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洁建筑墙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洁建筑墙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16758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9.05CN202416758U*CN202416758U*(21)申请号 201120474742.X(22)申请日 2011.11.21E04F 13/075(2006.01)(73)专利权人孙月静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金钩桥1号永德大厦1号门1601室(72)发明人孙月静(54) 实用新型名称自洁建筑墙板(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洁建筑墙板,包括表面装饰层(2)和与其粘结的基底层(3),在所述的表面装饰层(2)外侧还粘结有一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自洁层(1),在所述的基底层(3)外侧还粘结有一。
2、发泡塑料、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材料制备的隔音保温层(4)。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的具有良好的自洁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自洁建筑墙板,包括表面装饰层(2)和与其粘结的基底层(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表面装饰层(2)外侧还粘结有一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自洁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洁建筑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底层(3)外侧还粘结有一发泡塑料、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材料制备的隔音保温层(4)。 权 利 要 求 书C。
3、N 202416758 U1/2页3自洁建筑墙板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洁建筑墙板。 背景技术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加,以解决人口居住问题。高层建筑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在表面沉积一定的污垢,并于建筑物本身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这些污垢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同时也对建筑物本身造成破坏,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人工清洗不仅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清洗时使用的化学洗涤剂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因此,外墙装饰中要求具有自洁功能的装饰材料,通过降雨方式实现建筑物的自我清洁;同时考虑到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必须有良好的隔音保温板材与。
4、装饰自洁材料配合使用。 0003 目前,市面上的自洁、隔音保温墙板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各种缺陷,例如自洁、隔音保温层效果不理想,甚至很差,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自洁、隔音保温层效果更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建筑用墙板。 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板,该墙板具有自洁功能,同时具有隔音保温、防火、防水、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外墙装饰,解决目前市场上建筑板材的各种缺陷,尤其解决难于清洗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洁建筑墙板,包括表面装饰层和与其粘结的基底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表面装饰层外。
5、侧还粘结有一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自洁层。 0006 优选地,在所述的基底层外侧还粘结有一发泡塑料、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材料制备的隔音保温层。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 1.本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的自洁层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具有良 好的自洁效果。 0009 2.本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的表面装饰层为氟碳涂料或者UV漆,对墙板起到表面保护、装饰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0010 3.本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的基底层为硅酸钙层,由硅藻土、水泥、煤灰、硅石粉、棉、麻、纸纤维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火、防水作用,且不污染环境。 0011 4.本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的隔音保温层为。
6、发泡塑料或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等轻质环保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隔音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说 明 书CN 202416758 U2/2页4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简化示意图。 0014 其中:1为自洁层;2为表面装饰层;3为基底层;4为隔音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0015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洁建筑墙板,包括表面装饰层2和与其粘结的基底层3,在所述的表面装饰层2外侧还粘结有一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自洁层1,在所述的基底层3外侧还粘结有一发泡塑料、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材料制备的隔音保温层4。 0016 本实用新型的自洁建筑墙板,由于基底层为硅酸钙板,因此具有很好的防火、防水效果;隔音保温层为发泡塑料或轻质发泡玻化陶瓷或泡沫混凝土等轻质环保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隔音保温效果;表面装饰层为氟碳涂料或UV漆,对墙板起到表面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自洁层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洁效果。 0017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202416758 U1/1页5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16758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