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风洞采棉机.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237179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72919.6

申请日:

2008.07.16

公开号:

CN101627684A

公开日:

2010.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D 46/10申请公布日:201001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D 46/10申请日:20080716|||公开

IPC分类号:

A01D46/10

主分类号:

A01D46/10

申请人:

张淑昆

发明人:

张淑昆; 张 明

地址:

832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22小区67栋3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铁扇风洞采棉机”的发明主件是“铁扇风洞机构”。该机构是以活塞和风扇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微型风洞机构。它的特点是正压吹口永远对着负压吸口,它突破了人类原有的两种传统造风方式(风机和风箱)被自然大气压控制的局面,创造出正、负压合一的“二元湍流”,在采棉工作室处形成了相当于一元流体力学正、负压绝对值之和的全压头。彻底改变了传统造风方式能耗高、风压低,风量小、风速慢的缺陷。克服了传统造风方式负压气流离开吸风口立即衰减、正压紊流无法采棉的困难,开创了正、负压合力采棉的新形式。这是人类空气动力学机构发明史

权利要求书

1: “铁扇风洞采棉机”包括“铁扇风洞机构”,其特点是由风箱和活塞风扇 构成的一体化造风机构。其机构下部风道里有适合采棉花的工作室风口装置。
2: “铁扇风洞机构”,其特点是由两个梯形锥体半箱组合而成,中缝与活塞 风扇软翼相连,构成了一个在活塞密封运动中的两个造风空间。(即正压空间和 负压空间)。
3: “活塞风扇”的特点:是由一片风扇叶和中心轴构成。其中心轴为风扇 叶承重轴,悬挂在箱壁中锋顶端或车架上。风扇叶运动重心与动力轴连接,以 拉动该风扇叶在风箱内做往返运动以造风。
4: “铁扇风洞采棉机”的特点是:在“铁扇风洞机构”下方的两个风道之 间组成为前后开放的采棉通道,骑棉行而前行。两风道中心处装有适合采棉的 风门,构成完整的采棉机构。
5: “铁扇风洞机构”如果改变其风道风门样式,也可以开发出其它多种功 能。比如棉花清杂、风动力洗缸等。

说明书


铁扇风洞采棉机

    技术领域:

    “铁扇风洞采棉机”的发明主件是“铁扇风洞机构”。这是一个全新理念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用风动力采棉,是人类的一个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农业部和中国的多所农业大学都做过这方面的研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资料。但由于没有研究出适合采棉的风动机构,中外研制都没有成功。而在民间,研究气吸采棉的个体或群体,至今灿若晨星,余光不灭。

    我认为用空气动力采棉是确实可行的,关键是要设计出适合采棉的风动机构。

    我们知道:目前人类所拥有的风动机构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风扇造风的风动机构叫风机(如农用风机;高压风机;涡轮扇风机等);另一种是利用活塞造风的风动机构叫风箱(它包括原始的气囊;古代的风箱、现代的汽缸、气筒和气磅等)。它们种类繁多,但都无法胜任采棉。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这个缺点是:它们只利用正压或负压“一元流体动力”进行工作。它们面对的都是自然大气压淹没紊流的结局,所以,它们谁也没有制造出采棉所需的巨大风能。

    用风动力采棉,面对的是开放的棉田。用正压采棉无法实施,用负压采棉,永远无法解决的困难是风力离开吸气管口就迅速衰减的问题。这个衰减造成的吸力不足是无法克服的。要想在采棉工作室内制造出强大的风动力,就得改变这种造风装置面对自然大气压的缺陷。为此,我利用现代“风洞理论”来指导研制。所以设计出了“铁扇风洞机构”,改变了一元流体面对自然大气压的现状。这是人类制造风能以做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发明内容:

    “铁扇风洞机构”是以风扇和活塞相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微型风洞机构。它的正压风口永远面对负压吸口,它第一次摆脱了自然大气压地控制,创造出了正、负压合一的“二元湍流”,若不考虑自然大气压地参与,它的全压头应该是正、负压绝对值的二元之和。这就在采棉工作室处创造出了正、负压综合时爆发出的超高压风速。它彻底改变了原造风装置一元流体被淹没的缺陷,克服了负压气流的衰减和正压紊流的扩散。形成了正、负压合力采棉的新形式。这是人类发明的第三种造风机构,这对一元的风机和风箱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用“铁扇风洞机构”采棉,具有三大优势:

    1、它以正、负压混合湍流为主动力,同时,调动四周空气介质气流为约束力,科学地解决了“采棉动力”和“输送约束力”两个关键的问题。杜绝了采摘出现的落地棉。

    2、该湍流的运动方式是往复式的。这恰好克服了籽棉的挂枝问题。使风力采棉有了完善形式。

    3、棉花在风中运动,既不伤害棉纤维,又可扬弃杂质,比滚筒、纺锭机械采棉要理想得多。

    为此,我申报了发明专利。我想:“铁扇风洞采棉机”的推广和应用,一定会成为采棉机行业的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铁扇风洞采棉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铁扇风洞机构的运行示意图。

    附图3:是棉花采摘和输送的风动风门自动运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铁扇风洞机构”的运动原理。

    1、在一个梯形锥体风箱(如图1)里,悬挂一面活塞风扇(1)。活塞四周用软料与箱壁中逢连接密封(2)。使风扇能够在箱内摆动。箱体下方是风扇两侧的风道(3)和(4),两个风道的中间为采棉工作室(5)。这个工作室两侧有一对相对的风口,为风流湍流拉锯处(6)(图上是外侧位置),是采棉动力处。

    2、将风扇与动力轮(如图2·7)连接,在动力轮转动时带动风扇往返运动。风扇扇起的风就从正压风口吹出,被负压风口吸入。反之亦然。这样,风扇不断往返运动,两个风口之间的工作室内就出现了拉锯式正、负压空气湍流的运动。用风压计测试,该湍流全压头显示的是正、负压二元之和,比单一的正压或负压一元流提高了50%以上。(有实验报告附后)

    二、《铁扇风洞采棉机》的风门设置。

    在“铁扇风洞机构”下方两侧的风道里,各有一个“换风装置”。每个装置两侧都有对称的风门(如图3·8和9)。风门向两侧开。在负压出现时两侧风门开起,棉花吸入箱内。在正压出现时,两侧风门关闭,棉花由风道两头的排气孔(10和11)吹出箱外送入棉仓。排气孔也由风门管理,正压时打开排花,负压时关闭。在“换风装置”地顶部,有铁丝网封顶,网下有斜吊软门(12)。该门负压时封闭;正压时打开,与排气孔共享正压力外泄。这些风门保证了采棉的吸入和排出的顺畅。

    三、“铁扇风洞采棉机”各种数据的计算。

    1、风速计算:

    设箱内的空气净容积即风扇运动扇动的最大容积为0.75立方米,吸风口为0.06平方米,风口的风流长度是:0.75平方米÷0.6平方米=12.5米。

    那么,动力轮一转拉动铁扇一个往返,即可扇动1.5立方米空气。两转扇动3立方米空气,3转扇动4.5立方米空气。

    设动力轮每秒2转,其风口风速计算为:3立方米/秒÷0.06平方米=50米/秒。

    设动力轮每秒3转,其风口风速计算为:4.5立方米/秒÷0.06平方米=75米/秒。

    2、风压计算:

    根据风速和风压的转换公式:风速=4.04√H。

    每秒2转时的风压计算为:(50米/秒÷4.04)2=153毫米水柱。

    每秒3转时的风压计算为:(75米/秒÷4.04)2=345毫米水柱。

    3、阻力计算:

    设铁扇面积为2.5平方米,计算它在不同压力下所承受的运动阻力为:

    在153毫米水柱压力下的运动阻力为:153公斤×2.5平方米=382.5公斤。

    在345毫米水柱压力下的运动阻力为:345公斤×2.5平方米=826.5公斤。

    4、动力拉动距离计算:

    设动力凸轮半径为0.15米,其运动周长为:0.15米×2×3.14=0.942米。

    那么,2转就是:0.942米×2=1.884米。三转就是:0.942米×3=2.826米。5、功率计算:

    2转时的功率计算:382.5公斤×1.884米/秒÷75公斤米=9.61马力。

    3转时的功率计算:826.5公斤×2.826米/秒÷75公斤米=31.1马力。

    6、采棉功效计算:

    因为吸风口为0.06平方米,其宽度为0.2米。行车速度每秒按凸轮转数3计算:

    0.2米×3转/秒=0.6米。一天采棉功效为:0.6米/秒×3600秒×8小时=17280米。

    换算为亩:17280米×0.6米/行÷666平方米/亩=15.5亩。

    (以上计算是借用“一元流体力学”理论进行的,是最保守的机械计算)

铁扇风洞采棉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扇风洞采棉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扇风洞采棉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扇风洞采棉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扇风洞采棉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铁扇风洞采棉机”的发明主件是“铁扇风洞机构”。该机构是以活塞和风扇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微型风洞机构。它的特点是正压吹口永远对着负压吸口,它突破了人类原有的两种传统造风方式(风机和风箱)被自然大气压控制的局面,创造出正、负压合一的“二元湍流”,在采棉工作室处形成了相当于一元流体力学正、负压绝对值之和的全压头。彻底改变了传统造风方式能耗高、风压低,风量小、风速慢的缺陷。克服了传统造风方式负压气流离开吸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