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28301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58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10420.5

申请日:

1990.12.08

公开号:

CN1054422A

公开日:

1991.09.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8.12.2|||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八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变更后:协友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变更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授权|||发明专利公报更正更正卷=11号=1页码=87更正项目=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误=C07D263/12 90110420.5 1991.09.11正=删除|||||||||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63/12; C07D277/10; A01N43/74

主分类号:

C07D263/12; C07D277/10; A01N43/74

申请人:

八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宫本聪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89.12.09 JP 320420/8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齐曾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下列通式(I)的2-取代苯基-2-唑啉或噻唑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式中取代基R1、R2、R3、R4和A的定义见权利要求1所述所制化合物是新颖的,对害虫或螨虫呈突出的广谱作用而毒性低。本发明方法是由相应的取代苯甲酸与相应的氨基醇进行反应;或由脱水剂处理相应的酰胺醇衍生物;或用一种碱处理通式(VII)的化合物而得。

权利要求书

1: 由通式(Ⅰ)表示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 其中 R 1 和R 2 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硝基、低级卤代烷基或低级卤代烷氧基,条件是R 1 和R 2 不同时表示氢原子; R 2 不同时表示氢原子; R 3 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低级烷基或低级烷氧基; R 4 表示具有7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7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硫基、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低级烷氧基、具有3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链烯氧基、低级炔氧基、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可被低级烷基取代的环烷基,或由 表示的基,其中B是一个直接连键、氧原子、低级亚烷基、低级亚烷氧基、低级亚烷二氧基或二(低级烷基)甲硅烷基,Q是CH或N,n是0或1-5的整数,每个R 5 是卤原子、烷基、烷氧基、低级卤代烷基、低级卤代烷氧基或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当n大于1时,每个R 5 可以相同或不同; A表示直接连键或低级亚烷基;和 Z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R 1 和R 2 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甲基、甲氧基、硝基、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条件是R 1 和R 2 不同时表示氢原子。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所述的R 1 和R 2 位于所述取代苯基的2-、4-或6-位置。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每个所述的R 1 和R 2 表示卤原子,例为氟原子和氯原子。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所述的R 4 位于所述取代苯基中的4-位置。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所述的R 4 表示具有7~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结构式 的基,其中B′是直接连键、-O-、-CH 2 -、或-OCH 2 -,Q是CH或N,n是0或1-5的整数,每个R 51 表示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当n大于1时,R 51 可以相同或不同。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 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所述的A表示直接连键。
8: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其中所述的Z表示氧原子。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它由下面通式表示: 其中R 11 和R 12 可以相同和不同,每个表示卤原子,每个R 3 和R 4 具有与权利要求1中所述相同的意义。
10: 权利要求9所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它由下面任一通式表示: 其中每个R 51 是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当n大于1时,R 51 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R 11 、R 21 、R 3 具有与权利要求9中所述相同的意义,Q和n具有与权利要求6中所述相同的意义。
11: 制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通式(Ⅰ)表示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或2-取代苯基-2-噻唑啉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通式 表示的取代苯甲酸(其中每个R 1 和R 2 具有与权利要求1中所述相同的意义)同通式 表示的氨基醇衍生物(其中R 3 、R 4 和A具有与权利要求1中所述相同的意义)反应,或 (b)用脱水剂处理下面通式表示的酰氨醇衍生物: 其中每个R 1 、R 2 、R 3 、R 4 和A具有与权利要求1中所述相同的意义;或 (c)用碱处理下面通式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每个R 1 、R 2 、R 3 、R 4 和A具有与权利要求1中所述相同的意义,w是卤原子、烷基磺酰氧基或芳基磺酰氧基。
12: 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通式(Ⅰ)的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或杀螨剂。
13: 一种含有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通式(Ⅰ)的化合物和辅助剂的制剂。
14: 一种控制有害昆虫或螨的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通式(Ⅰ)的化合物施于昆虫或螨,施于它们的生长环境。
15: 使用权利要求1通式(Ⅰ)的化合物来控制有害昆虫或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或2-取代苯基-2-取代苯基-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作有效组分的杀虫剂和杀螨剂。

    此前已有一些关于2,4-二苯基-2-噁唑啉或2,4-二苯基-2-噻唑啉的文献发表。

    例如,在Tetrahedron  Letters,第22卷,第45期,第4471-4474页(1981年);Chemical  Abstracts,第98卷,第19期,第160087K项(1983年)及Jour-nal  of  organic  Chem  istry,第52卷,第2523-2530页(1987年)中,可见到有关某种2,4-二苯基-2-噁唑啉或2,4-二苯基-2-噻唑啉化合物生产方法的叙述。

    正式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号57-501962及PCT国际申请WO82/02046,也公开了一种生产△2-N-杂环化合物的方法。这些出版物都提及这类化合物可作为中间体用来生产药物有效组分,或者这类化合物本身可作为具有生理效能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根本未谈及这类化合物防治农作物或园艺植物病虫害的作用。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第30卷,第190-197页(1988年)中谈到了某种2-氨基-2-噁唑啉衍生物的杀螨或杀蚜有效性。

    此外,本发明人早已发现並提出了具有杀虫和杀螨作用的新2,4-双取代的2-噁唑啉或噻唑啉衍生物(参见EP-A-0345775)。

    本发明人在研制新颖杀虫剂和杀蚜剂的过程中,以创制迄今不为现有技术所知,对害虫具有广谱杀虫效力而毒性低的化合物为目的,进行过一些研究。

    众所周知,植物寄生害虫和螨虫对诸如包括水稻、小麦等在内地谷物,包括大豆、红豆等在内的豆类,包括苹果、柑桔、梨等在内的果树,包括茄子,黄瓜、草莓等在内的蔬菜,包括玫瑰、石竹等在内的花卉植物,甚而茶树等有用植物均有严重的损害作用。所以,目前实际使用着多种杀虫剂及/或杀螨剂。

    然而,近年来由于植物寄生害虫或螨虫对现有杀虫剂及/或杀螨剂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而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在重复使用单种药剂的情况下,保护作用的下降已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为避免产生这类抗药性所引起的问题,已有人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对付措施,其中包括逐次更换新型杀虫剂及/或杀螨剂,以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药剂,並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结合起来使用。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第30卷,第190-197页(1988年)中所述的2-氨基-2-噁唑啉衍生物,作为一种2-噁唑啉衍生物范围内具有杀虫或杀螨作用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其噁唑啉核的2-位上有一个氨基,而且其杀螨或杀蚜作用已予报导。

    EP-A-0345775中所公开关于2,4-位上双取代2-噁唑啉衍生物的叙述,表明其对叶螨的杀卵作用及对蚜虫、稻绿叶蝉或稻褐叶蝉的杀灭作用。

    本发明人通过研制新颖的、对害虫或螨虫呈突出广谱作用而毒性低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或噻唑啉衍生物,作为考虑到上述情况所进行广泛研究的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从而,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列通式表示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或噻唑啉衍生物:

    式中,R1和R2可同可不同,並且各代表一个氢原子、一个卤原子、一个低级烷基、一个低级烷氧基、一个硝基、一个低级卤代烷基或一个低级卤代烷氧基,条件是R1和R2不同时代表氢原子;R3代表一个氢原子、一个卤原子、一个低级烷基或一个低级烷氧基;R4代表一个具有7个或7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一个具有7个或7个以上碳原子的烷氧基、一个烷硫基、一个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一个低级烷氧基-低级烷氧基、一个具有3个或3个以上碳原子的链烯氧基、一个低级链炔氧基、一个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一个可被一个低级烷基取代的环烷基,或者一个由下式表示的基团:

    式中,B是一个直接键合、一个氧原子、一个低级亚烷基、一个低级亚烷氧基、一个低级亚烷二氧基,或是一个二(低级烷基)甲硅烷基,Q是CH或N,n是0或1-5的一个整数,而每个R5代表一个卤原子、一个烷基、一个烷氧基、一个低级卤代烷基、一个低级卤代烷氧基或一个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当n大于1时,诸R5可同可不同;

    A代表一个直接键合或一个低级亚烷基;Z代表一个氧原子或硫原子。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低级”,意指以该术语表征的基团或化合物中,碳原子数为6或6以下。

    术语“卤原子”系指氟、氯、溴、碘原子。

    术语“烷基”既可是直链形式,也可是支链形式,其例子可为具有1-20个碳原子,尤其1-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1,1-二甲基戊基、正辛基、I-甲基庚基、1,1-二甲基庚基、1,1-二甲基-4-甲基戊基、正壬基、正癸基、4,8-二甲基壬基、正十一烷基、1-戊基己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正二十烷基等。

    术语“烷氧基”及“烷硫基”分别指的是一种(烷基)-O-基团及一种(烷基)-S-基团,其中“烷基”部分的含意同上所指定者。

    术语“卤代烷基”指的是这样一种烷基,其中至少有一个与该烷基中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被一个卤原子取代,这些卤代烷基尤其包括氯甲基、三氟甲基、氟乙基、三氟乙基、全氟乙基等,而术语“卤代烷氧基”指的是一种(卤代烷基)-O-基团,其中卤代烷基部分的含意同上所述。例如,三氟甲氧基等。

    术语“低级烷氧基-低级烷基”指的是一种(低级烷基)-O-(低级烷基)-基团,其中烷基部分的含意同上所述。其例子为乙氧甲基、正丙氧甲基、异丙氧甲基、正丁氧甲基、异丁氧甲基、2-甲氧乙基、2-乙氧乙基等。

    术语“低级烷氧基-低级烷氧基”指的是一种(低级烷基)-O-(低级烷基)-O-基团。举例来说,它包括2-甲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2-正丙氧基-乙氧基、4-异丙氧基-丁氧基等。

    术语“链烯氧基”指的是一种(链烯基)-O-基团,其中链烯基部分是直链或支链形式的链烯基。其例子是含3-15个碳原子的链烯氧基,其中包括烯丙氧基、丁烯氧基、3-甲基-2-丁烯氧基、香叶基氧基、法呢基氧基、香茅基氧基等。

    术语“低级炔氧基”以炔丙氧基等为例。

    术语“三(低级烷基)甲硅烷基”意指比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正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甲基二乙基甲硅烷基等基团。

    术语“环烷基”指的是那些具有3-8个碳原子的环烷基,例如环己基,而且该环烷基可任选地为一个低级烷基所取代。这类取代环烷基的例子是甲基环己基、乙基环己基、叔丁基环己基等。

    “低级亚烷基”既可是直链形式,也可是支链形式,其例子是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等。

    术语“低级亚烷基氧基”及“低级亚烷基二氧基”分别指一种-O-(低级亚烷基)-基团和一种-O-(低级亚烷基)-O-基团,其中低级亚烷基部分的含意同上所述。

    “二(低级烷基)甲硅烷基”以

    然而,上述通式(Ⅰ)中的符号R1和R2,不论相同还是不同,都各优先为一个氢原子、卤原子、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条件是R1和R2不得同时代表氢原子。取代原子或基团最好位于苯核的2-、4-或6-位。

    特别是,R1和R2都各代表一个卤原子,並优先为氟原子或氯原子的情况更好。

    式中的符号R4最好在苯核的4-位上,並且最好代表一个含7-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结构式

    所示的基团。该式中,B′是一个直

    接键合、-O-、-CH2-或-OCH2-;Q是CH或N;n为0或一个1-5的整数;R51代表一个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而且当n大于1时,各R51可同可不同;A最好是一个直接键合;而Z通常最好是氧原子。

    在上述通式(Ⅰ)中,优选的那类化合物是结构式

    代表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该式中,R11和R21可同可不同,而且都各代表一个卤原子,而R3和R4的含意同上所述。

    作为在上式(Ⅰ-a)所示化合物范围内,更为优选的那些化合物种类,可列举下列任何一个结构式所代表的2-取代苯基-2-噁唑啉衍生物:

    在上列各式中,每个R51代表一个卤原子、一个烷基或一个烷氧基,而当n大于1时,各R51可同可不同,R11、R21、R3、Q及n的含意各同前所述。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这样来制备:

    (a)使通式

    所示的取代苯甲酸(其中R1和R2的含意各同上所述)与通式

    所示的氨基醇反应(式(Ⅲ)及(Ⅳ)中的R3、R4和A的含意各同前所述);或者

    (b)用脱水剂处理通式

    所示的酰胺醇衍生物(式中R1、R2、R3、R4及A的含意各同前所述);或者

    (c)用一种碱处理通式

    所示的化合物,式中R1、R2、R3、R4及A的含意各同前所述,而W是一个卤原子、一个烷基磺酰氧基(例如甲磺酰氧基)或一个芳基磺酰氧基(例如对甲苯磺酰氧基)。

    在方法(a)中,式(Ⅱ)所示苯甲酸化合物与式(Ⅲ)或式(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的反应,通常可在一种适宜的溶剂中,在约70℃至该溶剂沸点的温度下,用一种脱水剂来进行,所说的溶剂例如是一种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硝基苯、氯苯、二氯苯等的芳烃溶剂。

    上述反应中所用脱水剂的例子为硫酸、多磷酸、五氧化二磷、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五硫化二磷等。在使用诸如硫酸、多磷酸、五氧化二磷、DCC等脱水剂的情况下,得到其中Z是氧原子的式(Ⅰ)所示化合物,而在使用诸如五硫化二磷等脱水剂的情况下,则得到其中Z为硫原子的式(Ⅰ)所示化合物。

    反应中,式(Ⅱ)所示化合物与式(Ⅲ)或式(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的摩尔比,不必严格限制,但最好照例使式(Ⅲ)或式(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对每摩尔式(Ⅱ)所示化合物的用量为0.8-1.2摩尔。同样,所用上述脱水剂的量也不必严格限制,但对1摩尔式(Ⅱ)所示化合物来说,其用量最好在2-8摩尔的范围内。

    在方法(b)中,用脱水剂对式(Ⅴ)或式(Ⅵ)所示酰胺醇衍生物的处理,可在方法(a)中所述的条件下进行。

    在上述方法(b)中用作原料的式(Ⅴ)或(Ⅵ)所示酰胺醇衍生物,可通过上述式(Ⅱ)所示取代苯甲酸的活性衍生物与式(Ⅲ)或(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在碱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制得,所说的取代苯甲酸活性衍生物,举例来说,是包括氯化物、溴化物等的卤化物。

    该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相宜溶剂的例子包括水,醇如甲醇、乙醇等,醚如二乙基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二甘醇二甲醚等,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适宜的反应温度通常在0℃至50℃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所用碱的例子为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等,以及有机叔碱如三乙胺、N,N-二甲苯胺、吡啶、4-N,N-二甲氨基吡啶等。

    在上述反应中,式(Ⅱ)所示化合物的活性衍生物与式(Ⅲ)或式(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的摩尔比,无特别限制,但式(Ⅲ)或式(Ⅳ)所示氨基醇衍生物最好以0.8-1.2摩尔比1摩尔式(Ⅱ)所示化合物活性衍生物的摩尔比范围来使用,而碱以0.8-1.2当量对Ⅰ摩尔式(Ⅱ)所示化合物活性衍生物的比例来使用,则认为是合适的。

    在上述反应式(c)中,式(Ⅶ)所示化合物可通过使上述反应(b)中用作原料的式(Ⅴ)所示化合物与一种卤化剂或磺化剂反应而制得

    在这种情况下,卤化或磺化反应通常可在溶剂中进行。

    适用于该反应的溶剂,例子有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等,醚如二乙基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二甘醇二甲醚等。可用卤化剂的例子包括亚硫酰氯、亚硫酰溴、磷酰氯、三氯化磷、三溴化磷等;而可用的磺化剂例子,包括甲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等。

    在此情况下,适宜的反应温度通常是0℃左右至溶剂的沸点。

    所用卤化剂或磺化剂与式(Ⅴ)所示化合物之比也无严格限制,但一般在1-6摩尔比1摩尔式(Ⅴ)所示化合物的范围内使用该卤化剂或磺化剂是适当的。

    所生成的式(Ⅶ)所示化合物用碱环化的反应,照例可在一种溶剂中,于约40℃至约1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所说的溶剂包括水及诸如甲醇、乙醇等之类的醇。

    上述用于反应(b)的无机碱,在此情况下也适合作碱用,並且其适宜用量为1-6当量比1摩尔式(Ⅶ)所示化合物。

    由反应(a)、(b)及(c)中任何一种反应所得的式(Ⅰ)所示本发明化合物,可用本身已知的方法,例如柱色谱法、重结晶法等来分离和提纯。

    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所用的溶剂,应选自例如苯、甲醇、乙醇、氯仿、正己烷、乙酸乙酯等,以及含该等溶剂的混合物。

    下面借助合成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阐明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合成实施例1

    2-(2,6-二氟苯基)-4-(4-正癸氧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装在100ml茄形(球形)烧瓶里,由2.93g(10毫摩尔)2-氨基-2-(4-正癸氧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和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种由1.77g(10毫摩尔)2,6-二氟苯甲酰氯溶于15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用玻璃过滤器滤除盐酸三乙胺,並减压浓缩滤液。浓缩物中添加50ml甲苯及2.84g(20毫摩尔)五氧化二磷,然后在油浴中回流了3小时。反应混合物在冷却到室温后,依次先用50ml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再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接着用无水硫酸钠脱水,並减压浓缩。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法,以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移动相进行提纯,得到2-(2,6-二氟苯基)-4-(4-正癸氧基苯基)-2-噁唑啉(第94号化合物,见下面表1)。

    〔淡黄色液体,n25D1.5236,产量2.15g(51.8%)〕

    1H NMR(CDClTMS3ppm):

    0.90(t)  J=6Hz  3H

    1.1-2.1(m)  16H

    3.95(t)  J=6Hz  2H

    4.30(t)  J=8Hz  1H

    4.87(t)  J=8Hz  1H

    5.85(t)  J=8Hz  1H

    7.1-7.9(m)  7H

    IR(KBrmaxcm-1):

    2810-3135  (C-H)

    1670  (C=N)

    合成实施例2

    2-(2-氯-6-氟苯基)-4-(3-苯基-4-甲氧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装在100ml茄形(球形)烧瓶里,由2.43g(10毫摩尔)2-氨基-2-(3-苯基-4-甲氧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及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种由1.93g(10毫摩尔)2-氯-6-苯甲酰氯溶于15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再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小时后,用玻璃过滤器滤除盐酸三乙胺,並减压浓缩滤液。立即向装在茄形烧瓶中,用30ml苯稀过的浓缩物中,添加4.76g(40毫摩尔)亚硫酰氯,再在油浴中搅拌回流3小时。当该反应混合物冷至室温时,减压蒸除苯及过量的亚硫酰氯。

    此后,向残留物中加入30ml甲醇和5ml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接着在油浴中,在70℃下搅拌20分钟,再减压浓缩。向浓缩物中添加100ml苯,再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再减压浓缩。

    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用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移动相提纯,得2-(2-氯-6-氟苯基)-4-(3-苯基-4-甲氧基苯基)-2-噁唑啉(第147号化合物)。

    〔淡黄色固体,熔点80.5-82.0℃,产量1.8g(47.4%)〕

    1H NMR(CDClTMS3ppm):

    3.73(s)  3H

    4.30(t)  J=9Hz  1H

    4.82(t)  J=9Hz  1H

    5.48(t)  J=9Hz  1H

    6.80-7.7(m)  11H

    IR(KBrmaxcm-1):

    2800-3150(C-H)

    1664  (C=N)

    合成实施例3

    2-(2,6-二氟苯基)-4-(4-正癸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装在100ml茄形(球形)烧瓶里,由2.77g(10毫摩尔)2-氨基-2-(4-正癸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和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一种由1.77g(10毫摩尔)2,6-二氟苯甲酰氯溶于15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用玻璃过滤器滤除所产生的盐酸三乙胺,並减压浓缩滤液。浓缩物中添加50ml苯及3.57g(30毫摩尔)亚硫酰氯,然后在油浴中搅拌回流3小时。减压浓缩反应混合物,並添加50ml甲醇,然后在60℃下边搅拌边滴加2ml50%氢氧化钠水溶液。再继续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接着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並减压浓缩。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用8/2的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作移动相提纯,得2-(2,6-二氟苯基)-4-(4-正癸基苯基)-2-噁唑啉(第20号混合物。)

    〔淡黄色液体,n25D1.5241,产量3.4g(85.2%)〕

    1H NMR(CDClTMS3ppm):

    0.90(t)  J=6Hz  3H

    1.1-2.0(m)  16H

    2.66(t)  J=7Hz  2H

    4.33(t)  J=8Hz  1H

    4.87(t)  J=8Hz  1H

    5.50(t)  J=8Hz  1H

    6.8-7.7(m)  7H

    IR(KBrmaxcm-1):

    2856-2928(C-H)

    1668  (C=N)

    合成实施例4

    2-(2-氯-6-氟苯基)-5-(4-正辛氧基苯基)-2-噻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装在100ml茄形(球形)烧瓶里,由2.65g(10毫摩尔)2-氨基-1-(4-正辛氧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和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一种由1.93g(10毫摩尔)2-氯-6-氟苯甲酰氯溶于10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用玻璃过滤器滤除所产生的盐酸三乙胺,並减压浓缩滤液。立即向装在100ml茄形烧瓶内的浓缩物和30ml甲苯中,添加4.44g(20毫摩尔)五硫化二磷,並在油浴中搅拌回流4小时。冷至室温后,在反应混合物中添加40ml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並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向反应液中添加100ml苯,並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随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並减压浓缩。

    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用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移动相提纯,得2-(2-氯-6-氟苯基)-5-(4-正辛氧基苯基)-2-噻唑啉(第91号化合物)

    (淡黄色固体,熔点41.0-41.5℃,产量3.20g(76.2%)〕

    1H NMR(CDClTMS3ppm):

    0.87(t)  J=6Hz  3H

    1.10-2.03(m)  12H

    3.93(t)  J=6Hz  2H

    4.70(dd)  2H

    5.17(t)  J=7Hz  1H

    6.77-7.47(m)  7H

    IR(KBrmaxcm-1):

    2800-3150  (C-H)

    1620  (C=N)

    合成实施例5

    2-(2,6-二氟苯基)-4-(4-正辛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由2.49g(10毫摩尔)2-氨基-2-(4-正辛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及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物中,添加一种由1.77g(10毫摩尔)2,6-二氟苯甲酰氯溶于15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过滤反应混合物,並减压浓缩滤液。将由此浓缩物、30ml苯及3.57g(30毫摩尔)亚硫酰氯组成的混合物,在油浴中回流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至室温,並减压浓缩。先向该浓缩物添加30ml甲醇,再在10分钟内边搅拌边添加4ml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同时使温度保持70℃。

    此后,经在70℃下搅拌20分钟,並再冷至室温之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並减压浓缩。浓缩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用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移动相提纯,得2-(2,6-二氟苯基)-4-(4-正辛基苯基)-2-噁唑啉(第6号化合物)。

    〔无色油状物,n25D1.5226,产量3.1g(83.6%)〕

    1H NMR(CDClTMS3ppm):

    0.57-1.73(m)  15H

    2.60(t)  J=8Hz  2H

    4.20(t)  J=8Hz  1H

    4.70(t)  J=8Hz  1H

    5.37(dd)  J=8Hz  1H

    J=10Hz

    6.73-7.57(m)  7H

    IR(KBrmaxcm-1):

    1670(C=N)

    合成实施例6

    2-(2,6-二氟苯基)-4-〔4-(2,4-二氯苄氧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在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向一种由3.12g(10毫摩尔)2-氨基-2-〔4-(2,4-二氯苄氧基)苯基〕乙醇、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及30ml四氢呋喃组成的溶液中,添加一种由1.77g(10毫摩尔)2,6-二氟苯甲酰氯溶于15ml四氢呋喃所成的溶液。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滤液。浓缩物中添加30ml四氢呋喃及1.01g(10毫摩尔)三乙胺,再于冰浴温度下,边搅拌边在30分钟内,添加溶于15ml四氢呋喃的1.15g(10毫摩尔)甲磺酰氯。

    在室温下再继续搅拌3小时后,过滤反应混合物,並减压浓缩滤液。

    向浓缩物中添加50ml甲醇及1.00g(15毫摩尔)85%的氢氧化钾,並在70℃下搅拌2小时。再冷至室温后,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並减压浓缩。浓缩物用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经硅胶柱色谱法提纯,得2-(2,6-二氟苯基)-4-〔4-(2,4-二氯苄氧基)苯基〕-2-噁唑啉(第359号化合物)。

    〔无色晶体,熔点104.0-104.5℃,产量3.5g(80.6%)〕

    1H NMR(CDClTMS3ppm):

    4.30(t)  J=9Hz  1H

    4.83(t)  J=9Hz  1H

    5.17(s)  2H

    5.50(t)  J=9Hz  1H

    6.80-7.75(m)  10H

    IR(KBrmaxcm-1):

    1670(C=N)

    合成实施例7

    2-(2,6-二氟苯基)-4-(2-氟-4-正壬基苯基)-2-噁唑啉的合成

    将3g(30毫摩尔)浓硫酸加入由2.81g(10毫摩尔)2-氨基-2-(2-氟-4-正壬基苯基)乙醇、1.77g(10毫摩尔)2,6-二氟苯甲酸和20ml甲苯组成的混合物中,並搅拌回流7小时。再冷至室温后,反应混合物依次先用30ml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用3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並减压浓缩。浓缩物用8/2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经硅柱色谱法提纯,得2-(2,6-二氟苯基)-4-(2-氟-4-正壬基苯基)-2-噁唑啉(第42号化合物)。

    〔淡褐色油状体,m25D1.5184,产量2.27g(66.2%)〕

    1H NMR(CDClTMS3ppm):

    0.7-1.9(m)  17H

    2.65(t)  J=8Hz  2H

    4.31(t)  J=8Hz  1H

    4.90(t)  J=8Hz  1H

    5.82(dd)  J=8Hz  1H

    J=10Hz

    6.8-7.7(m)  6H

    IR(KBrmaxcm-1):

    1655(C=N)

    用类似于合成实施例1-7的方法合成表1中所示的其他化合物。表1也包含合成实施例1-7中的化合物。

    表中的物理数据,除注明*符号的以外,表示折射率(nD25),带*的都为熔点(℃)。

    在表中所用的缩号分别表示:

    Me=甲基  Bu=丁基

    Et=乙基  Pen=戊基

    Pr=丙基  Hex=己基

                                表1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正如后面所述的实验例中所见到的那样,上述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对农业、园艺和/或流行病预防中有害的昆虫和/或螨虫呈现为强烈的杀卵、杀虫和杀螨活性,并对农作物毒性小。因此,它们用作农业、园艺和/或流行病预防中杀虫剂或杀螨剂的有效成份。

    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对于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和螨和/或流行病预防都呈现出极好的控制效果。这些害虫包括,例如,蚜虫,如桃蚜(Myzus  Per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APhis  Citricola,梨日本大蚜(Nippolachnus  Piri)等;植物跳虫和叶蝉如黑尾叶蚜(Nephotettix  cincticeps)、灰稻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白背稻虱(Sogatella  furcifera),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等;如Nezara  antennata,稻棘缘(Cletus  Punctiger),豆缘椿(Riptortus  Clavtus)等;蓟马,如萘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棕黄蓟马(Thrips  Palmi),Ponticulothrips  diospyrosi等;直翅目害虫,如北海道稻蝗(Oxya  yezoensis),缅甸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等;鞘翅目害虫,如大绿丽金龟(Anomala  Cuprea)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马铃薯瓢虫(EPilachnz  vigintioctomaculata)等;双翅目害虫,如家蝇(Muscadomestica),尖库音蚊(Culexpipiens)等;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等;以及螨虫,如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红叶螨(Tetrany  chus  cinnabarinus),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苹果全瓜螨(Panonyc-hus  ulmi),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等。

    因此,通式(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农业、园艺和/或预防流行病中的杀虫剂或杀螨剂的有效成份。

    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或杀螨剂有效成份的实际使用中,通式(Ⅰ)的化合物可以只是一种或其二种或多种的结合物,可以用多种形式同在农业或园艺使用或在流行病预防中允许的其他辅助剂任意地结合配制。配方中使用的辅助剂包括载体、表面活性剂、分散性、粘合剂、稳定剂等,根据需要配方可以从中任意选择来结合。

    载体或稀释剂包括固体或液体,例子有矿粉或颗粒,如硅藻土、滑石、粘土、矾土、高岭土、蒙脱土、硅酸、白碳等,动物或植物性粉末,如淀粉、豆粉、面粉、鱼粉及其固体形式,以及水,醇包括甲醇、乙二醇、苯氧基乙醇等,酮包括丙酮、甲乙基酮等,芳烃包括二甲苯、三甲苯、甲基萘、溶剂石脑油等,脂族烃包括己烷、环己烷、煤油、灯油等,醚包括二噁烷、二异丙醚、四氢呋喃等,卤代烃包括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等,酰胺包括二甲基甲酰胺等,腈包括乙腈等,硫化合物包括二甲亚砜等,植物油包括豆油、橄榄油等,等等。

    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例如,非离子型的,如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烷基芳基醚、聚氧化烯脂肪酸酯、聚氧化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及阴离子型的,如烷芳基硫酸酯盐、聚氧化烯烷基芳基硫酸酯等,以及其混合物。

    分散剂或粘合剂的例子有木素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藻酸盐、淀粉、纤维素衍生物、蒙脱土、合成水溶性聚合物、合成树酯等。

    稳定剂的例子有磷酸酯、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芳香二胺、植物油、环氧化脂油等。

    此外,含本发明通式(Ⅰ)化合物的制剂,根据需要可用从其他类型的杀虫剂或杀螨剂、杀菌剂、引诱剂等中选择的其他农业化学剂混合或组合,从而以呈现更好的效果。

    用于这种目的的杀虫剂或杀螨剂包括,例如,有机磷酸化合物如杀螟松〔O,O-二甲基O-4-硝基-间-甲苯基硫逐磷酸酯〕、二嗪农(O,O-二乙基O-2-异丙基-6-甲基嘧啶-4-基硫逐磷酸酯)、毒死蝉-甲基(O,O-二甲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和高灭磷(O,S-二甲基-乙酰基酰氨硫代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如西维因(1-萘基甲基氨基甲酸酯),虫螨威(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甲基氨基甲酸酯)和灭多虫(S-甲基N-(甲基氨基甲酰基氧)硫赶亚氨逐乙酸酯;有机氯化物如开乐散〔2,2,2-三氯-1,1-双(4-氯苯基)乙醇〕;有机金属化合物,如Fenbutatin氧化物〔hexakis(β,β-二甲基苯乙基)=stannoxane〕;合成除虫菊脂化合物,如Fenvalerate〔(RS)-α-氰基-3-苯氧苄基(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和Permethrin〔3-苯氧苄基(1RS)-顺,反-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苯甲酰脲化合物,如Diflubenzuron〔1-(4-氯苯基)-3-(2,6-二氟代苯甲酰基)脲〕和Chlorfluazuron〔1-(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氧)苯基)-3-(2,6-二氟代苯甲酰基)脲〕;和其他化合物,如Buprofezin(2-t-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3,4,5,6-四氢-2H-1,3,5-噻二嗪-4-酮)和Hexythiazox〔反-5-(4-氯苯基)-N-环己基-4-甲基-2-氧噻唑烷酮-3-羧酸酰胺〕。

    杀菌剂的例子包括有机磷化合物,如Iprobenfos(s-苄基O,O-二异丙基硫逐磷酸酯)和克瘟散(O-乙基S,S-二苯基二硫代磷酸酯);有机氯化合物,如四氯苯酞(4,5,6,7-四氯苯并呋喃酮);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如代森锌的聚合物〔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福代锌〔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锌〕;N-卤代硫代烷基化合物,如克菌丹〔3a,4,7,7a-四氢-N-(三氯甲硫基)苯邻二甲酰亚胺〕和敌菌丹〔3a,4,7,7a-四氢-N-(1,1,2,2-四氯乙硫基)苯邻二甲酰亚胺〕,二羧基酰亚胺化合物,如Glycophene〔3-(3,5-二氯苯基)-N-异丙基-2,4-二氧咪唑烷-1-羧基酰胺〕,Vinclozolin〔(RS)-3-(3,5-二氯苯基)-5-甲基-5-乙烯基-1,3-噁唑烷-2,4-二酮)和Pro-Cymidone〔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羧基酰亚胺〕;苯并咪唑化合物,如苯菌灵〔甲基-1-(丁基氨基甲酰基)-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酯〕,吡咯化合物,如Bitertanol〔1-(二苯甲-4-基氧)-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3-醇〕和Tri-flumizole〔1-(N-(4-氯-2-三氟甲基苯基)-2-丙氧基亚氨代乙酰基)-咪唑〕和N-苯甲酰苯胺化合物,如Mepronil(3-异丙氯-O-对甲苯甲酰苯胺)和Flutolanil(α,α,α-三氟-3-异丙氧-O-对甲苯甲酰苯胺)。

    引诱剂的例子有苯甲酸、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和4-(P-乙酸基苯基)-2-丁酮。

    本发明化合物(Ⅰ)通过使用制备用于农业、园艺或流行病预防中的化学药品的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同上述辅助剂一起配制成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粉状合剂、可乳化浓缩剂、流剂等。

    在配方中通式(Ⅰ)的活性化合物的比例可以根据化合物(Ⅰ)的种类、配方的类型等在很宽范围内变化。通常,该化合物合适的比例为0.01~80%(重量),更具体的取决于配方的类型,对于液体类型配方,例如可乳化浓缩剂、可湿性粉剂、流剂等,或为0.01~50%(重量),最好为0.1~20%(重量),对于固体类型配方,例如粉剂、颗粒剂等,或为0.01~20%(重量),最好为0.1~10%(重量)。

    通常将通式(Ⅰ)的有效成份直接喷洒于对农业或园艺作物或在流行病预防中有害的昆虫和/或螨的成虫、幼虫或卵,或喷洒到其成虫、幼虫或卵生活的区域,含本发明的化合物(Ⅰ)配方可用于控制有害昆虫或螨。

    一次施用通式(Ⅰ)化合物的比例可根据活性化合物的类型、配方的类型、害虫存在的状态等适当地变化。通常施用比例为1~10000克/公顷,最好10~1,000克/公顷。特别是在可乳化浓缩剂、液体制剂和可湿性粉剂的情况下,通常稀释1,000到10,000倍,並可以1,000~10,000升/公顷的比例施用。在粉剂、粉状合剂和颗粒剂情况下,可以10~100公斤/公顷的比例施用。

    下面是本发明化合物(Ⅰ)的配方例,但不能认为它们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在例子中所有的术语“份数”都是指重量份数。

    配方例1(可乳化浓缩剂)

    将80份二甲苯加到10份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序号6)、5份烷基芳基磺酸酯和5份聚氧化烯烷基芳基醚中制备可乳化浓缩剂。

    配方例2(可湿性粉剂)

    将10份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序号145)、5份聚氧化烯烷基芳基硫酸酯盐、5份木素磺酸盐、10份白碳和70份硅藻土的混合物粉化制备可湿性粉剂。

    配方例3(粉状合剂)

    将1份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序号135)、1份白碳和98份细粉状滑石的混合物粉化制备粉剂。

    配方例4(颗粒剂)

    将5份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序号382)、0.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盐、3.5份木素磺酸盐、30份膨润土和61份滑石和适量水的均匀混合物揉和,接着用颗粒机制粒並用流化床干燥器通气干燥来制备颗粒剂。

    配方例5(流剂)

    将10份本发明化合物(化合物序号352)、5份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5份乙二醇和79.8份水均匀分散,接着掺和0.2份黄原胶(用作增充剂)並搅拌。

    下面是证明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或杀螨剂具有极好活性的实验例。

    实验例1:对二点叶卵的杀螨实验

    用水充满每个杯子(直径9cm)並在其中安装一个有孔的盖子。在盖上放一张滤纸靠吸水使其全部湿润。在湿润的滤纸上放上菜豆叶,将10只雌性二点叶螨(Tetranychs  urticae  koch)成虫在菜豆叶上接种使其产卵24小时,然后取走雌性成虫。将预定浓度的药剂(通过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而获得)喷洒其上,然后在25℃的恒温室中保持7天,用显微镜检查孵化幼虫数以确定杀卵率。每个区域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结果示于下面表2。

    实验例2:对神泽叶螨的杀卵实验

    用水充满每个杯子(直径9cm),在其中安装一个有孔的盖。在盖上放一张滤纸靠吸水性使其全部湿润。将菜豆叶放在湿润的滤纸上,並将10只雌性神泽叶螨(Tetranycus  kanzawai  kishida)成虫在菜豆叶上接种使其产卵24小时,然后取走雌性成虫。将预定浓度的药剂(通过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而获得)喷洒其上,然后在25℃的恒温室中保持7天,用显微镜检查孵化幼虫数以确定杀卵率。每个区域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结果示于下面表2。

                              表2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接续-

    表2(续)

    *杀卵率(%)= ((产孵数-卵孵出幼虫数)×100)/(产卵数)

    **对比A=杀虫剂生物化学和生理学,30,

    190-197(1988)化合物No.AC-5

    ***对比B=PCT:WO82/02046

    实施例3:对二点叶螨幼虫的杀螨实验

    用水把每个杯子(直径为9cm)装满並在其中装一个带孔的盖子。用一张滤纸放在该盖子上,通过吸水将其全部湿润。将菜豆叶放于湿润的过滤纸上,並将10只雌性二点叶螨成虫放在该菜豆叶上,使其产卵24小时,然后将该雌性成虫取走。将该杯放在25℃恒温室内静放7天。然后计算孵出幼虫的数,並在其上喷洒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中的可乳化浓缩剂而获得),然后在25℃恒温室静放。7天之后,用显微镜检查成活成虫数並得出孵化幼虫数的比率。在每个区域重复3次该实验。结果列于下面的表3。

    表3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杀螨率(%)= (孵出幼虫数-成虫数×100)/(孵出幼虫数)

    **对比 A=杀虫剂生物化学和生理学,30,190-197

    (1988)化合物  No.AC-5

    ***对比 B=PCT:WO82/02046

    实验例4:对桃蚜若虫的杀虫实验

    将每5个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无翅成虫放在植于杯中的带有两个营养叶的萝卜幼苗上3天使其产生若虫,然后将成虫取走。然后,在其上喷洒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获得)。将处理过的幼苗放入温室中,96小时后检验活若虫数,并得出杀虫率。在每个区域重复3次该实验。结果列于下面表4。

    实验例5:对棉蚜若虫的杀虫实验

    将每5个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无翅成虫放在植于杯中的带有两个营养叶的萝卜幼苗上3天使其产生若虫,然后将成虫取走。然后,在其上喷洒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获得)。将处理过的幼苗放入温室中,96小时后检验活若虫数,并得出杀虫率。在每个区域重复3次该试验。结果列于下面的表4。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表4(续)

    *杀虫率(%)= ((洒药前寄生虫数-检验时寄生虫数)×100)/(洒药前寄生虫数)

    **对比B=PCT:WO82/02046

    ***对比C=抗蚜威(Pirimicard)

    实验例6:对黑尾叶蝉若虫的杀虫实验

    将每10个黑尾叶蝉(Nephotottix  cincticepscae)若虫放到预先植于杯中的稻谷幼苗上,並经喷洒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中可乳化浓缩剂而获得)处理,随后风干,用每个带有纱布包层的丙烯酸树酯柱将杯子盖住。将处理过的幼苗放在温室中,7天后检验若虫数並得出杀虫率。在每个区域重复该实验3次。结果列于下面表5。

    表5

    表5(续)

    *杀虫率(%)= ((洒药前寄生虫数-检验时寄生虫数)×100)/(洒药前寄生虫数)

    *对比B=PCT  WO  82/02046

    实验例7: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实验

    将每15个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é)的孵化幼虫放到杯(直径为9cm)中,该杯中有一片卷心菜叶(2cm2),该卷心菜叶预先在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获得)中浸过,随后风干,4天后检验杀虫率。在每个区域重复该实验3次。结果列于下面表6。

    表6

    表6(续)

    表6(续)

    表6(续)

    表6(续)

    表6(续)

    *杀虫率(%)

    = ((接种幼虫数-测定时幼虫数)×100%)/(接种幼虫数)

    **对比  B=PCT:WO  82/02046

    实验例8:对尖音库蚊幼虫的杀虫实验

    将每15个尖音库蚊(Culex-pipiens)第二龄期幼虫放在120ml容积的杯中,该杯中含有50ml的预定浓度的药剂(用水稀释配方例1的可乳化浓缩剂获得),加入很少量的干酵母粉作为饲料。三天后取出计算第三龄期幼虫数并测定杀虫率。在每个区域重复该实验3次。结果列于下面表7。

    表7

    表7(续)

    表7(续)

    表7(续)

    表7(续)

    表7(续)

    *杀虫率(%)

    = ((接种幼虫数-测定时幼虫数)×100)/(接种幼虫数)

    **对比  B=PCT  WO  82/02046

    

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取代苯基2噻唑啉或2取代苯2噻唑啉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该类化合物的杀虫剂和杀螨剂.pdf(15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下列通式(I)的2-取代苯基-2-唑啉或噻唑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式中取代基R1、R2、R3、R4和A的定义见权利要求1所述所制化合物是新颖的,对害虫或螨虫呈突出的广谱作用而毒性低。本发明方法是由相应的取代苯甲酸与相应的氨基醇进行反应;或由脱水剂处理相应的酰胺醇衍生物;或用一种碱处理通式(VII)的化合物而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