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瓜种子催芽剂及其应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瓜种子催芽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以往的节瓜种子的催芽没有使用催芽剂,因此,催芽时间长,发芽率低,发芽势差;导致出苗的整齐度和长势都较差。
技术内容:
为了加速节瓜种子的发芽,提高出苗的整齐度;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瓜种子催芽剂,其特征在于过氧化氢1%至3%,硝酸钾1%至3%,赤霉素0.001%至0.0035%,6-苄氨基嘌呤0.001%至0.0035%,其余的为蒸馏水。因为,硝酸钾可加速种子的后熟作用;6-苄氨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延缓组织的衰老;赤霉素具有通运养分,增加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干燥可促进种子后熟,增强种皮的通透性,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解除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的抑制作用;过氧化氢能腐蚀种皮,增加了种皮的通气性。
实验证明,上述成份的范围为较佳范围,对新鲜有休眠的节瓜种子而言,使用本催芽剂能够缩短发芽时间3天以上;发芽率能达到85%以上。对新鲜无休眠的节瓜种子而言,使用本催芽剂也能够缩短发芽时间,也能提高发芽率,使得发芽粗壮整齐。
上述催芽剂的优选选配方为:过氧化氢2%,硝酸钾2%,赤霉素0.0035%,6-苄氨基嘌呤0.00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催芽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种子置于5至7℃的低温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将节瓜种子浸泡在6-苄氨基嘌呤0.001%至0.0035%催芽剂溶液中5分钟,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将节瓜种子浸泡在过氧化氢1%至3%,硝酸钾1%至3%,赤霉素0.001%至0.0035%的催芽剂溶液中2至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再将已晒干的节瓜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至4小时,沥干多余水分,移置至处于30℃条件下的发芽床,在种子发芽期间维持正常的发芽条件。因品种的差异,浸种时间有所不同,2至4小时的浸种时间为优选浸种时间。30℃条件为优选温度条件。正常地发芽条件为传统的种子发芽条件。发芽床可以采用纸间发芽床或纸上发芽床或砂床。将种子置于5至7℃的低温条件下静置7天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加速种子的后熟作用。
整个研究、实施方案如下:
1 样品检测标准
按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实施指南》规定执行。
步骤;
1 一种节瓜种子催芽剂,其特征在于过氧化氢1%至3%,硝酸钾1%至3%,赤霉素0.001%至0.0035%,6-苄氨基嘌呤0.001%至0.0035%,其余的为蒸馏水。优选为:过氧化氢2%,硝酸钾2%,赤霉素0.0035%,6-苄氨基嘌呤0.001%。
先将种子置于5至7℃的低温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将节瓜种子浸泡在6-苄氨基嘌呤0.001%至0.0035%催芽剂溶液中5分钟,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将节瓜种子浸泡在过氧化氢1%至3%,硝酸钾1%至3%,赤霉素0.001%至0.0035%的催芽剂溶液中2至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再将已晒干的节瓜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至4小时,沥干多余水分,移置至处于30℃条件下的发芽床,在种子发芽期间维持正常的发芽条件。
2 试验设计
2.1 一般认为,打破休眠的主要试剂因子有四个,分别是:(A)6-苄氨基嘌呤、(B)赤霉素、(C)硝酸钾、(D)过氧化氢。根据各因子的可能取值范围,本试验采用如下水平。
表1:试验设计表
2.2 选用L9(3)4正交表
表2:试验计划与试验结果分析
3 样品的处理
3.1 样品的选择及数取
选择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由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粤农节瓜。验证样品是粤农节瓜、四号江心节、三号七星节瓜、五号黑毛节瓜、农乐节瓜、江丰节瓜及特选四号江心节。
在被检品种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400粒作为发芽试验,共四重复。400粒作为对照,共四重复。
3.2 样品的预处理
3.2.1 取样品进行低温(5-7℃)处理7d,
3.2.2 从已低温处理的样品的净种子中按每个试验号随机数取400粒,其中以100粒为1个重复,共4个重复,为避免人为误差,试验次序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在常温条件下,先将节瓜种子浸泡在6-苄氨基嘌呤0.001%至0.0035%催芽剂溶液中5分钟,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将节瓜种子浸泡在过氧化氢1%至3%,硝酸钾1%至3%,赤霉素0.001%至0.0035%的催芽剂溶液中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
3.2.3 取已干燥(凉干)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将种子完全浸入清水中,让种子充分吸胀预湿4h,然后将预湿的种子均匀排列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保持一定的距离,置于30℃恒温箱中恒温发芽。在整个发芽期间每天检查种子的发芽状况,以保持适宜的发芽条件。发芽7天后开始计算发芽势及发芽率,共发芽时间按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实施指南》规定为14天。结果见表2。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最佳发芽条件的选择
由上表2,T1、T2、T3 T4之间的四个数据的差异可知因子A(6-苄氨基嘌呤)的三水平最好,因为其指标值最大,达到91%;同理可看第二列因子B(赤霉素)二水平达到92.3%;第三列因子C(硝酸钾)二水平达到94%;第四列因子D(过氧化氢)二水平达到91.3%。综上可知,使指标达到最大值的条件是A3B2C2D2;即0.001%6-苄氨基嘌呤,0.0035%赤霉素,2%硝酸钾,2%过氧化氢,可以使发芽势及发芽率达到最大值。
4.2 验证试验
从上表2中找到的最佳条件是A3B2C2D2,并对该条件A3B2C2D2进行验证试验,试验要求按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实施指南》规定。供试的7个品种均按上述试验条件设计,并对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是0.001%6-苄氨基嘌呤,0.0035%赤霉素,2%硝酸钾,2%过氧化氢的催芽剂溶液处理种子的发芽率为最高,可以使发芽势及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看来该验证结果符合A3B2C2D2,验证结果是满意的。
4.3验证结果如下表
表3 不同品种处理与对照的结果表 品种 方法 发芽率 (%) 相差百 分率 发芽势 (%) 相差百 分率发芽所需天数相差天 数粤农节瓜 处理 100 35 70 40 10 4 对照 65 30 14四号江心 处理 96 16 51 29 10 4 对照 80 22 14三号七星 节瓜 处理 96 35 56 40 9 5 对照 61 16 14五号黑毛 节 处理 93 28 55 35 11 3 对照 65 20 14农乐节瓜 处理 96 26 48 29 10 4 对照 70 19 14江丰节瓜 处理 92 52 52 37 11 3 对照 40 15 14特选四号 江心节 处理 97 29 55 39 10 4 对照 68 16 14
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本发明完全能够正确反映节瓜种子的质量状况,更能反映事实的本质。从上表3可以看出,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0%以上,有的高达100%,比对照的发芽率可提高约30%,且发芽势明显比对照提高25-40%,发芽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表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本发明由于它的试验准确性高、效果好、方法简单、见效快、成本低廉,从1999年起已在科研、生产上及种子贸易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