后,上弦杆的横向抗变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桁架的抗压、抗剪能力,有效地保证了模板构件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和下弦杆或/和腹杆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杆。这样,当所述的上弦杆或/和腹杆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杆时,可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桁架,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应用,特别是满足荷载应力复杂的情况下的施工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下弦杆或腹杆的至少一根为开口空心杆。这样,当所述的上弦杆或腹杆中有开口空心杆时,可大幅度降低桁架的重量,提高桁架的刚度,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向开口空心杆内浇入砼,形成强度高,刚度大的钢管砼结构,方便了实际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下弦杆或腹杆的至少一根为钢管砼杆。这样,当上弦杆或腹杆的至少一根为钢管砼杆时,桁架的强度和刚度及抗剪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加强,可大大提高桁架的抗压、抗剪能力,改善模板构件的综合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施工荷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杆组。这样,当上弦杆为并列平行的上弦杆组时,模板构件的抗压能力、抗剪及抗折强度高,叠合基板上的桁架稳定性好,同时,也可大幅度提高模板构件的荷载能力,改善其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弦杆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杆组。这样,模板构件的抗压能力、抗剪及抗折强度高,叠合基板上的桁架稳定性好,同时,也可大幅度提高模板构件的承载能力,改善其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或下弦杆或腹杆为冷扎带肋钢筋。这样,当上弦杆或或下弦杆或腹杆为冷扎带肋钢筋时,可提高桁架的强度,在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时,冷扎带肋钢筋和现浇砼结合锚固更加稳固可靠,使叠合基板与现浇砼不易开裂破坏,提高了现浇砼板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这样,当所述的上弦杆与腹杆之间采用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时,上弦杆和腹杆连接方便快捷,连接牢固,而且,使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预先组装后运往施工位置,也可在施工位置组装,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这样,当所述的下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时,下弦杆和腹杆连接方便快捷,连接牢固,而且,使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预先组装后运往施工位置,也可在施工位置组装,方便实施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设置有模壳构件。这样,当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后,可形成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空心砼结构,其模壳构件可将结构中不受力的砼掏空,节约成本,同时也降低砼结构的重量,提高其承载能力,改善结构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模壳构件设置在桁架之间的间隔中。这样,当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后,形成了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空心砼结构,其模壳构件可将结构中不受力的砼掏空,节约成本,同时也降低砼结构的重量,提高其承载能力,改善结构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纵向或/和横向间隔排列。这样,当所述模板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后,现浇砼浇入其模壳构件之间的间隔内,可形成现浇砼暗肋或现浇砼双向暗肋结构,可有效地改善现浇砼结构的内部承力结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悬空设置在叠合基板上。这样,当所述模壳构件应用于现浇砼结构中后,现浇砼浇入模壳构件与叠合基板之间的空隙内,可大幅度提高现浇砼结构的整体性能及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与桁架连接。这样,模壳构件牢牢固定在桁架中,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模壳不会移动产生误差,可有效地保证现浇砼结构的浇筑质量。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叠合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2,桁架2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2设置有上弦杆3、下弦杆4、腹杆5,腹杆5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相连,叠合基板1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1内有增强物6。各附图中,1为叠合基板,2为桁架,3为上弦杆,4为下弦杆,5为腹杆,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2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2设置有上弦杆3、下弦杆4、腹杆5,腹杆5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相连,叠合基板1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1内有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水泥砼或水泥砂浆板。如图2所示,叠合基板1为水泥砼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钢筋砼板。如图2所示,叠合基板1为钢筋砼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钢丝网砼板。如图3所示,叠合基板1为钢丝网砼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至少一个部件锚固在砼中。如图3所示,桁架2锚固在砼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至少一个部件与叠合基板1内的增强物6连接。如图10所示,桁架2与叠合基板1内的增强物6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与桁架2之间联接有固定筋7。如图2所示,桁架2与桁架2之间联接有固定筋7。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如图3所示,固定筋7为交叉上下的固定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如图4所示,固定筋7有上固定筋和下固定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筋7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蛇形固定筋7焊接连接。如图4所示,固定筋7为蛇形固定筋,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蛇形固定筋7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经吊杆8与桁架2连接。如图5所示,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经吊杆8与桁架2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腹杆5焊接连接。如图6所示,桁架2与叠合基板1相连是指叠合基板1与腹杆5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内预埋有连接件9,桁架2通过连接件9与叠合基板1连接。如图6所示,叠合基板1内预埋有连接件9,桁架2通过连接件9与叠合基板1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长条形整体叠合基板。如图6所示,叠合基板1为长条形整体叠合基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物6为网、孔、格状的增强物。如图6所示,增强物6为网状的增强物。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物6为筋条状的增强物。如图5所示,增强物6为筋条状的增强物。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内伸出有钢筋或铁片增强物6。如图1所示,叠合基板1内伸出有铁片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的两端有至少二根横向的钢筋增强物6。如图10所示,叠合基板1的两端有多根横向的钢筋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内设置有预加应力钢筋增强物6。如图7所示,叠合基板1内设置有预加应力钢筋增强物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为水泥、纤维、填料构成的叠合基板。如图8所示,叠合基板1为水泥、纤维、填料构成的叠合基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的表面为凸凹不平面。如图9所示,叠合基板1的表面为凸凹不平面。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为预应力上弦杆或/和预应力下弦杆。如图7所示,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为预应力上弦杆和预应力下弦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由斜拉结杆10拉结。如图10所示,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由斜拉结杆10拉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拉结的斜拉结杆10构成剪刀拉结杆。如图10所示,相邻桁架2的上弦杆3与下弦杆4之间拉结的斜拉结杆10构成剪刀拉结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腹杆5有至少一根为竖腹杆。如图10所示,桁架2的腹杆5有一根为竖腹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2的腹杆5由连续的螺旋形环筋构成。如图10所示,桁架2的腹杆5由连续的螺旋形环筋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5为弯头的V筋构成。如图11所示,腹杆5为弯头的V筋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杆5为驮跨弦杆的弯头V筋。如图11所示,腹杆5为驮跨弦杆的弯头V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上有加劲板11。如图12所示,上弦杆3上有加劲板11。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上有翼缘板12。如图13所示,上弦杆3上有翼缘板12。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和下弦杆4或/和腹杆5为T形或L形或I形或O形杆。如图14所示,上弦杆3为O形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的至少一根为开口空心杆。如图14所示,上弦杆3为开口空心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的至少一根为钢管砼杆。如图15所示,上弦杆3为钢管砼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杆组。如图13所示,上弦杆3为二根并列平行上弦杆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弦杆4为至少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杆组。如图16所示,下弦杆4为二根并列平行下弦杆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或下弦杆4或腹杆5为冷扎带肋钢筋。如图16所示,上弦杆3为冷扎带肋钢筋。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弦杆3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如图16所示,上弦杆3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弦杆4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丝杆连接或穿孔销连接。如图16所示,下弦杆4与腹杆5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基板1设置有模壳构件13。如图17所示,叠合基板1设置有模壳构件13。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模壳构件13设置在桁架2之间的间隔中。如图17所示,模壳构件13设置在桁架2之间的间隔中。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13纵向或/和横向间隔排列。如图17所示,模壳构件13纵向间隔排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13悬空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如图17所示,模壳构件13悬空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壳构件13与桁架2连接。如图18所示,模壳构件13与桁架2连接。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承力式模板构件,包括叠合基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行相间布设的桁架(2),桁架(2)设置在叠合基板(1)上,并相连形成整体,桁架(2)设置有上弦杆(3)、下弦杆(4)、腹杆(5),腹杆(5)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相连,叠合基板(1)为模板构件应用至楼板中后永久与后浇砼叠合的叠合基板,叠合基板(1)内有增强物(6)。适用于现浇钢筋砼或预应力钢筋砼的空心楼盖、屋盖、墙体、基础底板以及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