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用于服装工业的弹性带条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用于服装工业的弹性可伸缩带条的方法,该带条由具有至少部分合成纤维或纤丝的衬里布织物、尤其是由无纺布织物制成。背景技术
出于多种需求,例如作为西服、夹克、衬衣等的衬里和与服装材料连接之类的带条,服装工业要求其在具有弹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其很好的稳定性。同时这种给定方向的带条要赋予织物更高的强度。还要保持定型或者说稳定性。在很多情况下不希望使用例如在纵向上有好的稳定性而在横向上降低强度的带条。但是,由于衬里布织物,可能是在编织过程中或者也可能是无纺布织物的生产时,在其纵向通常具有比横向或中间方向更高的强度,由此产生由衬里布织物裁剪成的带条的这种强度。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地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制造带条的方法,这种带条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在给定的衬里布织物方向上具有尽可能一致的弹性和强度。
所定目的按照本发明对于上述这种方法这样来实现,即将一幅或多幅工业化生产的衬里布织物叠放在一起,将其敞开的布边上相互连接,形成一圆筒,再倾斜地裁剪圆筒壁,由此产生一幅新的更富有弹性的衬里布织物,然后在纵向上将衬里布织物裁剪成带条。通过该操作程序对于纺织物改变经纱和纬纱方向而对于无纺布织物则改变纤维或者纤丝的主方向。衬里布织物纵向上的经纱原始方向或者说无纺布织物的纤维和纤丝原始方向被改变并在新的衬里布织物中倾斜于其纵向。所以,对于由衬里布织物所裁剪出来的带条来说,经纱和纬纱或者无纺布织物的纤维和纤丝也因此倾斜于带条的纵向。
为了制造由其剪裁成带条的新的衬里布织物,可以将两个等宽的衬里布织物上下叠放并将其敞开的布边连接。该操作程序可以非常简便地被机械化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采用一幅无纺布织物,在纵向上将其对折叠放并同样将其敞开的布边相互连接,由此得到一个圆筒。对于上述第一种方法要在衬里布织物的两边连接敞开的布边,所以为此要使用两台装置,而对于上述第二种方法仅需要一台装置连接敞开的布边。
可以设想不同的方法连接敞开的布边。但是优选通过超声波技术或激光束技术连接布边。这与通过缝纫的机械缝接相比表现出更多的优点。由此形成具有很高强度的连接缝。对比撕裂实验得出,在超声波工艺中制造的缝连接比其旁边的织物具有更高的强度,即在拉扯实验中撕裂的是织物而不是连接缝。而对于缝纫缝则是另外的情形,在拉扯实验中接缝撕裂了,而织物保持下来。这也可以从这方面理解,即在剪裁圆筒时连接缝纤维被切断。另一个优点在于,接缝好得看不出来,或者说可以形成好得看不出来的接缝。为了尽可能少地出现接缝,有针对性地将超出布边连接线的织物的接缝留量裁去。这对于缝纫连接只能受限地实现。因此在加工完毕的带条上出现缝纫边。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带条的后续加工来说这个接缝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裁去带条的接缝位置,这意味着大量的裁剪下脚料。与此相反,对于通过超声波技术或激光束技术实现的连接可以完全裁去接缝留量或者裁至最小尺寸,直到通过超声波产生的连接缝以及重新展开的衬里布织物上的连接位置好得看不出来。这不仅对于圆筒的制造而且对于后来的加工都大大地节省织物材料。不必再从加工完毕的带条上裁去接缝。位于织物横线与裁剪线之间的裁剪圆筒的剪裁角根据带条的使用范围给定。将其调整到8°,12°或38°是有利的。对于无纺布织物来说,剪裁角越大,则新衬里布织物的弹性越大,从而由此所制造的带条弹性越大。
这样制造出来的带条在其最终加工时被用于服装的不同位置。由此可能需要附加地缝纫加工。这些例如可以这样实现,即通过双连针缝(Doppelsteppstich)、链式针缝(Kettenstich)或暗针缝(B1indstich)对被裁剪的带条配以缝合。也可以且更加实际地,通过双连针缝、链式针缝或暗针缝将多幅被裁剪的带条相互缝接。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于良好地制造由无纺布织物裁剪而成的带条。在这里优选采用其纤维和/或纤丝绝大多数对准无纺布织物的纵向的无纺布织物。通过由这种无纺布织物构成圆筒、将其裁剪并形成新的无纺布织物实现主纤维方向的倾斜方向,这个倾斜方向使由新无纺布织物所裁剪成的带条产生所期望的特性。附图的简要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为本方法过程简图,
图2为由两幅织物制造圆筒的截面简图,
图3为图2中织物的俯视图,
图4简要表示由织物形成圆筒,
图5为表示出裁剪线的圆筒,
图6表示为了制造带条而裁剪新织物。实施例说明
在图1中简要地示出本方法,作为一个实施例,使用了两幅织物。使用了两幅原始织物,该织物由本已知的工业化方法制造。两幅织物被叠放在一起并将其敞开的布边通过超声波相互连接,同时将存在于织物两侧的接缝留量裁去。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形成一圆筒,将该圆筒送到另一台裁剪装置并在那里倾斜地裁剪。通过倾斜剪裁产生一个新的织物,其中主拉伸方向不再沿着织物纵向延伸而是倾斜于织物纵向延伸。卷绕的织物被剪成单块的料片并继续进行缝纫加工。
在图2和3中简要地示出两幅织物1和2。它们上下叠放并将其敞开的布边3和4,以及5和6通过超声波相互连接并裁切。超声波装置由箭头7和8以及位于下面的支承体9和10表示。在将织物1,2的布边3,4以及5,6相互连接之后,产生一圆筒11。
图3以俯视图示出通过超声波技术焊接过程所产生的布边3,4以及5,6上的连接线12,13,超出连接线的织物1和2的接缝留量14和15同时被裁去。
在图4中示出一种方法,其中无纺布织物16在纵向17上对折叠放并将其敞开的布边18,19相互连接。连接过程与图2所示方法一样,通过超声波装置7和9实现。在这里也同样裁去接缝留量并形成一圆筒11。
图5示出的圆筒11具有环绕壁21的裁剪线20。织物16的裁剪角w确定为约38°。
通过裁剪过程产生新的织物22,现在经纱或者无纺布织物纤维或纤丝的主方向倾斜地且不沿着织物的纵向延伸。通过在图6中虚线所示的双箭头23表示出这个方向。
图6延长地示出带条25的裁剪线24,该带条由新织物22裁剪而成。带条25可以被送到其它服装加工工序,这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将带条依次或与其它材料通过双连针缝、链式针缝或暗针缝缝接。带条的纵向与新的更富有弹性的织物22的纵向26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