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016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CN102950164A*CN102950164A*(21)申请号 201110253667.9(22)申请日 2011.08.31B21C 25/02(2006.01)(71)申请人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南直路65号(72)发明人安秀娟 刘忠柏 赵源东 许连辅刘秋菊(54) 发明名称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57) 摘要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它涉及一种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
2、压模具的下模承受载荷大而容易发生失效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预应力圈套装在第一下模上,且第一预应力圈和第一下模热压合形成第一热压合体,第二预应力圈套装在第二下模上,且第二预应力圈和第二下模热压合形成第二热压合体,第二热压合体设置在下模座上,第一热压合体设置在第二热压合体上,压块设置在第一预应力圈的外台肩上,压块和下模座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模的型腔和第二下模的型腔联合构成下模腔,垫块安装在第一热压合体上。本发明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成形中。(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它包括卡板(2)、垫块(3)、下模座(6)、退料板(7)、压块(11)、顶杆(12)和多个螺栓(4),所述顶杆(12)设置在下模座(6)的顶出孔(6-1)内,卡板(2)安装在垫块(3)上,所述退料板(7)安装在卡板(2)的内台肩端面(2-1)与垫块(3)之间;其特征在于: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还包括第二下模(13)、第二预应力圈(14)、第一下模(15)和第一预应力圈(16),所述第一预应力圈(16)套装在第一下模(15)上,且第一预应力圈(16)和第一下模(15)热压合形成第一热压合体,所述第。
4、二预应力圈(14)套装在第二下模(13)上,且第二预应力圈(14)和第二下模(13)热压合形成第二热压合体,第二热压合体设置在下模座(6)上,第一热压合体设置在第二热压合体上,所述压块(11)设置在第一预应力圈(16)的外台肩(16-1)上,压块(11)和下模座(6)通过多个螺栓(4)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模(15)的型腔和第二下模(13)的型腔联合构成下模腔,垫块(3)安装在第一热压合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模(15)和第一预应力圈(16)通过止口定位;第一预应力圈(16)与第二预应力圈(14)通过止口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
5、或2所述的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板(2)、垫块(3)和退料板(7)均为开口环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还包括两个卸料把手(8),退料板(7)的两个开口端(7-1)各连接有一个卸料把手(8)。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0164 A1/2页3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具体涉及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属于机械加工金属材料锻压加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6、 热挤压是将坯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而后把加热的金属放入模具型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工件。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工艺过程通常包括加热坯料、润滑模具和坯料变形三个步骤,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热挤压模具将受到反复的机械载荷和热载荷的作用,最终引起模具失效,其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开裂、磨损、变形、腐蚀、热疲劳和机械疲劳,其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位置是承受载荷较大的接触面和润滑散热不理想的下模区域。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承受载荷大而容易发生失效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
7、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包括卡板、垫块、下模座、退料板、压块、顶杆和多个螺栓,所述顶杆设置在下模座的顶出孔内,卡板安装在垫块上,所述退料板安装在卡板的内台肩端面与垫块之间;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还包括第二下模、第二预应力圈、第一下模和第一预应力圈,所述第一预应力圈套装在第一下模上,且第一预应力圈和第一下模热压合形成第一热压合体,所述第二预应力圈套装在第二下模上,且第二预应力圈和第二下模热压合形成第二热压合体,第二热压合体设置在下模座上,第一热压合体设置在第二热压合体上,所述压块设置在第一预应力圈的。
8、外台肩上,压块和下模座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模的型腔和第二下模的型腔联合构成下模腔,垫块安装在第一热压合体上。000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的下模采用上下、内外分体加工装配,结构紧凑、配合稳定,配合零件可按尺寸公差要求单独加工和更换易损件,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模具加工难度和成本,还减少了热挤压工作时模具的应力集中,解决了常规热挤压下模容易失效的难题,使热挤压模具的寿命提高了三倍。附图说明000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7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
9、置包括卡板2、垫块3、下模座6、退料板7、压块11、顶杆12说 明 书CN 102950164 A2/2页4和多个螺栓4,所述顶杆12设置在下模座6的顶出孔6-1内,卡板2安装在垫块3上,所述退料板7安装在卡板2的内台肩端面2-1与垫块3之间;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还包括第二下模13、第二预应力圈14、第一下模15和第一预应力圈16,所述第一预应力圈16套装在第一下模15上,且第一预应力圈16和第一下模15热压合形成第一热压合体,所述第二预应力圈14套装在第二下模13上,且第二预应力圈14和第二下模13热压合形成第二热压合体,第二热压合体设置在下模座6上,第一热压合体设置。
10、在第二热压合体上,所述压块11设置在第一预应力圈16的外台肩16-1上,压块11和下模座6通过多个螺栓4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模15的型腔和第二下模13的型腔联合构成下模腔,垫块3安装在第一热压合体上。0008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下模15和第一预应力圈16通过止口定位;第一预应力圈16与第二预应力圈14通过止口定位。如此设置,装配关系更加紧凑。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0009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卡板2、垫块3和退料板7均为开口环形板。如此设置,便于热挤压完成的工件顺利取出。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0010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腔体弧形零件整体复合热挤压模具的下模装置还包括两个卸料把手8,退料板7的两个开口端7-1各连接有一个卸料把手8。如此设置,便于控制退料板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说 明 书CN 102950164 A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0164 A2/2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01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