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桩.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5201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57287.9

申请日:

2007.09.29

公开号:

CN101153487A

公开日:

2008.04.0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D 5/44公开日:200804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44

主分类号:

E02D5/44

申请人:

王国奋

发明人:

王国奋; 郑新俊

地址:

315016浙江省宁波市高塘4村157号5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 丛;李殿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桩。其结构为:上段管状预制桩身的外部设置钢管,钢管内设置的上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直接伸入下段管状预制桩身中,下段管状预制桩身内设置的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穿过现浇底座钉入硬土层,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管状预制桩身和下段预制桩身锚固连成一体,上段管状预制桩身的上端还设有多级预制桩身,上现浇砼底座和现浇底座中设有放射筋。本发明明显提高了单桩桩身的承载力、抗冲击力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适用范围广,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基础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上段预制桩身(4)的外部设置钢管,内部设置的上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6)伸入下段预制桩身(3)中,下段预制桩身(3)内设置的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5)穿过现浇底座(1)钉入硬土层,通过上现浇砼底座(2)将上段预制桩身(4)和下段预制桩身(3)锚同连成一体,上段预制桩身(4)的上端设有多级预制桩身,上现浇砼底座(2)和现浇底座(1)中设有放射筋(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预制桩身(4)的直径大于下段预制桩身(3)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砼底座和上现浇砼底座的纵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或削尖三角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预制桩身(4)与钢管之间设置水泥浆。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建筑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桩身为管状。

说明书

建筑基础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用桩基,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在高层建筑地基工程中使用的建筑基础桩。
技术背景
目前在地基的桩基工程中,通常采用沉管灌注桩、预制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三种。其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最高,但其造价昂贵、工效低,而且施工时污染严重,所以只用于高层建筑及承载力要求高的建筑。预制桩的质量好、承载力也较高,但其造价也高,一般用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按承受力情况分类所述的三种桩均属摩擦桩。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沉管灌注桩,约占各类桩总数量的50%,该桩的桩身为现浇钢砼,桩头为预制;但是此种桩,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断桩、缩颈现象,从而导致约有10-20%的沉管灌注桩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迫使设计人员降低单桩承载力的标准,致使下桩密布,引起土体严重变形,甚至危及桩身的质量;该桩的另一个缺点是承载力低,如果为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底座直径过大不但会增加施工困难,而且对其端承力的发挥会产生不利影响,致使标定的承载力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企图再扩大底座直径的方式来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潜力很有限,很难突破。因此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桩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能较理想地适应不同地区土层地质变化情况、提高材料强度利用率、使单桩承载力更高的建筑基础桩,解决了桩身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段预制桩身的外部设置钢管,内部设置的上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伸入下段预制桩身中,下段预制桩身内设置的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穿过现浇底座钉入硬土层,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预制桩身和下段预制桩身锚固连成一体,上段预制桩身的上端还设有多级预制桩身,上现浇砼底座和现浇底座中设有放射筋。
所述的上段预制桩身的直径大于下段预制桩身的直径。
所述的现浇砼底座和上现浇砼底座的纵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或削尖三角形。
所述的预制桩身为管状。
所述的上段预制桩身与钢管之间水泥浆。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上底座的设置对下底座承载力的发挥产生良好影响,明显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容易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时适用范围广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建筑、安全等级和地基土质情况都能组合成与其相匹配的沉管预制多级扩底桩。并且由于在预制桩身的外部设置了钢管,大大增强了桩身的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质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建筑基础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现浇砼底座;2、上现浇砼底座;3、下段预制桩身;4、上段预制桩身;5、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6、上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7、放射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结构如下: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的外部设置钢管,钢管与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之间设置水泥浆,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内的上段管状预制桩身的下插筋6直接伸入下段管状预制桩身3中,下段管状预制桩身3内设置的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5穿过现浇底座1钉入硬土层,通过上现浇砼底座2将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和下段预制桩身3锚固连成一体,可以根据需要在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的上端设有一级或两级预制桩身,上现浇砼底座2和现浇底座1中设有放射筋7,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的直径大于下段管状预制桩身3的直径。所述的现浇砼底座和上现浇砼底座的纵剖面呈削尖三角形。
实施例2
所述的上段管状预制桩身4的上端设有八级预制桩身,现浇砼底座和上现浇砼底座的纵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建筑基础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基础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基础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基础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础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桩。其结构为:上段管状预制桩身的外部设置钢管,钢管内设置的上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直接伸入下段管状预制桩身中,下段管状预制桩身内设置的下段预制桩身的下插筋穿过现浇底座钉入硬土层,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管状预制桩身和下段预制桩身锚固连成一体,上段管状预制桩身的上端还设有多级预制桩身,上现浇砼底座和现浇底座中设有放射筋。本发明明显提高了单桩桩身的承载力、抗冲击力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