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2201932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67079.0

申请日:

2014.12.11

公开号:

CN104478182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11/02申请公布日:20150401|||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1/02; C02F11/04; C02F11/12; C05F7/00

主分类号:

C02F11/02

申请人: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长志

地址:

239300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新街乡新街北路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 黄乐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预先将污泥中难易分解的重金属分离出去;再通过微生物发酵及熟化使污泥中的有机废弃物在持续的高温发酵下杀菌灭卵,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去除和钝化;最后进行脱水干化。经本发明处理后污泥由废弃物转化成营养土,不但有机质含量高、还有大量的有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缓解土壤板结;还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促进作物早熟,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粗、叶厚。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生物菌床,将污泥引流至污 泥流道并在污泥流道中停留2-5小时;
S2、向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300-450克/吨;
S3、对污泥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为50%-70%;
S4、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间为6-8天,在发酵中 后期进行加热并维持发酵池的温度在60-70℃范围内;
S5、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为65-75℃,污泥在熟化房中 停留12-15天;
S6、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25%以下,完成污泥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添加 微生物制剂的过程中对污泥不停进行搅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生 物菌床包括藻类及芽孢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微 生物制剂采用DM激活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完成 污泥处理之后作为肥料的基质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的不 断扩大和提高,所产生的污泥量也将日益增加。大量的污泥未能得到及时、合 理的处理而成为污水处理厂沉重的负担。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愈加突出,日益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泥处理工艺,采用 生物吸附、微生物发酵、干化技术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 有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生物菌床,将污泥引流至污 泥流道并在污泥流道中停留2-5小时;
S2、向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300-450克/吨;
S3、对污泥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为50%-70%;
S4、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间为6-8天,在发酵中 后期进行加热并维持发酵池的温度在60-70℃范围内;
S5、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为65-75℃,污泥在熟化房中 停留12-15天;
S6、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25%以下,完成污泥处理。
优选地,在S2中,在添加微生物制剂的过程中对污泥不停的进行搅拌,微 生物制剂与污泥混合均匀。
优选地,在S1中,所述生物菌床包括藻类及芽孢菌。
优选地,在S2中,所述微生物制剂采用DM激活剂。
优选地,在完成污泥处理之后作为肥料的基质肥。
本发明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预先将污泥中难易分解的重金属分离出去;再通 过微生物发酵及熟化使污泥中的有机废弃物在持续的高温发酵下,杀菌灭卵, 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去除和 钝化;最后进行脱水干化。本发明发酵彻底,且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废液, 废渣,无异味,所有原料经处理后,除排出水蒸气和少量CO2以外,全部变成了 营养土。不但有机质含量高、还有大量的有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在 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缓 解土壤板结;还可以作为基质肥加入其他可促进植物生长的配方,促进作物生 长发育,促进作物早熟,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粗、叶厚;提高作物抗旱、抗涝、 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 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 循环流动2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 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300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 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DM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 DM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50%-55%范围内;将 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7天,当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开始加温,使 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65℃;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控制在70℃ 之间,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12天;最后,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 在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 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 循环流动4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 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375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 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DM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 DM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55%-65%范围内;其 次,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7天,其中,当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 开始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67℃;发酵结束后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 熟化房的温度控制在72℃,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14天;最后,进一步 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 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 循环流动5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 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450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 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DM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 DM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65%-70%范围内;其 次,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8天,当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开始加 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70℃;发酵结束后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 的温度控制在75℃,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15天;最后,进一步脱水, 使污泥的含水量在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
本发明中,发酵进行的前3天为生物菌快速繁殖期,在这段时期,污泥中 的有机物被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污泥温度很快升高;发酵进行的 第4天为持续分解期,在这段时期内污泥的温度达到60℃以上,污泥中的有机 物得到得到进一步分解,污泥中菌卵在持续高温下被杀灭;发酵进行的第5天 为转折期,这段时期内由于温度上升和可分解物质的减少,嗜热性的纤维素分 解菌逐渐代替了中温菌,此时污泥中残留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被分解 转化外,一些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也开始迅速分解, 物料中的腐殖质开始形成;当发酵进行到第6-8天为加热保温期,这段时间内,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有机物基本分解完成,污泥的温度开始降低,而 污泥中残留物质需要进一步分解,因此,需要进行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 65℃-75℃,使污泥内的腐殖质不断的积累,为进入熟化阶段打下基础。
经本发明处理后的污泥固体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 以在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 缓解土壤板结;且本发明还可以作为有机肥的基质肥,按照需求添加植物生长 所需成分,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 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污泥处理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67079.0(22)申请日 2014.12.11C02F 11/02(2006.01)C02F 11/04(2006.01)C02F 11/12(2006.01)C05F 7/00(2006.01)(71)申请人 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地址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新街乡新街北路 35 号(72)发明人 孙长志(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 34119代理人 程笃庆 黄乐瑜(54) 发明名称一种污泥处理工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预先将污泥中难。

2、易分解的重金属分离出去 ;再通过微生物发酵及熟化使污泥中的有机废弃物在持续的高温发酵下杀菌灭卵,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去除和钝化 ;最后进行脱水干化。经本发明处理后污泥由废弃物转化成营养土,不但有机质含量高、还有大量的有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缓解土壤板结 ;还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促进作物早熟,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粗、叶厚。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

3、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8182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CN 104478182 A1/1 页21.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生物菌床,将污泥引流至污泥流道并在污泥流道中停留 2-5 小时 ;S2、向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 300-450 克 / 吨 ;S3、对污泥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为 50 -70 ;S4、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间为 6-8 天,在发酵中后期进行加热并维持发酵池的温度在 60-70范围内 ;S5、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

4、温度为 65-75,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 12-15 天 ;S6、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 25以下,完成污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添加微生物制剂的过程中对污泥不停进行搅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生物菌床包括藻类及芽孢菌。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 S2 中,所述微生物制剂采用DM 激活剂。5.根据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污泥处理之后作为肥料的基质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78182 A1/3 页3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技术领域00。

5、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工艺。背景技术0002 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所产生的污泥量也将日益增加。大量的污泥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而成为污水处理厂沉重的负担。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愈加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发明内容0003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泥处理工艺,采用生物吸附、微生物发酵、干化技术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000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 S1、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生物菌床,将污泥引。

6、流至污泥流道并在污泥流道中停留 2-5 小时 ;0006 S2、向污泥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添加量为 300-450 克 / 吨 ;0007 S3、对污泥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量为 50 -70 ;0008 S4、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发酵时间为 6-8 天,在发酵中后期进行加热并维持发酵池的温度在 60-70范围内 ;0009 S5、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为65-75,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12-15 天 ;0010 S6、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 25以下,完成污泥处理。0011 优选地,在 S2 中,在添加微生物制剂的过程中对污泥不停的进行搅拌,微生物。

7、制剂与污泥混合均匀。0012 优选地,在 S1 中,所述生物菌床包括藻类及芽孢菌。0013 优选地,在 S2 中,所述微生物制剂采用 DM 激活剂。0014 优选地,在完成污泥处理之后作为肥料的基质肥。0015 本发明通过微生物的吸附预先将污泥中难易分解的重金属分离出去 ;再通过微生物发酵及熟化使污泥中的有机废弃物在持续的高温发酵下,杀菌灭卵,使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害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分解、去除和钝化 ;最后进行脱水干化。本发明发酵彻底,且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废液,废渣,无异味,所有原料经处理后,除排出水蒸气和少量 CO2 以外,全部变成了营养土。不但有机质含量高、还有大量的有。

8、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缓解土壤板结 ;还可以作为基质肥加入其他可促进植物生长的配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促进作物早熟,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粗、叶厚 ;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说 明 书CN 104478182 A2/3 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6 实施例 10017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0018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循环流动 2 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

9、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300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 DM 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DM 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50 -55范围内 ;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 7 天,当发酵进行到第 6 天时开始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 65 ;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控制在 70之间,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 12 天 ;最后,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 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0019 实施例 20020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002。

10、1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循环流动 4 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375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 DM 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DM 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55 -65范围内 ;其次,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 7 天,其中,当发酵进行到第6 天时开始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 67 ;发酵结束后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控制在 。

11、72,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 14 天 ;最后,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 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0022 实施例 30023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 :0024 先建一个循环的污泥流道,并在流道上铺设由藻类和芽孢菌组成的生物菌床,将待处理的污泥加水稀释成可流动状态后引入至污泥流道,让污泥在流道循环流动 5 小时,利用生物菌床上的藻类和芽孢菌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然后,按照每吨污泥添加450克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DM激活剂,并在添加过程中对污泥进行搅拌,确保 DM 激活剂与污泥混合均匀,DM 激活剂添加结束后对污泥进行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65。

12、 -70范围内 ;其次,将脱水后的污泥集中到发酵池中发酵 8 天,当发酵进行到第 6 天时开始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 70;发酵结束后将污泥转移至熟化房内,熟化房的温度控制在 75,污泥在熟化房中停留时间为 15 天 ;最后,进一步脱水,使污泥的含水量在25以下,污泥的处理完成。0025 本发明中,发酵进行的前 3 天为生物菌快速繁殖期,在这段时期,污泥中的有机物被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污泥温度很快升高 ;发酵进行的第 4 天为持续分解期,在这段时期内污泥的温度达到 60以上,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得到进一步分解,污泥中菌卵在持续高温下被杀灭 ;发酵进行的第 5 天为转折期,这段时期内。

13、由于温度上升和可分解说 明 书CN 104478182 A3/3 页5物质的减少,嗜热性的纤维素分解菌逐渐代替了中温菌,此时污泥中残留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被分解转化外,一些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也开始迅速分解,物料中的腐殖质开始形成 ;当发酵进行到第 6-8 天为加热保温期,这段时间内,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有机物基本分解完成,污泥的温度开始降低,而污泥中残留物质需要进一步分解,因此,需要进行加温使发酵池内温度维持在 65 -75,使污泥内的腐殖质不断的积累,为进入熟化阶段打下基础。0026 经本发明处理后的污泥固体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和部分生理活性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施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缓解土壤板结 ;且本发明还可以作为有机肥的基质肥,按照需求添加植物生长所需成分,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447818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