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36103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8484.1

申请日:

2008.07.19

公开号:

CN101629343A

公开日:

2010.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02; D02G1/18; D02G1/00

主分类号:

D02G3/02

申请人: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卫兵; 马大椿; 张纯芳; 刘定会; 刘 辉

地址:

441000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人民路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它由竹纤维与棉纤维组成,其中,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之间,棉纤维含量在40%至80%,其制造工艺是将竹纤维与棉纤维通过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以及在清花、并条工序中进行加湿保湿,制成本发明的竹纤维45%与棉纤维55%混纺6支特粗支纱;用本发明产品可以制成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纯天然、抗菌、凉爽,保健舒适的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产品。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其特征在于:由竹纤维45%与棉 纤维55%混纺6支特粗支纱,其中,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之间,棉纤维含量 在40%至8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工艺,其工艺 步骤如下: (1)清花工序:竹纤维与棉纤维分别上盘制成一定重量卷子,棉纤维卷定量 368g/m,竹纤维卷定量400g/m。采用FA106打手转速竹纤维为420rpm,棉纤维 为480rpm;综合打手转速竹纤维为730rpm,棉纤维为810rpm;成卷罗拉转速竹 纤维为11rpm,棉纤维为12rpm,对两种原料分别进行清花;为降低竹纤维的初 始模量以减少粗纱和成纱毛羽,在清花工序中,在A002D抓棉小车上加装四个 WGJL-1喷嘴,随小车一起同步运行进行加湿;成卷后放在保湿房里作保湿处理, 保证竹纤维卷回潮率在12%~13%; (2)梳棉工序:分别在A186D梳棉机上制成生条,棉纤维生条定量18.3g/5m, 竹纤维生条定量20g/5m;在竹纤维与棉纤维的各梳棉工序中:竹纤维锡林转速为 330rpm,棉纤维为360rpm;竹纤维盖板线速为84mm/min,棉纤维为214mm/min; 竹纤维刺辊转速为660rpm,棉纤维为900rpm;竹纤维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齐, 角度为85°,棉纤维除尘刀高度低于机框15mm,角度为95°; (3)并条工序:根据生条定量和混纺比要求,在头并上以竹纤维生条为B比 棉纤维生条为C=3:4根进行混合,排列方式为CBCBCBC,采用三道并合的方式, 头并并合数7根,二并和三并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度并合数为8根;头并、二 并、三并定量分别为2
2: 5g/m、25.79g/m、29.10g/5m。罗拉握持距加大到:第 一罗拉~第二罗拉为44mm,第二罗拉~第三罗拉为44mm,第三罗拉~第四罗拉为 52mm;在每一道并条机后两侧分别加装一个FT081-1喷嘴对机后棉条进行加湿; (4)粗纱工序:粗纱牵伸倍数设计为5.85倍,最小为5倍,定量10g/5m;为 减小牵伸力,加大粗纱机罗拉握持距:前区52mm,后区68mm;粗纱捻系数90.7, 后区牵伸倍数1.39倍;前罗拉转速235rpm,锭子转速564rpm; (5)细纱工序:牵伸倍数达到了细纱机工艺设计的最小值为9~10倍,在现 有机械牵伸1
3: 12倍基础上,将罗拉握持距加大,前区44mm、后区55mm;后区 牵伸倍数加大到1.37倍;同时,主电机功率由17KW加大到20KW;为了保证管 纱纱型良好不塌边,卷绕成型齿轮配置到最大齿数与最小齿数的啮合齿数比为 92∶30;钢丝圈采用W 321 190 # 两个同时使用在同一个钢领上,钢领用PG 1 4554; 前罗拉转速270rpm,锭子转速7000rpm。

说明书


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竹纤维手感柔软,染色性、吸湿性、透气性优良,更具有抗菌的独特功能,据日本检测,用同样的细菌放在不同的布料上,24小时后,竹纤维布的细菌死亡率达70%左右,夏季穿着竹纤维服装,使人有清凉感觉等许多优点,被称为“会呼吸的面料”。

    但是,竹纤维与其它天然纤维一样大分子聚合度和结晶度较低,纤维间滑性强,由于纤维吸湿快,水分子进入纤维无定形区后,削弱了大分子间的键合力,在外力作用下纤维易拉伸并产生相对滑移,表现为吸湿后强力明显降低,竹纤维纱受到外力作用后,纤维间易产生相对滑移纱线易产生塑性变形,破坏条干均匀度,弹性强力下降断头增加,管纱和筒子易发生脱圈络筒打滑塌边等问题。

    目前,国内的棉纺细纱设备一般生产12支以上地产品,纺10支较普遍,但用环锭细纱机纺特粗支的很少,因为它所需要的牵伸倍数、捻度、钢丝圈重量等已到工艺极限范围,更没有功能性纤维纺6支特粗支纱的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不能用环锭细纱机纺特粗支纱,为解决其牵伸倍数、捻度、钢丝圈重量等问题,提供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它将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即竹纤维45%与棉纤维55%混纺6支特粗支纱。用本发明产品可以制成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純天然、抗菌、凉爽,保健舒适的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产品。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它由竹纤维45%与棉纤维55%混纺6支特粗支纱,其中,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棉纤维含量在40%至8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

    (1)清花工序:竹纤维与棉纤维分别上盘制成一定重量卷子,棉纤维卷定量368g/m,竹纤维卷定量400g/m。采用FA106打手转速竹纤维为420rpm,棉纤维为480rpm;综合打手转速竹纤维为730rpm,棉纤维为810rpm;成卷罗拉转速竹纤维为11rpm,棉纤维为12rpm,对两种原料分别进行清花;为降低竹纤维的初始模量以减少粗纱和成纱毛羽,在清花工序中,在A002D抓棉小车上加装四个WGJL-1喷嘴,随小车一起同步运行进行加湿,成卷后放在塑料棚里作保湿处理,保证竹纤维卷回潮率在12%~13%;

    (2)梳棉工序:分别在A186D梳棉机上制成生条,棉纤维生条定量18.3g/5m,竹纤维生条定量20g/5m;在竹纤维与棉纤维的各梳棉工序中:竹纤维锡林转速为330rpm,棉纤维为360rpm;竹纤维盖板线速为84mm/min,棉纤维为214mm/min;竹纤维刺辊转速为660rpm,棉纤维为900rpm;竹纤维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齐,角度为85°,棉纤维除尘刀高度低于机框15mm,角度为95°;

    (3)并条工序:根据生条定量和混纺比要求,采用三道并合的方式,头并以竹纤维生条为B比棉纤维生条为C=3∶4根进行混合,排列方式为CBCBCBC,头并并合数7根,二并和三并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度并合数为8根;头并、二并、三并定量分别为21.5g/m、25.79g/m、29.10g/5m;罗拉握持距加大到:第一罗拉~第二罗拉为44mm,第二罗拉~第三罗拉为44mm,第三罗拉~第四罗拉为52mm,降低牵伸力,较少对设备的负荷;在每一道并条机后两侧分别加装一个FT081-1喷嘴对机后棉条进行加湿;

    (4)粗纱工序:粗纱牵伸倍数设计为5.85倍,最小工艺牵伸为5倍,定量10g/5m;为减小牵伸力,加大粗纱机罗拉握持距:前区52mm,后区68mm;粗纱捻系数90.7,后区牵伸倍数1.39倍;前罗拉转速235rpm,锭子转速564rpm;

    (5)细纱工序:牵伸倍数达到了细纱机工艺设计的最小值为9~10倍,在现有机械牵伸12.12倍基础上,将罗拉握持距加大,前区44mm、后区55mm;后区牵伸倍数加大到1.37倍;同时,主电机功率由17KW加大到20KW;为了保证管纱纱型良好不塌边,卷绕成型齿轮配置到最大齿数与最小齿数的啮合齿数比为92∶30。;钢丝圈采用W321190#两个同时使用在同一个钢领上,钢领用PG14554;前罗拉转速270rpm,锭子转速7000rpm;

    (6)络筒工序:采用DQSS-长岭电子清纱器,清纱工艺为:短粗通道+130%,1.5CM,长粗节通道+50%,长细节通道-50%。络纱线速为378mm/min,张力片重量为57g。

    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配置各工序定量、牵伸倍数、加大细纱机的罗拉握持距,合理配置牵伸力和握持力,使竹纤维/棉纤维混纺6支特粗纱在环锭细纱机上正常生产。

    下面根据附图,接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加工工艺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产品是由竹纤维与棉纤维组成,在竹纤维45%与棉纤维55%混纺6支特粗纱中,其中,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之间,棉纤维含量占本发明所述混纺粗支纱总重量的40%至80%。

    本发明采用的竹纤维长度为38mm,整齐度好,所纺纱支粗,但带来牵伸力过大,造成A513W细纱机车头铸铁齿轮打坏,无法生产且成本增加;改用FA506细纱机生产后,其钢件齿轮则表现在啮合点两个齿轮被分开,造成错纱支的质量事故及导致停台和安全隐患,细纱落纱后因牵伸力过大无法启动运行,通过加大罗拉握持距后,分解了牵伸力,上述现象消失,细纱机得以生产正常。

    由于纱支粗,从并条、粗纱、细纱每道工序牵伸倍数都小到了工艺极限,其中,并条最小工艺牵伸为5.5倍,设计为6.5倍,粗纱最小工艺牵伸为5倍,设计为5.85倍,细纱最小工艺牵伸为9~10倍,设计为12.12倍;而定量都大到了极限,其中,并条最大为25g/5m,设计为29.1g/5m,粗纱最大定量为10g/10m,设计为10g/10m,棉条无法顺利通过各通道,同时细纱卷绕成型,齿轮的齿数比达最大齿与最小齿相啮合,机械配置最大齿数与最小齿数比为74∶48,本发明设为92∶30。对正常传动不利。钢丝圈的重量也不能满足正常气圈的要求,气圈过大碰隔纱板造成毛羽增加和大量的断头。

    附加助剂:为降低竹纤维的初始模量以减少粗纱和成纱毛羽,在清花工序A002D抓棉小车上加装四个WGJL-1喷嘴,随小车一起同步运行进行加湿,成卷后放在塑料棚里保湿。在每一道并条机后两侧分别加装一个FT081-1喷嘴对机后棉条进行加湿。

    确定定量:根据细纱机最小工艺牵伸倍数9~10倍,制成定量10g/10m的粗纱条,粗纱定量最高10g/10m,粗纱捻系数不能大,本发明粗纱捻系数设为90.7,根据并条最小牵伸倍数制定并条定量,达到29.10g/5mm,常规最高25g/5m,以保证纺成符合6支的成纱重量。

    解决牵伸力过大问题:因为各工序定量都较重,牵伸倍数都在最小极限处,根据牵伸原理,此时牵伸力最大,为实现顺利牵伸,必须合理配置引导力和控制力、握持力和牵伸力,而在细纱机上纺6支纱时,由于竹纤维长度为38mm,整齐度好,纱支粗,用A513W机型设备生产时,由于牵伸力过大对设备的负荷大,表现为车头铸铁齿轮被打坏,改用FA506机型生产时,由于是钢件齿轮,难以打坏,则两轻重齿轮在啮合点被分开,造成错纱支质量事故,严重时罗拉还会沿轴向窜动跑出罗拉轴承外导致机车损坏,经分析这种现象是牵伸力大于细纱机的握持力造成,将细纱机的罗拉握持距加大为前区44mm、后区55mm,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牵伸力,一般工艺设计V型牵伸罗拉前区握持距只有41.5mm,后区握持距只有45mm。另外,主电机由17KW改用为22KW电机,采取以上措施后,细纱机得以正常运转,不再出现系列机械故障。由于纱支粗,细纱卷绕成型齿轮的配置要满足管纱不塌边,配置到最大齿数与最小齿数的啮合齿数比为92∶30。细纱钢丝圈采用一个钢领上套两个钢丝圈,防止气圈膨胀碰隔纱板而造成断头和毛羽(常规是一个钢领上只使用一个钢丝圈)。

    一、原料和混纺比的选择

    由于是生产特粗支纱,为了既保证质量,又控制好成本,选择1.56dtex*38mm的竹纤维,其公制支数为6400,选择平均品级2.5级细绒棉,公制支数5800,两种原料细度接近,对成纱强力和毛羽有利。因为竹纤维本身强力低,如果混纺时其含量高,则成纱强力低,纺纱困难,如果含量太低,又达不到成品最终的适用效果,选择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之间,棉纤维含量在40%至80%之间,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二、工艺路线与设备选择:

    1、清花工序:由于竹纤维不含杂质,只需要对其进行开松、分梳,则在清花工序中将竹纤维与棉纤维分别上盘制成一定重量卷子,各部分打手转速在生产竹纤维时都比生产棉纤维低:FA106打手转速竹纤维为420rpm,棉纤维为480rpm;综合打手转速竹纤维为730rpm,棉纤维为810rpm;成卷罗拉转速竹纤维为11rpm,棉纤维为12rpm;棉纤维卷定量为368g/m,竹纤维卷定量为400g/m。在清花工序中,在A002D抓棉小车上加装四个WGJL-1喷嘴,随小车一起同步运行,对圆盘里的竹纤维作喷雾加湿处理,成卷后放在保湿房或塑料棚制作的保湿房作保湿处理,保证竹卷回潮率在12%~13%。

    2、梳棉工序:分别在A186D梳棉机上制成生条,棉纤维生条定量18.3g/5m,竹纤维生条定量20g/5m。竹纤维梳棉各部分速度与棉比较:竹纤维锡林转速为330rpm,棉纤维为360rpm;竹纤维盖板线速为84mm/min,棉纤维为214mm/min;竹纤维刺辊转速为660rpm,棉纤维为900rpm;竹纤维除尘刀高度与机框平齐,角度为85°;棉纤维除尘刀高度低于机框15mm,角度为95°。

    3、并条工序:根据生条定量和混纺比要求,在头并上以竹纤维生条为B比棉纤维生条为C=3∶4根进行混合,排列方式为CBCBCBC,采用三道并合的方式,头并并合数7根,二并和三并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度并合数为8根。定量分别为21.5g/5m、25.79g/5m、29.10g/5m;为了保证粗纱牵伸倍数在设备配置范围内,末并条定量需要加大到29.10g/5m,由于末并条定量过大,棉条被堵在喇叭口和圈条盘处,难以顺利牵伸转移到棉条筒内,采用在棉条筒内预留棉条增加摩擦力协助成条的方式,顺利解决了此现象。罗拉握持距加大到第一罗拉~第二罗拉为44mm,第二罗拉~第三罗拉为44mm,第三罗拉~第四罗拉为52mm,降低牵伸力,较少对设备的负荷。在每一道并条机后两侧分别加装一个FT081-1喷嘴对机后棉条进行加湿。

    4、粗纱工序:为保证细纱牵伸倍数不小于细纱的最小工艺牵伸倍数(最小为9~10倍),粗纱牵伸倍数设计为5.85倍(最小工艺牵伸为5倍),定量设计为10g/5m(最小为10g/5m),为减小牵伸力,加大粗纱机罗拉握持距离到前区52mm,后区68mm。粗纱捻系数为90.7,粗纱后区牵伸倍数1.39倍。前罗拉转速235rpm,锭子转速564rpm。

    5、细纱工序:在细纱机上,牵伸倍数小到了12.12倍(工艺配置最小为9~10倍),必须将罗拉握持距加大,前区为44mm、后区为55mm,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加大到1.37倍,同时,主电机功率由17KW加大到20KW。为了保证管纱纱型良好不塌边,卷绕成型齿轮配置到最大齿数与最小齿数的啮合齿数比为92∶30。钢丝圈采用W321190#两个同时使用在同一个钢领上,钢领用PG14554。前罗拉转速270rpm,锭子转速7000rpm。

    6、络筒工序:采用DQSS-长岭电子清纱器,清纱工艺为:短粗通道+130%,1.5CM,长粗节通道+50%,长细节通道-50%。络纱线速为378mm/min,张力片重量为57g。

    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梳棉  头并  二并  三并  粗纱  细纱  定量  B:20g/5m  C:18.3g/5m  21.5g/5m  25.79g/5m  29.1g/5m  10g/10m  握持距  (mm)  44*44*52  44*44*52  44*44*52  52*68  44*55

    成纱质量如下:

      重量  CV%  重量  偏差%  条干  CV%  断裂  强度  CN/TEX  强力  CV%  捻度  CV%  结/杂  粒/g  十万米  纱疵  1.4  -0.1  8.62  15.22  5  2.8  1/3  0

    经本公司试生产,上表中质量数据反映出采用此种工艺后,条干CV%、强力CV%指标好于国际标准2001Uster公报5%水平,其它指标达到国标优等水平。

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特粗支纱纺纱及其制造工艺,它由竹纤维与棉纤维组成,其中,竹纤维含量在20至60之间,棉纤维含量在40至80,其制造工艺是将竹纤维与棉纤维通过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以及在清花、并条工序中进行加湿保湿,制成本发明的竹纤维45与棉纤维55混纺6支特粗支纱;用本发明产品可以制成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料,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纯天然、抗菌、凉爽,保健舒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