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环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3277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62092.X

申请日:

2013.12.04

公开号:

CN104813546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H01R 39/10申请公布日:201507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39/10申请日:20131204|||公开

IPC分类号:

H01R39/10; H02K13/00; H02K13/02

主分类号:

H01R39/1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富永聪; 椎名贵弘; 村上新; 高山仁志; 浅海周; 渡边隆男; 上辻清; 汤本修士; 藤原弘文

地址:

日本爱知县丰田市

优先权:

2012-265719 2012.12.04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代理人:

张建涛; 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滑环装置(10A),其中三个环构件(11a)至(11c)被设置成沿着输入轴(2)的轴线(Ax)依次排列,并且电刷(12a至12c)分别与所述环构件(11a至11c)接触,设置三个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并且该内部汇流条由所述输入轴(2)的套管部(2b)支撑,并且接触凹部(17)被设置成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凹入到所述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表面中,并且接触凹部(17)沿着轴线(Ax)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被分别设置到这些接触凹部17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滑环装置,所述滑环装置包括多个环构件,所述多个环构件被设置在旋转轴上以便在轴线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多个环构件中的每个环构件均与至少一个电刷接触,其中:
所述滑环装置还包括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经由绝缘构件被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内,并且所述汇流条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对于所述多个环构件中的每个环构件设置所述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个汇流条,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所述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凹部,所述凹部被形成为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所述汇流条的一个端部被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环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环构件中的一个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接收凹部,另一个环构件的汇流条通过所述一个环构件的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内侧,所述接收凹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多个环构件的所述径向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所述接收凹部经由所述绝缘构件接收所述另一个环构件的汇流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环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轴被设置在三相交流式旋转电机中;
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三个环构件;
三个所述汇流条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设置,以便以120°的角度间隔彼此分离;
在每个所述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中设置一个所述凹部和两个所述接收凹部;
所述两个接收凹部中的一个接收凹部被布置在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从所述凹部向左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并且
所述两个接收凹部中的另一个接收凹部被布置在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从所述凹部向右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

说明书

滑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环装置,该滑环装置设有沿着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环构件。
背景技术
本身已知一种旋转电机,在该旋转电机中,多个环构件被设置在旋转轴上,以便依次排列。本身已知一种这样的旋转电机,在该旋转电机中,绕旋转轴的外周表面设置绝缘构件,环构件被固定在该绝缘构件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在绝缘构件内设置汇流条,使得汇流条的一端与环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参考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54350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通过专利文献1的装置,环构件和汇流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小,这是因为仅汇流条的一端与环构件的内周表面接触。因此,难以将热从环构件传导至汇流条,并且因而存在环构件的温度可能变高的担忧。
因而,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滑环装置,该滑环装置能够促进热从环构件传导至汇流条,并且由此能够降低环构件的温度。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滑环装置是如下一种滑环装置,该滑环装置包括多个环 构件,所述多个环构件被设置在旋转轴上以便在轴线方向上依次排列,多个环构件中的每个环构件与至少一个电刷接触,其中,该滑环装置还包括多个汇流条,汇流条经由绝缘构件被支撑在旋转轴内,并且汇流条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对于所述多个环构件中的每个环构件设置所述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个汇流条,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凹部,该凹部被形成为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汇流条的一个端部被设置在该凹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滑环装置的一个方面,由于所述汇流条的端部被设置在凹部中,因而可以在所述汇流条的端部和环构件之间,在汇流条的端部的外表面内的下列总共三个表面处建立接触:在径向方向上面向外的其一个表面,以及面向周向方向的其两个表面。因此,能够增大汇流条和环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促进热从环构件向汇流条的传递。并且,因此,能够降低环构件的温度。此外,因此也能够降低与环构件接触的电刷的温度。本身众所周知地,随着电刷的温度变高,电刷的磨损量增大。因此,能够通过降低电刷的温度来减小电刷的磨损量。此外,通过增大汇流条和环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这两个构件之间的电阻。此外,通过以这种方式在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中设置凹部,能够使环构件的厚度朝着其内侧增加至少该凹部的深度。因此,能够使环构件的体积增大,因而,能够提高环构件的热容量。并且,因此,即使例如旋转轴的转速突然增大,或者如果施加至环构件的电流量突然增大,也能够抑制环构件温度的突然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在多个环构件中的一个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接收凹部,另一个环构件的汇流条通过该环构件的径向方上的内侧,该接收凹部:被形为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多个环构件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经由绝缘构件接收另一个环构件的汇流条。当汇流条通过该一个环构件的内周表面的径向上的内侧时,必须在汇流条和环构件之间设置绝缘构件,以便使汇流条和环构件彼此互相绝缘。在该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该方面,能够使设置在环构 件的内周处的绝缘构件更薄,这是因为通过环构件的在径向上的内侧的汇流条能够被接收在接收凹部中。因此,能够降低环构件和旋转轴之间的热阻。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环构件的温度和电刷的温度,这是因为能够提高环构件的散热性。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轴可以被设置在三相交流式旋转电机中;可在旋转轴上设置三个环构件;三个汇流条可以绕旋转轴的轴线设置,以便以120°的角度间隔彼此分离;可以在每个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中设置一个凹部和两个接收凹部;两个接收凹部中的一个接收凹部可以被布置在绕旋转轴的轴线从凹部向左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并且两个接收凹部中的另一个接收凹部可以被布置在绕旋转轴的轴线从凹部向右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三个环构件的形状都能够相同。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通过以这种方式使所有环构件都具有相同形状,能够防止在装配期间因为把将被装配在一个位置中的一些组件错误地装配到另一位置中而发生的错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复励马达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环装置所安装到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滑环装置附近的在轴线方向上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3是沿图4中的线Ⅲ-Ⅲ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Ⅳ-Ⅳ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5是沿图6中的线Ⅴ-Ⅴ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Ⅵ-Ⅵ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7是沿图8中的线Ⅶ-Ⅶ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 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Ⅷ-Ⅷ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9是示出复励马达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环装置所安装到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Ⅹ-Ⅹ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1是沿图12中的线XI-XI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3是沿图14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XIV-XIV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5是示出复励马达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滑环装置所安装到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线XVI-XVI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7是示出复励马达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滑环装置所安装到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滑环装置和输入轴的横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至8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环装置。图1和2示出作为旋转电机的复励马达1的一部分。该复励马达1被安装至用于车辆、诸如图中未示出的汽车等等的驱动装置。此外,该复励马达1为三相交流式马达。复励马达1包括能够互相相对旋转的绕组 转子和磁转子,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这些转子。并且该复励马达1被安装在自动变速箱和被设置到驱动装置的内燃机(两者均未示出)之间,并且起如下作用,即放大被输入给绕组转子的发动机扭矩,并且将经放大的扭矩传递给自动变速箱。图1和2中所示的滑环装置10A为三相交流式滑环装置,并且用于在绕组转子和图中未示出的逆变器之间传导电流。滑环装置10A被附接至输入轴2的外周表面,输入轴2是与绕组转子一体地旋转的旋转轴。
滑环装置10A包括三个单元U1至U3,该三个单元U1至U3与绕组转子的三相对应,并且该三个单元U1至U3关于输入轴2的轴线Ax的方向以三级间隔开。在图2中,布置在三个单元的左侧处的第一级单元U1包括:环构件11a,该环构件11a绕输入轴2的外周安装;电刷12a,该电刷12a与该环构件11a接触;电刷座13a,该电刷座13a保持和支撑电刷12a;和外部汇流条14a,该外部汇流条14a与电刷座13a连接。虽然图中仅示出一些电刷12a,但是实际上向单个电刷座13a提供总共六个电刷12a,这六个电刷绕轴线Ax以60°的角度间隔间隔开。实际上,能够视需要选择电刷12a的数目。以类似方式,布置在三个单元中央的第二级单元U2包括环构件11b、电刷12b、电刷座13b和外部汇流条14b;并且布置在三个单元的右侧的第三级单元U3包括环构件11c、电刷12c、电刷座13c和外部汇流条14c。
如图2中所示,将环构件11a至11c同轴地设置到输入轴2的外周表面。此外,这些环构件11a至11c被设置成沿着轴线Ax的方向(即,沿着轴线方向)依次排列。被电刷座13a至13c支撑的电刷12a至12c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被布置在电刷12和电刷座13之间的弹簧,以预定挤压力压靠环构件11a至11c。并且外部汇流条14a至14c中的每个外部汇流条都从输入轴2在旋转半径方向上向外延伸,并且还沿着轴线Ax的方向延伸。
如图2中所示,单元U1至U3由树脂制成的盖板3覆盖,并且彼 此互相绝缘。在单元U1至U3和盖板3之间限定冷却通道4,以通过在图中的箭头的方向上引导空气来冷却单元U1至U3的电刷12a至12c。应理解,通过由组件,诸如与输入轴2一起旋转的风扇等等强制吹入该冷却通道4中的外部空气来执行向该冷却通道4供应空气。
图3至8是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截面图。这里,图3示出沿图4中的线Ⅲ-Ⅲ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4示出沿图3中的线Ⅳ-Ⅳ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此外,图5示出沿图6中的线Ⅴ-Ⅴ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6示出沿图5中的线Ⅵ-Ⅵ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并且图7示出沿图8中的线Ⅶ-Ⅶ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8示出沿图7中的线Ⅷ-Ⅷ截取的滑环装置10A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此外,在图4、6和8中,省略了电刷12a至12c。
如这些图中所示,输入轴2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内轴部2a,以及在内轴部2a的外周上同轴安装的圆筒形套管部2b。该套管部2b由绝缘树脂制成,绝缘树脂是一种绝缘材料。环构件11a至11c中的每个环构件都均被固定在套管部2b的外周上,并且它们彼此间隔隔开。因此,环构件11a至11c中的每个环构件也都彼此互相绝缘。此外,环构件11a至11c中的每个环构件也都与内轴部2a绝缘。如图3至8中所示,在套管部2b内部设置内部汇流条15a至15c。这些内部汇流条15a至15c被设置成分别与环构件11a至11c对应。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中的每个内部汇流条都成型为长窄板,并且被支撑在套管部2b内,以便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分别与对应的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表面接触,使得汇流条15a至15c分别与环构件11a至11c电连接。并且,经由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中的每个内部汇流条,每个环构件11a至11c均被电连接至绕组转子的每个相。如图4中所示,绕轴线Ax以120°的角度间隔布置三个内部汇流条15a至15c。
如图4、6和8中所示,在每个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表面上设置一个接触凹部17和两个接收凹部18。凹部17和18中的每个凹部均被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凹入,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延伸。此外,凹部17和18中的每个凹部均沿着轴线方向,从环构件11a至11c的一侧表面贯穿至其另一侧表面。如这些图中所示,两个接收凹部18中的一个接收凹部形成在从接触凹部17向右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另一方面,两个接收凹部18中的另一个接收凹部形成在从接触凹部17向左隔开12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
如这些图中所示,每个接触凹部17均被形成为使得对应的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中的每个端部均被设置在该接触凹部17中。因此,在每个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端部处,总共三个表面在其接触凹部17中与环构件11a至11c中的对应的一个环构件接触:三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在径向方向上面向外;并且三个表面中的两个表面面向周向方向。并且每个接收凹部18均被形成为能够经由构成套管部2b的一部分的绝缘树脂2c接收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中的对应的一个内部汇流条。因此,被接收在每个环构件11的每个接收凹部18中的内部汇流条15与对应的环构件11电绝缘。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级单元U1的环构件11a的内周处,除了如上所述在环构件的接触凹部17处接触该环构件11a的该单元U1的内部汇流条15a之外,也设置第二级单元U2的内部汇流条15b和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也就是说,第二级单元U2的内部汇流条15b被接收在该环构件11a的两个接收凹部18之一中,并且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也被接收在两个接收凹部18中的另一个之中。此外,如图6中所示,在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的内周处,除了如上所述在环构件的接触凹部17处接触该环构件11b的该单元U2的内部汇流条15b之外,也设置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因此,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被接收在环构件11b的两个接收凹部18之一中。并且仅在环构件11b的两个接收凹部18中的另一个中接收绝缘树脂。此外, 如图8中所示,在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c的内周处,仅该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如上所述在环构件的接触凹部17处接触该环构件11c。并且仅在环构件11c的两个接收凹部18中接收绝缘树脂。
因此,如上文解释的,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滑环装置10A,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被设置到接触凹部17中,其中该接触凹部17被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环构件11a至11c中,因而能够增大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和对应的环构件11a至11c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促进热从环构件11a至11c传递至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在该滑环装置10A中,当输入轴2旋转时,由于环构件11a至11c和电刷12a至12c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热。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将该热从环构件11a至11c快速地传递至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因此,能够降低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此外,因此也能够降低与环构件11a至11c接触的电刷12a至12c的温度。众所周知,随着电刷12a至12c的温度升高,电刷12a至12c的磨损量增大。因此,能够通过降低电刷12a至12c的温度来减少电刷12a至12c的磨损量。
此外,通过增大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和它们对应的环构件11a至11c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电阻。因此,能够提高复励马达1的效率。
又进一步地,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端部16a至16c设置到接触凹部17中,能够将环构件11a至11c的厚度增大如图4中所示的厚度量t。现在,图4中所示的该厚度t与接触凹部17的深度对应。因此,能够增大环构件11a至11c的体积,因而能够提高环构件11a至11c的热容量。因此,即使输入轴2的转速突然升高,或者传递至环构件11a至11c的电流量突然升高,也仍然能够抑制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的突然升高。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和6中所示,将接收凹部18设置到环构件 11a至11c,并且除了所讨论的单元之外的单元的内部汇流条15a至15c被接收在这些接收凹部18中。相反,如果未设置接收凹部18,就将必需使设置在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侧处的绝缘树脂块的厚度更大,以便允许内部汇流条比环构件的内周表面进一步径向向内地穿过。因而,在该实施例中,能够使设置在环构件的内周表面侧处的绝缘树脂的厚度更薄。因此,能够降低环构件11a至11c和内轴部2a之间的热阻。因而,能够提高环构件11a至11c的散热性。由于该特征,能够进一步降低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和电刷12a至12c的温度两者。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内部汇流条15a至15c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120°,因而如图4、6和8中所示,能够使单元U1至U3的环构件11a至11c都为相同形状。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通过以这种方式使单元U1至U3的环构件11a至11c都为相同形状,能够防止在装配期间因为把将被装配在一个位置中的一些组件错误地装配到另一位置中而发生的错误。
接触凹部17与本发明的凹部对应,并且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与本发明的汇流条对应。此外,套管部2b和绝缘树脂2c与本发明的绝缘构件对应。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9至14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环装置。应理解,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说明。这些图为该第二实施例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截面图。这里,图9示出沿图10中的线IX-IX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10示出沿图9中的线Ⅹ-Ⅹ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此外,图11示出沿图12中的线XI-XI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12示出沿图11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并且图13示出沿图14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 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而图14示出沿图13中的线XIV-XIV截取的滑环装置10B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图。应理解,从图10、12和14中省略了电刷12a至12c。如这些图中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的形状和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c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形状不同,而其它特征都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因此,在该第二实施例的复励马达1的说明中,也将参考图1和2。
如图14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仅将一个接触凹部17设置到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c。此外,如图12中所示,将单个接触凹部17和单个接收凹部18设置到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这里,在单个接收凹部18中接收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
如图2中所示,单元U1至U3周围的环境不一致。因此,当输入轴2旋转,并且由于环构件11a至11c与电刷12a至12c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热时,在单元U1至U3之间产生温差。由于第二级单元U2存在于第一级单元U1和第三级单元U3之间,因而其能够更易于生热。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因为在冷却通道4中流动的空气从第一级单元U1朝着第三级单元U3行进,因而在已经通过与第一级单元U1交换热而变暖之后,空气被引导至第二级单元U2。并且在已经通过与第二级单元U2交换热而进一步变暖后,空气被引导至第三级单元U3。因此可预期,在该滑环装置10B中,在输入轴2旋转期间,换句话说,在复励马达1运行期间,第一级单元U1、第二级单元U2和第三级单元U3的温度以该顺序变高。
在该实施例中,也能够获得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类似的有益的运行效果。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c中未设置接收凹部18。此外,在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中仅设置了一个接收凹部18。因此,能够降低需要设置在这些环构件11b和11c的内周侧处的绝缘树脂的体积。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热从这些环构件11b和11c传递至内轴部2a。因而,能够进一步分别降低第二级单 元U2和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b和11c的温度以及电刷12b和12c的温度。
如上所述,可预测在复励马达1运行期间,第一级单元U1、第二级单元U2和第三级单元U3的温度将以该顺序变高。然而,要求被设置在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侧处的绝缘树脂的体积以从第一级单元U1经由第二级单元U2到达第三级单元U3的顺序变小。因此,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和内轴部2a之间的热阻小于第一级单元U1的环构件11a和内轴部2a之间的热阻。此外,同样由于上述原因,第三级单元U3的环构件11c和内轴部2a之间的热阻小于第二级单元U2的环构件11b和内轴部2a之间的热阻。出于该原因,根据该第二实施例,能够降低环构件11a至11c之间的温差。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电刷12a至12c的磨损量的变化,因为这能够降低电刷12a至12c之间的温差。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5和16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滑环装置。应理解,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图15是沿轴线方向截取的,该第三实施例的滑环装置10C和输入轴2的截面图。此外,图16是示出沿图15中的线XVI-XVI截取的滑环装置10C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的视图。应理解,从图16中省去了电刷12b。
如图16中所示,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第二级单元U2的内部汇流条15b被布置成与第三级单元U3的内部汇流条15c相对,其中轴线Ax位于内部汇流条15b和内部汇流条15c之间。虽然在图中未示出该特征,但是应理解,第一级单元U1的内部汇流条15a被布置在从第二级单元U2的内部汇流条15b向右隔开9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处。并且在环构件11a至11c中的与布置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接触凹部17和接收凹部18。除了上文所述之外,该第三实施 例的构造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
因此,根据该第三实施例,接触凹部17被设置到环构件11a至11c,并且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被设置在这些接触凹部17中,因而能够促进热从环构件11a至11c传递至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以及电刷12a至12c的温度。因而,能够降低电刷12a至12c的磨损量。此外,由于能够增大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与环构件11a至11c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因而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电阻,因而能够提高复励马达1的效率。
此外,由于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也将接收凹部18设置到环构件11a至11c,因而能够降低被设置在环构件的内周侧处的绝缘树脂块的厚度。因此,能够提高环构件11a至11c的散热性。因而,能够降低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并且也能够降低电刷12a至12c的温度。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图17和18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滑环装置。应理解,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图17是沿轴线方向截取的该第四实施例的滑环装置10D和输入轴2的截面图。此外,图18是示出沿图17中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滑环装置10D和输入轴2的横截面的视图。应理解,从图18中省去了电刷12c。
如图17中所示,在该第四实施例中,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折曲,以便被定位成比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表面进一步径向向外。并且将接触凹部17设置到环构件11a至11c中的每个环构件。然而,不向环构件11a至11c设置接收凹部18。此外,所有的环构件11a至11c均具有相同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端部16a至16c也被分别设置到环构件11a至11c的接触凹部17中。
因为根据该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其它实施例中一样,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一个端部16a至16c被设置到环构件11a至11c的接触凹部17中,所以能够促进热从环构件11a至11c传递至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以及电刷12a至12c的温度。因而,能够降低电刷12a至12c的磨损量。此外,由于能够增大内部汇流条15a至15c与环构件11a至11c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因而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电阻,所以能够提高复励马达1的效率。
又进一步地,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内部汇流条15a至15c的端部16a至16c设置到接触凹部17中,能够将环构件11a至11c的厚度增大如图18中所示的厚度量t。因此,能够增大环构件11a至11c的热容量,因而能够抑制环构件11a至11c的温度的突然升高。
此外,因为通过该第四实施例,能够使所有环构件11a至11c都具有相同形状,因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装配期间,也能够防止发生装配错误。
不应将本发明视为限于上述实施例;其能够以许多不同方式具体实施。例如,本发明所应用到的滑环装置不限于具有三个环构件的类型。实际上,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环构件的滑环装置。此外,本发明的滑环装置中的电刷的数目不限于每个环构件六个电刷。被设置到每个环构件的电刷的数目也能够为从一至五的任何数。此外,也将能够向每个环构件设置七个或多于七个的电刷。
最后,本发明的滑环装置所安装到的装置不限于三相交流式旋转电机。本发明的滑环装置也能够被安装至直流式旋转电机,诸如直流马达等。除上文所述之外,本发明的滑环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具有旋转轴的任何装置。

滑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滑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滑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环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滑环装置(10A),其中三个环构件(11a)至(11c)被设置成沿着输入轴(2)的轴线(Ax)依次排列,并且电刷(12a至12c)分别与所述环构件(11a至11c)接触,设置三个内部汇流条(15a至15c),并且该内部汇流条由所述输入轴(2)的套管部(2b)支撑,并且接触凹部(17)被设置成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凹入到所述环构件(11a至11c)的内周表面中,并且接触凹部(17)沿着轴线(A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