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2247106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3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8269.3

申请日:

2011.07.06

公开号:

CN102861464A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1D 21/24申请公布日:201301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21/24申请日:20110706|||公开

IPC分类号:

B01D21/24; B01D21/04

主分类号:

B01D21/24

申请人: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海梅; 史春海; 孔令勇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4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刘继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给水处理排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竖直管垂直安装于集泥斗。竖直管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使集泥斗的泥流依靠虹吸从排泥管入口向上流入排泥管,间歇排泥时排泥管入口的泥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回集泥斗,排泥通畅,克服了水平排泥管管口易堵塞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管入口易堵塞、排泥不畅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2),所述竖直管(2)垂直安装于所述集泥斗(5)。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2)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1)。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2)连接于排泥水平支管(3),所述排泥水平支管(3)连接于水平排泥总管(4)。

说明书

说明书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水处理排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给水处理工艺的污泥沉淀部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沉淀池的排泥是否通畅关系到沉淀池的净水效果,当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排泥方法一般有多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三种形式及其组合形式。任何一种形式排泥,最终出泥都是采用排泥管排出,常规排泥管起始段都是水平布置,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解决了水平穿孔孔眼易堵塞、间歇排泥时排泥管端口会堵死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水平排泥管易堵塞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泥管不易堵塞、排泥流畅的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竖直管垂直安装于集泥斗。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排泥管的起始段的方向,设置在集泥斗内的排泥管的起始段不是水平安装,而是竖直安装于集泥斗,使集泥斗的泥流依靠虹吸从排泥管入口向上流入排泥管,对原水平排泥管进行了优化,间歇排泥时排泥管入口的泥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回集泥斗,排泥通畅,克服了水平排泥管管口易堵塞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管入口易堵塞、排泥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喇叭口,2—竖直管,3—排泥水平支管,4—水平排泥总管,5—集泥斗, 6‑沉淀池体,7—刮泥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6,集泥斗5,刮泥小车7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2,竖直管2垂直安装于集泥斗5。竖直管2连接于排泥水平支管3,排泥水平支管3连接于水平排泥总管4。
沉淀池体6底部沉泥由刮泥小车7刮至集泥坑5或重力流入集泥坑,集泥坑内污泥由排泥管起始段的竖直管2虹吸抽入,向上流排泥,经排泥水平支管3与水平排泥管4排出。
为了强化虹吸效果,竖直管2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1。

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146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CN102861464A*CN102861464A*(21)申请号 201110188269.3(22)申请日 2011.07.06B01D 21/24(2006.01)B01D 21/04(2006.01)(71)申请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459号(72)发明人王海梅 史春海 孔令勇(74)专利代理机构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代理人刘继春(54) 发明名称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57) 摘要本发明属于给水处理排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

2、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竖直管垂直安装于集泥斗。竖直管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使集泥斗的泥流依靠虹吸从排泥管入口向上流入排泥管,间歇排泥时排泥管入口的泥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回集泥斗,排泥通畅,克服了水平排泥管管口易堵塞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管入口易堵塞、排泥不畅的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

3、征在于:所述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2),所述竖直管(2)垂直安装于所述集泥斗(5)。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2)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1)。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2)连接于排泥水平支管(3),所述排泥水平支管(3)连接于水平排泥总管(4)。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61464 A1/1页3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水处理排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0002 背景技术 给水处理工艺的污泥沉淀部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沉淀池。

4、的排泥是否通畅关系到沉淀池的净水效果,当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0003 排泥方法一般有多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三种形式及其组合形式。任何一种形式排泥,最终出泥都是采用排泥管排出,常规排泥管起始段都是水平布置,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解决了水平穿孔孔眼易堵塞、间歇排泥时排泥管端口会堵死的问题。0004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水平排泥管易堵塞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泥管不易堵塞、排泥流畅的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集泥斗,刮泥小车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

5、: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竖直管垂直安装于集泥斗。0006 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排泥管的起始段的方向,设置在集泥斗内的排泥管的起始段不是水平安装,而是竖直安装于集泥斗,使集泥斗的泥流依靠虹吸从排泥管入口向上流入排泥管,对原水平排泥管进行了优化,间歇排泥时排泥管入口的泥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回集泥斗,排泥通畅,克服了水平排泥管管口易堵塞的缺点,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管入口易堵塞、排泥不畅的问题。0007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0008 图中:1喇叭口,2竖直管,3排泥水平支管,4水平排泥总管,5集泥斗, 6-沉淀池体,7刮泥小车。0009。

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作进一步描述。0010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设置向上流排泥管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6,集泥斗5,刮泥小车7以及排泥管;其特征在于:排泥管起始段是竖直管2,竖直管2垂直安装于集泥斗5。竖直管2连接于排泥水平支管3,排泥水平支管3连接于水平排泥总管4。0011 沉淀池体6底部沉泥由刮泥小车7刮至集泥坑5或重力流入集泥坑,集泥坑内污泥由排泥管起始段的竖直管2虹吸抽入,向上流排泥,经排泥水平支管3与水平排泥管4排出。0012 为了强化虹吸效果,竖直管2的进泥端口设喇叭口1。说 明 书CN 102861464 A1/2页4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61464 A2/2页5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61464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