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物的保存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
文物,如竹、木、丝棉织品、字画和各类金属等的保存,一般都采用尸体标本防腐的技术,即将文物存放于防腐液中浸泡保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文物浸泡于防腐液中不利于长期陈列,而且放置时间稍长就会变色、变形以至变质,无法继续保持原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完善保存文物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方法,它按以下步骤进行:(1)清洁消毒杀菌;(2)防腐固定;(3)脱水脱脂;(4)负压置换;(5)聚合成形。针对各种类型的文物,防腐固定时采用相应的防腐液进行防腐固定;脱水脱脂,采用相应的脱水脱脂剂进行脱水脱脂;聚合成形时,用烷氧基硅烷类和液态硅橡胶单体进行缩合反应。
本发明和现有文物保存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用本发明方法保存的文物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完善保存,不会因放置时间长而变色、变形及变质且易于护理;
(2)本发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类文物,如竹、木、丝棉织品、字画及各类金属的保存,对今后提高考古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清洁消毒杀菌首先用清洁剂将刚出土的文物冲洗或轻擦,以除去粘附在文物上的泥土及其他杂物,再用消毒剂将文物消毒、杀菌。
(2)防腐固定用防腐液将文物表面擦拭后浸泡6个月。防腐固定时所用的防腐液中含有麝香草酚、甲醛、乙醇,还可以含有苯酚、硝酸钾、苯甲酸、醋酸钠、氯仿或二甲苯等。针对各种类型的文物,根据文物本身固有的特性,采用不同配方的防腐液进行防腐固定。若采用地防腐液不当,则对文物的完善保存不利,甚至无法完善保存。例如,苯酚易被氧化而变红,在需要保留原有颜色的文物防腐时,不能采用;甲醛会使丝织品变硬变脆,在丝织品防腐时不能采用。
(3)脱水脱脂在密闭容器中,针对各种类型的文物,采用不同的脱水脱脂剂进行脱水脱脂。若脱水脱脂剂选用不当,则会对文物的造成一定的损害,无法将其完善保存。例如,丙酮用于一些小薄木器脱水时,会引起变形收缩;氯仿对有颜色的丝织品脱水时易造成脱色变脆。所用的脱水脱脂剂为丙酮、二氯甲烷、乙醇、汽油、氯仿、二甲苯或者它们的混合液。当单独使用丙酮、二氯甲烷、乙醇、汽油、氯仿、二甲苯中的一种作为脱水脱脂剂时,则将文物依次浸泡在70~100%的4级浓度的脱水脱脂剂中,至脱水脱脂剂浓度恒定在100%时止。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物,脱水脱脂时的温度控制在0~15℃,这样可以减少脱水脱脂剂的挥发并提高脱水脱脂的效果。
(4)负压置换将已脱水脱脂的文物浸泡入装有液态硅橡胶单体的密闭容器中,控制温度0~15℃,压力0~5KPa,负压置换8~10周,每天负压置换8小时,并定期将生物标本翻动。
(5)聚合成形用0.1~1%有机锡盐作催化剂,0.5~5%烷氧基硅烷类作交联剂,根据文物的大小及质量,用催化剂和交联剂将文物表面拭擦或浸泡,使文物中液态硅橡胶单体的羟基在催化剂催化下与交联剂中的烷氧基发生缩合反应,这样大大缩短了液态硅橡胶单体的固化时间。液态硅橡胶单体交联固化后,文物就可按其原来的形状修饰复原。上述所说的催化剂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辛酸亚锡的乙醇溶液,烷氧基硅烷类为正硅酸乙酯或其部份水解物的乙醇溶液。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清代科学家邹伯奇古墓陪葬品竹扇,1997年广东省南海市出土。
(1)清洁消毒杀菌首先用乙醇将竹扇表面拭擦后,浸泡于95%的乙醇中24小时,再用紫外线灯照射24小时;
(2)防腐固定用95份乙醇、1.5份麝香草酚、5份苯甲酸、10份甲醛,将竹扇表面拭擦后浸泡6个月;
(3)脱水脱脂将竹扇依次浸泡在丙酮浓度为70%、80%、90%、100%的乙醇溶液中,至丙酮浓度恒定在100%为止;
(4)负压置换在密闭容器中,将竹扇浸泡入液态硅橡胶单体中,控制温度为5℃,压力为3.5KPa,每天负压置换8小时,共负压置换8周;
(5)聚合成形4%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在1%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催化下,与液态硅橡胶单体反应。
实施例2
清代科学家邹伯奇古墓陪葬品白布袜套,1997年广东省南海市出土。
(1)清洁消毒杀菌用乙醇将白布袜套表面拭擦干净后,浸泡于95%的乙醇中24小时,再用紫外线灯照射24小时;
(2)防腐固定用90份乙醇、1.5份麝香草酚、10份甲醛,将白布袜套表面拭擦后浸泡6个月;
(3)脱水脱脂将白布袜套依次浸泡在浓度依次为75%、85%、9 5%、100%的乙醇溶液中,至乙醇浓度恒定在100%为止;
(4)负压置换在密闭容器中,将白布袜套浸泡入液态硅橡胶单体中,控制温度为10℃,压力为1.5Kpa,每天负压置换8小时,共负压置换9周;
(5)聚合成形2%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在0.5%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催化下,与液态硅橡胶单体反应。
实施例3
清代科学家邹伯奇古墓陪葬品木梳,1997年广东省南海市出土。
(1)清洁消毒杀菌首先用工业乙醇将木梳表面拭擦后,浸泡于95%的乙醇中24小时,再用紫外线灯照射24小时;
(2)防腐固定用甘油100份、乙醇100份、苯甲酸5份、麝香草酚5份、苯酚2份、甲醛10份将木梳表面拭擦后浸泡6个月;
(3)脱水脱脂将木梳依次浸泡在丙酮浓度依次为70%、80%、90%、100%的乙醇溶液中,至丙酮浓度恒定在100%为止;
(4)负压置换在密闭容器中,将木梳浸泡入液态硅橡胶单体中,控制温度为15℃,压力为5KPa,每天负压置换8小时,共负压置换10周;
(5)聚合成形0.5%正硅酸乙酯或其部份水解物的乙醇溶液在0.1%辛酸亚锡的催化下,与液态硅橡胶单体反应。
经过塑化保存的竹扇、白布袜套、木梳在室内摆放半年未见发霉、变质,保持了出土时的外形、颜色、弹性及柔韧程度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