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10094556.7
2006.06.09
CN1882226A
2006.12.20
授权
有权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K 7/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中国香港登记生效日:20141124|||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K 7/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神奈川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登记生效日:20130709|||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K 7/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变更后权利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神奈川登记生效日:201008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5K7/02(2006.01); H05K7/18(2006.01); F16C11/10(2006.01); E05D11/00(2006.01); H04M1/02(2006.01)
H05K7/02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安田晋也
日本东京
2005.06.09 JP 169648/2005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蔡胜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装配在用于柔性接线板的通孔中的防水罩向外脱出。通孔形成在上侧外壳的侧表面上。柔性接线板穿过通孔。防水罩形成在柔性接线板上并且装配在通孔中。铰链罩盖件设置在上侧外壳上,以覆盖柔性接线板。形成在铰链罩盖件上的拉出防止爪从上侧外壳的外侧覆盖防水罩的凸缘。
1.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其容纳着第一电路板;第二外壳,其以可打开/关闭的方式连接着第一外壳,并且容纳着第二电路板;柔性接线板,其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罩盖件,其连接着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一,以覆盖柔性接线板;其中,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被柔性接线板穿过的通孔;柔性接线板带有防水件,其装配在所述通孔中以密封通孔;所述罩盖件具有从外侧覆盖防水件的突起。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具有凸缘,其适于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突起抵靠在所述凸缘上,所述凸缘被保持在突起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之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具有钩状爪,其覆盖着凸缘的侧表面和后表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具有爪。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件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一体。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通过铰链而可以彼此相对折叠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并且具有用于将容纳在第一外壳中的电路板电连接到容纳在第二外壳中的电路板的柔性接线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通常具有通过铰链以可折叠的方式相连的上侧外壳和下侧外壳。 作为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2-13902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3-304310中所公开,铰链被铰链盖覆盖,以改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观。容纳在上侧外壳中的电路板通过柔性接线板连接着容纳在下侧外壳中的电路板。柔性接线板被限定在由铰链盖覆盖着的内部空间中。 作为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4-214927中所公开,柔性接线板通过分别形成在上侧外壳和下侧外壳中的通孔而引入上侧外壳和下侧外壳中。一个防水罩密封所述通孔,以防止水由所述通孔渗入。 然而,在将柔性接线板安置在通孔中的情况下,相对于下侧外壳打开/关闭上侧外壳会导致柔性接线板变形。因此,反复打开/关闭上侧外壳可能引起防水罩从通孔脱落。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4-214927中公开的技术在防水罩上形成了凸缘,并且使凸缘与外壳的外表面接合,由此防止防水罩向外壳内脱落。然而,防水罩仍可能向外壳外脱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凸缘可以形成在防水罩的另一侧,并且与前一凸缘的内表面接合,由此防止防水罩向外脱出。然而,附加的凸缘导致难以将防水罩装配到通孔中。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装配在柔性接线板用通孔中的防水罩向外脱出。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外壳,其容纳着第一电路板; 第二外壳,其以可打开/关闭的方式连接着第一外壳,并且容纳着第二电路板; 柔性接线板,其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彼此电连接; 罩盖件,其以覆盖柔性接线板的方式连接着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一; 其中,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被柔性接线板穿过的通孔; 柔性接线板带有防水件,其装配在所述通孔中以密封通孔; 所述罩盖件具有从外侧覆盖防水件的突起。 所述防水件可以具有凸缘,其适于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突起抵靠在所述凸缘上,所述凸缘被保持在突起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之间。 所述突起可以具有钩状爪,其覆盖着凸缘的侧表面和后表面。 所述突起可以具有爪。 所述罩盖件整体形成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 本发明仅仅通过将覆盖柔性接线板的罩盖件设置在外壳上,就能容易地确保防止防水件从通孔脱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参照附图所作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清楚地展现出来。 图1是作为采用了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线II所作的上侧外壳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剖线III所作的下侧外壳的剖视图。 图4是柔性接线板的俯视图。 图5是从上侧外壳拆下的铰链罩盖件的透视图。 图6是从下侧外壳拆下的铰链罩盖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优选技术措施,但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并不局限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和所显示的例子。 图1是作为采用了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移动电话1具有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它们通过一对铰链4相连。上侧外壳2可以绕铰链4的轴线相对于下侧外壳3转动。在上侧外壳2相对于下侧外壳3关闭时,上侧外壳2的前表面面对着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在上侧外壳2相对于下侧外壳3打开时,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均朝向前侧。 上侧外壳2具有彼此叠置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下侧外壳3具有彼此叠置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一个后盖覆盖着该底侧壳体的后表面。所述一对铰链4包括一对圆柱形本体22、22,它们分别靠近上侧外壳2的位于下侧外壳3一侧的侧表面21的两端形成,一对圆柱形本体32、32,它们分别靠近下侧外壳3的位于上侧外壳2一侧的侧表面31的两端形成,以及一对铰链单元41、41,它们分别插入一个圆柱形本体22和一个圆柱形本体32以及另一个圆柱形本体22和另一个圆柱形本体32中。所述 一对铰链单元41、41使得上侧外壳2可以相对于下侧外壳3转动。 图2是沿图1中的剖线II所作的上侧外壳地剖视图。如图2所示,上侧外壳2是防水型的,其具有完全围绕着上侧外壳2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的装配部分设置的弹性体O形环20。上侧外壳2容纳着电路板24,电路板上装有显示板25或类似物。安装在电路板24上的显示板25在上侧外壳2内部面对着上侧外壳2的前表面,如图5所示。 如图1和2所示,沿着平行于铰链4的轴线的方向呈长条形延伸的通孔23在下侧外壳3一侧(在铰链4一侧)形成在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中。具体地讲,通孔23形成在构成上侧外壳2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之一的侧表面中,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底侧壳体的侧表面中。通孔23从上侧外壳2的外表面(从铰链4一侧)向内延伸穿通。设在带状柔性接线板(柔性印刷电路FPC)5的一个端部的连接器51穿过通孔23向上侧外壳2的内侧延伸,并且连接着电路板24。 图3是沿图1中的剖线III所作的下侧外壳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下侧外壳3容纳着电路板34,该电路板被屏蔽壳体35覆盖。开关片材36安装在屏蔽壳体35上,键片材37安装在开关片材上。 在一个键部从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凸出的情况下,键片材37面对着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用于在构成下侧外壳3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的装配部分确保防水的密封件整体形成在键片材37的周部。 薄按压开关,例如触片开关,与相应的键相关地设置在开关片材36上。开关片材36电连接着电路板34。 如图1和3所示,沿着平行于铰链4的轴线的方向呈长条形延伸的通孔33在铰链4一侧形成在下侧外壳3的侧表面31中。具体地讲,通孔33形成在构成下侧外壳3的顶侧壳体和底侧壳体之一的侧表面中,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底侧壳体的侧表面中。通孔33从下侧外壳3的外表面向内延伸穿通。设在带状柔性接线板5的另一个端部的连接器52穿过通孔33向下侧外壳3的内侧延伸,并且连接着电路板34。电路板34和电路板24通过穿过通孔23和通孔33的柔性接线板5而电连接。 图4是柔性接线板5的俯视图。柔性接线板5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其宽度方向平行于铰链4的轴向。柔性接线板5的中部以螺旋的形式围绕着铰链4的轴线卷绕。连接器51和连接器52相应地设在柔性接线板5的两端。 防水罩70和80整体装配在柔性接线板5上。防水罩70和80用于防止水通过通孔23、33渗透到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中。防水罩70和80分别靠近连接器51、52布置在柔性接线板5上,并且分别装配在通孔23、33中。 防水罩70和80本身可以由弹性体材料形成。或者,防水罩可以包括一个主体部分和一个装配在主体部分外表面上的弹性体O形环73、83。这样的结构使得防水罩本身或防水罩的主体部分能够整体装配在柔性接线板5上。也就是说,防水罩或防水罩的主体部分是利用熔融树脂覆盖作为镶嵌材料的柔性接线板5的一部分、然后固化树脂覆盖部分而形成的。固化的树脂成为防水罩或防水罩的主体部分。 下面具体解释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罩70和80。防水罩70和80具有由镶嵌柔性接线板5的一部分形成的主体部分,并且具有装配在主体部分外表面上的弹性体O形环73、83。如图2和4所示,槽71沿圆周方向形成在防水罩70中部的外表面中,凸缘72凸出形成在防水罩70一端的外表面上。弹性体O形环73装配在槽71中。如图3和4所示,与防水罩70类似,防水罩80具有类似地形成的槽81和凸缘82,弹性体O形环83装配在槽81中。从柔性接线板5的一端向另一端观察防水罩70和80,防水罩70的凸缘72位于防水罩80一侧,防水罩80的凸缘82位于防水罩70一侧。也就是说,凸缘72和凸缘82彼此面对。 装有O形环73的防水罩70被装配在通孔23中,以使O形环73抵靠着通孔23的内壁,如图2所示。防水罩70的凸缘72完全围绕着通孔23与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接合,从而防止防水罩70进入上侧外壳2的内侧。同样,装有O形环83的防水罩80被装配在通孔33中,以使O形环83抵靠着通孔33的内壁,并且凸缘82与下侧外壳3的侧表面31接合,如图3所示。 如图5所示,与徽标板部分形成一体的铰链罩盖件61附着在上侧外壳2的前表面上,铰链罩盖件63安装在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上。铰链罩盖件61具有两个半圆柱形罩盖部分62、62,它们的宽度(沿圆柱延伸方向的长度)不同。铰链罩盖件63同样具有两个不同宽度的半圆柱形罩盖部分64、64。宽罩盖部分62与宽罩盖部分64之间的组合,以及窄罩盖部分62与窄罩盖部分64之间的组合,构成两个具有不同宽度的圆柱形罩盖91、91。参看图5,窄的右侧罩盖91覆盖着右侧圆柱形本体22,宽的左侧罩盖91覆盖着左侧圆柱形本体22。 如图6所示,与覆盖着光标键周围的键板部分形成一体的铰链罩盖件65安装在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上,铰链罩盖件67安装在下侧外壳3的侧表面31上。铰链罩盖件65具有半圆柱形罩盖部分66。铰链罩盖件67具有半圆柱形罩盖部分68。罩盖部分66与罩盖部分68之间的组合构成了圆柱形罩盖92。下侧外壳3具有附设在其上的一对铰链罩盖69、69,用于分别覆盖圆柱形本体32、32。 通过将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由铰链4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铰链罩盖件61、63、65、67,罩盖92被定位在两个罩盖91、91之间。由宽罩盖91(图5中的左侧罩盖91)的一部分和罩盖92覆盖的内部空间被限定在所述一对铰链4之间。该内部空间容纳着延伸于防水罩70和防水罩80之间的柔性接线板5的中部。换言之,柔性接线板5被铰链罩盖件61的宽罩盖部分62、铰链罩盖件63的宽罩盖部分64、铰链罩盖件65的罩盖部分66和铰链罩盖件67的罩盖部分68覆盖。为了简化说明,铰链罩盖件61和65未在图1中示出,柔性接线板5未在图5中示出。 如图1、2、5所示,一个突起63b具有设在其远端部的两个钩状爪63a。所述两个爪63a之间的间隔等于或略宽于柔性接线板5的宽度。通过将铰链罩盖件63安装在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上,爪63a的末端与形成在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更具体地讲,位于铰链4一侧的顶侧壳体内壁的端部)上的爪26接合。这样,突起63b被这样定位,即从上侧外壳2的外侧(从铰链4一侧)部分地覆盖防水罩70的凸缘72的侧表面部分72a和后表面部分(外端面)72b。也就是说,防水罩70的凸缘72的沿宽度方向从柔性接线板5凸出的区域的后表面部分72b以及与后表面部分72b相延续的侧表面部分72a由爪63a接纳,防水罩70的凸缘72的沿厚度方向从柔性接线板5凸出的区域的后表面部分72b被位于两个爪63a之间的突起63b的末端部分接纳。其他后表面部分72b被形成在铰链罩盖件61的宽罩盖部分62的基部处的平坦突起61a覆盖,并且被突起61a的末端部分接纳。 换言之,防水罩70的凸缘72被保持在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与突起63b和突起61a之间,从而利用突起63b和突起61a防止防水罩70被从通孔23意外拉出。 如图3和6所示,一个突起65b具有设在其远端部的两个爪65a。所述两个爪65a之间的间隔等于或略宽于柔性接线板5的宽度。通过将铰链罩盖件65安装在下侧外壳3上,突起65b被这样定位,即从下侧外壳3的外侧(从铰链4一侧)部分地覆盖防水罩80的凸缘82的后表面部分82b。也就是说,防水罩80的凸缘82的沿宽度方向从柔性接线板5凸出的区域的后表面部分(外端面)82b由爪65a接纳,防水罩80的凸缘82的沿厚度方向从柔性接线板5凸出的区域的后表面部分82b被位于两个爪65a之间的突起65b的末端部分接纳。 也就是说,防水罩80的凸缘82被保持在下侧外壳3的侧表面31与突起65b之间,从而利用突起65b防止防水罩80被从通孔33意外拉出。 根据这个实施例,如前所述,随着分别装有O形环73、83的防水罩70、80被装配在相应的通孔23、33中,水不能渗入到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中。由于防水罩70、80通过镶嵌模塑而与柔性接线板5形成一体,因此可以在防水罩70、80与柔性接线板5之间的界面处确保高粘着性和水密性。 在其末端部分带有两个爪63a的突起63b在铰链罩盖件63处被设置在覆盖着柔性接线板5的罩盖部分64处,并且被布置成覆盖防水罩70的凸缘72的侧表面部分72a和后表面部分72b。即使有趋于导致柔性接线板5的防水罩70从上侧外壳2的通孔23拉出的力施加在防水罩70上,防水罩70的凸缘72的侧表面部分72a和后表面部分72b也会抵靠在突起63b上并被突起63b接纳。这会导致防水罩70被保持在突起63b与上侧外壳2的侧表面21之间,从而防水罩70不会从通孔23脱出。结果,本实施例可以长时间确保防水性。 在其末端部分带有两个爪65a的突起65b在铰链罩盖件65处被设置在覆盖着柔性接线板5的罩盖部分66处,并且被布置成覆盖防水罩80的凸缘82的后表面部分82b。即使有趋于导致柔性接线板5的防水罩80从下侧外壳3的通孔33拉出的力施加在防水罩80上,防水罩80的凸缘82的后表面部分82b也会抵靠在突起65b上并被突起65b接纳。这会导致防水罩80被保持在突起65b与下侧外壳3的侧表面31之间,从而突起65b可以确保防水罩80不会被意外拉出,以及具有高防水性。 由于具有两个爪的突起63b、65b分别与铰链罩盖件63、65形成一体,因此仅仅将铰链罩盖件63、65安装到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上就能够防止防水罩70、80被拉出。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 例如,尽管描述了铰链罩盖件65的用于防止防水罩80被拉出的突起65b与覆盖柔性接线板5的罩盖部分66形成一体,而铰链罩盖件65与构成下侧外壳3的壳体元件分开形成为单独部件,并且安装在下侧外壳3的前表面或顶侧壳体上,然而,铰链罩盖件65也可以与下侧外壳3形成一体。也就是说,覆盖柔性接线板5的罩盖部分可以形成在构成外壳的壳体元件上,并且可以设有拉出防止突起,以防止防水罩(防水件)被拉出。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具有两个爪的突起63b、65b分别设置在罩盖部分64、66处,用以保护柔性接线板5,然而,也可以将不带爪的突起63b、65b设置在罩盖部分64、66处。或者,可以将爪单独地设置在罩盖部分64、66处。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每个突起63b、65b具有两个爪63a、65a,但所述突起均可以具有一个爪63a、65a,或是三个或更多个爪。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通过突起63b、65b实现防止分别装于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上的防水罩70、80被拉出,但也可以仅对防水罩70、80之一采取防止拉出措施。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用于防止防水罩70拉出的爪63a被成形为钩状,而用于防止防水罩80拉出的爪65a被成形为平坦形状,但这两个爪都可以是钩状或平坦形状的。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当趋向于导致防水罩70、80被拉出的力从通孔23、33施加到防水罩70、80上时,突起63b、65b和形成在它们上的爪63a、65a推抵防水罩70、80,但突起63b、65b和形成在它们上的爪63a、65a也可以被预先布置成推抵在防水罩70、80上。 在前面实施例中,作为密封通孔23、33的防水件的防水罩70、80包括主体部分和弹性体O形环73、83,主体部分通过镶嵌模塑附着在柔性接线板上。然而,集成有O形环部分的防水罩70、80可以利用构成防水罩70、80的弹性体类的软弹性材料通过镶嵌模塑整体附着在柔性接线板5上。柔性接线板5和防水罩70、80可以被形成为单独的部件,然后通过防水粘结剂或类似物将它们粘接在一起。 尽管前面描述了这样的实施例,即凸缘72和82分别设在防水罩70、80上,但也可能不需要凸缘72、82,例如,通孔23、33在内端侧使其上下方向宽度缩窄,以防止防水罩从相应的外壳中脱出。 在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通孔23、33分别形成在上侧外壳2和下侧外壳3中,以允许插入柔性接线板5。然而,如果通孔只形成在一个外壳中,而来自另一外壳的柔性接线板5的引出部分采用另一种防水结构,则本发明可以只应用在所述一个外壳中的通孔上。 尽管前面利用移动电话1作为电子装置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设有柔性接线板的膝上型电脑、数字照相机、腕表、PDA(个人数字助理)、电子记事本、便携式收音机以及其它可折叠电子装置。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实施方式及变化。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非实施例限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及权利要求的等同替换所覆盖的范围内所作出的各种修改均应认为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要求2005年6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69648的优先权,该申请中的所有内容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便携式电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电子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装配在用于柔性接线板的通孔中的防水罩向外脱出。通孔形成在上侧外壳的侧表面上。柔性接线板穿过通孔。防水罩形成在柔性接线板上并且装配在通孔中。铰链罩盖件设置在上侧外壳上,以覆盖柔性接线板。形成在铰链罩盖件上的拉出防止爪从上侧外壳的外侧覆盖防水罩的凸缘。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