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防水材料.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4670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6416.6

申请日:

2011.08.31

公开号:

CN102966187A

公开日:

2013.03.13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1/66申请公开日:20130313|||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66; E04D5/10; E02B3/16; B32B27/12; B32B27/32; B32B3/12

主分类号:

E04B1/66

申请人:

陈学明

发明人:

陈学明

地址:

21317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镇坊前东街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王凌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尤其是一种复合防水材料。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所述的卷材本体由聚乙烯薄膜,及覆盖在该薄膜两面的无纺布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本发明结构性能好,剥离强度、抗拉强度、抗断裂、延伸率、耐低温、耐高温、抗老化等综合性能十分优良;因卷材两表面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施工极其简易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材本体(1)由聚乙烯薄膜(2),及覆盖在该薄膜(2)两面的无纺布(3)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3)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

说明书

复合防水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尤其是一种复合防水材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沥青油毡防水材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高分子材料防水卷材应用广泛、设备先进,但进口设备价格较高;现有的复合防水卷材不可以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用水泥、胶水粘贴,粘接强度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的复合防水卷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所述的卷材本体由聚乙烯薄膜,及覆盖在该薄膜两面的无纺布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
所述的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
聚乙烯薄膜可以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碳酸钙和塑料消泡剂为主要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用高压法生产的聚乙烯分子链中含有较多的长短支链(每1000个碳链原子中含有的支链平均数21),所以结晶度较低(45%‑65%),密度较小(0.910‑0.925),质轻,柔性,耐低温性、耐冲击性较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性能好,剥离强度、抗拉强度、抗断裂、延伸率、耐低温、耐高温、抗老化等综合性能十分优良;因卷材两表面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施工极其简易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卷材本体,2.聚乙烯薄膜,3.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如图1所示的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1,卷材本体1由聚乙烯薄膜2,及覆盖在该薄膜2两面的无纺布3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3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
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
聚乙烯薄膜可以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碳酸钙和塑料消泡剂为主要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质轻,柔性,耐低温性、耐冲击性较好,广泛应用于作薄膜产品。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复合防水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合防水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合防水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防水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防水材料.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66187A43申请公布日20130313CN102966187ACN102966187A21申请号201110256416622申请日20110831E04B1/66200601E04D5/10200601E02B3/16200601B32B27/12200601B32B27/32200601B32B3/1220060171申请人陈学明地址21317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镇坊前东街32号72发明人陈学明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32211代理人王凌霄54发明名称复合防水材料57摘要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尤其是一种复合防水材料。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

2、本体,所述的卷材本体由聚乙烯薄膜,及覆盖在该薄膜两面的无纺布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本发明结构性能好,剥离强度、抗拉强度、抗断裂、延伸率、耐低温、耐高温、抗老化等综合性能十分优良;因卷材两表面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施工极其简易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1页21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材本。

3、体1由聚乙烯薄膜2,及覆盖在该薄膜2两面的无纺布3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3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2966187A1/2页3复合防水材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尤其是一种复合防水材料。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沥青油毡防水材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高分子材料防水卷材应用广泛、设备先进,但进口设备价格较高;现有的复合防水卷材不可以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用水泥、胶水粘贴,粘接强度不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直。

4、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的复合防水卷材。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所述的卷材本体由聚乙烯薄膜,及覆盖在该薄膜两面的无纺布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0005所述的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0006聚乙烯薄膜可以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碳酸钙和塑料消泡剂为主要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由于用高压法生产的聚乙烯分子链中含有较多的长短支链。

5、每1000个碳链原子中含有的支链平均数21,所以结晶度较低4565,密度较小09100925,质轻,柔性,耐低温性、耐冲击性较好。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性能好,剥离强度、抗拉强度、抗断裂、延伸率、耐低温、耐高温、抗老化等综合性能十分优良;因卷材两表面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施工极其简易方便。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中1卷材本体,2聚乙烯薄膜,3无纺布。具体实。

6、施方式0011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0012如图1所示的复合防水卷材,包括卷材本体1,卷材本体1由聚乙烯薄膜2,及覆盖说明书CN102966187A2/2页4在该薄膜2两面的无纺布3组成,至少有一面的无纺布3的外表面印刷有网状花纹。0013卷材两表面上的花纹呈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水泥、107胶水粘贴到建筑构件体上,并可直接在水泥基上进行粘接,粘接强度大,不易脱落;还可以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土工布,直接敷设在沙土泥土中,而不致滑坡。0014聚乙烯薄膜可以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碳酸钙和塑料消泡剂为主要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质轻,柔性,耐低温性、耐冲击性较好,广泛应用于作薄膜产品。0015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说明书CN102966187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96618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