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4325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1529.5

申请日:

2014.04.08

公开号:

CN103924577A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10申请日:2014040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10

主分类号:

E02D3/10

申请人: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蒋小鹏; 孟宪鹏; 乐绍林; 李少莉; 吴俊明; 朱慈祥

地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22号东沙大厦20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俞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施工方法,连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土中,将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土,监测管上端高于砂垫层;在所述监测管外同轴埋入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检测管上端;将真空膜平铺在砂垫层上并将真空膜开口穿过套管,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连接;将粘土浆液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表面;地基处理层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和监测管,用堆载料将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本发明具有材料简单、操作灵活、密封性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包括监测管(1)和真空膜(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监测管(1)同轴设置的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大于监测管(1),所述监测管(1)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土(7),所述套管(2)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处理层(6),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1)上端,所述监测管(1)与套管(2)之间充满粘土浆液(3),所述真空膜(4)水平铺展穿过套管(2)并与套管(2)四周密封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粘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6)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在地基处理层(6)内高度至少为1m。

5.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
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或低于检测管(1)上端;
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上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粘接连接;
d.将粘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3)上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5)表面;
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6)中。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 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管(2)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在地基处理层(6)内高度至少为1m。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由水和粘土混合而成,其中粘土质量含量不低于30%,粘土浆液浓度不低于1.3kg/L,粘土中黏粒质量含量不低于30%。

说明书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中的一种监测管件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兼备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软土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处理深度大、工后沉降小、施工造价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需要设置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监测管装置,用于实时掌控地基处理各项数据,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土中,上端穿过真空膜和堆载料露出地面,便于监测。为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这些监测管的埋设深度往往比地基处理深度大,以保证监测管不随处理范围内地基土的沉降而沉降,这样监测的数据才能真实有效;而铺在地面的真空膜和堆载料随着地基处理层土的沉降而沉降,因此,就需要监测管与真空膜之间既要连接紧密不漏气,也要可以相对移动不至于使真空膜拉裂。
长期以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式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所探讨较多的话题,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真空预压中,大多采用胶粘方式使密封膜与监测管密封完好,也有人采用塑料法兰连接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中较难实施。由于检测管需要固定不动,埋设深度比地基处理深度大,真空预压施工中真空膜相对监测管是沉降移动的,需要人工不断的维护粘接处防止拉裂漏气;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中,堆载后则无法对粘接处进行维护,若按照真空预压时的方法处理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随着沉降的发生连接处会拉裂漏气且无法维护补救,造成地基处理 失败。因此,急需一种简单、可靠的监测管和真空膜的连接方法来保证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顺利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包括监测管和真空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监测管同轴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直径大于监测管,所述监测管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土,所述套管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处理层,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上端,所述监测管与套管之间充满粘土浆液,所述真空膜水平铺展穿过套管并与套管四周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
优选的,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
优选的,所述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层,监测管上端高于砂垫层;
b.在所述监测管外同轴埋入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至少1m,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上端;
c.将真空膜平铺在砂垫层上并将真空膜开口穿过套管,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连接;
d.将粘土浆液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表面;
e.地基处理层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和监测管,用堆载料将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
优选的,所述套管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
优选的,所述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
优选的,所述粘土浆液由水和粘土混合而成,其中粘土质量含量不 低于30%,浆液浓度不低于1.3kg/L,粘土中黏粒质量含量不低于30%。
本发明中,采用与监测管同轴的套管周围与真空膜连接,当施工时地基处理层沉降,由于套管埋深较浅,套管和真空膜会随之沉降,而监测管埋深较深仍插地基土无变化,使监测管在施工中性能稳定,测得的数据真实有效。而且监测管与套管之间充满粘土浆液,真空膜与监测管之间密封不漏气,保证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软基处理技术正常实施。
当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时,套管稳定性较高,保持与地基处理层同步沉降同时避免晃动。
本发明中,连接施工方法简单容易实施,当套管长度不够时还可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粘土浆液中粘土质量含量不低于30%时,粘土浆液不会因浓度太小而直接灌入地基处理层,若施工过程中粘土浆液部分渗入地基处理层可以继续补充至要求高度。
本发明的连接施工方法具有材料简单、操作灵活、密封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其中:1.监测管2.套管3.粘土浆液4.真空膜5.砂垫层6.地基处理层7.地基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2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
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比监测管1大5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1m,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于监测管1上端;
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 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
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
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
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40%,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土黏粒质量含量为40%。
实施例2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1.2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
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比监测管1大4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4m,所述套管2上端比监测管1上端低0.5m;
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
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
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
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45%,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土黏粒质量含量为45%。
实施例3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1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
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比监测管1大6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2m,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于监测管1上端;
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
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
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
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50%,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土黏粒质量含量为50%。
如图1-2所示,施工时地面经处理有外向内依次分为砂垫层5、地基处理层6、地基土7。钻孔后监测管1下端竖直插入至地基土7,监测管1上端露出地面,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真空泵抽真空在地基中产生负压,使土体孔隙中的水分排出,会造成地基处理层6向下沉降,砂垫层5随之下降。由于监测管1下端是竖直插入至地基土7中,因此不会发生移动,而套管2、粘土浆液3和真空膜4会因砂垫层5的沉降同时沉降,此时粘土浆液3既能使套管2沿监测管1自由向下滑动,又能保证监测管1与套管2的气密性。而且套管2与真空膜4间紧密粘接,使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577A43申请公布日20140716CN103924577A21申请号201410141529522申请日20140408E02D3/1020060171申请人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22号东沙大厦20层72发明人蒋小鹏孟宪鹏乐绍林李少莉吴俊明朱慈祥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代理人俞鸿54发明名称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施工方法,连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土中,将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土。

2、,监测管上端高于砂垫层;在所述监测管外同轴埋入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检测管上端;将真空膜平铺在砂垫层上并将真空膜开口穿过套管,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连接;将粘土浆液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表面;地基处理层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和监测管,用堆载料将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本发明具有材料简单、操作灵活、密封性好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577ACN103924577A1/1页21一种软基。

3、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包括监测管(1)和真空膜(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监测管(1)同轴设置的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大于监测管(1),所述监测管(1)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土(7),所述套管(2)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处理层(6),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1)上端,所述监测管(1)与套管(2)之间充满粘土浆液(3),所述真空膜(4)水平铺展穿过套管(2)并与套管(2)四周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粘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下。

4、液面在地基处理层(6)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在地基处理层(6)内高度至少为1M。5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或低于检测管(1)上端;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上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粘接连接;D将粘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

5、3)上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5)表面;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6)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管(2)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在地基处理层(6)内高度至少为1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土浆液(3)由水。

6、和粘土混合而成,其中粘土质量含量不低于30,粘土浆液浓度不低于13KG/L,粘土中黏粒质量含量不低于30。权利要求书CN103924577A1/4页3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中的一种监测管件与真空膜连接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兼备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双重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软土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处理深度大、工后沉降小、施工造价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0003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需。

7、要设置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监测管装置,用于实时掌控地基处理各项数据,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土中,上端穿过真空膜和堆载料露出地面,便于监测。为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这些监测管的埋设深度往往比地基处理深度大,以保证监测管不随处理范围内地基土的沉降而沉降,这样监测的数据才能真实有效;而铺在地面的真空膜和堆载料随着地基处理层土的沉降而沉降,因此,就需要监测管与真空膜之间既要连接紧密不漏气,也要可以相对移动不至于使真空膜拉裂。0004长期以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式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所探讨较多的话题,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真空预压中,大多采用胶粘方式使密封膜与监测管密封完好。

8、,也有人采用塑料法兰连接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中较难实施。由于检测管需要固定不动,埋设深度比地基处理深度大,真空预压施工中真空膜相对监测管是沉降移动的,需要人工不断的维护粘接处防止拉裂漏气;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中,堆载后则无法对粘接处进行维护,若按照真空预压时的方法处理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随着沉降的发生连接处会拉裂漏气且无法维护补救,造成地基处理失败。因此,急需一种简单、可靠的监测管和真空膜的连接方法来保证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顺利实施。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基处。

9、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结构,包括监测管和真空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监测管同轴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直径大于监测管,所述监测管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土,所述套管下端竖直插入地基处理层,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上端,所述监测管与套管之间充满粘土浆液,所述真空膜水平铺展穿过套管并与套管四周密封连接。0007优选的,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0008优选的,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0009优选的,所述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说明书CN103924577A2/4页4括以下步骤0011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

10、监测管下端埋入地基层,监测管上端高于砂垫层;0012B在所述监测管外同轴埋入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至少1M,所述套管上端平齐或低于监测管上端;0013C将真空膜平铺在砂垫层上并将真空膜开口穿过套管,所述真空膜与套管四周粘接连接;0014D将粘土浆液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粘土浆液液面高度平齐或高于砂垫层表面;0015E地基处理层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和监测管,用堆载料将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0016优选的,所述套管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0017优选的,所述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0018优选的,所述粘土浆液由水和粘土混合而成,其中粘土质量含量不低于30,浆液浓度不。

11、低于13KG/L,粘土中黏粒质量含量不低于30。0019本发明中,采用与监测管同轴的套管周围与真空膜连接,当施工时地基处理层沉降,由于套管埋深较浅,套管和真空膜会随之沉降,而监测管埋深较深仍插地基土无变化,使监测管在施工中性能稳定,测得的数据真实有效。而且监测管与套管之间充满粘土浆液,真空膜与监测管之间密封不漏气,保证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软基处理技术正常实施。0020当套管在地基处理层内高度至少为1M时,套管稳定性较高,保持与地基处理层同步沉降同时避免晃动。0021本发明中,连接施工方法简单容易实施,当套管长度不够时还可采用接头竖直向上接长。粘土浆液中粘土质量含量不低于30时,粘土浆液不会因浓。

12、度太小而直接灌入地基处理层,若施工过程中粘土浆液部分渗入地基处理层可以继续补充至要求高度。0022本发明的连接施工方法具有材料简单、操作灵活、密封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00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0025其中1监测管2套管3粘土浆液4真空膜5砂垫层6地基处理层7地基土。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7实施例10028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9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2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0030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

13、径比监测管1大5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1M,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于监测管1上端;说明书CN103924577A3/4页50031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0032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0033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0034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40,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土黏粒质量含量为40。0035实施例20036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7。

14、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12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0038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比监测管1大4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4M,所述套管2上端比监测管1上端低05M;0039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0040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0041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0042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45,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

15、土黏粒质量含量为45。0043实施例30044一种软基处理中监测管与真空膜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5A竖直钻孔直至地基层中,将监测管1下端埋入地基层1M,监测管1上端高于砂垫层5为1M;0046B在所述监测管1外同轴埋入套管2,所述套管2直径比监测管1大6CM,所述套管2下端到达地基处理层6内2M,所述套管2上端平齐于监测管1上端;0047C将真空膜4平铺在砂垫层5并将真空膜4开口穿过套管2,所述真空膜4与套管2四周用防水胶水粘接;0048D将泥土浆液3灌入套管与监测管之间的间隙,所述粘土浆液下液面在地基处理层中;0049E地基处理层6沉降完全后截断套管2和监测管1,用堆载料将套管2与监。

16、测管1之间的间隙回填密实。0050其中所述泥土砂浆粘土质量含量为50,粘土浆液浓度为14KG/L,粘土黏粒质量含量为50。0051如图12所示,施工时地面经处理有外向内依次分为砂垫层5、地基处理层6、地基土7。钻孔后监测管1下端竖直插入至地基土7,监测管1上端露出地面,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中,真空泵抽真空在地基中产生负压,使土体孔隙中的水分排出,会造成地基处说明书CN103924577A4/4页6理层6向下沉降,砂垫层5随之下降。由于监测管1下端是竖直插入至地基土7中,因此不会发生移动,而套管2、粘土浆液3和真空膜4会因砂垫层5的沉降同时沉降,此时粘土浆液3既能使套管2沿监测管1自由向下滑动,又能保证监测管1与套管2的气密性。而且套管2与真空膜4间紧密粘接,使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说明书CN103924577A1/1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2457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