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型金矿吸聚浮选新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矿选矿工艺的改进。
卡林型金矿,即微细粒型的金矿,这种类型金矿中的自然金,以超显微状态分散在硫化矿物和粘土矿物之中,且含有一定数量的砷和碳等有害杂质,其选矿富集和冶炼回收的难度很大,是一种典型的难处理的金矿。这类金矿如采用常用的原矿直接焙烧—氰化法提金,因为原矿品位不高。一般需要焙烧二次才均匀,以及细粒金在原矿焙烧时易损失等因素,难以在生产上应用。目前正在开展研究的方法是浮选——焙烧——氰化法,该法的实质是,原矿通过浮选将金品位提高,只对金精矿进行焙烧——氰化提金,这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实用工艺方案,该工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选矿指标,尽管很多科技人员对卡林型金矿的浮选方法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都没有突破“常规浮选法”的圈子,即是用浮选“可见自然金”的办法来解决“不可见自然金”的浮选问题,至1991年底,《黄金》期刊正式发表的卡林型金矿的浮选试验结果是:当原矿品位为3.91g/T时,金精矿品位约9.18g/T,产率约37%,金精矿回收率约87%,尾矿品位0.81g/T,难以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大大提高精矿品位指标,工艺安全可靠,分选指标高且稳定,适用于低品位金矿石,低品位含金尾矿,尤其是卡林型金矿的浮选新方法,使之能有效地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吸聚浮选新工艺,其选矿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矿物磨细至85%小于200目;
2、将磨好的矿物先进行脱泥作业,
3、将经脱泥后的矿物加入浮选机系统进行浮选作业,浮选过程一般需经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在粗选和扫选地过程中均要先后加入下述制剂:
a、加入“剥蚀剂”,所说的“剥蚀剂”为氟硅酸钠、乳酸、硝酸铅、硝酸的混合水溶液;
b、加入“吸聚剂”,所说的“吸聚剂”为乙基黄药、煤油、机油、松节油、十二烷基胺和水的混合乳化液;
c、加入“捕收剂”,所说的“捕收剂”是由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和异戊基黄药组成的混合黄药;
d、加入絮凝剂。
经过一次粗选和二次扫选之后,即可获得最终精矿和尾矿。
采用上述工艺主要是根据卡林型金矿的下述浮游特性,即(1)、含泥量大,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碳质;(2)、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可浮性很差,且难以活化;(3)、另一载金矿物粘土矿物可浮性好;(4)、脉石矿物浮游活性强,难以抑制等。其中将原矿细磨至85%小于200目是为了获得较好浮选效果,浮选前先脱泥目的是先将平均含金量在0.3—0.5g/T的细泥脱掉,以减少浮选过程的药剂用量,这是提高浮选指标的关键性的步骤。在浮选过程所添加的独特的“剥蚀剂”和“吸聚剂”也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剥蚀剂”用于清洗黄铁矿的表面,以增加其活性,使其后加入的捕收剂能牢固附着;它还能清除脉石矿物的表面活性中心,让水膜牢固复盖。“吸聚剂”的作用是将分散于矿浆中的含金矿物吸聚到一起。
上述浮选过程所加入的药剂需根据矿样来源的不同而确定相应的用量,通常的加药量(按每吨矿物的加药量计),在粗选作业时为:剥蚀剂0.3—0.7kg,吸聚剂0.6—1.0kg,捕收剂0.1—0.3kg,絮凝剂0.02—0.07kg;在扫选作业时为:剥蚀剂0.15—0.35kg,吸聚剂0.3—0.5kg,捕收剂0.05—0.1kg,絮凝剂0.01—0.03kg。
所述的“剥蚀剂”是本发明添加入浮选系统中的专用药剂,该药剂的优选成分配方(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氟硅酸钠0.025—1,乳酸0.03—1,硝酸铅0.03—1.6,硝酸0.4—5,余量为水。
通常“剥蚀剂”按下列顺序配制可以达到较好预期效果:
a、配制浓度范围为0.1%—4.0%之间的氟硅酸钠溶液A;
b、配制浓度范围为0.12%—4.0%之间的乳酸溶液B;
C、配制浓度范围为0.11—5.4%之间的硝酸铅溶液C;
d、配制浓度范围为1.5-20%之间的稀硝酸溶液D;
e、先将A与B混合,再将C与D混合,最后把A+B与C+D相互混合。
所说的“吸聚剂”可采用以下的优选组分(重量百分比):煤油5—20,机油0.1—3,松节油0.1—2,乙基黄药0.1-1,十二烷基胺0.05—0.5,余量为水。
吸聚剂可按以下方法配制:
a、将乙基黄药及十二烷基胺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E,该水溶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乙基黄药0.2—2,十二烷基胺0.05—0.5,余量为水;
b、先后将机油、松节油、十二烷基胺和水加入煤油中,混合均匀,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10—40,机油0.2-6,松节油0.2—4,十二烷基胺0.05—0.5,余量为水;
c、使b步骤产生的混合液静置至明显分层,其下层溶液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中含有混合液各组分中折出的杂质,将这部分下层溶液除去,再补充入与除去的下层溶液重量相同的水,形成新的混合液F,该步骤的作用实际上是除去混合物各组分中所含的杂质成分。
d、将E和F基本按1∶1的比例(重量)同时加入容器内进行乳化。
本发明使用由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构成的混合黄药作为“捕收剂”,比使用单一成分的捕收剂效果好得多,该混合黄药“捕收剂”可以按以下组成(重量百分比)混合配制:乙基黄药20—40,丁基黄药20—40,异戊基黄药20—40。
往浮选系统加入的絮凝剂可以是由R550,糊精和淀粉组成的物质组中选择的一种物质。絮凝剂在加入浮选系统时需要将浓度调为0.01—0.1%。
本发明采用的选矿工艺对卡林型金矿进行浮选,所得的精矿品位在22g/T以上,回收率高于83%,与传统的选矿工艺所得的精矿品位指标高1至3倍,而且收率则差不多,整个工艺分选指标高且稳定,所用药剂均无毒,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安全可靠,而且工艺程序清晰,易于掌握,投资少,可有效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实施例一
按以下工艺程序进行吸聚浮选:
(1)将金矿粗碎后机磨至85%小于200目;
(2)将磨好的原矿脱泥,除去平均含金量小于0.5g/T的细泥;
(3)将脱泥后的矿物加入浮选机中进行浮选,先一次粗选,后二次扫选。于粗选和扫选作业过程中加入以下药剂:
a、粗选加药:剥蚀剂0.5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0.8公斤/吨,捕收剂0.2公斤/吨,R550絮凝剂0.05公斤/吨;
b、扫选加药:剥蚀剂0.25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0.4公斤/吨,捕收剂0.1公斤/吨,R550絮凝剂0.02公斤/吨。
其中,剥蚀剂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配制:氟硅酸钠0.5,乳酸0.5,硝酸铅0.8,硝酸2.7,余量为水。其配制方法为:(1)、配制浓度为2%的氟硅酸钠溶液A;(2)、配制浓度为2%的乳酸溶液B;(3)、配制浓度为3.2%的硝酸铅溶液C;(4)配制浓度为10.8%的硝酸溶液D;(5)将A和B混合,再将C和D混合,最后将A+B和C+D混合。
吸聚剂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11.7,机油1.0,松节油0.6,乙基黄药0.5,十二烷基胺0.1,余量为水。
吸聚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a、将乙基黄药及十二烷基胺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E,该水溶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乙基黄药1.0,十二烷基胺0.1,余量为水;
b、先后将机油、松节油、十二烷基胺和水加入煤油中,混合均匀,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23.4、机油2、松节油1.2,十二烷基胺0.1,余量为水;
c、使b步骤产生的混合液静置至明显分层,除去下层含有杂质的水溶液,再补充入与下层溶液重量相同的水,形成新的混合液F;
d、将E和F基本按1∶1的比例(重量比)同时加入容器内进行乳化。
捕收剂按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1∶1∶1的比例混合而成。
R550絮凝剂的浓度调为0.05。
实施例二
吸聚浮选工艺程序同实施例一,在粗选和扫选作业过程中加入的药剂量为:
a、粗选加药量:剥蚀剂0.3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0.6公斤/吨,捕收剂0.1公斤/吨,糊精絮凝剂0.02公斤/吨。
b、扫选加药量:剥蚀剂0.15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0.3公斤/吨,捕收剂0.05公斤/吨,糊精絮凝剂0.01公斤/吨
其中:剥蚀剂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配制:氟硅酸钠1.0,乳酸1.0,硝酸铅1.6,硝酸5.0,余量为水。其配制方法为:(1)配制浓度为4.0%的氟硅酸钠溶液A;(2)配制浓度为4.0%的乳酸溶液B;(3)配制浓度为5.4%的硝酸铅溶液C;(4)配制浓度为20%的稀硝酸溶液D;(5)将A和B混合,再将C和D混合,最后将A+B和C+D混合。
吸聚剂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20,机油3,松节油2,乙基黄药1,十二烷基胺0.5,余量为水。
吸聚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a、将乙基黄药及十二烷基胺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E,该水溶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乙基黄药2,十二烷基胺0.5,余量为水。
b、先后将机油、松节油、十二烷基胺和水加入煤油中,混合均匀,其组分为(重量百分比):煤油40,机油6,松节油4,十二烷基胺0.5,余量为水,
c、使b步骤产生的混合液静置至明显分层,除去下层含有杂质的水,形成新的混合液F;
d、将E和F基本按1∶1的比例(重量比)同时加入容器内进行乳化。
捕收剂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乙基黄药20,丁基黄药40,异戊基黄药40的比例混合而成。
糊精絮凝剂的浓度调为0.1%。
实施例三
吸聚浮选工艺程序同实施例一,在粗选和扫选作业过程中加入药剂量为:
a、粗选加药量:剥蚀剂0.7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1.0公斤/吨,捕收剂0.3公斤/吨,淀粉絮凝剂0.07公斤/吨。
b、扫选加药量:剥蚀剂0.35公斤/吨,吸聚剂乳化液0.5公斤/吨,捕收剂0.15公斤/吨,淀粉絮凝剂0.03公斤/吨。
其中,剥蚀剂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配制:氟硅酸钠0.025,乳酸0.03,硝酸铅0.03,硝酸0.4,余量为水。剥蚀剂的配制方法如下:(1)配制浓度为0.1%的氟硅酸钠溶液A;(2)配制浓度为0.12%的乳酸溶液B;(3)配制浓度为0.1%的硝酸铅溶液C;(4)配制浓度为1.5%的稀硝酸溶液D;(5)先将A与B混合,再将C+D混合,最后把A+B与C+D相互混合。
吸聚剂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5,机油0.1,松节油0.1,乙基黄药0.1,十二烷基胺0.05,余量为水。配制方法如下:a、将乙基黄药及十二烷基胺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E,该水溶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乙基黄药0.2,十二烷基胺0.05,余量为水;b、先后将机油、松节油、十二烷基胺和水加入煤油中,混合均匀,其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煤油10,机油0.2,松节油0.2,十二烷基胺0.05,余量为水;c、使b步骤产生的混合液静置至明显分层,除去其下层溶液,再补入与下层溶液重量相同的水,形成新的混合液F;d、将E和F基本按1∶1的比例(重量比)同时加入容器内进行乳化。
捕收剂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乙基黄药40,丁基黄药38,异戊基黄药22,混合配制。
淀粉絮凝剂的浓度调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