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244946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80050223.8

申请日:

2005.09.05

公开号:

CN101208486A

公开日:

2008.06.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74; E04B9/00; E04F13/08; E04F19/02

主分类号:

E04B2/74

申请人:

吉野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芳贺忠志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5.8.31 JP 251509/200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本发明的建筑物的突出转角结构,截面大致为矩形的两个立柱(3、4)在对角线上大致接近地放置在一对大致为括号状的滑槽(1、2)中,该对滑槽以大约90°的角度布置在楼板表面上。此外,合成树脂的转角立柱(5)包括外端部分(5b),该外端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弧形状,转角立柱(5)以装配状态直立在形成于立柱之间的外部侧的大致角形的间隙(C)中。此外,凸出部分(9、10)一体形成在转角立柱的两个侧面上的侧面部分中,分别布置以装配在立柱的内部侧端面上,并且通过多个沉头螺钉(11、12)被固定到立柱上。因此,可以提高凸出转角的强度,提高外形质量,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立柱、和转角立柱;所述至少两个立柱彼此接近地布置在大致对角线上,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所述转角立柱包括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并且以配合状态被直立地固定在一间隙中,该间隙形成于两个立柱之间的外侧并且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

2.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柱、和转角横柱;所述两个横柱彼此接近地布置在大致对角线上,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所述转角横柱包括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并且以配合状态被横向地固定在一间隙中,所述间隙形成于两个横柱之间的外侧并且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各转角立柱和转角横柱都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各转角立柱和转角横柱都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在各立柱的外表面上配置有衬垫构件;并且,所述转角立柱包括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角立柱的两个横向侧面上,分别紧靠在所述衬垫构件的端部上,并且包括各自与所述衬垫构件中所对应的一个衬垫构件的外表面相连的外表面。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在各横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衬垫构件;并且,所述转角横柱包括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角横柱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紧靠在所述衬垫构件的端部上,并且包括各自与所述衬垫构件中所对应的一个衬垫构件的外表面相连的外表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所述立柱和所述转角立柱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在一起。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出转角结构,其中所述横柱和所述转角横柱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在一起。

9.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包括柱;该柱形成凸出转角的转角部分,并且包括主柱部分和扇形弧柱部分;所述主柱部分被弯曲成大致L形的形状;所述扇形弧柱部分在所述主柱部分的外侧与所述主柱部分一体形成,并且包括沿所述转角被弯曲成大致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并且,所述主柱部分的端部具有大致括号形的截面,分别被牢固地装配在上滑槽和下滑槽中。

10.
  一种室内凹壁结构,其形成大致矩形的凹部的开口,该凹部凹陷形成在屋子内部的天花板表面和内壁表面中的一个中;所述凹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横梁构件、和转角横向横梁构件;所述两个横向横梁构件形成所述开口的边界,并且彼此接近地布置在大致对角线上,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所述转角横向横梁构件包括大致为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并且被适当地固定到一间隙中,所述间隙形成在所述两个横向横梁之间的外侧,并且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

说明书

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杆(如立柱)在建筑物(如房子)的内部侧形成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凹壁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因为在建筑物(如房屋)的房间中有四个转角,利用立柱和内部构件形成向内凸出的凸出转角(转角部分)。专利文献1说明了一种如传统结构的凸出转角结构。
该传统的凸出转角结构的外形如下:由一个唇形角钢构件和两个唇形槽钢构件组成立柱,这两个唇形槽钢构件配置成与该唇形角钢构件的两个垂直的表面接触。在唇形角钢构件内部设置有间隔保温材料以便填充该唇形角钢构件的内部。
在凸出转角的内侧上,设置有由框架构件按相互垂直状态支撑的防水薄板。在彼此按直角交叉的面对面的框架构件之间布置了具有矩形截面的辅助立柱。因此,上述凸出转角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
专利文献1:公开号JP2001-49763的日本专利说明书(图1)。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凸出转角结构通常在截面上大致倾斜成与用于建筑物的立柱和辅助支柱成直角的形式。
上述直角转角势必增加该直角转角的边缘妨碍人们(如走入房间的残疾人、老人或儿童)的可能性。例如在打扫屋子时,凸出转角结构的直角边缘通过与打扫工具的T形前端的接触势必阻碍打扫,并且可能损坏该打扫工具的前端。
此外,直角转角的边缘在屋子空间上强加了限制,并且势必会以坚硬外形而损坏品质。
凸出转角可以由圆弧形成。在用于该方面的一个构造方法中,复合板材(如衬垫)被弯曲成弧形的形状。在另一方法中,该圆弧形状由多个滑槽结合而成。
然而,弯曲板材的方法需要适用于圆弧的特殊板材,因此增加了成本。
利用滑槽的组合来成形圆弧形状的方法需要为每个滑槽进行定位的操作,而使构造工序复杂化了,因此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进行的设计考虑到了传统的凸出转角结构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通过使用与各立柱结合的总的转角立柱来改进结构精度和工作中的效率、并降低成本的凸出转角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在本发明中,至少两个立柱彼此基本上接近地布置在对角线上,所述立柱的截面为大致矩形,并且转角立柱(其包括圆弧形状的外表面)按配合状态被垂直地固定在间隙中,所述间隙形成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外侧,并且其截面为大致三角形。
根据本发明,利用合适地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的转角立柱可以形成弧形转角部分。此外,通过成形具有至少三个立柱的凸出转角结构,可以确保该凸出转角结构的足够强度。
此外,仅组合立柱的操作简化了构造工序。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通用材料,可以充分抑制成本的增加。
该凸出转角的弧形转角部分可以提供具有宽阔和柔滑的舒适生活空间,并且改善了残疾人行走期间的安全性。
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是应用于从天花板向下凸出的顶板上的一种凸出转角结构。在该凸出转角结构中,至少两个横柱彼此基本上接近地布置在对角线上,所述横柱的截面为大致矩形,并且转角横柱(其包括圆弧形状的外表面)按配合状态被横向地固定在间隙中,所述间隙形成在两个横柱之间的外侧,并且其截面为大致三角形。
本发明可以提供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相同效果。
根据如技术方案3、4所述的本发明,该转角立柱和转角横柱分别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
根据如技术方案3、4所述的本发明,例如,可以通过连续挤出的方式分别形成转角立柱和转角横柱。因此,可以提高成形操作的效率并降低所使用材料的成本。
根据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在各立柱外表面上配置有衬垫构件,并且,转角立柱在两个横向侧面上分别配置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紧靠在衬垫构件的端部上,并且各凸出部分包括与所述衬垫构件中所对应的衬垫构件的外表面相连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凸出部分的壁厚设置成大致等于标准石膏板的壁厚,可以将转角立柱的弧形外表面和板材7及8的外表面形成为平滑的连续外表面,因此,提高了附着于外表面上的内部材料(如乙烯基布)的产品质量。
根据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在各横柱外表面上配置有衬垫构件,并且该转角横柱包括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分别位于转角横柱的上侧和下侧上,其紧靠在衬垫构件的端部上,并且其包括与衬垫构件中所对应的衬垫构件的外表面相连的外表面。
本发明可以提供如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相同效果。
根据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立柱和转角立柱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在一起。
根据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横柱和转角横柱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7、8的发明还利用了紧固装置提高凸出转角的强度,所述紧固装置提高了立柱和转角立柱、或横柱和转角横柱的连接刚度。
根据如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形成凸出转角的转角部分的立柱包括主柱部分和扇形弧柱部分,所述主柱部分被弯曲成大致L形的形状,所述扇形弧柱部分在该主柱部分的外侧上与该主柱部分形成为一体,并且所述扇形弧柱部分包括沿转角被弯曲成大致圆弧形的外表面;并且,主柱部分的端部(其截面为括号状)分别被牢固地装配在上、下滑槽中。
根据本发明,如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利用弧柱部分的弧形外表面形成弧形转角部分。此外,通过由主柱部分和弧柱部分一体形成的支柱来构成凸出转角结构,从而确保该凸出转角结构的足够强度。
此外,通过分别将主柱部分41的端部装配并固定到滑槽中来进一步提高整个凸出转角部分的强度。
此外,主柱部分和弧柱部分被形成为一体。该结构是简易的,并且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通用材料(如转角立柱)可以抑制成本的增加。
根据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本发明,内部凹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横梁构件(其截面大致为矩形)、和转角横向横梁构件,所述内部凹壁结构形成了凹入形成在屋子内部的天花板表面和内壁表面中的一个内的大致矩形凹部的开口,所述横向横梁构件形成所述开口的边界,并且彼此大致接近地布置在一对角线上,所述转角横向横梁构件包括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并且被牢固地装配到形成在两个横向横梁构件之间的外部侧面的间隙中。
根据本发明,在屋子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凹壁时,通过适当地将转角横向横梁构件固定在两个横向横梁构件之间来形成该凹壁的开口,并且该凹壁开口的转角部分被形成为具有圆弧形表面。因此,该结构可以提高围绕凹壁开口的强度,并且通过使内部环境比直角表面更柔和来提高轮廓的品质。
此外,横向横梁构件的安装使结构变得便利,并且使用标准化的通用材料抑制了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凸出转角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滑槽和立柱的局部分解的透视图。
图4是图示凸出转角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图示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图示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凸出转角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图示技术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的凸出转角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图示技术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的内部凹壁结构的实施例的剖视透视图。
图9是穿过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建筑物的本发明的凸出转角结构的实施例。
图1图示了相当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凸出转角结构。例如,该实施例被用于普通房子中的立柱。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凸出转角结构包括长尺寸的直滑槽1、2、两个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3、4、转角的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5、和凹入转角的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6;其中,所述长尺寸的直滑槽1、2按相互垂直状态布置在形成房间的四个转角中的一个的地板侧或天花板侧;所述两个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3、4竖立在滑槽1、2的面对面的接合端部分中;所述转角的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5被固定在立柱3、4之间的内部侧或屋内侧;所述凹入转角的竖直或垂直的立柱或杆6被固定到立柱3、4之间的屋子外部的外部侧的凹壁或凹角中,并且其截面大致为L形。
如图3所示,各滑槽1和2是通过压制而成形为沟道的薄的金属板或板材,所述沟道形状像一方括号,其向上开口并且具有大约等于45毫米的宽度W。各滑槽1或2在转角之间径直延伸。滑槽1和2的面对面的端部1a和2a大致按90°的角度被布置成对接状态,其中滑槽1和2的边缘彼此邻接,并且通过多个混凝土螺钉50被固定到混凝土楼板的表面上。
各立柱3、4是弯曲成矩形截面形状的薄的金属板或板材,并且一侧的长度(宽度)稍微短于大约45毫米。各立柱3或4在上下方向上径直地延伸。各立柱3或4的下端被从上面大致垂直地插入,并被装配到滑槽1和2中的对应的一个中。立柱3、4按彼此靠近的方式被对角地布置在凸出或凸角的位置上,以便立柱3的一个带角的边缘和立柱4的一个带角的边缘彼此相对且彼此接触。因此,在立柱3、4的内侧(内部侧)上,形成了像三角形那样的三角形间隙或空间C。
用作衬垫构件的石膏板或灰泥板7、8被分别固定到滑槽1和2位于内部侧的外表面上。各石膏板7、8包括定位在立柱3、4中对应的一个的内部侧的一个侧表面的中间部分上的面对面的端部7a或8b。各石膏板7或8的内表面靠在对应的立柱3或4的上述的一个侧表面和对应的滑槽1或2的外侧表面上。根据通常的使用规格,各石膏板7或8的壁厚W1大约等于12.5毫米。
例如,转角立柱5是通过挤压机连续且整体地成形的坚硬质的合成树脂的长构件,并且具有如扇形形状的扇形截面。转角立柱5包括位于枢转侧的基体部分5a和位于基体部分5a的内部侧的外端部分5b。位于扇形形状的枢转侧的基体部分5a被保持和装配在上述的间隙C中。外端部分5b从立柱3、4的一侧表面上经过相当于石膏板7、8的壁厚W的量而伸向内部侧。各个呈矩形板形式的凸出部分9、10在外端部分5b的两个横向侧整体形成。
各凸出部分9、10是转角立柱5的一部分,并且各凸出部分9或1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大致等于石膏板7、8的壁厚W的壁厚W1。凸出部分9的端面靠在石膏板7的端部7a的端部表面上。凸出部分10的端面靠在石膏板8的端部8a的端部表面上。
外端部分5b具有被弯曲成直到凸出部分9、10基端的圆弧形外表面5c。因此,相对于石膏板7、8的壁厚W1来确定弯曲的外表面5c的曲率半径r,以便形成通过凸出部分9的外表面与石膏板7的外表面7b相连并通过凸出部分10的外表面与石膏板8的外表面8b相连的一个曲面。在该实施例中,弯曲的外表面5c的曲率半径大约等于57.5毫米。
通过用作紧固装置的多个沉头螺钉11、12和多个长尺寸的沉头螺钉51、52将转角立柱5牢固地固定到立柱3、4上。沉头螺钉11、12分别被从外侧水平地拧入到凸出部分9、10中。长尺寸的沉头螺钉51、52分别被从立柱3、4的靠近另外的立柱13、14的那一侧拧入。
通过分别平行于螺钉11、12拧入的螺钉53、54将石膏板7、8固定到立柱3、4上。
上述的凹入转角立柱6是通过如转角立柱5一样挤出整体成形的坚硬质的合成树脂的L形构件。凹入转角立柱6的三角形顶点部分被保持和装配到形成在立柱3、4位于所述内部侧的外侧表面之间的三角形间隙C1中。凹入转角立柱6包括端部6a和端部6b,所述端部6a延伸到位于更远的立柱13的外侧表面的大致中间部分的位置上,该立柱13从立柱3隔开相当于一个立柱的间隔来布置,所述端部6b延伸到位于更远的立柱14的外侧表面的大致中间部分的位置上,该立柱14从立柱4隔开相当于一个立柱的间隔来布置。
凹入转角立柱6具有等于石膏板15的壁厚W2的壁厚,所述石膏板用作衬垫构件并分别邻接在端部6a、6b的端部表面上。此外,通过从端部6a、6b的外侧拧入的多个沉头螺钉16、17来将凹入转角立柱6固定到更远的立柱13、14上。
该凹入的转角立柱6也用作防止在凹入转角中破裂、振动及装配散开的加固件。此外,可以将顶点部分的外侧表面制造成由图2中两条点划线所示的圆弧形状的曲面,并且利用按该方式形成曲面来提高凹入转角立柱6的强度。
因此,该凸出转角结构可以通过将转角立柱5装配并固定在两个立柱3、4之间来形成一弧形凸出转角,并且充分提高至少具有三个立柱3、4和5的凸出转角的强度。
此外,因为仅通过组合立柱3、4和5就可以构造成凸出的转角结构,所以用于该构造的操作是很简单的。通过使用如转角立柱5的标准化通用构件,可以充分抑制成本的增加。
凸出部分9、10的添加还提高了转角立柱5的强度。通过将凸出部分9、10的壁厚设置成大致等于标准石膏板(如使用的石膏板7、8)的壁厚,可以将转角立柱5的弧形外表面和石膏板材7、8的外表面形成为一平滑的连续外表面,因此,提高了附着于外表面上的内部材料(如乙烯基布)的产品质量。
各凸出部分9、10按跨在对应的立柱3或4上的形式装配在对应的立柱3或4的上面。因此,凸出部分9、10在架设的时候可以将转角立柱5准确地定位,并且通过改善与立柱3、4的紧贴度来提高整体的强度。
转角立柱5通过沉头螺钉11、12连接到立柱3、4上。利用该连接结构,可以提高立柱3~5的装配刚度,并且进一步提高凸出转角的强度。
此外,按添加方式将凹入转角立柱6提供给转角立柱5,并且该凹入转角立柱6通过沉头螺钉16、17连接到更远的立柱13、14上。因此,凹入转角立柱6可以提高作为与立柱3、4、13、14协作的整个凸出转角的强度。
通过挤塑法来连续形成转角立柱5和凹入转角立柱6。因此,可以提高成型操作的效率并降低所使用材料的成本。
图4和图5图示了第二实施例,其中转角的直立或垂直的支柱或杆5是如立柱3、4一样由压制成形的钢板那样的金属板或板材构件。第二实施例的转角立柱5是中空的,并且具有与上述角形间隙C一致的扇形形状的截面。转角立柱5的外表面5c被弯曲成具有与上述曲率半径相等的曲率半径的圆弧。
在第二实施例中,凸出部分9、10被取消了。作为替代,石膏板7、8的端部7a、8a分别延伸到转角立柱5外部5b的侧面上。
立柱3、4和转角立柱5通过多个长尺寸的沉头螺钉55、56紧紧连在一起,并且立柱3与4和石膏板7、8通过多个短尺寸的沉头螺钉53、54紧紧连在一起。在其他方面,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因此,第二实施例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金属板立柱3~5的挤压成形法更为容易,并且通过螺钉55、56连接的结构增加了该连接结构的刚度并总体上增加了立柱3~5的强度。
具有内部空腔的中空转角立柱5可以降低重量。对于转角立柱5,可以利用广泛使用的材料并采用传统的构造方法,以便该实施例可以降低成本,并且便于构造操作。
图6图示了相当于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凸出的转角结构被用于从天花板上向下凸出的顶板或隔板。在该基本结构中,该实施例的凸出转角结构基本上与应用于立柱的第一实施例的凸出转角结构一致。
例如,该凸出的转角结构包括长尺寸的直滑槽21、22、两个横柱或杆23、24、和转角立柱或杆25,所述长尺寸的直滑槽21、22按相互垂直状态布置在屋子中一向上的位置上;所述两个横柱或杆23、24垂直地设置在滑槽21、22的面对面的接合端部中;所述转角立柱或杆25被固定在立柱23、24之间的内部侧或屋内侧。
各滑槽21、22是通过压制成形为沟道的薄的金属板或板材,所述沟道形状像一方括号,其横向地开口并且具有大约等于45毫米的宽度W。各滑槽21或22在转角之间延伸。滑槽21、22的面对面的端部21a、22a大致以90°的角度按对接状态布置,在所述对接状态中,滑槽21、22的边缘彼此邻接。
各横柱23、24是具有大致方形截面形状的薄的金属板或板材,并且一个侧面的长度稍微比大约45毫米短。各横柱23、24在水平方向上径直延伸。各横柱23或24的一个端部大致水平地从一侧插入,并且被装配在滑槽21、22中对应的一个中。横柱23、24按彼此靠近的方式被对角地布置在凸出或凸角的位置上,以便横柱23的一个带角边缘和横柱24的一个带角边缘彼此相对并且彼此接触。因此,在横柱23、24的内侧(内部侧)上,形成了像三角形那样的三角形间隙或空间C。
用作衬垫构件的灰泥板或石膏板27、28在内部侧被分别固定到滑槽21、22的外表面上。各石膏板27、28包括位于横柱23、24中对应的一个横柱的在内部侧的一侧表面23a或24a的大致中间部分的端部27a或28b。各石膏板27或28的内表面靠在对应的横柱23或24的上述单的一侧表面23a或24a和对应的滑槽21或22的外侧表面上。根据通常的使用规格,各石膏板27或28的壁厚W1大约等于12.5毫米。
例如,转角横柱25是通过挤压机连续且整体地成形的坚硬合成树脂的长构件,并且具有如扇形形状的扇形截面。转角横柱25包括位于枢转侧的基体部分25a和位于基体部分25a的内部侧的外端部分25b。位于扇形形状的枢转侧的基体部分25a被保持和装配在上述的间隙C中。外端部分25b从横柱23、24的一侧表面23a、24a上通过相当于石膏板27、28的壁厚W的量而伸向内部侧。各个呈矩形板形式的凸出部分29、30在外端部分25b的两侧形成一整体。
各凸出部分29、30是转角横柱25的一部分,并且各凸出部分29或3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大致等于石膏板27、28的壁厚W的壁厚W1。凸出部分29的端面靠在石膏板27的面对面的端部的表面上。凸出部分30的端部表面靠在石膏板28的面对面的端部的表面上。
外端部分25a具有直到凸出部分29、30的底端被弯曲成圆弧形的外表面25c。相对于石膏板26、27的壁厚W来确定弯曲的外表面25c的曲率半径r,以便形成通过凸出部分28、29的外表面与石膏板26、27的外表面26b、27b相连的弯曲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弯曲的外表面25c的曲率半径r大约等于57.5毫米。
通过用作紧固装置的多个沉头螺钉31、32和多个长尺寸的沉头螺钉51、52将转角横柱25牢固地固定到横柱23、24上。沉头螺钉31、32分别被从外侧水平地拧入到凸出部分28、29中。大致按直角分别将长尺寸的沉头螺钉57、58从横柱23、24的外侧表面拧入。
通过平行于沉头螺钉31、32拧入的沉头螺钉59、60,分别将石膏板27、28固定到横柱23、24上。
如上述实例,在立柱23、24的那侧布置有另外的立柱33、34。
因此,如在前述实施例中一样,除凹入转角立柱的效果外,该实施例可以提供凸出转角的足够强度并降低成本。此外,转角的弧形外表面在环境空间(如温柔的和宽阔的生活空间)中提供了显著的变化,并从而改善外观质量。
图7图示了相当于本发明技术方案9所述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转角立柱40具有不同于使用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凸出转角中的结构。
换句话说,该凸出转角的结构在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形成具有括号形截面的滑槽1和2的结构和排列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形成的凹入转角立柱6具有L形截面。然而,直立在滑槽1和2的面对面的接合端部上的转角立柱40是一个通过压制成具有形状的薄的金属板或板材,所述形状包括主柱部分41和弧柱部分42,该主柱部分41被弯成L形,该弧柱部分42形成为如扇状并且在该主柱部分41的外侧上整体成形。
各立柱13、14被成形为具有大致矩形截面。以直角方式彼此相对的立柱13、14的面对端面的端面分别靠在主柱部分41的后述的端部41a、41b的外端表面上。
上述的主柱部分41包括端部41a、41b,它们被布置以便形成直角,并且各端部被成形为具有括号形的截面。端部41a、41b被分别固定地装配在滑槽1和2的面对面的端部中。
通过分别将长尺寸的沉头螺钉61、62从立柱13、14的外端表面拧入到主柱部分41的端部41a、41b中,来将立柱13与14和转角立柱40连接在一起。
扇形弧柱部分42从主柱部分41通过相当于滑槽1和2的壁厚的量和大致相当于石膏板7、8的壁厚W的量伸向内部侧。弧柱部分42具有沿转角被弯曲成圆弧形状的外表面42a。弯曲两个端部42a、42b的每一个以便形成大致V形的形状。端部42a、42b的边界分别在两侧与主柱部分41的边界相连。
相对于石膏板7、8的壁厚W1来确定外表面42a的曲率半径r,以便形成与石膏板7、8的外表面6b、7b相连的弯曲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弯曲的外表面42a的曲率半径r大约等于57.5毫米。
各石膏板7、8包括位于主柱部分41的端部41a、41b中对应的一个端部的在内部侧的一侧表面的大致中间部分上的面对面的端部7a或8a。各石膏板7或8的端面穿过一预定间隙S面对相应的端部42a或42b(缝隙布板)。
上述凹入转角立柱6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立柱是一致的。凹入转角立柱6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整体成形的L形构件。凹入转角立柱6的三角形顶点部分被保持和装配到形成在主柱部分41端部的外侧表面之间的三角形间隙C1中。凹入转角立柱6的端部6a、6b通过沉头螺钉16、17连接到立柱13、14上。作为凹入转角立柱6的材料,可以使用如金属材料和木材的其他材料。
石膏板7、8通过沉头螺钉53、54固定到转角立柱40上。在凹入转角立柱6一侧,石膏板15通过沉头螺钉63、64固定到立柱13、14上。
因此,该实施例可以利用弧柱部分42的弧形外表面42在凸出转角中形成弧形转角部分,并且利用由主柱部分41和弧柱部分42整体成形得到的转角立柱40来充分提高凸出转角的强度。
此外,通过分别将主柱部分41的端部41a、41b直接装配和固定到滑槽1和2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凸出转角部分的强度。
主柱部分41和弧柱部分42是整体成形的。因此,该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通用材料制作转角立柱来简化结构并充分抑制成本的增加。立柱40是中空的。因此,该实施例可以减轻重量,并进一步简化用于运输和构造的操作。
如双点划线所示,可以将氯乙烯的外罩构件43附着到弧柱部分42的外表面42a上。当乙烯基布附着到该外表面上时,该外罩构件可以提供牢固的粘合。
可以使石膏板7、8的端部7a、8a与弧柱部分42的端部42a、42b接触。
此外,可以将该实施例的凸出转角结构应用到图6所示向下凸出的顶板上。
图8和图9图示了如技术方案10所述的内部或室内凹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被用于构成形成在天花板中用于间接照明的凹壁的框架或框架本体70。
框架70主要是由内壁71、基体部分72、两个横向横梁构件74、75、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和外壁77组成。内壁71被形成为大致如正方形形状的矩形框架,并且适当于安装到天花板的凹部中。基体部分72从内壁71的外周表面的上部伸出,并且向外凸出以用于支撑照明设备。各横向横梁构件74或75的截面大致为矩形。两个横向横梁74和75在基体部分72的下部内侧大致彼此靠近地布置的对角线上。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被安装及固定在形成于横向横梁74、75之间外侧的间隙C中,所述间隙C具有三角形截面。转角横向横梁76包括弯曲成圆弧状的外表面76c。外壁77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与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的下部侧连续。横向横梁构件74、75和转角横向横梁76组成围绕框架70的开口73的边界。
例如,内壁71是由具有预定宽度的石膏板形成的。将内壁71的高度设置为与相当于天花板凹部的深度相等的高度。
基体部分72通过金属材料的压制成形被形成为像方括号的形状。基体部分72包括基体端部72a、支承表面72b和直立部分72c。具有较小宽度的底板端部72a按靠在主要部分71上的方式位于内侧。支承表面72b是适当于支撑照明设备(如灯泡)的平板状的中心部分以便装配该照明设备。直立部分72c位于支承表面72b的外侧。直立部分72c与四个长凸起72d集成在一起,所述长凸起各自位于纵向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整个框架70通过所述凸起72d被支撑在天花板上。
通过将薄金属板或薄板弯曲成如图6的实施例中具有大致方形截面的形状来形成横向横梁构件74、75,并且以矩形框架的形式设置。横向横梁构件74、75的带角边缘彼此以对角线的方式相对并且彼此紧靠在一起。
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是合成树脂的整体构件。如图8所示,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按沿着横向横梁构件74、75的矩形形状连续的矩形框架的形式来形成。该横向横梁构件76具有如扇形形状的扇形截面。转角横向横梁76包括枢转侧的基体部分76a、和外端部分76b。位于枢转侧的基体部分76a被保持和装配到上述的间隙C中。外端部分76b包括被平滑地弯曲成圆弧形状的外表面76c。该外表面76c在四个转角S上以圆弧的形式连续形成。
转角横向横梁构件76包括整体成形在两侧的凸出部分78、79。该凸出部分78、79分别凸入到外壁77和内壁部分71中。凸出部分78、79的外端表面分别紧靠在内外墙壁部分71、77的面对面的端部71a、77a的端部表面上。
外壁77如内壁部分71一样是由石膏板形成的。外壁部分77大致水平地延伸一预定长度。

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的凸出转角结构和室内凹壁结构.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作为本发明的建筑物的突出转角结构,截面大致为矩形的两个立柱(3、4)在对角线上大致接近地放置在一对大致为括号状的滑槽(1、2)中,该对滑槽以大约90的角度布置在楼板表面上。此外,合成树脂的转角立柱(5)包括外端部分(5b),该外端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弧形状,转角立柱(5)以装配状态直立在形成于立柱之间的外部侧的大致角形的间隙(C)中。此外,凸出部分(9、10)一体形成在转角立柱的两个侧面上的侧面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