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016011A43申请公布日20130403CN103016011ACN103016011A21申请号201210565647X22申请日20121224E21D5/0420060171申请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037003山西省大同市新平旺校北街72发明人郭金刚杨天荣高润平李伟晨武江伟刘宏亮纪润清徐虎雷忠清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代理人朱源54发明名称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具体为一种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解决了现有井筒长期侵水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A副立井下方交替设置有若干层上下间距为10M的加。
2、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间距均为3M,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水平间距为15M,加固防水孔的孔深为15M,封堵治理孔的孔深为3M;B向加固防水孔内注入双液浆,向封堵治理孔内注入RSS1浆液,注浆压力为041MPA,双液浆是由RSS1浆液和水泥浆液按质量比1114配制而成,水泥浆液是由水和灰按质量比2111配制而成;C用混凝土或RSS2浆液对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进行封孔。本发明所述的注浆堵水方法使得治理后的井筒内表面基本无淋水现象发生,总涌水量降低80以上,安全的进行物料和人员的提升,杜绝了安全隐患。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1/1页21一种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A、副立井下方交替设置有若干层上下间距为10M的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间距均为3M,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水平间距为15M,加固防水孔的孔深为15M,封堵治理孔的孔深为3M;B、向加固防水孔内注入双液浆,向封堵治理孔内注入RSS1浆液,注浆压力为041MPA,双液浆是由RSS1浆液和水泥浆液按质量比1114配制而成,水泥浆液是由水和灰按质量比2111配制而成;C、用混凝土或RSS2浆液对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进行封孔。权利要求书CN103016011A。
4、1/1页3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煤矿立井注浆堵水方法,具体为一种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背景技术0002副立井井筒在开挖掘进过程中揭露并破坏部分基岩及含水层,井筒壁后长期处于浸水环境。在侵水作用下,模板接茬处部分侵水脱落并形成融水通道。造成罐笼等设备设施锈迹斑斑,影响安全生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井筒长期侵水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0004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副立井下方交替设置有若干层上下间距为10M的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加。
5、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间距均为3M,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水平间距为15M,加固防水孔的孔深为15M,封堵治理孔的孔深为3M;B、向加固防水孔内注入双液浆,向封堵治理孔内注入RSS1浆液,注浆压力为041MPA,双液浆是由RSS1浆液和水泥浆液按质量比1114配制而成,水泥浆液是由水和灰按质量比2111配制而成;C、用混凝土或RSS2浆液对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进行封孔。0005采用该方法可以将浆液压注到岩层裂隙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将破碎围岩和松散颗粒在短时间内胶结成整体,增强围岩稳定性和整体强度,对整个顶板起到抗破碎和加固的作用;浆液填充壁后和岩层空隙,凝结固化破碎岩石及松散颗粒后形成。
6、隔水帷幕阻隔了水源的渗透,起到堵水防水的作用,克服了现有井筒长期侵水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0006本发明所述的注浆堵水方法使得治理后的井筒内表面基本无淋水现象发生,总涌水量降低80以上,安全的进行物料和人员的提升,杜绝了安全隐患。具体实施方式0007中等透水砂岩副立井井筒注浆堵水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副立井下方交替设置有若干层上下间距为10M的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间距均为3M,且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的水平间距为15M,加固防水孔的孔深为15M,封堵治理孔的孔深为3M;B、向加固防水孔内注入双液浆,向封堵治理孔内注入RSS1浆液,注浆压力为04(06、09或10)MPA,双液浆是由RSS1浆液和水泥浆液按质量比11(117、129或14)配制而成,水泥浆液是由水和灰按质量比21(191、141或11)配制而成;C、用混凝土或RSS2浆液对加固防水孔和封堵治理孔进行封孔。说明书CN1030160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