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净化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23244.2(22)申请日 2014.12.02B01D 24/10(2006.01)C02F 1/00(2006.01)(71)申请人 深圳市博儒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罗湖高新技术产业第一园区103栋4楼东侧(72)发明人 苏培鑫(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代理人 胡海国(54) 发明名称水净化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缸、第二压力缸、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其中第一压力缸、第二缸体及第二压力缸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二。
2、缸体设置于第一缸体内;第一压力缸及第二压力缸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四周封闭;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均两端开口,且呈中空筒状设置;第二缸体开设有与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 ;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插设有与第一缸体连通的出水管。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在第一压力缸和第二压力缸的压力作用下,实现了水的充分过滤 ;提高了水处理的强度 ;减小了漂浮物对过滤材料的污染程度,大大提高了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水净化的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2131。
3、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492131 A1/2 页21.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缸、第二压力缸、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所述第一压力缸、第二缸体及第二压力缸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缸体收容于第二缸体内 ;所述第一缸体相对的两端具有开口,且呈中空设置,该第一缸体用于置放将水过滤的过滤材料 ;所述第二缸体相对的两端具有开口,且呈中空设置 ;所述第一压力缸包括第一水流端及第一排水端,所述第一水流端设有开口供水流动,所述第一排水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供水流动 ;所述第二压力缸包括第二水流端及第二排水端,且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水流端设有开口供水流动,所述第二。
4、排水端开设有第二通孔供水流动 ;所述第一水流端连接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缸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流端,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及第二压力缸连通 ;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还插设有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的出水管 ;该水净化装置对水过滤前,所述第一通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打开状态 ;当该装置排污时,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打开。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
5、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通的第二导流孔。3.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连接板的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圆环状柱体,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一圆环状柱体的端口盖合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孔,该第二导流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挡板的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圆环状柱体,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的周边的第一挡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圆。
6、环状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口径。4.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挡板。5.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二圆环状柱体的端口盖合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增压孔。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端对应第一压力缸的外壁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加强件。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缸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
7、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的第三导流孔,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的第四导流孔。8.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流端对应第二压力缸的外壁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二加强件。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两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2131 A2/2 页3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隔板将所述第一缸体的内腔分隔成沿第一缸体的径向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域、暂存区域及第二过滤区域,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与所述暂存区域连通。10.如权利。
8、要求 1 至 5 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插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二通孔插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及第二排污管上均设置有水流调节阀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2131 A1/6 页4水净化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净化装置背景技术000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状况。近年来,城乡生活污水问题突出,许多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汇入排污管网集中处理,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部分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建设污水管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正处于无序状态,直排、乱排现象普遍,导致部分河流水流恶化,。
9、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正逐年上升,若长期以往,必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加大污水的处理力度。0003 对污水的处理往往先要过滤除去污水中的颗粒较大的物质,如,通过活性炭和石英砂的混合物去除污水中的泥沙。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中的漂浮物去除效果不好,如水中的油渍或其他漂浮的有机物等。漂浮物经过过滤材料过滤后往往会堵塞于过滤材料中,导致过滤材料被污染,且难以去除污染物,这就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净化装置对水中的漂浮物过滤效果差的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
10、特征在于,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缸、第二压力缸、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所述第一压力缸、第二缸体及第二压力缸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缸体收容于第二缸体内 ;0006 所述第一缸体相对的两端开口,且呈中空设置,该第一缸体用于置放将水过滤的过滤材料 ;所述第二缸体相对的两端开口,且呈中空设置 ;所述第一压力缸包括第一水流端及第一排水端,所述第一水流端设有开口供水流动,所述第一排水端开设有第一通孔供水流动 ;所述第二压力缸包括第二水流端及第二排水端,且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水流端设有开口供水流动,所述第二排水端开设有第二通孔供水流动 ;0007 所述第一水流端连接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缸体的另一端连接。
11、所述第二水流端,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及第二压力缸连通 ;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进水口 ;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还插设有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的出水管 ;0008 该水净化装置对水过滤前,所述第一通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打开状态 ;当该装置排污时,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均打开。0009 优选地,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及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通的第一导流孔,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一压力缸连通。
12、的第二导流孔。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2/6 页5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连接板的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圆环状柱体,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一圆环状柱体的端口盖合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所述第二导流孔,该第二导流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挡板的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圆环状柱体,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的周边的第一挡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口径。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
13、环状柱体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挡板。0012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二圆环状柱体的端口盖合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增压孔。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流端对应第一压力缸的外壁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加强件。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缸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一缸体的第三导流孔,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的第四导流孔。0015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流端对应第二压力缸的外壁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
14、件连接的第二加强件。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隔板将所述第一缸体的内腔分隔成沿第一缸体的径向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域、暂存区域及第二过滤区域,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与所述暂存区域连通。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插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二通孔插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及第二排污管上均设置有水流调节阀门。0018 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在第一压力缸和第二压力缸的压力作用下,实现了待净化的水的充分过滤 ;将水中漂浮物排出,提高了水净化的强度 ;减小了漂浮物对过滤材料的污染程度,大大提高了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水净化的成本。附图说明00。
15、19 图 1 为本发明水净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2 为图 1 中水净化装置的第一压力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3 为图 1 中水净化装置的第二压力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4 为图 1 中水净化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5 为图 1 中水净化装置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6 为图 1 中水净化装置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7 为图 6 的水净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8 为图 7 的水净化装置沿 A-A 线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9 为第一缸体内设置有过滤材料的图。
16、 7 中的水净化装置沿 A-A 线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10 为图 7 沿 A-A 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代表水净化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3/6 页6过程中水流的方向。0029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30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31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参照图 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缸 10,第一缸体 11( 参照图 8),第二缸体 12,第二压力缸 13。第一压力缸 10,第二缸体12,第二。
17、压力缸 13 依次连接,第一缸体 11 收容于第二缸体 12 内。0032 参照图 2,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包括第一水流端 104,以及第一排水端 10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水流端 104 与第一排水端 102 相对设置,第一水流端 104 具有开口供水流动。第一排水端 102 开设有第一通孔 101 供水流动。0033 参照图 8,所述第一缸体 11 两端开口,且呈中空筒状设置。0034 所述第二缸体 12 两端开口,且呈中空筒状设置。0035 参照图 3,所述第二压力缸 13 包括第二水流端 134,以及第二排水端 133。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水流端 134 与第二排水端 133 相对。
18、设置,第二水流端 134 具有开口供水流动。第二排水端 133 开设有第二通孔 131 供水流动。0036 所述第一水流端 104 连接所述第二缸体 12 的一端,所述第二缸体 12 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流端 134。所述第一缸体 11 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缸体 12 内,所述第一缸体11与第二缸体12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123,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23与所述第一压力缸10及第二压力缸 13 连通 ;所述第二缸体 12 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 123 连通的进水口 121 ;该水净化装置的外壁还插设有与所述第一缸体 11 连通的出水管 122。优选地,进水口 121 与出水管 122 相。
19、对设置。0037 该水净化装置对水过滤前,所述第一通孔10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通孔131处于打开状态 ;当该装置准备排污时,所述第一通孔 101 及第二通孔 131 均打开。0038 具体的,所述水净化装置在过滤时是竖直放置的,即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位于该水净化装置的底部,第二压力缸 13 位于该水净化装置的顶部,当待进化的水从所述进水口121 进入第一水流通道 123 时,待净化的水首先进入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内,随着待净化的水逐渐增多,水位逐渐上升,待净化的水在水压及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的压力作用下,逐渐被压入第一缸体 11 内的过滤材料 ( 如,活性炭和石英砂的混合物 ) 中,。
20、待净化的水经过滤材料过滤之后从所述出水管 122 排出。过滤时,首先将第一通孔 101 关闭,待净化的水在第一水流通道 123 中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上升到第二压力缸 13 内,然后经第二通孔 131 排出。在此过程中,首先待净化的水中的部分泥沙或其他大颗粒杂质一方面由于重力作用而沉淀于所述第一缸体 10 的底部,另一方面由于过滤材料的过滤,待净化的水中的未沉淀的泥沙被阻挡残留于第一压力缸 10 内,未沉淀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均可通过打开第一通孔101 而排出 ;其次,由于待净化的水中的漂浮物处于水体的表面,当待净化的水在第一水流通道 123 中的水位上升至所述第二压力缸 13 时,所述漂浮物可。
21、通过第二通孔 131 排出。0039 本发明的水净化装置在第一压力缸 10 和第二压力缸 13 的压力作用下,一方面将待净化的水中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从第一通孔 101 排出,待净化的水中的漂浮物从第二通孔 131 排出,实现待净化的水的充分过滤,提高了水净化的强度 ;该水净化装置还减轻了漂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4/6 页7浮物对过滤材料的污染程度,大大提高了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水净化处理的成本。0040 进一步地,参照图 4,所述第二缸体 12 与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 11 及第二缸体 12 与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14,。
22、所述第一连接件 14 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水流通道 123 与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连通的第一导流孔1431,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缸体 11 与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连通的第二导流孔 ( 图中未标示出 )。0041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连接板141,所述第一连接板141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连接板 141 的一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圆环状柱体142,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 远离第一连接板 141 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的端口盖合的第一挡板 143,所述第一挡板 143 上设有所述第二导流孔,该第二导流孔的周缘朝向背离该第一挡板 143 的一。
23、板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的周边的第一挡板 143 上还设有所述第一导流孔 1431,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141 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之间,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 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144的口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1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 141 垂直,优选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与所述第一挡板 143 垂直。0042 在此,所述第一连接板 141 将第一压力缸 10 的第一水流端 104 盖合,并与第一压力缸10固定连接(如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缸体11套设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14。
24、4,并且第一缸体 11 与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缸体 12 套设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并且第二缸体 12 与所述第一圆环状柱体 142 密封连接。这样就加强了第一缸体 11 及第二缸体 12 与第一压力缸 10 之间的连接紧密性。004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远离第一挡板 143 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第二圆环状柱体 144 的端口盖合的第二挡板 145,所述第二挡板 145 上开设有增压孔 1451。0044 由于所述过滤材料本身对水流的阻力比较大,为了提升水过滤的速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增压孔 1451 可以使水更容易被压入所述过滤材料中。当待过。
25、滤的水进入第一压力缸 10 时 ( 第一通孔 101 处于关闭或部分关闭状态 ) 待净化的水逐渐被第一压力缸10 从第一水流端 104 压入过滤材料中,在相同压力条件下,水流进入过滤材料的开口面积减小了,相当于增加了水流进入过滤材料的压强,这样就使水流更容易进入过滤材料中,提升了水的处理强度及效率。0045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第一水流端104对应第一压力缸10的外壁的位置处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14 连接的第一加强件 103。0046 具体的,为了加强所述第一连接件14与第一压力缸10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流端104对应第一压力缸10的外壁的位置处套设有用于与所述。
26、第一连接件 14 连接的第一加强件 103。所述第一加强件 103 与所述连接件 14 螺纹连接。第一压力缸 10 与第一连接件 14 通过图 2 中的螺孔 1031 与图 4 中的螺孔 1411 螺纹连接。0047 进一步地,参照图 5,所述第二缸体 12 与所述第二压力缸 13 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缸体12与所述第二压力缸13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5,所述第二连接件15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水流通道 123 的第三导流孔 153,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缸体 11 连通的第四导流孔151。所述第二水流端134对应第二压力缸13的外壁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15 连接的第二加强件 1。
27、32。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5/6 页80048 参照图 3,第二加强件 132 上设置的螺孔 135 ;参照图 5,第二连接件 15 的第三导流孔 153 的周边设置有螺孔 152 ;所述第二压力缸 13 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15 通过所述螺孔135 和螺孔 152 螺纹经由同一螺钉连接。0049 进一步地,参照图 6、图 7、图 8 和图 9,所述出水管 122 穿过所述第二缸体 12 与所述第一缸体 11 连通。0050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缸体 11 内设置过滤材料 ( 石英砂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活性炭 )20 时,过滤材料 20 与所述第一缸体 11 的内部之间形成第二水流。
28、通道 201。由于过滤材料 20 过滤水时是从该过滤材料 20 的两端压入待净化的水,水被过滤后,从该过滤材料 20的外周壁排出,并进入所述第二水流通道 201 内,然后经由所述出水管 122 排出。0051 进一步地,参照图 10,所述第一缸体 11 内设置有两个隔板 110,所述隔板 110 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该隔板 110 将所述第一缸体 11 的内腔分隔成沿第一缸体 11 的径向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域 111、暂存区域 113 及第二过滤区域 112,所述出水管 122 穿过所述第二缸体 12 的外壁与所述暂存区域 113 连通。0052 在对水流进行泥沙或其他较大颗粒较进行过滤时,需要。
29、在所述第一缸体 11 内加入过滤材料。本实施例中,两个隔板 110 的设置将第一缸体 11 分隔成沿第一缸体 11 的径向设置的第一过滤区域 111、暂存区域 113 及第二过滤区域 112,在所述第一过滤区域 111及第二过滤区域 113 均加入过滤材料 ( 石英砂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活性炭 ),水流经过第一过滤区域111和第二过滤区域112过滤后进入所述暂存区域113,该暂存区域113中的水经由所述出水管 122 排出。如果待净化的水中泥沙等颗粒物较多,所述第二顾虑区域 112 内的过滤材料会逐渐被堵塞,进而失去过滤功能,此时可以将其更换。另外,如果水中的油渍较多,所述第一过滤区域 111 。
30、内的过滤材料可能逐渐被污染 ( 当然,第一过滤区域 111 内的过滤材料相对于普通的水净化装置而言,其使用周期大大延长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其更换,避免水过滤后受到二次污染。0053 进一步地,参照图 2,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的内腔的平行于第一水流端 10 端面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一水流端 104 朝向所述第一排水端 102 逐渐减小。0054 具体的,所述第一压力缸 10 的内腔可以设置呈多种形状,例如方形、圆筒形等。但是为了便于第一压力缸 10 对被过滤出来的杂质的排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缸 10的内腔的平行于第一水流端104的端面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一水流端104朝向所述第一排水端。
31、 102 逐渐减小,这样,当待净化的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后会经由第一压力缸 10 的第一通孔 101 排出。第一压力缸 10 的这种设置不会在第一压力缸 10 内的底部形成死角,杂质不会在第一压力缸 10 内的底部沉积。0055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述第二压力缸13的内腔的平行于第二水流端134端面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二水流端 134 朝向所述第二排水端 133 逐渐减小。0056 具体的,虽然第二压力缸 13 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排放漂浮物的第二通孔 131,然而,如果第二压力缸 13 的内腔顶部平齐,必然导致部分漂浮物无法直接排除,而会被积累,积累过多就可能导致第二通孔 131 被堵塞。本实施例中。
32、所述第二压力缸 13 的内腔的平行于第二水流端 134 的端面的横截面积自所述第二水流端 134 朝向所述第二排水端 133 逐渐减小,例如,第二压力缸 13 的内腔可以设置成锥形,第二压力缸 13 的平滑的内壁在漂浮物排放时起到导向作用,漂浮物可以被迅速排出。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6/6 页9005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01插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二通孔131插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安装有第一阀门,第二排污管安装有第二阀门。0058 对于水处理的速率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来控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来控制该水净化装置内部的压力大小。例如,我国北。
33、方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泥沙,这种水质通过该水净化装置过滤时,可以调节第二阀门,加快第一压力缸 10 中污水排放速率。沿海地区的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当这种水质通过该水净化装置过滤时,可以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减小第一压力缸10和第二压力缸13的排放速率,加强该水净化装置内部的整体压力,以使待净化的水的过滤速率加快。0059 用活性炭和石英砂的混合物过滤泥沙、胶体等颗粒较大的杂质及油渍的实验测试:0060 待净化的水进入该水净化装置的进水口 121 后,在进水压力和第一压力缸 10 及第二压力缸 13 的压力作用下,该水净化装置通过底部和顶部压力调节,水中的泥沙、淤泥、污渍、颗粒物、胶体被石英砂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活性炭分离,然后沉淀到锥形体的第一压力缸 10 的排污口,经处理后的水通过隔离杂质,从净水口流出,变成净水。经测试,本水净化装置净化水除去泥沙、胶体等颗粒较大的杂质的除污率高达 80,对油渍的去除率达到100。006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4492131 A1/8 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921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