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20182550.4
2009.08.07
CN201473925U
2010.05.19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B 3/26申请日:20090807授权公告日:20100519终止日期:20120807|||授权
E02B3/26; E02B3/06
E02B3/26
田泽昊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285号1503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李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包括护舷及为加固护舷的抛石区,其中,护舷的舷墙上端固定有混凝土块体,混凝土块体位于抛石区竖直向上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护舷稳固性的前提条件下可扩大码头的容积率,使得较小的码头也可以停泊较大容量的船只,给人们装卸货物提供了便利。
权利要求书1. 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包括护舷及为加固护舷的抛石区,其特征在于:护舷的舷墙上端固定有混凝土块体,混凝土块体位于抛石区竖直向上的空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块体是通过钢铅管、水泥钉或化学胶植筋固定在护舷的舷墙上。
说明书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头停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码头停泊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护舷10以及为加固护舷10而设置的抛石区20,为使加固效果更好,抛石区20紧靠护舷10并具有一定的坡度,但因此坡度的存在,需占用护舷10附近一定的水域深度,使得停泊船只的容量受到限制,为了使大容量的船只也能靠近,不得不加深护舷10的高度,但为了安全起见,相应地抛石区20的高度也与护舷10高度成正比例增加,如此虽然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对于小码头而言,受附近水域深度的限制及护舷10高度的限制,要想停泊大容量的船只,此种办法仍然不可取。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人经过深思研究,终于有了此案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以扩大码头的容积率,使得较小的码头也可以停泊较大容量的船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包括护舷及为加固护舷的抛石区,护舷的舷墙上端固定有混凝土块体,混凝土块体位于抛石区竖直向上的空间。 所述的混凝土块体是通过钢铅管、水泥钉或化学胶植筋固定在护舷的舷墙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舷墙稳固性的前提条件下,相当于将原护舷向外延伸拓展,避开抛石区的影响,使得新的舷墙下面水域深度加深,从而使得码头容纳船只的容积率增大,较小的码头也可以停泊较大的船只。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码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护舷 1、10 舷墙 11 抛石区 2、20 混凝土块体 3 化学胶植筋 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包括护舷1及为加固护舷的抛石区2,其中,护舷1的舷墙11上端固定有混凝土块体3,混凝土块体3位于抛石区2竖直向上的空间。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块体3是通过化学胶植筋4固定在护舷1的舷墙11上,也可以是通过钢铅管、水泥钉或其它方式固定。 化学胶植筋4是根据工程需要,在已有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钻取适当的孔径和孔深,采用化学锚固剂使新增的拟用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牢固,并使新增的钢筋达到要求的性能。其工艺过程为:钻孔→清孔→填装锚固剂→钢筋定位→养护钢筋绑扎或焊接等。化学胶植筋4工艺简单、锚固快捷、安全可靠,因而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补强、新旧砼结构连接、补埋钢筋,后埋钢构件等方面。 这样,对于宽度为1.2~1.5米的护舷1来说,扩容改造只需将混凝土块体3用大约100余枚的钢铅管、水泥钉或化学胶植筋4固定即可。经扩容改造后的护舷1宽度可达3.0米,且改造后码头的船舶容纳量由原来的3.5~5万吨提升为8~10万吨,大大提升了码头的容量,且之前在较小码头无法停靠的较大型船只,在经扩容后也可以停靠,给人们装卸货物提供了便利。
《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码头停泊能力的扩容改造装置,包括护舷及为加固护舷的抛石区,其中,护舷的舷墙上端固定有混凝土块体,混凝土块体位于抛石区竖直向上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护舷稳固性的前提条件下可扩大码头的容积率,使得较小的码头也可以停泊较大容量的船只,给人们装卸货物提供了便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