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1746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2120.4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4138497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45申请公布日:201411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45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45; A61K36/899; A61P1/12; A61P37/04

主分类号:

A61K36/8945

申请人:

韦宁香

发明人:

韦宁香

地址:

532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城独秀峰旁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张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其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提浓缩制备而成。该中药制剂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1份、鳢肠5份、桃金娘叶13份、马齿苋6份、铁苋10份、薯莨7份、艾叶11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0份、鳢肠4份、桃金娘叶12份、马齿苋5份、铁苋9份、薯莨6份、艾叶1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2份、鳢肠6份、桃金娘叶14份、马齿苋7份、铁苋11份、薯莨8份、艾叶12份。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莨、艾叶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成品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预防量减半使用。

说明书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关眼镜蛇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镜蛇(拉丁学名:Naja)俗称饭匙倩、饭匙铳、五毒蛇,是眼镜蛇属下蛇类的总称,是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寒带地区很少,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受到威胁时蛇头直立颈腹部扩展成圆扇状。因其颈部皮褶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花纹,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眼镜蛇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眼镜蛇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该蛇肉味道鲜美,极富营养,内脏、骨骼、血液、胆汁及附生物均可入药,尤其是眼镜蛇毒,现已制成镇痛药,其止痛效果良好,且无成瘾性,可取代吗啡等成瘾药。另外,眼镜蛇毒制剂对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可见,眼镜蛇是我国中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眼镜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生态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再加上人为的大量捕杀、贩卖,使野生眼镜蛇的资源锐减,有些地方的眼镜蛇已经濒临灭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有野生眼镜蛇,开发人工养殖眼镜蛇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工养殖的眼镜蛇由于环境的湿度大、温度高、骤冷骤热及空气混浊时,易遭病菌感染而患上痢疾。某些病毒能侵害蛇的消化系统,临床上表现为以厌食、腹痛、腹泻为特征的肠炎和消化平衡紊乱,尸体剖检组织学检查可见肠绒毛萎缩,薄层的固有层细胞浸润。做细菌培养试验,没有细菌生长。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时,能看到两种类型的包涵体,一种是腺病毒,另一种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此病的病程约为数周到数月以上。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严重性远比现在报道的大得多。 
此类眼镜蛇痢疾是影响眼镜蛇人工养殖业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给眼镜蛇人工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类来预防和治疗,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而且对蛇也有一定的损害,长时间使用,治疗效果会逐渐下降。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1份、鳢肠5份、桃金娘叶13份、马齿苋6份、铁苋10份、薯莨7份、艾叶11份。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0份、鳢肠4份、桃金娘叶12份、马齿苋5份、铁苋9份、薯莨6份、艾叶10份。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2份、鳢肠6份、桃金娘叶14份、马齿苋7份、铁苋11份、薯莨8份、艾叶12份。
所述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莨、艾叶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成品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
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番石榴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va L.),别名:鸡矢茶、番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心。番石榴树为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番石榴叶呈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多皱缩郑曲或破碎,长5~12cm,宽3~5cm,先端圆开短尖,基部印至圆形,边缘全缘,上表面淡棕褐色,无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隆起,侧脉在近叶缘处连成边脉。叶柄长3~6mm。革质而脆,易折断。嫩茎扁四棱形,必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涩、微甘苦。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主泻痢腹痛;食积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泻。治泄泻,久痢,湿疹,创伤出血。
鳢肠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带根或不带根全草,全体被白色粗毛。根须状,长5-10cm。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紫,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墨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锯齿,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花开时采割,晒干。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肠出血等症。捣汁涂眉发,能促进毛发生长,内服有乌发、黑发功效。《唐本草》说,墨旱莲“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敬之”。 《日华子本草》中也说,墨旱莲可以“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瘑”。 《滇南本草》载,墨旱莲“固齿,乌发,洗九种痔疮”。 《本草纲目》指出,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本草述》认为,墨旱莲“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
桃金娘叶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Hassk.的叶子,桃金娘,别名:哆尼、岗菍、山菍、多莲、当梨根、稔子树、豆稔、仲尼、乌肚子、桃舅娘、当泥,英文名:myrtle,拉丁文名:Rhodomyrtus tomentosa.桃金娘科、桃金娘属灌木,高1-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厘米,宽1-4厘米,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用于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是山坡复绿、水土保持的常绿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桃金娘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桂、粤、闽、赣地区,多为野生灌木。桃金娘的根祛风行气、益肾,治寒喘、疝气、风湿关节痛等;其叶果健脾益血,收敛解毒,治肠胃炎、劳伤、痢疾、便血等。
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厘米,宽0.4~1.1厘米,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色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 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鲜草约含250毫克%,并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为4-(2-乙氨基)焦性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为3-(3,4-二羟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皂甙、鞣质、树脂、脂肪、尿素(urea)、钙、磷、铁盐、草酸氢钾、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及其它钾盐。钾盐以氧化钾(K2O)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及微量游离的草酸。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反应。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
铁苋(Acalypha wilkesiana Muell. Arg.)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别名: 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植物名实图考》),六合草、半边珠(《草木便方》),野黄麻(《天宝本草》),王碗捧真珠、粪斗草(《福建民间草药》),血见愁(《安徽药材》),凤眼草(《药材资料汇编》),肉草、喷水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耳朵草、大青草(《江苏植药志》),猫眼草、蚬草(《南宁市药物志》),叶里藏珠、痢疾草(《江西民间草药》),野麻草(《闽南民间草药》),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四川中药志》),七盏灯(《重庆草药》),血布袋、布袋口(《中国药植图鉴》),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田。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毛或近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极短,长2~10毫米,生于极小的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1~2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4裂;无花瓣;雄蕊8;子房3室。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于旷野、路边较湿润的地方。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亦产。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自根茎处作须状分出,茎表面灰紫色或灰棕色,长约30厘米,密被白色毛。质坚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中心有疏松的白色髓部或巳成空洞。茎上部残留叶片,多破碎皱缩。气微芳香,味淡。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杀虫,止血。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子宫出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
薯莨(拉丁学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藤本植物,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多年生块茎基部长裸出地面,量多者可挖出二、三十斤以上,为优良的红褐色染料。薯莨内含大量韖质成分,不堪食用,多作为制革、染鱼网、绳索、布料的染料用。分布于泊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药用:性味苦、微酸、涩、微寒。效用:担根体:有活血,止血,补血,理气,止痛,收敛,止痢,解毒,消肿之效。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产后腹痛,消化道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内伤出血,崩漏,月经不调,赤痢,痢疾,膨胀,哮喘,半身不遂,半身麻木,筋骨痛,关节炎腰痛,阴痒,疮疖,毒蛇咬伤,中暑发痧。
竹叶(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叶。竹叶的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天然、安全、低(或无)毒、高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优点,可以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够用于眼镜蛇痢疾的治疗,其采用中草药配方,治愈后无残留药物,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
3、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费用比较低廉、见效快,疗效短,治愈率高;
4、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将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莨、艾叶混合制备而成,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止痢,解毒,消肿等功效,从而达到了防治眼镜蛇痢疾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1 kg、鳢肠5 kg、桃金娘叶13 kg、马齿苋6 kg、铁苋10 kg、薯莨7 kg、艾叶11 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
实施例2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0 kg、鳢肠4 kg、桃金娘叶12 kg、马齿苋5 kg、铁苋9 kg、薯莨6 kg、艾叶10 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       
实施例3
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2 kg、鳢肠6 kg、桃金娘叶14 kg、马齿苋7 kg、铁苋11 kg、薯莨8 kg、艾叶12 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
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
实施案例: 
 案例一:广西某动物园60条眼镜蛇有18条出现病情,表现为无力缠绕,对外界和食物反应迟钝,拒食和拉稀。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以药液加入饮水中稀释,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当天病蛇的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好转。用药3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蛇,18条眼镜蛇临床症状消失,基本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
案例二:广西龙州某个体养殖户的100多条眼镜蛇出现病情,约30条眼镜蛇呕吐,尾部干瘪,泄殖孔不能闭和收回。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二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以药液为饮水进行全群饮水,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不饮水的的病蛇隔离用涂抹中药制剂的饲料喂食,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药3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蛇,病蛇蛇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
案例三:广西横县某蛇场有80多条眼镜蛇出现病情,表现为停止吐信或刺激后吐信不积极,拒食、呕吐、拉稀。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三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天以药液为饮水进行全群饮水,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不饮水的的病蛇隔离用涂抹中药制剂的饲料喂食,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药2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蛇,病蛇的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好转。用药4天后,眼镜蛇临床症状消失,基本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49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38497A21申请号201410372120422申请日20140731A61K36/8945200601A61K36/899200601A61P1/12200601A61P37/0420060171申请人韦宁香地址532100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城独秀峰旁72发明人韦宁香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张锋54发明名称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

2、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其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经过回流煎煮提浓缩制备而成。该中药制剂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的特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497ACN104138497A1/1页21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

3、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1份、鳢肠5份、桃金娘叶13份、马齿苋6份、铁苋10份、薯莨7份、艾叶1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0份、鳢肠4份、桃金娘叶12份、马齿苋5份、铁苋9份、薯莨6份、艾叶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2份、鳢肠6份、桃金娘叶14份、马齿苋7份、铁苋11份、薯莨8份、艾叶12份。5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

4、莨、艾叶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成品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预防量减半使用。权利要求书CN104138497A1/6页3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

5、有关眼镜蛇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眼镜蛇(拉丁学名NAJA)俗称饭匙倩、饭匙铳、五毒蛇,是眼镜蛇属下蛇类的总称,是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寒带地区很少,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受到威胁时蛇头直立颈腹部扩展成圆扇状。因其颈部皮褶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花纹,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0003眼镜蛇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眼镜蛇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该蛇肉味道鲜美,极富营养,内脏、骨骼、血液、胆汁及附生物均可入药,尤其是眼镜蛇毒,现已制成镇痛药,其止痛效果良好,且无成。

6、瘾性,可取代吗啡等成瘾药。另外,眼镜蛇毒制剂对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如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可见,眼镜蛇是我国中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0004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眼镜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生态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再加上人为的大量捕杀、贩卖,使野生眼镜蛇的资源锐减,有些地方的眼镜蛇已经濒临灭绝。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有野生眼镜蛇,开发人工养殖眼镜蛇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务之急。0005人工养殖的眼镜蛇由于环境的湿度大、温度高、骤冷骤热及空气混浊时,易遭病菌感染而患上痢疾。某些病毒能侵害蛇的消化系统,临床上表现为以厌食、腹痛、腹泻为特征的肠炎和消。

7、化平衡紊乱,尸体剖检组织学检查可见肠绒毛萎缩,薄层的固有层细胞浸润。做细菌培养试验,没有细菌生长。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时,能看到两种类型的包涵体,一种是腺病毒,另一种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小核糖核酸病毒。此病的病程约为数周到数月以上。病毒性消化系统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严重性远比现在报道的大得多。此类眼镜蛇痢疾是影响眼镜蛇人工养殖业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给眼镜蛇人工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类来预防和治疗,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而且对蛇也有一定的损害,长时间使用,治疗效果会逐渐下降。发明内容0006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及其。

8、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的特点。0007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它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番石榴叶10份12份、鳢肠4份6份、桃金娘叶12份14份、马齿苋5份7份、铁苋9份11份、薯莨6份8份、艾叶10份12份。0008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1份、鳢肠5份、桃金娘叶13份、说明书CN104138497A2/6页4马齿苋6份、铁苋10份、薯莨7份、艾叶11份。0009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0份、鳢肠4份、桃金娘叶12份、马齿苋5份、铁苋9份、薯莨6份、艾叶10份。0010优选地,各中药原。

9、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番石榴叶12份、鳢肠6份、桃金娘叶14份、马齿苋7份、铁苋11份、薯莨8份、艾叶12份。0011所述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莨、艾叶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0012所述的防治眼镜蛇痢疾的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为将。

10、制备好的成品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0013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番石榴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GUAJAVAL),别名鸡矢茶、番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心。番石榴树为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子房下位,3室。

11、,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番石榴叶呈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多皱缩郑曲或破碎,长512CM,宽35CM,先端圆开短尖,基部印至圆形,边缘全缘,上表面淡棕褐色,无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隆起,侧脉在近叶缘处连成边脉。叶柄长36MM。革质而脆,易折断。嫩茎扁四棱形,必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涩、微甘苦。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主泻痢腹痛;食积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泻。治。

12、泄泻,久痢,湿疹,创伤出血。0014鳢肠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AL的干燥地上部分。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带根或不带根全草,全体被白色粗毛。根须状,长510CM。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27MM,表面灰绿色或稍带紫,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有时中空。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墨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锯齿,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611MM,总花梗细长,总苞片56,黄绿色或棕褐色,花冠多脱落。瘦果扁椭圆形,棕色,表面有小瘤状突起。气微香,味淡、微咸涩。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花开时。

13、采割,晒干。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肠出血等症。捣汁涂眉发,能促进毛发生长,内服有乌发、黑发功效。唐本草说,墨旱莲“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敬之”。日华子本说明书CN104138497A3/6页5草中也说,墨旱莲可以“排脓,止血,通小肠,敷一切疮并蚕瘑”。滇南本草载,墨旱莲“固齿,乌发,洗九种痔疮”。本草纲目指出,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本草述认为,墨旱莲“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0015桃金娘叶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的叶子,桃金娘,别名哆尼、岗菍、山菍、多莲、当梨根、稔子树、豆稔、仲尼、乌肚子、桃舅娘、当泥,。

14、英文名MYRTLE,拉丁文名RHODOMYRTUSTOMENTOSA桃金娘科、桃金娘属灌木,高1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厘米,宽14厘米,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用于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是山坡复绿、水土保持的常绿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桃金娘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桂、粤、闽、赣地区,多为野生灌木。桃金娘的根祛风行气、益肾,治寒喘、疝气、风湿关节痛等;。

15、其叶果健脾益血,收敛解毒,治肠胃炎、劳伤、痢疾、便血等。0016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厘米,宽0411厘米,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色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

16、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C8H11O3N),鲜草约含250毫克,并含有多巴明DOPAMINE,C8H11O2N为4(2乙氨基)焦性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及少量多巴DOPA,C9H11O4N为3(3,4二羟基苯)L丙氨酸,3(3,4DIHYDROXYPHENYL)LALANINE;此外,尚含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皂甙、鞣质、树脂、脂肪、尿素(UREA)、钙、磷、铁盐、草酸氢钾、氯化钾、硝酸钾。

17、、硫酸钾及其它钾盐。钾盐以氧化钾(K2O)计,鲜草约含1,干草约含10。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及微量游离的草酸。全草并显生物碱、香豆精、黄酮、强心甙及蒽醌类化合物反应。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疔疮肿毒,湿疹、带状疱疹。0017铁苋(ACALYPHAWILKESIANAMUELLARG)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别名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植物名实图考),六合草、半边珠(草木便方),野黄麻(天宝本草),王碗捧真珠、粪。

18、斗草(福建民间草药),血见愁(安徽药材),凤眼草(药材资料汇编),肉草、喷水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耳朵草、大青草(江苏植药志),猫眼草、蚬草(南宁市药物志),叶里藏珠、痢疾草(江西民间草药),野麻草(闽南民间草药),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四川中药志),七盏灯(重庆草药),血布袋、布袋口(中国药植图鉴),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田。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毛说明书CN104138497A4/6页6或近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极短,长210毫米,生于极小的苞片内;雌花序生。

19、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12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4裂;无花瓣;雄蕊8;子房3室。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生于旷野、路边较湿润的地方。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亦产。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自根茎处作须状分出,茎表面灰紫色或灰棕色,长约30厘米,密被白色毛。质坚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中心有疏松的白色髓部或巳成空洞。茎上部残留叶片,多破碎皱缩。气微芳香,味淡。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杀虫,止血。治痢疾,腹泻,咳嗽吐血,便血,。

20、子宫出血,疳积,腹胀,皮炎,湿疹,创伤出血。0018薯莨(拉丁学名DIOSCOREACIRRHOSALOUR)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多年生宿根性缠绕藤本植物,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

21、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多年生块茎基部长裸出地面,量多者可挖出二、三十斤以上,为优良的红褐色染料。薯莨内含大量韖质成分,不堪食用,多作为制革、染鱼网、绳索、布料的染料用。分布于泊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

22、干。药用性味苦、微酸、涩、微寒。效用担根体有活血,止血,补血,理气,止痛,收敛,止痢,解毒,消肿之效。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产后腹痛,消化道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内伤出血,崩漏,月经不调,赤痢,痢疾,膨胀,哮喘,半身不遂,半身麻木,筋骨痛,关节炎腰痛,阴痒,疮疖,毒蛇咬伤,中暑发痧。0019竹叶(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叶。竹叶的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食疗本。

23、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0020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

24、说明书CN104138497A5/6页7阿及艾。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

25、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天然、安全、低(或无)毒、高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优点,可以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2、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够用于眼镜蛇痢疾的治疗,其采用中草药配方,治愈后无残留药物,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3、本。

26、发明的中药制剂费用比较低廉、见效快,疗效短,治愈率高;4、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将番石榴叶、鳢肠、桃金娘叶、马齿苋、铁苋、薯莨、艾叶混合制备而成,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止痢,解毒,消肿等功效,从而达到了防治眼镜蛇痢疾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0022实施例1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1KG、鳢肠5KG、桃金娘叶13KG、马齿苋6KG、铁苋10KG、薯莨7KG、艾叶11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

27、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0023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0024实施例2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0KG、鳢肠4KG、桃金娘叶12KG、马齿苋5KG、铁苋9KG、薯莨6KG、艾叶10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液,备用;步骤3)将中。

28、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说明书CN104138497A6/6页8备用。0025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实施例3步骤1)按重量份数称取番石榴叶12KG、鳢肠6KG、桃金娘叶14KG、马齿苋7KG、铁苋11KG、薯莨8KG、艾叶12KG分别粉碎,混合在一起;步骤2)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A;在滤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纯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B混合,进行减压浓缩,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中药水提浓缩。

29、液,备用;步骤3)将中药水提浓缩液用纯化水稀释至处方量1G/ML,即得成品,置于4环境保存备用。0026用法涂抹到眼镜蛇的饲料或者加入到眼镜蛇的正常饮用水中均匀混合,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预防量减半使用。0027实施案例案例一广西某动物园60条眼镜蛇有18条出现病情,表现为无力缠绕,对外界和食物反应迟钝,拒食和拉稀。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以药液加入饮水中稀释,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当天病蛇的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好转。用药3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

30、蛇,18条眼镜蛇临床症状消失,基本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0028案例二广西龙州某个体养殖户的100多条眼镜蛇出现病情,约30条眼镜蛇呕吐,尾部干瘪,泄殖孔不能闭和收回。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二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以药液为饮水进行全群饮水,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不饮水的的病蛇隔离用涂抹中药制剂的饲料喂食,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药3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蛇,病蛇蛇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0029案例三广西横县某蛇场有80多条眼镜蛇出现病情,表现为停止吐信或刺激后吐信不积极,拒食、呕吐、拉稀。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三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第一天天以药液为饮水进行全群饮水,每天3次,每次03ML,大蛇摄入量0618克/条,小蛇摄入量0309克/条。不饮水的的病蛇隔离用涂抹中药制剂的饲料喂食,治疗前后对蛇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用药2天后未再增加发病眼镜蛇,病蛇的临床症状及精神状态好转。用药4天后,眼镜蛇临床症状消失,基本恢复健康,治愈率达到100。治愈一个月后回访,未再复发。说明书CN10413849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