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4200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20616.0

申请日:

2006.03.30

公开号:

CN1837469A

公开日:

2006.09.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B1/00(2006.01); E01B3/34(2006.01); E01B31/00(2006.01); E04G21/12(2006.01)

主分类号:

E01B1/00

申请人: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钱振地; 江成; 肖俊恒; 刘振民; 王智勇; 吴海涛; 张雷; 白昆华; 吴利清; 杨先凤; 王江; 张志红; 龚斯昆

地址:

610081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世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属于给轨道板施加预应力的技术领域,包括有清除杂质;安放锚环和夹片;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将液压千斤顶与油泵和油压表连接;张拉顺序为先横向后纵向,并且都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逐根张拉,预应力筋单根张拉控制力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用机械方法切断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本发明经过张拉后的轨道板预应力筋达到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增加了轨道板的抗裂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有如下步骤:
A、待张拉的轨道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C60以上,弹性模量达到36GPa,轨道板养护时间至少10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
B、清除轨道板上预应力筋张拉端锚穴和固定端锚穴内的灰渣,清除锚穴内预应力筋表面的包裹层和油脂;
C、在张拉端锚穴内的预应力筋上套上锚环,将夹片塞入锚环和预应力筋之间的空隙,且保证锚环轴向与锚垫板垂直,锚垫板是预先浇筑于锚穴内且套在预应力筋上;
D、在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将液压千斤顶分别与油泵和油压表连接,然后进行两次以上的空运行;
E、轨道板纵、横向预应力筋单根张拉控制力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张拉顺序为先张拉横向预应力筋后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并且都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逐根张拉;
F、张拉完毕后,将张拉端预应力筋上的夹片塞入锚环和预应力筋之间的空隙,使得预应力筋锚固,再用机械方法切断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外的长度在10~20mm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用液压千斤顶在使用前应与油压表配套标定,液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并且液压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的标定期不得超过一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施应力值应采用双控,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作校核,并且实际伸长值与设计伸长值的差值不得超过±6%,实测伸长值宜以20%张拉力作为测量的初始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可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即安装液压千斤顶后,推进手柄;液压千斤顶进油到0-8MPa保持载荷并调整标尺到零位;张拉控制应力为σk并保持载荷2分钟同时记录标尺的伸长值;顶压锚固,且顶压力油表读数为12-15MPa;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拉出手柄;再次张拉至控制应力σk,保持载荷并用旋转手柄锁紧锚具;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卸下液压千斤顶。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预应力筋隔一根逐次张拉。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张拉后,所述夹片的错位量控制在1mm以内,外露量控制在3mm以上,整块轨道板的断丝、滑丝数量控制在1%以内,且每根钢绞线内最多允许断、滑丝数量不超过一根丝,超过时应用退锚器退锚并更换预应力筋。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块轨道板两端同时张拉时采用校正系数相近的液压千斤顶。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张拉纵向预应力筋时液压千斤顶应使用加长套,缺口边靠混凝土。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应力σk为128KN。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或为钢绞线或为纲丝或预应力钢棒。

说明书

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张拉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板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适应高速铁路的高平稳性、高耐久性、舒适性的要求,需要采用和发展少维修的无碴轨道。由于钢轨安装于轨道板上,轨道板要长时间高负荷承载,因此轨道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及抗裂性能,所以需要对轨道板的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轨道板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的张拉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主要有如下步骤:
A、待张拉的轨道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C60以上,弹性模量达到36GPa,轨道板养护时间至少10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
B、清除轨道板上预应力筋张拉端锚穴和固定端锚穴内的灰渣,清除锚穴内预应力筋表面的包裹层和油脂;
C、在张拉端锚穴内的预应力筋上套上锚环,将夹片塞入锚环和预应力筋之间的空隙,且保证锚环轴向与锚垫板垂直,锚垫板是预先浇筑于锚穴内且套在预应力筋上;
D、在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将液压千斤顶分别与油泵和油压表连接,然后进行两次以上地空运行;
E、轨道板纵、横向预应力筋单根张拉控制力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张拉顺序为先张拉横向预应力筋后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并且都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逐根张拉;
F、张拉完毕后,将张拉端预应力筋上的夹片塞入锚环和预应力筋之间的空隙,使得预应力筋锚固,再用机械方法切断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外的长度在10~20mm范围内。
所述张拉用液压千斤顶在使用前应与油压表配套标定,液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并且液压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的标定期不得超过一周。
预施应力值应采用双控,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作校核,并且实际伸长值与设计伸长值的差值不得超过±6%,实测伸长值宜以20%张拉力作为测量的初始点。
所述C步骤中可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即
安装液压千斤顶后,推进手柄;液压千斤顶进油到0-8MPa保持载荷并调整标尺到零位;张拉控制应力为σk并保持载荷2分钟同时记录标尺的伸长值;顶压锚固,且顶压力油表读数为12-15MPa;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拉出手柄;再次张拉至控制应力σk,保持载荷并用旋转手柄锁紧锚具;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卸下液压千斤顶。
所述横向预应力筋隔一根逐次张拉。
张拉后,所述夹片的错位量控制在1mm以内,外露量控制在3mm以上,整块轨道板的断丝、滑丝数量控制在1%以内,且每根钢绞线内最多允许断、滑丝数量不超过一根丝,超过时应用退锚器退锚并更换预应力筋。
每块轨道板两端同时张拉时采用校正系数相近的液压千斤顶。
张拉纵向预应力筋时液压千斤顶应使用加长套,缺口边靠混凝土。
所述控制应力σk优选为128KN。
所述预应力筋或为钢绞线或为纲丝或为预应力钢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张拉后的轨道板预应力筋基本无缩量,保证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效果,增加了轨道板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如下:
一种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主要有如下步骤:
A、待张拉的轨道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C60以上,弹性模量达到36GPa,轨道板养护时间至少10天以上,方可进行张拉;
B、清除轨道板上钢绞线张拉端锚穴和固定端锚穴内的灰渣,清除锚穴内钢绞线表面的包裹层和油脂;
C、在张拉端锚穴内的钢绞线上套上锚环,将夹片塞入锚环和钢绞线之间的空隙,且保证锚环轴向与锚垫板垂直,锚垫板是预先浇筑于锚穴内且套在钢绞线上;
D、在钢绞线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将液压千斤顶分别与油泵和油压表连接,然后进行两次以上的空运行;
E、轨道板纵、横向钢绞线单根张拉控制力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σk为128KN,张拉顺序为先张拉横向钢绞线后张拉纵向钢绞线,并且都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逐根张拉;
F、张拉完毕后,将张拉端钢绞线上的夹片塞入锚环和钢绞线之间的空隙,使得钢绞线锚固,再用机械方法切断外露多余的钢绞线,钢绞线切断后露出锚具外的长度在10~20mm范围内。
所述C步骤中可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即
安装液压千斤顶后,推进手柄;液压千斤顶进油到0-8MPa保持载荷并调整标尺到零位;张拉控制应力为σk为128KN,并保持载荷2分钟同时记录标尺的伸长值;顶压锚固,且顶压力油表读数为12-15MPa;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拉出手柄;再次张拉至控制应力σk,保持载荷并用旋转手柄锁紧锚具;液压千斤顶回油至零,卸下液压千斤顶。
所述张拉用液压千斤顶在使用前应与油压表配套标定,液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并且液压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的标定期不得超过一周。
预施应力值应采用双控,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伸长值作校核,并且实际伸长值与设计伸长值的差值不得超过±6%,实测伸长值宜以20%张拉力作为测量的初始点。
张拉后,所述夹片的错位量控制在1mm以内,外露量控制在3mm以上,整块轨道板的断丝、滑丝数量控制在1%以内,且每根钢绞线内最多允许断、滑丝数量不超过一根丝,超过时应用退锚器退锚并更换钢绞线。
每块轨道板两端同时张拉时采用校正系数相近的液压千斤顶。

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板预应力张拉方法,属于给轨道板施加预应力的技术领域,包括有清除杂质;安放锚环和夹片;安装液压千斤顶,并将液压千斤顶与油泵和油压表连接;张拉顺序为先横向后纵向,并且都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逐根张拉,预应力筋单根张拉控制力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k;用机械方法切断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本发明经过张拉后的轨道板预应力筋达到设计张拉控制应力k,增加了轨道板的抗裂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