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活血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解毒活血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属中医“淋证”、“精浊”、“白淫”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常为内外湿热之邪侵犯下焦引起,湿热之邪长期不清,久郁不泄,而致气血瘀滞。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以口服剂型为多见。口服制剂属全身用药,由于全身用药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局部药物浓度,所以这些药物中,有的起效较慢,疗程长,往往需服用数月,甚至经年才能见效,有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或毒副作用大。故临床上对全身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局部用药和局部治疗的方法,如“前列安栓”,该药物为纯中药制剂,不仅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使前列腺实质及腺管内的药物有效浓度大大超过全身应用所获得的水平,疗效明显好于全身用药。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该药对直肠粘膜存在一定的刺激性,部分病人使用后有腹泻现象,也影响了疗效。因此,现有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有的起效慢、疗程长;有的疗效差、复发率高;有的刺激性强、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解毒活血栓及其制备方法,该解毒活血栓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不复发、无刺激性、副作用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内容物主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黄连1200 赤芍1200 冰片25 青黛800 丹参1200 牛膝1200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所述重量配比的黄连粉碎成粗粉,用0.5%硫酸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7倍量渗漉液,用盐酸调pH值为2~3,放置过夜,沉淀物加等量水洗涤1次,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2)、取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用85%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备用;
(3)、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冰片研成细粉,备用;
(4)、取所述重量配比的丹参,分别加8倍、6倍量的8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各提取1小时,合并回流提取液,备用;
(5)、取所述丹参药渣与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牛膝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第二次加水8倍,第三次加水8倍,每次各煎煮1小时,在70℃时合并煎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与所述青黛渗漉液、所述丹参回流提取液合并,在70℃时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8的浸膏,备用;
(6)、取重量配比为1115的栓剂基质,加热熔化,温度保持在55℃±2℃,加入所述黄连提取物细粉、所述浸膏及所述冰片细粉,混匀,灌注,封口,制成栓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内容物主要是由黄连、赤芍、冰片、青黛、丹参、牛膝为原料药制成,它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对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因直肠下段痔静脉丛回流的血液单向输送到前列腺周围的泌尿生殖静脉丛,这一解剖学特性决定了经直肠途径给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合理性,而本发明属直肠给药,用药后不仅可避开口服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破坏的现象,同时可避免对肝、肾等的损害;更重要的是因给药部位贴近病所,故给药后吸收快,并可直达病灶,从而迅速发挥疗效,使疗程大大缩短;同时,与相同功能的同类制剂比较,本品不仅疗效好,并且使用后无腹泻现象。
下面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一、解毒活血栓的主要药效学试验
摘要:解毒活血栓的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活血祛瘀止痛,对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消痔灵注射液致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实验证实,解毒活血栓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同时能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对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解毒活血栓对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可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白细胞计数,明显抑制前列腺腺腔内及间质炎细胞浸润,并且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体外抑菌实验显示解毒活血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前列腺液中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实验表明,解毒活血栓对小鼠耳肿胀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纽扣致大鼠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解毒活血栓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对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解毒活血栓可明显降低血瘀证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对血小板聚积率亦有一定作用,证明解毒活血栓的确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热板法试验显示解毒活血栓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疼痛反应时间,提高痛域指数,扭体法试验显示解毒活血栓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明解毒活血栓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实验目的:解毒活血栓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本实验主要考察其抗炎、止痛、抑菌、活血化瘀及对实验性前列腺炎的药理作用。
实验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原始资料保存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1实验材料
1.1受试药物
解毒活血栓:制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为950215(每粒含生药量为5.625g)。
野菊花栓:北京同仁堂二厂生产(940829)
吲哚美锌: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930612)
妇炎平:广东汕头制药厂生产(950118)
致炎剂(自制):2%巴豆油、20%无水乙醇、5%蒸馏水、73%乙醚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
25%消痔灵注射液: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吉林省集安制药厂(911104)
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北京市永康制药厂(971019)
复方丹参片:河北巨龙药业公司(980322)
1.2动物及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金黄色葡萄球菌(地方株)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绿脓杆菌CMCC(B)10211 同上
绿脓杆菌(地方株) 同上
粪链球菌ATCC14506 同上
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 同上
大肠杆菌CMCC(B)44113 同上
大肠杆菌44155-7 同上
昆明种小白鼠:首都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01-3004)
Wistar大白鼠:首都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01-3084)
Wistar大白鼠: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98009)
2实验项目、方法与结果
2.1解毒活血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选用体重280~320g雄性Wistar大白鼠32只,用异戊巴比妥钠麻醉,在无菌条件下于下腹正中切口,直达腹腔,提出膀胱及两侧精囊,暴露附于精囊内侧的前列腺背叶,分别注入25%消痔灵注射液0.2ml,缝合肌肉、皮肤。于手术第2天将手术动物分为4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及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野菊花栓0.6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另取正常大鼠8只做正常对照组。给药前12小时禁食,将栓剂加温水配成一定浓度,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每日给药量为0.2ml,经肛门给药,一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0.1ml,给药间隔2小时以上,连续给药1个月。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取出前列腺置于10%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常规脱水,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前列腺组织被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构成的被膜所包绕,被膜中的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与腺体内的相连且延续。前列腺腔大小不一,腺上皮表面形成很多皱襞,使腺腔很不规则。腺泡上皮多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个别呈假复层,腺腔中可见大量深粉染之分泌物,有的形成前列腺凝结物。
模型对照组:所有大鼠前列腺间质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有的地方淋巴细胞浸润明显集中呈簇状。其中4只大鼠可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多核巨噬细胞形成的炎性肉芽肿性病变。由于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间质明显增宽。极少数腺腔缩小,所有腺腔分泌物明显减少,呈淡红色染色,有的腺腔内无分泌物。病变全为重度。
大剂量治疗组: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只见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散在浸润,间质内纤维母细胞增生也减轻。腺泡上皮呈立体形,腺腔增大,其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呈深粉染色,极少数分泌物呈淡粉色,未见无分泌物的腺腔。有1例间质中可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病变全为轻度。
小剂量治疗组:所有动物前列腺间质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但均较模型组减轻。2例可见轻度肉芽肿形成。病变2例为重度,6例为轻度。
阳性对照药治疗组:前列腺间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减少,有的地方恢复正常,腺腔内分泌物恢复正常,呈深粉红染色,病变全为轻度。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炎症改变见表1、表2:
表1 解毒活血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组别 剂量 动物 间质炎细 腺腔分 纤维母 肉芽肿 间质
(g/kg) 数 胞浸润 泌物 细胞 形成
正常对照组 8 无 量多均匀深染 无 无 正常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8 大量集中成簇 量少空腔浅染 大量 4只 增宽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8 少量散在 量多均匀深染 少量 无 正常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8 较多散在 量较少浅染 少量 2只 正常
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 0.6 8 少量散在 量多均匀深染 少量 无 正常
表2 解毒活血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抗炎作用
动 炎细胞浸润(%) 纤维母细胞增生
组别 剂量
物
(g/kg) 重度 轻度 基本正常 重度 轻度 基本正常
数
模型对照组 8 0 0 4 4 0
(空白栓) 0.3 8 (100) (0) (0) (50) (50) (50)
治疗大剂量组 1 7 0** 0 7 1
(解毒活血栓) 0.6 8 (12.5) (87.5) (0) (0) (87.5) (12.5)
治疗小剂量组 2 6 0** 1 7 0
(解毒活血栓) 0.3 8 (25) (75) (0) (12.5) (87.5) (0)
阳性对照组 0 8 0** 0 7 1
(野菊花栓) 0.6 8 (0) (100) (0) (0) (87.5) (12.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1
上述结果显示,各造模组动物前列腺组织镜下观察,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说明消痔灵致大鼠慢性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是成功的;其中治疗大剂量组与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抑制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使腺腔内分泌物增多,小剂量治疗组作用强度弱于大剂量组。表明解毒活血栓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2解毒活血栓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2.2.1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研究
取体重300±20克Wistar雄性大白鼠35只,实验前动物禁食12小时,用6mg/ml的戊巴比妥钠麻醉,用量0.5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腹正中切口,于前列腺头叶根部与精囊的相接处,注射1.4×107个/ml大肠杆菌生理盐水悬液0.1ml,缝合后放笼中饲养。于术后1、2、3、4、5、6天后,每天处死5只动物,剖腹,分别取前列腺按摩液和前列腺组织进行如下检查:
(一)取一侧前列腺按摩液10μl做白细胞检查,另取一滴涂片,进行卵磷脂小体检查,结果见表3。
表3 造模术后不同时间大鼠前列腺液检查结果(X±SD)
造模时间 动物数 卵磷脂小体密度 白细胞计数
(天数) (评分值) (个/μl)
0 5 3.80±0.45 560±48.99
1 5 3.60±0.48 3040±538.89**
2 5 2.60±0.49** 9460±1301.69**
3 5 2.40±0.49** 3570±950.05**
4 5 2.80±0.40** 3580±1371.70**
5 5 2.80±0.40** 1980±384.71**
6 5 3.80±0.45 980±365.51*
与0天比较,*P<0.05 **P<0.01
(二)取另一侧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如下:
①肉眼观察
造模0天:前列腺组织无充血、水肿、出血、粘连等,前列腺液较清亮。
造模1天:前列腺组织有充血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前列腺液较粘稠。
造模2天:前列腺组织有明显充血、水肿,前列腺液呈脓液样,粘稠。
造模3天: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较硬,前列腺液为脓性液。
造模4天: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减轻。
造模5天:前列腺组织轻度充血,无水肿,前列腺液较清亮。
造模6天:基本恢复正常。
②镜下观察:取出前列腺置于10%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常规脱水,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造模0天:前列腺上皮呈低柱状,立方形,有处呈假复层,腺腔有处弯曲、形状不整。间质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未见炎细胞浸润。腹腔内可见蛋白性凝结物。精囊上皮为立方形,腔大小不一,可见少量凝结物,间质未见炎细胞浸润,可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造模1天;5只大鼠前列腺及精囊间质内可见少量中性白细胞,少许单核细胞,腔内未见脓细胞,上皮未见增生。
造模2天:前列腺及精囊间质内可见较多中性白细胞,血管扩张充血,少量单核细胞,少许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腔内可见大量脓细胞聚集。上皮细胞轻度增生呈复层及乳头状,上皮细胞内也可见脓细胞浸润。
造膜3天:比造膜2天病变重,间质内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少许淋巴细胞,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腔内大量脓细胞聚集,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可见核分裂。
造膜4天:炎症明显减轻,除少量中性白细胞外,尚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腔内偶见少许中性白细胞,上皮增生明显减轻。
造膜5天和6天:间质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少许嗜酸性白细胞,腔内未见脓细胞,上皮增生明显减轻。有的自然恢复,基本正常。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性细菌性动物模型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其炎症高峰为造膜3天。
2.2.2解毒活血栓对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分组及给药:选用体重280~320g雄性Wistar大白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野菊花栓0.6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正常对照组。给药前12小时禁食,将栓剂加温水配成一定浓度,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每日给药量为0.2ml,经肛门给药,一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0.1ml,给药间隔2小时以上,连续给药7天。于给药第4天,除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余各组动物进行造膜手术。动物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腹正中下部切口,于前列腺头叶根部与精囊相接处,注入1.4×107个/ml大肠杆菌悬液0.1ml,缝合。动物继续饲养并给药。于第7天给药后,处死动物,进行以下各种检查:
(1)解毒活血栓对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
大鼠处死时,迅速剖腹,取前列腺液10μl做白细胞计数,同时取1滴涂于玻片上做卵磷脂小体密度检查,结果见表4。
表4 解毒活血栓对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卵磷脂小体密度 白细胞计数
动物数
(g/kg) (评分值) (个/μl)
正常对照组 0.3 10 3.9±0.3** 750.0±196.2**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10 1.8±0.4 4160.0±320.8**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0 3.8±0.4** 800.0±31.6**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0 3.6±0.48** 930.0±228.3
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 0.6 10 3.0±0.45** 1810.0±320.8**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1
(2)解毒活血栓对大鼠前列腺液中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动物处死时,迅速取前列腺液10μl,移至5ml生理盐水中稀释,再取1ml浇注平板,作菌数计数,结果见表5。
表5 解毒活血栓对大鼠前列腺体内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X±SD)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 菌落数(个/2μl)
正常对照组 10 0.2±1.4**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10 2.5±1.8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0 0.1±0.3**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0 0.6±0.8*
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 0.6 10 0.8±0.9*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解毒活血栓对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学的影响
取另一侧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如下:
①肉眼观察:
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无充血、水肿、出血、粘连等,前列腺液较清亮。
模型对照组: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较硬,前列腺液为脓性液。
大剂量治疗组:前列腺组织轻度充血,无水肿,前列腺液较清亮。
小剂量治疗组:前列腺组织有充血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前列腺液较粘稠。
阳性对照组:前列腺组织轻度充血,无水肿,前列腺液较清亮。
②镜下观察:取出前列腺置于10%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常规脱水,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正常对照组:前列腺上皮呈低柱状,立方形,有处呈假复层,腺腔有处弯曲、形状不整。间质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未见炎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蛋白性凝结物。精囊上皮为立方形,腔大小不一,可见少量凝结物,间质未见炎细胞浸润,可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模型对照组:相当于造模2~3天模型组病理改变,前列腺及精囊间质较多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前列腺精囊腔内可见少量或较多脓细胞,有处可见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大剂量治疗组:10只大鼠有7只间质内可见少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偶见(1只)腔内可见少许脓细胞。上皮增生明显减轻,层次明显减少。有1只基本恢复正常。
小剂量治疗组:所有动物(10只)前列腺及精囊间质内可见有个别区域较多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腔内可见较多脓细胞,上皮细胞增生呈明显复层、乳头状。有处脂肪结缔组织内可见炎细胞浸润。
阳性对照组:10只大鼠亦有7只前列腺及精囊间质可见少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未见中性白细胞浸润。有3只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其中有1只可见慢性炎性肉芽组织。腔内未见脓细胞,可见分泌物。有1只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基本正常。腺上皮细胞未见明显增生。
解毒活血栓对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解毒活血栓对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白细胞计数,抑制前列腺内大肠杆菌的生长,明显抑制前列腺腺腔内及间质炎细胞浸润,其作用强度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
表6 解毒活血栓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抗炎作用(X±SD)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 炎症反应指数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10 3.0±0.00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0 1.1±0.57**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0 1.8±0.42**
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 0.6 10 1.0±0.47**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1
2.3解毒活血栓的体外抑菌实验
本实验采用液体两倍稀释法,即用培养基将供试药液稀释成系列浓度,然后加入定量试验菌在36±1℃培养24小时,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实验结果见表7、8。
由表7、8可见,解毒活血栓对绿脓杆菌标准株、绿脓杆菌地方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地方株、大肠杆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50,250,0.49,1.95,250,1.95,0.24mg/ml。说明解毒活血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7 解毒活血栓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药物浓度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 金黄色葡萄 大肠 粪链 表皮葡
(ml/mg) 标准株 地方株 菌标准株 球菌地方株 杆菌 球菌 萄球菌
250 - - - - - - -
125 + + - - + - -
62.5 + + - - + - -
31.25 + + - - + - -
15.62 + + - - + - -
7.81 + + - - + - -
3.9 + + - - + - -
1.95 + + - - + - -
0.98 + + - + + + -
0.49 + + - + + + -
0.24 + + + + + + -
0.12 + + + + + + +
阳性菌对照 + + + + + + +
加菌量 4.7 4.1 1.4 1.8 8.4 3.0 1.7
(×103个)
+有菌生长 -无菌生长
表8 妇炎平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药物浓度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 金黄色葡萄 大肠 粪链 表皮葡
(ml/mg) 标准株 地方株 菌标准株 球菌地方株 杆菌 球菌 萄球菌
250 - - - - - - -
125 - - - - - - -
62.5 - - - - + - -
31.25 - - - - + + -
15.62 + + - + + + -
7.81 + + - + + + -
3.9 + + - + + + -
1.95 + + - + + + -
0.98 + + - + + + +
0.49 + + + + + + +
0.24 + + + + + + +
0.12 + + + + + + +
阳性菌对照 + + + + + + +
加菌量 4.7 4.1 1.4 1.8 8.4 3.0 1.7
(×103个)
+有菌生长 -无菌生长
2.4解毒活血栓的抗炎实验
2.4.1小鼠耳肿胀试验
选用体重18~22g雄性昆明种小白鼠,按体重均匀分为4组。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吲哚美锌0.013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
给药前动物禁食12小时,药物加一定量温水使熔化,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给药量为0.04ml,每日给药一次,均为肛门给药。实验前1天给药1次,实验当天给药30分钟后,分别于每只小鼠左耳涂上致炎剂0.1ml。4小时后用直径9mm打孔器于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称重,左耳片重减右耳片重即为小鼠耳肿胀度。结果见表9。
表9 解毒活血栓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 肿胀度X±SD(mg) 肿胀抑制率(%)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8 9.98±4.65** 59.90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7 12.04±7.93** 51.81
吲哚美锌阳性对照组 0.013 17 7.75±6.49** 68.68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19 24.89±5.09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1
由上表可见解毒活血栓对小鼠耳肿胀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4.2抑制肉芽肿试验
选用体重200~220g雄性Wistar大白鼠60只,乙醚麻醉,背部去毛消毒,无菌条件下,沿正中线左侧切口,将已知重量的经高温消毒扭扣塞于皮下,缝合。手术24小时后,将动物按体重均匀分为4组。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野菊花栓0.6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给药前12小时禁食,将栓剂加温水配成一定浓度,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每日给药量为0.2ml,经肛门给药,每次给药0.1ml,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2小时以上,连续给药15天。将动物处死,取出周围已包裹肉芽组织的扭扣,除去附着组织,称重,减去扭扣重,即为肉芽净重,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见,解毒活血栓可明显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其作用略优于野菊花栓。
表10 解毒活血栓对大鼠肉芽肿的抑制作用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 肉芽重X±SD(mg)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5 147.4±39.47*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5 160.3±28.91*
野菊花栓阳性对照组 0.6 15 160.1±47.26*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15 221.2±26.2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2.5解毒活血栓对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的作用
选用体重180~220g雄性Wistar大白鼠,均匀分为5组。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野菊花栓0.6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正常对照组。给药前12小时动物禁食,将栓剂加温水配成一定浓度,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每日给药量为0.2ml,经肛门给药,一天给药2次,每次给药0.1ml,给药间隔2小时以上,连续给药7天。于末次给药后3小时,除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余各组动物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08ml/100g,共两次,间隔4小时。在两次注射之间(前后各间隔2小时)将大鼠浸入冰水中5分钟,处置后停食。次晨,各组动物经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小板及全血粘度检测。结果见表11、12。
表11 解毒活血栓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小板聚积率的影响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 血小板聚积率X±SD(%)
正常对照组 9 45.5±12.8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7 59.1±9.3Δ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7 51.1±19.8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8 50.8±14.5
复方丹参片阳性对照组 0.45 8 44.2±14.1*
ΔP<0.05(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表12 解毒活血栓对急性血瘀证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剂量 全血粘度(X±SD)
组别 动物数
(g/kg) 切变率%10 100 200
正常对照组 10 9.72±2.41 4.71±0.74 4.41±0.98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9 11.92±0.92Δ 5.42±0.44Δ 4.96±0.86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1 9.52±3.75* 4.44±1.29* 3.80±1.02*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9 10.03±1.56* 4.79±0.55* 4.10±0.43*
复方丹参片阳性对照组 0.45 8 11.08±1.85 5.22±0.82 4.50±0.66
ΔP<0.05(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由表11、12可见,模型组动物血小板聚积率及全血粘度与正常动物比较,均具有较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实验所复制的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是成功的;两个给药治疗组动物与模型组动物全血粘度比较均显著降低,血小板聚积率也有明显的降低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解毒活血栓对急性血瘀证大鼠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6解毒活血栓的镇痛实验
2.6.1热板法
选用体重18~22g雄性昆明种小白鼠80只,按体重均匀分为4组。各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吲哚美锌0.013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给药前动物禁食12小时,药物加一定量温水使熔化,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给药为0.04ml,每日给药一次,均为肛门给药。于给药后30分钟,将小鼠分别放在事先加热到55±1℃恒温水浴槽的金属板上,记录自投入起到出现舔后足反应的时间作为痛域指数,结果见表13。
2.6.2扭体法
选用体重18~22g雄性昆明种小白鼠80只,按体重均匀分为4组。分别按下述药物和剂量给药:大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6g/kg(相当于3.375g生药/kg);小剂量组:解毒活血栓0.3g/kg(相当于1.688g生药/kg);阳性对照组:吲哚美锌0.013g/kg;模型对照组:空白栓0.3g/kg。给药前动物禁食12小时,药物加一定量温水使熔化,按以上剂量使每只动物给药为0.04ml,每日给药一次,均为肛门给药。于给药后30分钟分别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05%酒石酸锑钾0.1ml/10g体重,记录从注射起到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及20分钟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为指标。20分钟内未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以20分钟计,扭体次数以0计。结果见表14。
表13 解毒活血栓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痛反应时间 痛阈提高百分率
(g/kg) X±SD(秒) (%)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20 42.05±10.67** 46.26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20 43.25±9.96** 50.43
吲哚美锌阳性对照组 0.013 20 38.75±8.30** 34.78
空白栓空白对照组 0.3 20 28.75±7.13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表14 解毒活血栓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剂量 出现扭体时间 20分钟内出现扭体
组别 动物数
(g/kg) X±SD(分) 次数(X±SD)
解毒活血栓大剂量组 0.6 10 16.80±3.42** 1.2±0.92**
解毒活血栓小剂量组 0.3 10 13.63±3.43** 2.2±1.03**
吲哚美锌阳性对照组 0.013 10 19.20±1.70** 0.2±0.42**
空白栓模型对照组 0.3 10 8.78±2.45 6.6±1.58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13、表14可见解毒活血栓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结论
经主要药效学实验表明,解毒活血栓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同时能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对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前列腺液中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也就是说解毒活血栓具有明显抑菌、抗炎、镇痛、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对细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均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望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理想药物。
试验例二、解毒活血栓的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栓直肠给药、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和毒性反应及直肠给药对直肠的刺激反应、皮肤给药对皮肤的过敏反应。
实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心实验室药理室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药理室
原始资料保存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心实验室药理室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药理室
1大鼠直肠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药物 解毒活血栓,2g/粒,每粒相当于5.625g生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09。实验前将解毒活血栓配成3.6g生药/ml,备用。
1.1.2实验动物 体重145~155g的雄性Wistar大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01-3008。大鼠的饲养和实验均在II级动物实验室内进行,合格证号为京动管准字(1996)第013号,医动字第01-2096.1996。
1.2实验方法 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给药组给3.6g生药/ml解毒活血栓液,每次0.25ml/100g。对照组直肠给6%中性淀粉糊状物,0.25ml/100g。以上2组均3小时直肠给药一次,连续4次。每次在给药前均帮助刺激大鼠排便、排便后立即给药,给药后立即观察大鼠的毒性反应及体重、死亡等情况,连续观察七天。
1.3实验结果
大鼠直肠给药后,未见毒性反应。大鼠自主活动正常,未见蜷缩、松毛、精神萎靡现象,鼻、眼、口腔未见分泌物,大便未见溏泄等。七日内无一例动物死亡。大鼠直肠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36g生药/kg,为人临床用药量的192倍(成人临床用量为:2次/日,1粒/次)。大鼠直肠给药7天后,同对照组相比,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2大鼠直肠给药对直肠的刺激性实验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药物 解毒活血栓,2g/粒,每粒相当于5.625g生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09。空白栓(由聚乙二醇1000和聚乙二醇4000,按3∶2的比例组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10。实验前将解毒活血栓和空白栓做成黄豆大的颗粒,0.125g/粒,备用。
2.1.2实验动物 体重145~155g的雄性Wistar大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01-3008。大鼠的饲养和实验均在II级动物实验室内进行,合格证号为京动管准字(1996)第013号,医动字第01-2096.1996。
2.2实验方法 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给药组分为大、小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粒/100g、0.5粒/100g,每3小时给药一次,连续4次,每次在给药前均帮助刺激大鼠排便,排便后立即给药。在直肠给药后1天、2天、7天时,均颈动脉放血处死10只大鼠,取出直肠,将直肠纵剖开,固定在纸板上,肉眼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和水肿,然后用10%的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
2.3实验结果
肉眼观察所见:大鼠直肠给药后1天、2天和7天后,给药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直肠粘膜均未见充血、水肿、溃疡、点状或片状坏死。
镜下观察所见:给药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直肠组织外膜均完整,粘膜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直管状肠腺,在腺体底部有少量未分化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粘膜下层可见血管、淋巴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到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到血管扩张和水肿。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直肠组织均未见病理变化。
3豚鼠皮肤给药过敏性实验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药物 解毒活血栓,2g/粒,每粒相当于5.625g生药,制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09。实验前将解毒活血栓配成3.6g生药/ml,备用。
3.1.2实验动物 体重250~300g的雄性Hartley豚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实验动物中心供给,合格证号为DB11/019.1-02。豚鼠的饲养和实验均在II级动物实验室内进行,合格证号为京动管准字(1996)第013号,医动字第01-2096.1996。
3.2实验方法 将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给药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组涂3.6g生药/ml解毒活血栓液,每次0.5ml。空白对照组涂空白栓液,每次0.5ml。阳性对照组涂1%2、4-二硝基氯代苯乳状液(用吐温80作成),每次0.2ml。实验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两侧毛用硫化钡和淀粉糊状物脱掉,脱毛区范围为4×4cm2。将3.6g生药/ml解毒活血栓液0.5ml涂在左侧脱毛区,面积为3×3cm2/只,持续6小时;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的方法各重复一次,共计3次。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方法同上。在末次给药后14天,再以同样的方法各重复一次(但2、4--二硝基氯代苯的浓度为0.1%),6小时后去掉受试物,以皮肤红斑和水肿为指标,即刻进行观察,然后于24、48、72小时再次观察豚鼠过敏反应情况。
3.3 实验结果 在第3次涂药6、24、48、72小时后,给药组、空白对照组豚鼠皮肤未见红斑和水肿等过敏反应情况,阳性对照组在涂药6、24、48、72小时后,豚鼠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6小时后豚鼠皮肤均可见明显红斑,其中1例可见到中度红斑;24小时后豚鼠过敏症状和6小时后症状基本相似,但症状略有减轻,其中1例已恢复到勉强可见程度;48小时后豚鼠皮肤过敏程度逐渐减轻,其中4例已恢复到勉强可见程度;72小时后除1例勉强可见红斑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果见表15。
表15 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程度比较表 红斑 水肿 合 致 计 敏 得 率 分 (%) 无 勉 明 中度 紫红 焦痂 红 强 显 到严 色红 形成 斑 可 可 重红 斑并 见 见 斑 有无 勉强 边缘高 皮肤窿 皮肤窿水 可见 出周围 起1mm,起1mm肿 皮肤 轮廓清 以上,并 楚 范围扩大记分标准(分) 0 1 2 3 40 1 2 3 46小时后给药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10 10 9 1101010 0 0 21 10024小时后给药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10 10 1 9101010 0 0 19 10048小时后给药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10 10 4 6101010 0 0 16 10072小时后给药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10 10 9 1101010 0 0 1 10
4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
4.1实验材料
4.1.1药物 解毒活血栓,2g/粒,每粒相当于5.625g生药,制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09。实验前将解毒活血栓配成3g生药/ml,备用。
4.1.2实验动物 体重16~20g的雄性II级昆明小白鼠(KM),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01-3001号。小鼠的饲养和实验均在II级动物实验室内进行,合格证号为京动管准字(1996)第013号,医动字第01-2096.1996。
4.2实验方法 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给药组给3g生药/ml解毒活血栓液,每次0.3ml/10g,每4小时灌胃一次,连续2次,给药后立即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及体重等情况,连续观察7天。
4.3实验结果
小鼠灌胃给药后,未发现毒性反应。小鼠自主活动正常,未见蜷缩、松毛、精神萎靡现象,鼻、眼、口腔未见分泌物,大便未见溏泄等。七日内无一例死亡。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g生药/kg体重,为人用量的960倍(成人临床用量为:2次/日,1粒/次)。小鼠灌胃给药7天后,同对照组相比,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A大鼠直肠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36g生药/kg体重,相当于人用量的192倍。
B大鼠直肠给药,在剂量为36g生药/kg体重和18g生药/kg体重时,未见刺激性反应。
C豚鼠皮肤给药,未见皮肤过敏反应。
D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g生药/kg体重,相当于人用量的960倍。
试验例三、解毒活血栓的长期毒性试验
实验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栓对雄性大鼠机体有无慢性毒性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以判断和评价解毒活血栓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实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心实验室药理室
原始资料保存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心实验室药理室
实验材料:
1.药物解毒活血栓:2g/粒,每粒相当于5.625g生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制剂室供给,批号为980309。
2.实验动物体重85~95g的雄性Wistar大鼠,清洁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繁育场供给,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01-3008。大鼠饲养和实验均在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进行,合格证号为:京动管理准字(1996)第013号,医动管字01-2096.1996。大鼠饲料为消毒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养有限公司供给。
3.实验药品与试剂 RBC、HGB、HCT、WBC、PLT、MID、AST、ALT、BUN、CREA、LDH、CK、ALP、ACP、TP、ALB、TC检测药盒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供给。
4.仪器 微量血球测定仪,型号为HEMAL ASER-3,法国SEBIA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型号为CCX,美国亚培公司生产。
实验方法:
分组与给药 将清洁级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大、中、小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5、7.5、3.75g生药/kg/day。对照组给6%中性淀粉糊状物,4ml/kg。以上各组均直肠给药。给药前将栓剂取出,配制成3.75g生药/ml。大、中、小剂量组直肠给药的体积分别为0.4ml、0.2ml、0.1ml/100g。在直肠给药体积超过0.4ml/100g.BW时,每4小时给药一次。在每次给药前均帮助刺激大鼠排便二次,每次间隔20分钟,第二次排便后,立即给药。
观察项目和测定方法 实验期间每日有专人负责观察各组大鼠的食量、自主活动、精神状态、大便等情况,每周测定一次各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和每周每笼大鼠进食量,用百克体重进食量来表示。
在给药后45天、90天和停药后15天,将大鼠用乙醚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取0.2ml血,用固体枸橼酸钠抗凝,用于测定血象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其分类[中性白细胞(GRA)、淋巴细胞(LYM)、中间白细胞(简称为MID,包括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单核白细胞)],用微量血球测定仪测定。取2.5ml血,分离血清,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清酶和血蛋白等,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CK酶(CK)、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尿素氮(BUN)、肌肝(Crea)、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凝血时(CT)用平皿法测定,从刺入腹主动脉取血开始到取二滴血放在平皿上,用细针挑动,直至出现细丝的时间为凝血时间。
给药后90天和停药后15天的各实验组大鼠除作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检查外,还要取出心、肝、肾、脾、肺、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前列腺、脑、精囊、直肠等组织进行称量和组织学检查。
实验结果:
1.各实验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各剂量组在给药全过程中无一例大鼠死亡,各组大鼠自主活动良好,无蜷缩、松毛现象,皮毛光滑,肛门周围无稀湿现象,口、鼻、眼未见分泌物。同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和进食量均未见明显差异,各剂量组组间相比,体重和进食量也未见明显差异。
2.各实验组大鼠血象和凝血时的变化 在给药后45天、90天和停药后15天,血象和凝血时的检测结果表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白细胞及其分类(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中间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单核白细胞])和凝血时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同相应对照组相比,血常规各项和凝血时均未见明显变化,各剂量组组间相比也未见差异。结果见表16。
3.各实验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在给药后45天、90天和停药后15天,肝功(ALT、AST)、肾功(BUN、Crea)、血清酶(LDH、CK、ALP、ACP)、血蛋白(TP、ALB)、血清TC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同相应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各剂量组组间相比也未见差异。结果见表17。
4.各实验组大鼠组织重量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在给药后90天和停药后15天后的各实验组大鼠主要器官,肉眼均未见到肿物、赘生物和寄生虫。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直肠)脏器重量系数均在正常变化范围内。同相应对照组比,上述组织重量系数均未见明显变化,各剂量组组间相比也未见差异。结果见表18。
表16 各实验组大鼠血象凝血时(CT)变化比较表(M±SD)
组别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对照组
剂量 (3.75g生药/kg) (7.5g生药/kg) (15g生药/kg) (6%淀粉糊)
给药后45天(n=10)
RBC(1012/L) 7.46±0.87 7.87±0.73 7.88±0.78 7.96±0.62
HGB(g/L) 148.11±5.16 148.55±7.40 149.15±12.41 149.30±11.67
检 HCT(%) 45.88±6.40 45.33±3.53 45.76±2.92 46.01±2.46
测 PLT(109/L) 492.40±69.03 489.65±65.55 495.20±39.46 493.05±48.07
项 WBC(109/L) 10.16±2.12 9.95±1.87 9.58±1.01 9.57±2.17
目 LYM(%) 83.10±5.84 82.05±3.33 83.65±7.27 82.15±9.57
GRA(%) 8.95±1.61 8.85±1.95 8.45±1.15 9.08±1.39
MID(%) 8.20±1.00 8.56±1.51 8.30±1.17 8.25±1.25
CT(S) 59.65±12.74 57.85±8.06 59.31±3.81 58.70±8.37
给药后90天(n=20)
RBC(1012/L) 7.50±0.97 7.66±0.67 7.61±1.14 7.60±0.96
HGB(g/L) 142.45±13.85 144.20±22.05 146.35±14.18 148.10±16.32
检 HCT(%) 44.47±5.10 44.00±6.17 44.90±5.98 45.82±5.33
测 PLT(109/L) 480.65±58.57 485.25±35.93 480.70±54.97 490.75±64.29
项 WBC(109/L) 9.57±1.86 8.95±2.21 8.98±2.43 9.36±1.78
目 LYM(%) 82.50±6.34 83.80±3.69 83.15±5.01 82.95±5.31
GRA(%) 9.07±1.64 8.75±1.65 8.65±2.76 9.00±2.27
MID(%) 8.20±1.28 8.25±1.55 8.45±1.61 8.30±1.49
CT(S) 61.75±12.37 61.11±11.51 60.55±15.88 60.95±11.69
停药后15天(n=10)
RBC(1012/L) 7.36±0.67 7.43±0.53 7.50±0.76 7.53±0.53
HGB(g/L) 140.30±12.09 141.12±12.69 145.63±9.47 145.66±10.93
HCT(%) 43.09±5.11 42.89±5.39 43.15±6.37 44.18±4.19
检 PLT(109/L) 474.50±77.22 477.60±64.17 479.90±59.92 488.30±34.03
测 WBC(109/L) 9.19±1.69 8.82±1.39 8.32±1.21 9.05±1.88
项 LYM(%) 81.90±8.29 82.60±3.95 82.50±1.10 83.20±2.40
目 GRA(%) 9.10±1.45 9.00±1.49 9.20±1.62 9.11±1.37
MID(%) 8.20±1.48 8.40±1.71 8.70±1.42 8.10±1.17
CT(S) 63.80±11.63 65.70±10.62 63.30±12.84 63.54±11.63
表17各实验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比较表(M±SD)
组别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对照组
剂量 (3.75g生药/kg) (7.5g生药/kg) (15g生药/kg) (6%淀粉糊)
给药后45天(n=10)
ALT(IU/L) 51.97±8.92 52.09±7.22 52.25±6.82 53.22±6.50
AST(IU/L) 152.07±27.12 155.58±30.9 154.36±15.10 152.12±23.31
LDH(IU/L) 1384.1±116.7 1306.8±55.7 1379.8±147.5 1307.5±164.1
检 CK(IU/L) 965.4±166.5 957.3±177.4 951.4±120.1 959.7±163.6
测 ALP(IU/L) 377.63±73.59 383.3±67.9 388.90±70.03 386.52±70.32
项 ACP(ug/L) 0.193±0.043 0.192±0.054 0.187±0.039 0.186±0.038
目 BUN(mmol/L) 8.72±1.69 8.44±1.53 8.66±1.32 8.47±0.93
Crea(mmol/L) 42.58±12.59 42.59±5.29 42.48±9.25 42.95±9.32
TP(g/L) 81.34±4.71 80.09±5.70 82.61±9.25 80.33±6.79
ALB(g/L) 29.45±4.78 28.17±2.49 26.05±2.82 28.77±2.19
TC(g/L) 1.51±0.11 1.47±0.14 1.50±0.13 1.47±0.08
给药后90天(n=20)
ALT(IU/L) 49.97±10.23 51.00±8.49 51.57±7.56 51.47±11.75
AST(IU/L) 152.86±16.02 152.7±20.2 153.37±21.99 150.89±24.37
LDH(IU/L) 1328.2±169.6 1260.1±165.5 1293.2±197.5 1255.8±116.1
检 CK(IU/L) 961.9±191.5 946.1±15 8.1 893.9±191.5 932.3±175.1
测 ALP(IU/L) 358.2±106.7 366.85±48.23 366.59±65.49 376.26±70.43
项 ACP(ug/L) 0.189±0.029 0.191±0.058 0.187±0.054 0.192±0.040
目 BUN(mmol/L) 8.68±1.05 8.10±1.43 8.52±0.83 8.25±1.05
Crea(mmol/L) 41.87±9.14 41.41±7.74 41.94±7.63 41.94±7.10
TP(g/L) 79.02±6.70 79.89±7.15 80.17±7.66 78.46±10.78
ALB(g/L) 27.56±2.33 27.06±1.94 25.98±3.02 26.27±1.74
TC(g/L) 1.48±0.11 1.44±0.12 1.45±0.12 1.45±0.09
停药后15天(n=10)
ALT(IU/L) 47.73±7.89 50.02±8.66 49.88±5.31 50.72±7.72
AST(IU/L) 147.22±18.20 148.4±24.9 150.95±24.60 150.55±26.58
LDH(IU/L) 1223.4±230.3 1222.8±185.2 1267.6±194.1 1228.4±150.1
检 CK(IU/L) 959.3±115.7 876.7±180.9 897.8±109.3 904.8±112.4
测 ALP(IU/L) 353.27±40.31 350.65±40.02 359.95±36.94 366.93±60.4
项 ACP(ug/L) 0.186±0.048 0.183±0.052 0.184±0.057 0.189±0.061
目 BUN(mmol/L) 7.88±1.23 7.59±1.68 8.07±1.36 7.65±1.42
Crea(mmol/L) 40.72±6.65 40.44±5.77 40.96±6.16 40.52±5.15
TP(g/L) 78.49±2.61 78.88±6.23 79.83±2.63 77.61±3.79
ALB(g/L) 25.66±1.99 25.43±1.99 25.22±2.45 25.74±2.23
表18 对大鼠组织重量影响比较表(M±SD)
组别 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对照组
剂量 (3.75g生药/kg) (7.5g生药/kg) (15g生药/kg) (6%淀粉糊)
给药90天后(n=20)
心脏系数 0.260±0.011 0.2570.019 0.265±0.013 0.260±0.027
检 肝脏系数 3.120±0.410 3.178±0.366 3.088±0.197 3.152±0.165
脾脏系数 0.200±0.020 0.198±0.031 0.197±0.022 0.196±0.022
测 肺脏系数 0.460±0.040 0.470±0.065 0.479±0.051 0.476±0.056
肾脏系数(双) 0.581±0.051 0.585±0.034 0.578±0.050 0.583±0.055
系 脑系数 0.471±0.032 0.455±0.045 0.476±0.035 0.459±0.049
肾上腺系数(双) 12.83±2.50 12.75±2.19 12.98±2.97 12.88±2.65
标 胸腺系数 0.105±0.01 0.111±0.021 0.103±0.011 0.107±0.025
睾丸系数(双) 0.810±0.080 0.807±0.127 0.824±0.069 0.833±0.077
附睾系数(双) 0.320±0.030 0.328±0.048 0.322±0.032 0.327±0.018
精囊系数(双) 0.370±0.040 0.380±0.046 0.379±0.055 0.384±0.041
前列腺系数 0.180±0.013 0.187±0.043 0.191±0.029 0.185±0.027
停药15天后(n=10)
心脏系数 0.26±0.020 0.259±0.015 0.264±0.022 0.265±0.086
检 肝脏系数 3.098±0.017 3.083±0.174 3.085±0.122 3.045±0.219
脾脏系数 0.194±0.025 0.193±0.018 0.186±0.018 0.187±0.027
测 肺脏系数 0.490±0.056 0.494±0.036 0.492±0.056 0.496±0.043
肾脏系数(双) 0.596±0.065 0.582±0.026 0.591±0.045 0.594±0.039
系 脑系数 0.458±0.035 0.453±0.029 0.466±0.034 0.462±0.072
肾上腺系数(双) 12.71±1.56 12.87±1.25 12.60±1.13 12.86±2.31
标 胸腺系数 0.106±0.019 0.103±0.017 0.106±0.022 0.104±0.018
睾丸系数(双) 0.841±0.114 0.806±0.039 0.825±0.088 0.809±0.059
附睾系数(双) 0.330±0.028 0.319±0.046 0.327±0.034 0.324±0.034
精囊系数(双) 0.382±0.063 0.378±0.074 0.388±0.041 0.389±0.022
前列腺系数 0.185±0.024 0.199±0.028 0.190±0.024 0.196±0.023
注:除肾上腺单位为(mg/100g.体重),其它组织单位均为(g/100g.体重)
给药后90天和停药后15天的各实验组大鼠主要脏器组织切片病理报告结果表明:
在各实验组直肠组织均可见到淋巴细胞浸润,但未见到组织变性和坏死。其他组织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均未见病理性变化。各实验组大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报告如下:
心脏:各实验组大鼠心外膜均完整,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到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无增生、断裂、萎缩、坏死及瘢痕形成。心肌细胞核居中,结构清晰,呈卵园形,无浊肿或空泡变性,无脂褐素沉着。心肌细胞间质无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之内皮细胞完整,无缺血性改变及附壁血栓形成。
肝脏:各实验组大鼠肝小叶细胞排列成梁索状,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并相互联接成网状,结构完整,均未见细胞增生、气球样变、脂肪变性、点状小灶性或片状坏死。肝窦枯否细胞未见增生,汇管区、中央静脉未见炎症及纤维化。胆管周围未见淋巴细胞和酸性细胞浸润。
肾脏:各实验组大鼠肾被膜未见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球未见血管增生及萎缩纤维化,亦无变性坏死。肾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正常,髓袢及集合管未见细胞管型及蛋白管型,间质未见充血性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肾盂粘膜完整,未见变性、脱落、坏死。
肺脏:各实验组大鼠肺间隔未见组织增厚和淋巴细胞浸润。各级支气管管腔及肺泡内均未见渗出、水肿或出血,亦无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未见增生、萎缩、变性、坏死。肺间质未见充血样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脾脏:各实验组大鼠脾被膜未见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白髓由密集淋巴细胞构成,并可见生发中心,边缘区T细胞和B细胞数量未见减少。红髓偶见含铁黄素沉积。同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红髓、血窦、脾小梁未见异常变化。
脑: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未见病变。脑蛛网膜下腔及软脑膜血管未见出血及炎性渗出或纤维组织增厚,脑实质细胞各层结构清晰,神经细胞未见变性或坏死,胶质细胞未见增生,无嗜神经细胞现象及卫星现象,间质血管未见出血或淋巴细胞围管现象。
肾上腺:各实验组大鼠肾上腺被膜完整,被膜未见炎症,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均未见异常变化,球状带细胞排列成团,着色较深;束状带细胞成索状;网状带细胞交织成网状。未见充血、出血及坏死。
睾丸和附睾:各实验组雄性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可见各级精细胞及较多的成熟精子,细胞数量及排列均正常。附睾管内可见大量成熟精细胞,均未见异常变化。
胸腺:各实验组大鼠胸腺组织皮质有上皮网状细胞构成,其间有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着色较深。胸腺髓质含有较多的上皮网状细胞,未见坏死及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变化。
前列腺:各实验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腺实质均由大小不等的复管泡状腺组成,腺的分泌部由单层柱状上皮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未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未见结缔组织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变化。
直肠:各实验组大鼠直肠组织外膜完整,粘膜可见半环行皱襞,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直管状肠腺,在腺体底部有少量未见分化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粘膜下层可见血管、淋巴管,肌层可见内环行和外纵行平滑肌,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到淋巴细胞浸润,但未见到坏死和溃疡形成,未见到血管扩张和水肿。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变化。
以上组织切片检查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组和恢复期组织病理学检查,各器官组织均未见组织增生、变性、坏死等明显病理变化,除直肠组织外,其他组织也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结论:
1.本实验分为大剂量组(15g生药/kg/d)、中剂量组(7.5生药/kg/d)、小剂量组(3.75g生药/kg/d)和对照组4组,按体重计算,分别为临床用药的80、40、20倍。
2.在连续给药45天、90天和停药(正常饲养)15天后,各剂量组在不同时间,同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大鼠自主活动、精神状态、体重、血常规、生化指标(包括RBC、HGB、HCT、PLT、WBC及其分类[LYM、GRA、MID]、CT、AST、ALT、RUEA、CREA、LDH、CK、ACP、ALP、TP、ALB、TC)等均未见明显变化。经NDST检验,各实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3.在连续给药90天和停药(正常饲养)15天后,各剂量组大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甲状腺、直肠)脏器系数均正常,组织切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解毒活血栓在连续直肠给药90天后,多项指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毒性,提示解毒活血栓毒性较低,安全范围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较充实的药理学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解毒活血栓,其内容物主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连1200g 赤芍1200g 冰片25g 青黛800g 丹参1200g 牛膝1200g
以上原料可制成栓剂1000粒。
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所述重量的黄连粉碎成粗粉,采用渗漉法,用0.5%硫酸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7倍量渗漉液,用盐酸调pH值为2~3,放置过夜,沉淀物加等量水洗涤1次,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2)取所述重量的青黛,采用渗漉法用85%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备用;
(3)取所述重量的冰片研成细粉,备用;
(4)取所述重量的丹参,分别加8倍、6倍量的8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各提取1小时,合并回流提取液,备用;
(5)取所述丹参药渣与所述重量的赤芍、牛膝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第二次加水8倍,第三次加水8倍,每次各煎煮1小时,在70℃时合并煎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与所述青黛渗漉液、所述丹参回流提取液合并,在70℃时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的浸膏,备用;
(6)取栓剂基质1115g,加热熔化,温度保持在55℃,加入所述黄连提取物细粉、所述浸膏及所述冰片细粉,混匀,灌注,封口,制成栓剂100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