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4791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91642.2

申请日:

2012.08.16

公开号:

CN102767164A

公开日:

2012.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公布日:201211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日:20120816|||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6

主分类号:

E02B8/06

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发明人:

张先起; 徐存东; 孙东坡; 韩立炜; 张英克; 刘慧卿; 张宏洋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代理人:

郭乃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以解决高水头、大流量高坝传统旋流竖井出现的泄流量小、消能率低、壁面掺气困难、竖井振动强的问题,涡室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连通,引水渠有两条,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两侧,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180°,涡室上端有通气孔,涡室下端有渐变段,渐变段下端连接有竖井段,竖井段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竖井段底端有水垫池,水垫池上端有与竖井段连通的出水段;本发明将涡室进水口设置为两个双向180°进水口,可增加竖井的泄流能力,将竖井段设计为间隔布置的洞塞旋流消能工,可增加水流的消能效率,避免现有旋流竖井容易出现空蚀空化的问题,同时可减少竖井的振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包括涡室和引水渠, 其特征在于, 涡 室 (1) 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 (2) 连通, 引水渠有两条, 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 对称置于涡室 (1) 两侧, 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 180°, 涡室 (1) 上端有通气孔 (3) , 涡室 (1) 下端有渐变段 (4) , 渐变段 (4) 下端连接有圆筒形的竖井段 (5) , 竖井段 (5) 上 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 (6) , 竖井段 (5) 底端有水垫池 (7) , 水垫池 (7) 上端有与竖井段 (5) 连通的出水段 (8) ; 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长度 L = 2-5D, 所说的洞 塞体为圆筒形, 洞塞体直径 D1 = 0.7-0.9D, 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 L1 = 1.8-2.2D, 洞塞体长 L2=0.5-1.0D, 间隔布置 3 组, D 为竖井段直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说 的渐变段 (4) 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所说的涡室 (1) 的 剖面为圆形, 涡室的直径 D2 = 1.5-1.7D。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所说的引水渠 (2) 的剖面为方形, 方形的宽度 a = 0.1-0.4D2, 方形的高度 b = 1.1-1.3a, 引水渠 (2) 宽度方 向的中心线与涡室 (1) 的竖向轴心线有偏心距 R, 偏心距 R = 0.5-1D。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所说的水垫池 (7) 为圆筒形, 水垫池 (7) 的直径与竖井段 (5) 的直径 D 相同。

说明书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旋流竖井, 特别是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 流消能设施。
     背景技术 我国在建和即将建设的高坝较多, 尤其是高度大于 200m 的大坝, 基本上均建于深 山峡谷地带, 山高谷深, 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水头高、 流量大、 河谷窄等技术特点, 泄洪消能问 题十分突出, 特别是泄水建筑物的泄流、 消能、 空化空蚀、 紊流振动等问题, 更是急需解决的 难点 ; 旋流竖井是一种较新型的泄洪消能设施, 旋流式内消能工的引水道和竖井泄水道不 在同一纵轴线上, 由于引水道水流从涡室的切向进入涡室, 绕竖井轴心旋转呈贴壁流动, 在 竖井中央形成稳定空腔, 因而既能保持水流流态的稳定, 又能形成良好的通气条件 ; 但是工 程实践与模型试验表明, 在大流量和高水头情况下, 传统的旋流竖井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 1、 泄流量较小, 不适宜作为溢洪道, 尤其是对于布置溢洪道较困难的高坝, 传统竖井的泄流量 3 一般很难达到流量 2000m /s 以上 ; 2、 消能率低, 一般坝高在 200m 以上的高坝, 特别是 300m 以上的特高坝, 传统竖井的消能率一般都在 60% 以下, 造成竖井振动较大 ; 3、 传统竖井中流 速过高, 一般可达 30~50m/s, 造成掺气减蚀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 为解决高坝 (200m 以上高坝) 泄洪消能设施布置困难的问题, 克服 传统竖井消能工的不足与缺点,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 消能设施, 以解决高水头、 大流量高坝传统旋流竖井出现的泄流量小、 消能率低、 壁面掺气 困难、 竖井振动强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涡室和引水渠, 涡室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连通, 引水渠有两条, 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两侧, 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 水流的夹角为 180°, 涡室上端有通气孔, 涡室下端有渐变段, 渐变段下端连接有圆筒形的 竖井段, 竖井段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 竖井段底端有水垫池, 水垫池上端有与竖井 段连通的出水段 ; 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长度 L = 2-5D, 所说的洞塞 体为圆筒形, 洞塞体直径 D1 = 0.7-0.9D, 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 L1 = 1.8-2.2D, 洞塞体长 L2=0.5-1.0D, 间隔布置 3 组, D 为竖井段直径。
     本发明将涡室进水口设置为两个双向 180°进水口, 可增加竖井的泄流能力, 将竖 井段设计为间隔布置的洞塞旋流消能工, 可增加水流的消能效率, 避免现有旋流竖井容易 出现空蚀空化的问题, 同时可有效减少竖井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图 2 为本发明图 1 中 I-I 处的剖面结构图。图 3 为本发明图 1 中 II-II 处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 1 至图 3 给出, 本发明包括涡室和引水渠, 涡室 1 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 2 连通, 引水渠有两条, 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 1 两侧, 两条引水渠进 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 180°, 涡室 1 上端有通气孔 3, 涡室 1 下端有渐变段 4, 渐变段 4 下端 连接有圆筒形的竖井段 5, 竖井段 5 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 6, 竖井段 5 底端有水垫池 7, 水垫池 7 上端有与竖井段 5 连通的出水段 8 ; 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 长度 L = 2-5D, 所说的洞塞体为圆筒形, 洞塞体直径 D1 = 0.7-0.9D, 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 L1 = 1.8-2.2D, 洞塞体长 L2=0.5-1.0D, 间隔布置 3 组, D 为竖井段直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 所说的渐变段 4 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
     所说的涡室 1 的剖面为圆形, 涡室的直径 D2 = 1.5-1.7D。
     所说的引水渠 2 的剖面为方形, 方形的宽度 a = 0.1-0.4D2, 方形的高度 b = 1.1-1.3a, 引水渠 2 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涡室 1 的竖向轴心线有偏心距 R, 偏心距 R = 0.5-1D, 偏心距的存在, 可以使水流在涡室 1 内充分的旋转。
     所说的水垫池 7 为圆筒形, 水垫池 7 的直径与竖井段 5 的直径 D 相同, 用于保证比 较好的出水段流态, 便于控制出水段的水流速度, 同时减少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本发明的洞塞体 6 为 3 组。
     实施例 1 : 在流速≤ 25m/s 和流量 2000~3000m3/s 的条件下, 取竖井直径 D=16m, 引水道的断面尺寸宽 a=10m, 高 b=12m, 引水渠长度 L 根据大坝实际宽度来定, 一般取长度 L=2-5D ; 一般情况下, 偏心距 R 越大越好, 因为偏心距越大, 引水渠内的水流对竖井轴线的动量 距越大, 水流在涡室的旋转会越充分, 旋流竖井系统的消能率越高, 而且流态也会更好, 但 是, 这往往与高坝的宽度相互矛盾, 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 取偏心距 R=8.5m ; 根据试验, 取涡室直径 D2=27m, 通气孔直径为 0.8m, 渐变段是涡室与竖井的连接体, 高 度取 30m ; 本消能设施要求有较大的泄流量, 根据研究可知当单一引水渠流量增加时, 必须增加 引水渠的过水断面, 过大渠道断面给建筑物设计与结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同时也必须 增加竖井的直径, 这样就对坝体的尺寸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消能率也会降低 ; 故要保证在 较大流量的情况下, 仍然有相当的消能率, 必须增加其它辅助的泄流与消能方式, 本发明设 置 2 条引水渠进口成 180°共同引水 (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 以增加泄流量, 同时在竖井内 增加洞塞, 洞塞的数量及布置需要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调试, 本发明布置为 3 个洞塞体, 直径 D1 为 14m, 高度为 15m, 间隔布置, 间距 30m ; 同时为了减少对下游河床的冲 为保证出水段流态较好, 便于控制出水段的水流速度, 刷, 在竖井与出水段中间设置水垫池, 池深 30m, 直径与竖井段相同, 出水段长度根据实际情 况而定, 满足下游有压出流。
     本发明依据某大流量、 高水头、 深峡谷高坝设计, 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 在设 计洪水情况下, 通过本发明设施进行泄洪, 具体实施方式为 :水流通过 2 条引水渠 (进入涡室水流方向成 180º) 进入涡室 1 内 (2 条水流顺时针进入 涡室) , 由于水流流向与竖井段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两者之间具有对竖井轴线的动量矩, 水流在涡室与渐变段内下切的同时, 沿竖井轴线旋转, 水流贴壁运动, 高速旋转的水流与壁 面之间形成摩擦阻力, 消杀部分水流能量, 由于存在洞塞体, 旋转水流过水断面会突扩与突 缩, 增加了水流的能量损失, 同时在洞塞体下部可以进行掺气, 即可减少水流的能量, 降低 流速, 又可以减少竖井的振动, 避免空化空蚀等病害的发生 ; 经过 3 级洞塞体与竖井段消 能, 水流进入水垫水势池, 水流在池内相互碰撞掺混, 又消杀部分能量, 有利于出水段的平 稳泄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根据试验结果, 本发明与传统竖井泄流消能设施相比, 在相同的条件下 (上游水位、 有压引水、 下游淹没出流, 引水渠、 涡室与竖井直径等尺寸相同) , 当上游水位在 20-30m 时, 3 泄流量最大可达 3000m /s, 消能率最高可达 90%, 提高泄流能力达 35%, 提高消能率达 25% 左右。
     2、 本发明将传统旋流式竖井设置为双向引水, 并且在竖井段间隔布置洞塞体的旋 流泄流消能设施, 大大提高了竖井的泄流能力和消能效率, 同时可有效降低竖井的振动, 减 免空蚀空化, 为高水头、 大流量与窄峡谷条件下水库泄洪消能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技术方案。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67164A43申请公布日20121107CN102767164ACN102767164A21申请号201210291642222申请日20120816E02B8/0620060171申请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址450000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72发明人张先起徐存东孙东坡韩立炜张英克刘慧卿张宏洋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1代理人郭乃凤54发明名称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57摘要本发明涉及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以解决高水头、大流量高坝传统旋流竖井出现的泄流量小、消能率低、壁面掺气困难、竖井振动强的问题,涡室。

2、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连通,引水渠有两条,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两侧,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180,涡室上端有通气孔,涡室下端有渐变段,渐变段下端连接有竖井段,竖井段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竖井段底端有水垫池,水垫池上端有与竖井段连通的出水段;本发明将涡室进水口设置为两个双向180进水口,可增加竖井的泄流能力,将竖井段设计为间隔布置的洞塞旋流消能工,可增加水流的消能效率,避免现有旋流竖井容易出现空蚀空化的问题,同时可减少竖井的振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1页2。

3、1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包括涡室和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涡室(1)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2)连通,引水渠有两条,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1)两侧,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180,涡室(1)上端有通气孔(3),涡室(1)下端有渐变段(4),渐变段(4)下端连接有圆筒形的竖井段(5),竖井段(5)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6),竖井段(5)底端有水垫池(7),水垫池(7)上端有与竖井段(5)连通的出水段(8);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长度L25D,所说的洞塞体为圆筒形,洞塞体直径D10709D,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L11822D,洞塞体长L205。

4、10D,间隔布置3组,D为竖井段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渐变段(4)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所说的涡室(1)的剖面为圆形,涡室的直径D21517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所说的引水渠(2)的剖面为方形,方形的宽度A0104D2,方形的高度B1113A,引水渠(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涡室(1)的竖向轴心线有偏心距R,偏心距R051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所说的水垫池(7)为圆筒形,水垫池(7)的直径与竖井段(5)。

5、的直径D相同。权利要求书CN102767164A1/3页3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旋流竖井,特别是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背景技术0002我国在建和即将建设的高坝较多,尤其是高度大于200M的大坝,基本上均建于深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水头高、流量大、河谷窄等技术特点,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泄水建筑物的泄流、消能、空化空蚀、紊流振动等问题,更是急需解决的难点;旋流竖井是一种较新型的泄洪消能设施,旋流式内消能工的引水道和竖井泄水道不在同一纵轴线上,由于引水道水流从涡室的切向进入涡室,绕竖井轴心旋转呈贴壁流。

6、动,在竖井中央形成稳定空腔,因而既能保持水流流态的稳定,又能形成良好的通气条件;但是工程实践与模型试验表明,在大流量和高水头情况下,传统的旋流竖井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泄流量较小,不适宜作为溢洪道,尤其是对于布置溢洪道较困难的高坝,传统竖井的泄流量一般很难达到流量2000M3/S以上;2、消能率低,一般坝高在200M以上的高坝,特别是300M以上的特高坝,传统竖井的消能率一般都在60以下,造成竖井振动较大;3、传统竖井中流速过高,一般可达3050M/S,造成掺气减蚀困难。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高坝(200M以上高坝)泄洪消能设施布置困难的问题,克服传统竖井消能工的不足与缺点,本发明。

7、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坝内双向进流旋流式竖井泄流消能设施,以解决高水头、大流量高坝传统旋流竖井出现的泄流量小、消能率低、壁面掺气困难、竖井振动强的问题。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涡室和引水渠,涡室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连通,引水渠有两条,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两侧,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180,涡室上端有通气孔,涡室下端有渐变段,渐变段下端连接有圆筒形的竖井段,竖井段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竖井段底端有水垫池,水垫池上端有与竖井段连通的出水段;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长度L25D,所说的洞塞体为圆筒形,洞塞体直径D10709D,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L11。

8、822D,洞塞体长L20510D,间隔布置3组,D为竖井段直径。0005本发明将涡室进水口设置为两个双向180进水口,可增加竖井的泄流能力,将竖井段设计为间隔布置的洞塞旋流消能工,可增加水流的消能效率,避免现有旋流竖井容易出现空蚀空化的问题,同时可有效减少竖井的振动。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0007图2为本发明图1中II处的剖面结构图。说明书CN102767164A2/3页40008图3为本发明图1中IIII处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0由图1至图3给出,本发明包括涡室和引水渠,涡室1经其上的进水口与引水渠2连通。

9、,引水渠有两条,引水渠的出水口成对角方向左右对称置于涡室1两侧,两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的夹角为180,涡室1上端有通气孔3,涡室1下端有渐变段4,渐变段4下端连接有圆筒形的竖井段5,竖井段5上有多段间隔布置的洞塞体6,竖井段5底端有水垫池7,水垫池7上端有与竖井段5连通的出水段8;所说的与涡室相连的两条引水渠平直进水长度L25D,所说的洞塞体为圆筒形,洞塞体直径D10709D,相邻两个洞塞体距离L11822D,洞塞体长L20510D,间隔布置3组,D为竖井段直径。0011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渐变段4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0012所说的涡室1的剖面为圆形,涡室的直径D21517D。0013所说。

10、的引水渠2的剖面为方形,方形的宽度A0104D2,方形的高度B1113A,引水渠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涡室1的竖向轴心线有偏心距R,偏心距R051D,偏心距的存在,可以使水流在涡室1内充分的旋转。0014所说的水垫池7为圆筒形,水垫池7的直径与竖井段5的直径D相同,用于保证比较好的出水段流态,便于控制出水段的水流速度,同时减少对下游河床的冲刷。0015本发明的洞塞体6为3组。0016实施例1在流速25M/S和流量20003000M3/S的条件下,取竖井直径D16M,引水道的断面尺寸宽A10M,高B12M,引水渠长度L根据大坝实际宽度来定,一般取长度L25D;一般情况下,偏心距R越大越好,因为偏心。

11、距越大,引水渠内的水流对竖井轴线的动量距越大,水流在涡室的旋转会越充分,旋流竖井系统的消能率越高,而且流态也会更好,但是,这往往与高坝的宽度相互矛盾,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取偏心距R85M;根据试验,取涡室直径D227M,通气孔直径为08M,渐变段是涡室与竖井的连接体,高度取30M;本消能设施要求有较大的泄流量,根据研究可知当单一引水渠流量增加时,必须增加引水渠的过水断面,过大渠道断面给建筑物设计与结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同时也必须增加竖井的直径,这样就对坝体的尺寸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消能率也会降低;故要保证在较大流量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的消能率,必须增加其它辅助的泄流与消能方式,本发明设置。

12、2条引水渠进口成180共同引水(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增加泄流量,同时在竖井内增加洞塞,洞塞的数量及布置需要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调试,本发明布置为3个洞塞体,直径D1为14M,高度为15M,间隔布置,间距30M;为保证出水段流态较好,便于控制出水段的水流速度,同时为了减少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在竖井与出水段中间设置水垫池,池深30M,直径与竖井段相同,出水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满足下游有压出流。0017本发明依据某大流量、高水头、深峡谷高坝设计,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在设计洪水情况下,通过本发明设施进行泄洪,具体实施方式为说明书CN102767164A3/3页5水流通过2条引水渠(进入涡室水流方向。

13、成180)进入涡室1内(2条水流顺时针进入涡室),由于水流流向与竖井段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两者之间具有对竖井轴线的动量矩,水流在涡室与渐变段内下切的同时,沿竖井轴线旋转,水流贴壁运动,高速旋转的水流与壁面之间形成摩擦阻力,消杀部分水流能量,由于存在洞塞体,旋转水流过水断面会突扩与突缩,增加了水流的能量损失,同时在洞塞体下部可以进行掺气,即可减少水流的能量,降低流速,又可以减少竖井的振动,避免空化空蚀等病害的发生;经过3级洞塞体与竖井段消能,水流进入水垫水势池,水流在池内相互碰撞掺混,又消杀部分能量,有利于出水段的平稳泄流。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与传统竖井泄流消能设施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上游水位、有压引水、下游淹没出流,引水渠、涡室与竖井直径等尺寸相同),当上游水位在2030M时,泄流量最大可达3000M3/S,消能率最高可达90,提高泄流能力达35,提高消能率达25左右。00192、本发明将传统旋流式竖井设置为双向引水,并且在竖井段间隔布置洞塞体的旋流泄流消能设施,大大提高了竖井的泄流能力和消能效率,同时可有效降低竖井的振动,减免空蚀空化,为高水头、大流量与窄峡谷条件下水库泄洪消能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技术方案。说明书CN102767164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767164A2/2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76716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