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24016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5407.9

申请日:

2014.08.13

公开号:

CN104129368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S 1/60申请日:20140813|||公开

IPC分类号:

B60S1/60; B60R1/12

主分类号:

B60S1/60

申请人:

余姚市利佛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海波

地址:

315456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牟山镇狮山工业园区余夫路7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代理人:

张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后视镜片,壳体上开设滑槽和一号通孔,滑槽内连接雨刮刷,雨刮刷上设置感应器,壳体内设置电机,电机连接转轴,转轴上设置一号齿轮,壳体上侧面开设二号通孔,壳体内设置托盘,托盘侧边设置连接片,连接片下方设置固定片,连接片与固定片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托盘的下侧面设置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侧面设置二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连接二号齿轮,二号齿轮侧面设置凸缘,凸缘连接胶条,胶条端部与雨刮刷连接。本发明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

权利要求书

1.  后视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后视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后视镜片(2)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11),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滑槽(11)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12),所述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3),所述雨刮刷(3)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汽车电源相连,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4)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4)连接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设置有一号齿轮(42),所述壳体(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13),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13)下方设置有托盘(5),所述托盘(5)侧边设置有连接片(51),所述连接片(51)下方设置有固定片(52),所述固定片(5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51)与所述固定片(52)通过弹性组件(53)相互连接,在所述托盘(5)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54),所述一号连接杆(54)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55),所述二号连接杆(55)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42)相匹配的二号齿轮(56),所述二号齿轮(56)随托盘(5)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42)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56)侧面上设置有凸缘(57),所述凸缘(57)连接有胶条(58),所述胶条(58)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12)并进入到所述滑槽(11)内与所述雨刮刷(3)固定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刷(3)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5)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59),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所述四号通孔(14)位于所述三号通孔(59)下方,所述三号通孔(59)与所述四号通孔(14)通过连接管(6)相互连接。

说明书

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然而在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往往会模糊后视镜片,使驾驶者无法看清楚后视镜片所反映出的情况,后视镜片失去了该有的作用,大大的增加了事故发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后视镜,其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 ,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后视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后视镜片,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后视镜片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滑槽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所述雨刮刷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汽车电源相连,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壳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下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侧边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下方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固定片通过弹性组件相互连接,在所述托盘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所述二号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相匹配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随托盘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侧面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连接有胶条,所述胶条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并进入到所述滑槽内与所述雨刮刷固定连接。在汽车钥匙插入后汽车电源接通,电机运行,使一号齿轮转动,当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二号通孔处进入到壳体内,并在托盘内累积,雨水逐渐增多后,使托盘的整体质量增加,从而使弹性组件收缩,托盘下移,直到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接触,并被一号齿轮带动转动,从而使胶条逐渐离开凸缘,并将雨刮刷慢慢往上刷,当雨刮刷上侧面的传感器感应到雨刮刷快碰到壳体上边缘的时候,电机反转,将胶条慢慢的再缠绕到凸缘上,此时雨刮刷慢慢往下刷,当雨刮刷下侧面的感应器感应到雨刮刷快碰到壳体下边缘的时候,电机正转,雨刮刷再往上刷,如此循环。当雨水慢慢蒸发后,二号齿轮逐渐离开一号齿轮,雨刮刷不会上下移动清洁后视镜片,避免了干刷后视镜片而损坏后视镜片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雨刮刷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由于位于后视镜片边缘的壳体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防止雨刮刷与壳体卡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盘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所述四号通孔位于所述三号通孔下方,所述三号通孔与所述四号通孔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设置三号通孔和四号通孔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孔经流连接管从四号通孔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位于三号通孔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处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 ,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由于位于后视镜片边缘的壳体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防止雨刮刷与壳体卡死。设置三号通孔和四号通孔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孔经流连接管从四号通孔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位于三号通孔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托盘与各部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分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机、转轴和一号齿轮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三号通孔与四号通孔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后视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后视镜片2,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后视镜片2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具有两条,分别开设在壳体1相对应的两个侧边位置,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滑槽11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12,所述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3,雨刮刷3呈水平位置设置,所述雨刮刷3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汽车电源相连,在汽车电源接通的时候,电机4开始运行,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4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4连接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设置有一号齿轮42。
所述壳体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13,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13下方设置有托盘5,雨水从二号通孔13处进入到壳体1内并积留在托盘5上,所述托盘5侧边设置有连接片51,连接片51与托盘5侧面相互垂直,所述连接片51下方设置有固定片52,固定片52与连接片51相互平行,所述固定片5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51与所述固定片52通过弹性组件53相互连接。
在所述托盘5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54,所述一号连接杆54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55,所述二号连接杆55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42相匹配的二号齿轮56,所述二号齿轮56随托盘5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42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56侧面上设置有凸缘57,所述凸缘57连接有胶条58,所述胶条58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12并进入到所述滑槽11内与所述雨刮刷3固定连接。胶条58一方面具有柔软度,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弯曲缠绕在凸缘57上,而又能够起支撑雨刮刷3的作用,能够将雨刮刷3顶起并且本身弯曲度不大,不会影响雨刮刷3正常的上下移动。
所述雨刮刷3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由于位于后视镜片2边缘的壳体1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3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1,防止雨刮刷3与壳体1卡死。 
所述托盘5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59,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所述四号通孔14位于所述三号通孔59下方,所述三号通孔59与所述四号通孔14通过连接管6相互连接。设置三号通孔59和四号通孔14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5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孔59经流连接管6从四号通孔14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1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59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14位于三号通孔59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14处排出。
在汽车钥匙插入后汽车电源接通,电机4运行,使一号齿轮42转动,当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二号通孔13处进入到壳体1内,并在托盘5内累积,雨水逐渐增多后,使托盘5的整体质量增加,从而使弹性组件53收缩,托盘5下移,直到二号齿轮56与一号齿轮42接触,并被一号齿轮42带动转动,从而使胶条58逐渐离开凸缘57,并将雨刮刷3慢慢往上刷,当雨刮刷3上侧面的传感器感应到雨刮刷3快碰到壳体1上边缘的时候,电机4反转,将胶条58慢慢的再缠绕到凸缘57上,此时雨刮刷3慢慢往下刷,当雨刮刷3下侧面的感应器感应到雨刮刷3快碰到壳体1下边缘的时候,电机4正转,雨刮刷3再往上刷,如此循环。当雨水慢慢蒸发后,二号齿轮56逐渐离开一号齿轮42,雨刮刷3不会上下移动清洁后视镜片2,避免了干刷后视镜片2而损坏后视镜片的问题。

后视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后视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后视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视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视镜.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36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368A21申请号201410395407922申请日20140813B60S1/60200601B60R1/1220060171申请人余姚市利佛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地址315456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牟山镇狮山工业园区余夫路798号72发明人李海波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代理人张强54发明名称后视镜57摘要本发明涉及后视镜。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后视镜片,壳体上开设滑槽和一号通孔,滑槽内连接雨刮刷,雨刮刷上设置感应器,壳体内设置电机,电机连接转轴,转轴上设置一号齿轮,壳体上侧面开设二号。

2、通孔,壳体内设置托盘,托盘侧边设置连接片,连接片下方设置固定片,连接片与固定片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托盘的下侧面设置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侧面设置二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连接二号齿轮,二号齿轮侧面设置凸缘,凸缘连接胶条,胶条端部与雨刮刷连接。本发明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368ACN104129368A1/1页21后。

3、视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后视镜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后视镜片(2)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11),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滑槽(11)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12),所述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3),所述雨刮刷(3)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汽车电源相连,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4)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4)连接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设置有一号齿轮(42),所述壳体(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13),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13)下方设置有托盘(5),所述托。

4、盘(5)侧边设置有连接片(51),所述连接片(51)下方设置有固定片(52),所述固定片(5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51)与所述固定片(52)通过弹性组件(53)相互连接,在所述托盘(5)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54),所述一号连接杆(54)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55),所述二号连接杆(55)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42)相匹配的二号齿轮(56),所述二号齿轮(56)随托盘(5)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42)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56)侧面上设置有凸缘(57),所述凸缘(57)连接有胶条(58),所述胶条(58)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12)并进入。

5、到所述滑槽(11)内与所述雨刮刷(3)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刷(3)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5)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59),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所述四号通孔(14)位于所述三号通孔(59)下方,所述三号通孔(59)与所述四号通孔(14)通过连接管(6)相互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129368A1/3页3后视镜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后视镜。背景技术0002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

6、驾驶者的视野范围。0003然而在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往往会模糊后视镜片,使驾驶者无法看清楚后视镜片所反映出的情况,后视镜片失去了该有的作用,大大的增加了事故发生率。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后视镜,其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后视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后视镜片,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后视镜片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滑槽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滑槽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

7、所述雨刮刷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汽车电源相连,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壳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下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侧边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下方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固定片通过弹性组件相互连接,在所述托盘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所述二号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相匹配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随托盘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侧面。

8、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连接有胶条,所述胶条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并进入到所述滑槽内与所述雨刮刷固定连接。在汽车钥匙插入后汽车电源接通,电机运行,使一号齿轮转动,当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二号通孔处进入到壳体内,并在托盘内累积,雨水逐渐增多后,使托盘的整体质量增加,从而使弹性组件收缩,托盘下移,直到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接触,并被一号齿轮带动转动,从而使胶条逐渐离开凸缘,并将雨刮刷慢慢往上刷,当雨刮刷上侧面的传感器感应到雨刮刷快碰到壳体上边缘的时候,电机反转,将胶条慢慢的再缠绕到凸缘上,此时雨刮刷慢慢往下刷,当雨刮刷下侧面的感应器感应到雨刮刷快碰到壳体下边缘的时候,电机正转,雨刮刷再往上刷,如此循环。。

9、当雨水慢慢蒸发后,二号齿轮逐渐离开一号齿轮,雨刮刷不会上下移动清洁后视镜片,避免了干刷后视镜片而损坏后视镜片的问题。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雨刮刷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由于位于后视镜片边缘的壳体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防止雨刮刷与壳体卡死。说明书CN104129368A2/3页4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托盘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所述四号通孔位于所述三号通孔下方,所述三号通孔与所述四号通孔通过连接管相互连接。设置三号通孔和四号通孔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

10、孔经流连接管从四号通孔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位于三号通孔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处排出。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托盘收集雨水,利用其重量的变化来使二号齿轮下移,并与一号齿轮配合使用,通过电机的转动来带动后视镜片上的雨刮刷上下反复运动,从而清理干净后视镜片上的雨水。由于位于后视镜片边缘的壳体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防止雨刮刷与壳体卡死。设置三号通孔和四号通孔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孔经流连接管从。

11、四号通孔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位于三号通孔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处排出。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0010图2为本发明托盘与各部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0011图3为本发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分离示意图。0012图4为本发明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连接示意图。0013图5为本发明电机、转轴和一号齿轮连接的截面示意图。0014图6为本发明三号通孔与四号通孔设置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6,后视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后视镜片2,所述壳体。

12、1位于所述后视镜片2边缘位置由下至上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具有两条,分别开设在壳体1相对应的两个侧边位置,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滑槽11下方开设有一号通孔12,所述滑槽11上滑动连接有雨刮刷3,雨刮刷3呈水平位置设置,所述雨刮刷3上下侧面上均设置有感应器。0016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与汽车电源相连,在汽车电源接通的时候,电机4开始运行,所述感应器传递信息到电机4上使其正传和反转,所述电机4连接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上设置有一号齿轮42。0017所述壳体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二号通孔13,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二号通孔13下方设置有托盘5,雨水从二号通孔13处进入到壳体1内并积。

13、留在托盘5上,所述托盘5侧边设置有连接片51,连接片51与托盘5侧面相互垂直,所述连接片51下方设置有固定片52,固定片52与连接片51相互平行,所述固定片5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片51与所述固定片52通过弹性组件53相互连接。0018在所述托盘5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号连接杆54,所述一号连接杆54侧面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杆55,所述二号连接杆55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一号齿轮42相匹配的二号齿轮说明书CN104129368A3/3页556,所述二号齿轮56随托盘5重量增加而往下移动并与所述一号齿轮42配合使用,所述二号齿轮56侧面上设置有凸缘57,所述凸缘57连接有胶条58,所述胶条5。

14、8端部穿过所述一号通孔12并进入到所述滑槽11内与所述雨刮刷3固定连接。胶条58一方面具有柔软度,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弯曲缠绕在凸缘57上,而又能够起支撑雨刮刷3的作用,能够将雨刮刷3顶起并且本身弯曲度不大,不会影响雨刮刷3正常的上下移动。0019所述雨刮刷3形状为弧形,且弧形向上设置。由于位于后视镜片2边缘的壳体1部分的直径不同,且大部分均具有一定的弧度,因此采用弧形的雨刮刷3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壳体1,防止雨刮刷3与壳体1卡死。0020所述托盘5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开设有三号通孔59,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所述四号通孔14位于所述三号通孔59下方,所述三号通孔59与所述。

15、四号通孔14通过连接管6相互连接。设置三号通孔59和四号通孔14的作用,是在雨水快溢出托盘5的时候,雨水可以从三号通孔59经流连接管6从四号通孔14处排出,雨水不会残留在壳体1内,避免壳体发霉发臭,因三号通孔59的位置会上下变化,四号通孔14位于三号通孔59下方,方便了雨水的排泄,防止雨水无法从四号通孔14处排出。0021在汽车钥匙插入后汽车电源接通,电机4运行,使一号齿轮42转动,当碰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从二号通孔13处进入到壳体1内,并在托盘5内累积,雨水逐渐增多后,使托盘5的整体质量增加,从而使弹性组件53收缩,托盘5下移,直到二号齿轮56与一号齿轮42接触,并被一号齿轮42带动转动,从。

16、而使胶条58逐渐离开凸缘57,并将雨刮刷3慢慢往上刷,当雨刮刷3上侧面的传感器感应到雨刮刷3快碰到壳体1上边缘的时候,电机4反转,将胶条58慢慢的再缠绕到凸缘57上,此时雨刮刷3慢慢往下刷,当雨刮刷3下侧面的感应器感应到雨刮刷3快碰到壳体1下边缘的时候,电机4正转,雨刮刷3再往上刷,如此循环。当雨水慢慢蒸发后,二号齿轮56逐渐离开一号齿轮42,雨刮刷3不会上下移动清洁后视镜片2,避免了干刷后视镜片2而损坏后视镜片的问题。说明书CN104129368A1/5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9368A2/5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29368A3/5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9368A4/5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29368A5/5页10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29368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