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4803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5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48053.3

申请日:

2006.12.27

公开号:

CN101092812A

公开日:

2007.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3/14公开日:2007122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4(2006.01); E02B3/12(2006.01)

主分类号:

E02B3/14

申请人:

马兴华;

发明人:

马兴华

地址:

201204上海市浦东新区芳华路478弄81号4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块体及其在护岸中应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混凝土筒体内填土,并种植植物,形成生态护岸。筒体横截面采用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矩形。筒体上下端部齐平,也可倾斜。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填土后种植植物,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有效保护岸坡稳定;适合植物生长、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植物可以种植地较为茂密,从而在水域到陆域的斜坡上形成水生植物——亲水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动物的生态系统,实现护岸的生态化。可用于河道、航道、湖泊、水库的护岸工程。

权利要求书

1、  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材质为混凝土,筒体外形为上下开口的筒形,筒体内孔洞用于填土并种植植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横截面采用圆形单孔或正方形单孔、正六边形单孔,筒体外接圆直径≥0.2m、≤1m,壁厚≥0.02m、≤0.2m,且≤筒体外接圆直径的25%,筒体长度为外接圆直径的1~2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横截面采用矩形双孔,筒体短边长度≥0.15m、≤0.6m,筒体长边长度是短边长度的2倍,筒体壁厚≥0.02m、≤0.15m,且≤短边长度的25%,筒体高度为外接圆直径的1~2倍。

4、
  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上下端部齐平。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上下端部为倾斜,斜度不陡于1∶1。

6、
  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材质为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7、
  采用权利要求1、2、3、4、5、6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圆形单孔、正方形单孔、矩形双孔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筒体平面排列采用网格形,形成护岸。

8、
  采用权利要求1、2、3、4、5、6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圆形单孔、正方形单孔、正六边形单孔、矩形双孔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筒体平面排列采用梅花形,形成护岸。

9、
  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内填土,填土与和土坡土体连为一体,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内种植植物,形成生态护岸。

10、
  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生态型护岸混凝土筒体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内填土,填土与和土坡土体连为一体,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部分种植植物,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形成生态护岸。

说明书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护岸块体及其应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斜坡式护岸是河道、航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护岸的常用形式。现有斜坡式护岸的护岸材料一般有块石、混凝土板、混凝土空心块。
块石: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外观整齐美观;价格较为低廉;抵御波浪水流冲刷能力较强,护岸效果好。但由于护坡几乎全部硬化,护坡上孔隙很小或几乎没有孔隙,不利于螃蟹、青蛙等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无法种植水生植物,难以形成水生植物——亲水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态系统,生态效果不佳。
混凝土板:有干砌混凝土板、浆砌混凝土板。外观整齐;价格较高;抵御波浪水流冲刷能力较强,护岸效果好。但由于护坡几乎全部硬化,护坡上几乎没有孔隙,不利于螃蟹、青蛙等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无法种植水生植物,难以形成水生植物——亲水植物——陆生植物的生态系统,生态效果不佳。
混凝土空心块:典型的有六角螺母块,形状像六角螺母,厚度较薄,四周为混凝土薄壁结构,中间为大面积空心,用于填土和种植水生植物、亲水植物。外观整齐;价格较低。但由于空心面积大,而块体高度小,在波浪水流作用下,空心内填土受波浪水流冲刷容易流失,一方面植物难以存活,无法实现护岸的生态化,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土坡下陷,护岸块体也相应下陷变形。因此,一般只能用于没有波浪或波浪很小的河道。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直接安装在土坡上,在护岸的同时,提供植物生长和两栖动物繁衍条件,实现护岸的生态化,解决现有护岸材料生态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是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材质为混凝土,筒体外形为上下开口的筒形,筒体内孔洞用于填土并种植植物。
筒体横截面采用圆形单孔或正方形单孔、正六边形单孔,筒体外接圆直径≥0.2m、≤1m,壁厚≥0.02m、≤0.2m,且≤筒体外接圆直径的2 5%,筒体长度为外接圆直径的1~2倍。
筒体横截面采用矩形双孔,筒体短边长度≥0.15m、≤0.6m,筒体长边长度是短边长度的2倍,筒体壁厚≥0.02m、≤0.1 5m,且≤短边长度的2 5%,筒体高度为外接圆直径的1~2倍。
混凝土筒体上下端部齐平,混凝土筒体上下端部也可倾斜,斜度不陡于1∶1。
混凝土筒体材质为素混凝土,也可为钢筋混凝土。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是:
圆形单孔、正方形单孔、矩形双孔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筒体平面排列采用网格形,形成护岸。
圆形单孔、正方形单孔、正六边形单孔、矩形双孔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筒体平面排列采用梅花形,形成护岸。
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内填土,填土与和土坡土体连为一体,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内种植植物,也可部分种植植物,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形成生态护岸。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效果是1)采用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上口形成较大的糙率有效抵御波浪水流作用,保护岸坡稳定;2)下口使得筒内填土和下方土体连为一体,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和两栖动物繁衍;3)由于混凝土筒体糙率大消浪效果好且深度较大,混凝土筒体内和混凝土筒体之间孔洞的中下部填土受到波浪水流的冲刷作用较弱,填土不容易流失,适合水生植物或亲水植物生长、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且由于孔洞面积率大,植物可以种植地较为茂密,从而在水域到陆域的斜坡上形成水生植物——亲水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动物的生态系统,实现护岸的生态化;4)混凝土筒体下土坡发生因填土密实产生的沉降变形时,混凝土筒体可相应沉降调整。可用于河道、航道、湖泊、水库的护岸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梅花形排列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应用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应用的立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应用的立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平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立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立面图
图11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网格形排列平面图
图12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应用的平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应用的立面图
图1 4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应用的立面图
图15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平面图
图16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立面图
图17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立面图
图18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梅花形排列平面图
图19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应用的平面图
图20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应用的立面图
图21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应用的立面图
图22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平面图
图23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齐平)立面图
图24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倾斜)立面图
图25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梅花形排列平面图
图26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应用的平面图
图27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齐平)应用的立面图
图28为本发明专利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倾斜)应用的立面图
图中:1、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2、混凝土筒体内孔洞,3、混凝土筒体之间的孔洞,4、混凝土筒体孔洞、混凝土筒体之间孔洞内填土,5、植物,6、两栖动物洞穴,7、土坡,8、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9、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10、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专利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及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1、图2,采用工厂化、混凝土(最好是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1。
参见图4、图5、图6,混凝土筒体1安放在土坡7(台阶状)上,混凝土筒体1排列采用梅花形,在混凝土筒体1之间形成孔洞3,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和混凝土筒体之间的孔洞3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二: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及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1、图3,采用工厂化、混凝土(最好是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圆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1。
参见图4、图5、图7,混凝土筒体1安放在土坡7上,混凝土筒体1排列采用梅花形,在混凝土筒体1之间形成孔洞3,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和混凝土筒体之间的孔洞3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三: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8、图9,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8。
参见图11、图12、图13,混凝土筒体8安放在土坡7(台阶状)上,混凝土筒体8排列采用网格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3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四: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8、图10,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正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8。
参见图11、图12、图14,混凝土筒体8安放在土坡7上,混凝土筒体8排列采用网格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3填土4,填土4与和下方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五: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15、图16,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齐平)9。
参见图18、图19、图20,混凝土筒体9安放在土坡7(台阶状)上,混凝土筒体9排列采用梅花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六: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正六边形单孔、上下端部倾斜)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15、图17,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正六边形、上下端部倾斜)9。
参见图18、图19、图21,混凝土筒体9安放在土坡7上,混凝土筒体9排列采用梅花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七: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齐平)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22、图23,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齐平)10。
参见图25、图26、图27,混凝土筒体10安放在土坡7(台阶状)上,混凝土筒体10排列采用梅花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实施例八: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倾斜)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
参见图22、图24,采用工厂化、干硬性混凝土制作成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矩形双孔、上下端部倾斜)10。
参见图25、图26、图28,混凝土筒体10安放在土坡7上,混凝土筒体10排列采用梅花形,混凝土筒体内孔洞2填土4,填土4与和土坡土体7连为一体,并部分种植植物5,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6,实现护岸块体的生态化。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型混凝土护岸筒体及其在护岸中的应用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块体及其在护岸中应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上下开口的混凝土筒体,规则安放在土坡上,混凝土筒体内填土,并种植植物,形成生态护岸。筒体横截面采用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矩形。筒体上下端部齐平,也可倾斜。筒体内孔洞和筒体之间的孔洞填土后种植植物,部分作为两栖动物的洞穴。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有效保护岸坡稳定;适合植物生长、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植物可以种植地较为茂密,从而在水域到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