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4013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20055.X

申请日:

2005.12.15

公开号:

CN1982710A

公开日:

200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F04B47/02(2006.01); E21B43/00(2006.01)

主分类号:

F04B47/02

申请人:

国营第三八八厂;

发明人:

刘建魁; 李进义; 高宏; 许家勤; 高立成; 兰金堂

地址:

443000湖北省宜昌市云集路21-3号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属于用于油田常规开采稠油井或含砂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含稠油井或含砂稠油井的深井抽油设备。其主要由泵筒组件总成和柱塞组件总成构成。采用大小泵串联结构,在下行过程时具有液压反馈力,可帮助抽油杆克服稠油阻力下行;无固定阀,可实现不动管柱热采,作业时具有自动泄油功能,无需泄油器,也可不动管柱实现正反向洗、冲砂。本装置中柱塞为等径柱塞,使原油中的砂不易进入柱塞与泵筒环形腔,可避免砂子拉伤柱塞、泵筒,造成砂卡;下出油阀埋入上柱塞内腔,避免了出油阀罩与泵筒环形腔之间易积砂、积异物拉伤泵筒,造成泵失效的缺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包括泵筒组件总成和柱塞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泵筒组件总成中的上泵筒(3)与泵筒接箍(1)连接,下泵筒(11)与下泵筒接箍(13)连接,上泵筒(3)与下泵筒(11)之间通过串连接箍(9)连接,下泵筒(11)内径为等径;柱塞组件总成中上柱塞(4)安装在上泵筒(3)内,下柱塞(10)安装在下泵筒(11)内,上柱塞(4)为等径柱塞,其上端为公螺纹,与上出油阀(2)连接,上柱塞(4)下端为内螺纹,与中间出油头(6)连接,中间出油头(6)与进油阀(7)连接,下出油阀(5)位于上柱塞(4)下端内腔,上柱塞(4)与下柱塞(10)之间设有中间加长接头(8),中间加长接头(8)与进油阀(7)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其特征在于:上柱塞(4)与上泵筒(3)配合面两端保持锋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其特征在于:下泵筒(11)内腔两端口部保持锋利。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其特征在于:出油阀(7)与上柱塞(4)螺纹连接处、上柱塞(4)与中间出油接头(6)螺纹连接处、中间出油接头(6)与进油阀(7)螺纹连接处、进油阀(7)与中间加长接头(8)螺纹连接处每处均设有防松螺钉(14)。

说明书

反馈式防砂抽稠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常规开采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稠油井及常规开采含砂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含砂稠油井中抽汲原油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馈式抽稠泵,采用了大小泵串联的形式,在下行程具有液压反馈力,可帮助抽油杆克服稠油阻力下行;该泵无固定阀,可实现不动管柱热采,具有自动泄油功能,无需泄油器,适应于常规开采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稠油井。但由于没有考虑防砂问题,在含砂油井中使用时,柱塞和泵筒环形腔易积砂,造成卡泵;此外,由于下出油阀没有设计在柱塞内腔,下出油阀罩与泵筒之间的环形腔也极易积砂和积异物,造成卡泵,使泵失效,现有的反馈式抽稠泵不适应于含砂稠油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留了现有的反馈式抽稠泵的特点,又具有防砂功能,可以在常规开采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稠油井中使用,又可以在含砂的常规开采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稠油井中使用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包括泵筒组件总成和柱塞组件总成,泵筒件总成中的上泵筒3与泵筒接箍1连接,下泵筒11与下泵筒接箍13连接,上泵筒3与下泵筒11之间通过串连接箍9连接,下泵筒11内径为等径;柱塞组件总成中上柱塞4安装在上泵筒3内,下柱塞10安装在下泵筒11内,上柱塞4为等径柱塞,其上端为公螺纹,与上出油阀2连接,上柱塞4下端为内螺纹,与中间出油头6连接,中间出油头6与进油阀7连接,下出油阀5位于上柱塞4下端内腔,上柱塞4与下柱塞10之间设有中间加长接头8,中间加长接头8与进油阀7连接。上柱塞4与上泵筒3配合面两端保持锋利。下泵筒11内腔两端口部保持锋利。出油阀7与上柱塞4螺纹连接处、上柱塞4与中间出油接头6螺纹连接处、中间出油接头6与进油阀7螺纹连接处、进油阀7与中间加长接头8螺纹连接处每处均设有防松螺钉14。
本发明所提供的反馈式防砂抽稠泵,设有上柱塞上端的上出油阀和埋在上柱塞下端内腔的下出油阀两套出油阀,提高了泵的可靠性和泵效;上柱塞上端为公螺纹,直接与上出油阀连接,减少了一个出油阀接头,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出油阀接头与筒环形间隙造成的砂卡弊端;上柱塞外径为等径,可防止原油中砂子进入上泵筒,避免砂卡;同时上柱塞两端保持锋利,可有效刮除泵筒上粘附的砂子等污物;下出油阀埋在上柱塞下端内腔,与现有泵相比,减少了下出油阀罩,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并且减少泵的余隙,提高了泵效,更主要的是避免了下出油阀罩与泵筒间隙积砂、积异物,拉伤柱塞和泵筒,最终造成砂卡,使泵失效的弊端。下泵筒内径为等径,可防止砂子进入下泵筒内,避免砂卡;内腔两端口部保持锋利,可有效刮除下柱塞上粘附的砂子等污物。出油阀与上柱塞螺纹连接处、上柱塞与中间出油接头螺纹连接处、中间出油头与进油阀螺纹连接处、进油阀与中间加长接头螺纹连接处每处均设有防松螺钉,可有效避免螺纹滑扣、松扣和脱扣,大大提高了抽油泵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松螺钉装配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上、下出油阀和上柱塞的装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上行程时,柱塞组件通过抽油杆在抽油机的带动下上行,上泵筒3与下柱塞10环形腔容积变大,泵腔内压力降低,上出油阀2下出油阀5在液柱的作用下关闭,进油阀7打开,油井内液体经导向接头12、下柱塞10、中间加长接头8、进油阀7、中间出油接头6排入上泵筒3与下柱塞10环形腔;同时,上柱塞4以上液体通过油管排至地面装置。下冲程时,柱塞组件下行,上泵筒3与下柱塞10环形腔容积变小,泵腔内压力增大,出油阀打开,上泵筒3与下柱塞10环形腔内液体通过中间出油接头6、下出油阀5、上柱塞4、上出油阀2排到油管内;进油阀关闭,由于上下柱塞面积不同,因此,液柱和沉没压力的压力差对抽油杆柱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使抽油杆柱在整个下行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拉状态,帮助抽油杆柱克服下行阻力下行。

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馈式防砂抽稠泵.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馈式防砂抽稠泵,属于用于油田常规开采稠油井或含砂稠油井、蒸汽吞吐开采含稠油井或含砂稠油井的深井抽油设备。其主要由泵筒组件总成和柱塞组件总成构成。采用大小泵串联结构,在下行过程时具有液压反馈力,可帮助抽油杆克服稠油阻力下行;无固定阀,可实现不动管柱热采,作业时具有自动泄油功能,无需泄油器,也可不动管柱实现正反向洗、冲砂。本装置中柱塞为等径柱塞,使原油中的砂不易进入柱塞与泵筒环形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