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14963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2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4523.6

申请日:

2014.07.24

公开号:

CN104119043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保全IPC(主分类):C04B 28/00申请日:20140724授权公告日:20150603登记生效日:20170721|||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8/00登记号:2016990000481登记生效日:20160614出质人:北京元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质权人:珲春梧桐树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发明名称: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140724授权公告日:20150603|||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IPC(主分类):C04B 28/00授权公告日:20150603申请日:20140724登记号:2016990000361出质人:北京元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质权人:林青解除日:20160614|||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8/00登记号:2016990000361登记生效日:20160506出质人:北京元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质权人:林青发明名称: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20140724授权公告日:20150603|||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C04B 28/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北京元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史家桥村四史路603号变更后: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史家桥村四史路603号|||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4B 28/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新奥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1708室变更后权利人: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史家桥村四史路603号登记生效日:20150430|||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4B28/00收件人:贾翠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8/00申请日:20140724|||公开

IPC分类号:

C04B28/00; C04B7/24

主分类号:

C04B28/00

申请人:

新奥生态建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先福; 贺伟力; 王以峰; 郭海滨; 吴波玲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1708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在满足道路指标要求的同时,使建筑垃圾得到充分利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该道路铺筑材料不包含水泥、沥青或水泥混凝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破碎、研磨获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为750-2200m2/kg。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泥土材料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及土类杂质。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激发剂为复合生物固化剂。

7.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

说明书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的道路铺筑材料。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主要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构筑物、建筑物等进行建设、修缮、拆除及进行房屋装饰过程中产生的泥土、废渣、砂浆等各类废弃物。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基本组成一致,主要成分包括泥土、散落的砂浆、废渣,沥青混凝土碎块、打桩截断剩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水泥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各种废金属、木材、各类建材产品的包装材料,墙体保温板,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料和其它废弃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最多的国家,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每年拆除老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亿吨,其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与其它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低毒、无害、可资源化利用等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天然材料将日益枯竭,如果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有效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还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研究比较晚,目前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仍缺乏较系统的研究,缺少完善的再生技术的标准和规程。在中国,建设各种道路需要大量的材料,如果能够将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工程中,则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价值。
然而,建筑垃圾的多样性以及道路铺筑材料日益严格的标准要求等因素,使得建筑垃圾在道路铺筑材料中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建筑垃圾利用率不高,道路铺筑材料中建筑垃圾所占的比例较小,等等。
CN101239804A公开了一种采用建筑垃圾制造建材的方法,其对城市建筑材料依次进行分拣、磁选、一次破碎和重力分选,将建筑垃圾分离为重物料、轻物料和矿物物料,并将所述的矿物物料经过二次破碎后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所述建筑材料的原料包括:纤维物料5-10份、矿物物料40-60份、低水水泥20-30份和其他物料0-30份,所述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为将纤维物料、矿物物料和其他物料混合均匀,再加入低水水泥混合均匀,加水搅拌成浆,置入模具中振动成型或加压成型,自然养护后形成建筑用板材产品。在该专利文献中,仅仅利用了建筑垃圾中的矿物物料,建筑垃圾总体利用率低,获得矿物物料的步骤繁琐,并且在建筑材料中矿物物料的比例不高,更为重要的时,该建筑垃圾是用于制备板材产品,而不是用于制备对强度、耐水性要求较高的道路铺筑材料。
CN101348343A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材料配置简单、降低成本,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包括的重量比份数为:建筑垃圾85-97份、生石灰3-15份,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砖石和混凝土,所述生石灰中的有效CaO含量≥85%。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建筑垃圾进行初选;(2)粉碎原材料,将建筑垃圾原材料粉碎至粒度为大于0至4mm,将CaO含量≥85%的生石灰磨至小于100目;(3)原材料配合,将粉碎过的建筑垃圾和生石灰细粉按重量比建筑垃圾85-97份、生石灰3-15份混和均匀后运至消化仓,停留1-3小时;(4)成型,从消化仓出来的材料进入搅拌机,加入总干粉用量的5-8%水拌合后,输送至料仓,在压砖机上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型材,使用的压力为200-1500吨,加压时间1-3秒钟;(5)压蒸养护,在温度为190-230℃,压力为7-10kg的条件下养护6-10小时,即为建材成品。在该专利文献中,主要是 用于制造成型建材产品,不能够用作道路铺筑材料,例如强度远远不够。
WO2006033561A1公开了一种分离建筑废弃物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将粉碎成预定尺寸的建筑废弃物加入到沉淀槽的液体中,并根据比重在槽中将其分离成各种组分,其中,所述液体具有比回收组分的比重低但比剩余组分的比重高的参考比重,从而仅使要回收的组分通过沉淀到所述沉淀槽的底部而进行分离。根据所述方法,可以容易地将包含在建筑废弃物中的其它杂质与优质的可重复利用的混凝料分离。具体地,对分离液体的参考比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甚至可以容易地将比水重的各种杂质(瓦片、红砖、沥青混凝土、水泥浆块等)与可重复利用的混凝料分离。该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建筑垃圾的分选。
JP2006257681A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矿物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在高温处理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其通过将贝壳燃烧并粉碎产生的多孔性贝壳碎料与所述材料接触来吸附建筑垃圾高温处理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使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更加绿色和安全。该方法成本比较高。
KR100938212B1公开了一种用于筑路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20-40重量%树脂、22-27重量%环保集料、22-27重量%再循环碎片材料、13-18重量填料、1.5-5重量颜料和和1.5-3重量%常见添加剂。该组合物成本含有大量树脂,成本比较高且不耐老化,另外由于缺少水泥组分,至少强度严重不足。
非专利文献“建筑垃圾模压制品力学性能的研究”,陈日高等,混凝土,2011年第8期(总第262期),125-127,以成型压力、建筑垃圾掺入量、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建筑垃圾模压制品(MPBW)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试验表明:以废弃混凝土加工处理成细集料,加入水泥为胶凝材料模压制成的建材制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控制成型压力、改变建筑垃圾掺入量或粉煤灰取代水泥量,利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板材、块材、构件等建材制品。该文献主要针对的是成型制品, 并且垃圾原料掺入比例较低。
非专利文献“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利用的试验研究”,马纯滔等,宁夏工程技术,第8卷第1期,2009年3月公开了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其中再生微粉的原料是在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筛分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占再生骨料质量10%左右、粒径<0.16mm的细粉料,研磨获得微粉的最大比表面积仅为735.4m2/kg。
目前亟需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使得建筑垃圾利用率高且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性能能够达到目前所用道路铺筑材料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得道路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为建筑垃圾,能够使建筑垃圾得到综合利用并且制备的道路铺筑材料性能完全可达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方面,一种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
所述道路铺筑材料不包含水泥、沥青或水泥混凝土。
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可以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破碎、研磨获得。
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可以为750-2200m2/kg,优选1000-2200m2/kg,更优选1500-2100m2/kg,最优选1800-2000m2/kg。
所述泥土材料可以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及土类杂质。
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激发剂可以为复合生物固化剂,也可以为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或者为它们的组合。
在现有的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微粉制备中,其采用的原料基本上均是废混凝土制备骨料中产生的细颗粒物质,并且制备的微粉难以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更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有的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微粉制备中,为了使制得的建筑或道路铺筑材料满足要求,仅仅用再生微粉替代混凝土材料中部分水泥,而不能完全替代水泥。
本发明人出人意料的发现,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进行破碎、研磨,可以获得高表面积的性能非常优异的微粉,其在被本发明的激发剂激发后在某些性能方面超过了水泥,使得能够完全替代道路铺筑材料中通常所用的水泥,且同时能够达到道路铺筑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与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相比,吸水性较大、强度较低、脆性较大,这些特点导致由再生废混凝土制备的微粉难以完全替代道路铺筑材料中的水泥。相比之下,砖粉用作道路铺筑材料在反应时,化学组成中的SiO2和Al2O3等活性组分与激发剂中的组分例如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或水化硫铝酸钙等产物,从而形成水泥石强度。
本发明人还发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只有在750-2200m2/kg的范围内才能够有效发挥水泥的替代作用,使道路铺筑材料获得所需的抗压强度。当微粉的比表面积小于750m2/kg时,则该微粉的潜在活性不够,例如使道路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能不足。而当比表面积大于2200m2/kg时,则性能提高不再显著并且制备成本增加,并且吸湿性增加,给拌料带来困难。另外,相比之下,当使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微粉的研磨时,由于其吸水性大,易于导致潮湿,并且由于成分复杂,包含一定比例难以研磨的砂粒,即使通过研磨也难以获得600m2/kg以上的比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吸水性大、强度低等特点,导致在道路铺筑材料中仅仅能够替代有限部分的水泥。本发明中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的研磨可以在研磨介质存在下进行,所述研磨介质优选为硅酸锆球和钇稳定氧化锆球的以2∶1~3∶1(重量比)的混合介质。
在施工垃圾中,红砖、青砖、瓦占到垃圾组成的约7.5重量%,在拆除垃圾中,红砖、青砖、瓦占到垃圾组成的约6重量%,在建筑垃圾中还存在不少碎玻璃,这些都为本发明微粉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关于建筑垃圾组分,从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分来看,混凝土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其次是泥土(约10%)、石块和碎石(约10%)等;从新建建筑物施工垃圾的组分来看,泥土比例约30%以上,其次是石块和碎石(约25%)、混凝土(约20%)等。这些为本发明道路铺筑材料中泥土材料提供了充足来源。
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激发剂可以为复合生物固化剂,也可以为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或者为它们的组合,例如复合生物固化剂与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的重量比可以为(1~2)∶(3~5)。
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可以为坚土酶、β-葡糖苷酶和磷酸酶以(10~15)∶(1~2)∶(2~3)重量比的混合物。
通过该3种酶的特定组合,可以使其发生相互促进作用,例如磷酸酶的使用可以增强坚土酶的水稳定性。在本发明中,当使用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的道路铺筑材料用作基层材料时,特别有利有土类材料的稳定性,使得能够显著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弯拉性能、抗压及抗弯拉模量,尤其能够使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于不添加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或者使用单一生物激发剂(例如坚土酶)的道路铺筑材料,如在作为底基层材料时,能够提高至少约18%,这种协同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知识所不可能预料到的。本发明的复合生物固化剂还可以增加了铺筑材料的稳定性,延长了道路的寿命,并且能够对长期存在基层中,能够长期保持固化效果。
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关于所述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优选为碱类激发剂和盐类激发剂的组合,即复合激发剂。碱激发主要是增加浆体的OH-浓度.提高液相碱度,使液相的pH值保持大约12左右,这有利于钙矾石的形成和C3S、C2S水化速度的提高,从而激发了道路铺筑材料中微粉 的活性。
本发明人还发现,通过单一的碱激发剂难以使道路铺筑材料达到所需要求,激发剂与其它材料的匹配性较差,且道路铺筑材料的稳定性不理想。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和试验,寻求复合激发剂与所述微粉和泥土类原料的匹配关系,最终发现通常还优选加入一定量的盐类激发剂。
所述复合激发剂为碱类激发剂A和盐类激发剂B的组合物,激发剂A与B的重量比为2∶1-6∶1;碱类激发剂A为基于碱类激发剂A的总重量计20-30重量%Ca(OH)2、10-20重量%NaOH、20-40重量%Na2CO3和20-30重量%Na2SiO3·9H2O的混合物;盐类激发剂B为基于盐类激发剂B的总重量计20-40重量%Na2SO4、20-30重量%CaSO4·2H2O、10-20重量%CaCl2和20-30重量%Ca2SO4的混合物。
该道路铺筑材料还可以包含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其中所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的片段材料;
(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表面改性剂的水溶液,搅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200∶1-500∶1,所述表面改性剂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溶液中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浓度为20-30重量%;
(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混合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所述片段材料与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00∶1;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10℃-220℃,优选120℃-180℃,更优选130-170℃的条件下热处理3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
所述木材片段材料与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的合适质量比,使得在热处理后,热熔的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恰好能够基本上完全包覆木材片段的表面,如果所述聚合物材料用量较少,则不能够完全覆盖木材片段的表 面,使木材片段材料在作为路基材料使用过程中易于降解例如腐烂,而如果所述聚合物材料用量过大,则在成本方面不是有效的,并且使木材本身的性能例如韧性和一定强度难以发挥出来。
如前文所述,在目前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木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装修垃圾中包含相当比例的木材类建筑垃圾,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往往是被焚烧掉,不仅没有有效利用其价值,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针对该问题,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通过按照上述方法对木材进行改性和增强,可以特别有利地将其用作道路的水稳层、基层等中。以前的普遍认识是,木材易于腐烂,特别是在有水存在着的环境中,难以用在道路铺筑材料中,更难以用在水稳层中。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和增强处理,使其具有足够的耐水性,同时即使其在道路铺筑中用在水稳层、基层等中,也不会由于光的作用而导致改性材料老化。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优选来自垃圾中的废塑料。优选聚乙烯,更优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本领域已知,垃圾例如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如各种废塑料瓶)主要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强、耐热、耐寒、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且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所述这些性能与路基材料中所要求的材料性能非常吻合,因此优选使用来自垃圾中的废塑料的聚乙烯对木材纤维材料进行增强。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木材纤维材料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木材纤维本身的韧性,还提供了高强度、高刚性、高耐热、高耐寒、高化学稳定性这样的所需性能。将建筑垃圾中的聚乙烯材质的废塑料粉碎成粉末即可用在所述方法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以来,即使对废木材进行再利用,也通常是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然而这需要使用防腐剂,防腐剂通常是铬酸盐、硼酸盐、砷酸铜等盐,如果用在道路铺筑材料的,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土壤污染。
此外,在本发明的木材纤维改性过程中,针对木材的表面物理和化学结构,从大量其它领域中使用的界面增容剂中筛选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作为界面增容剂,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具有极性的侧基和疏水的主链,可以分别与木材和聚乙烯(或聚丙烯)接触,起到降低界面张力的增容作用,这种高分子增容剂的使用,避免了增容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迁移,有利于发挥出稳定的增容效果,同时有利于确保复合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配制成溶液,优选含水溶液使用,方法简便,不使用有机溶剂,进而还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
优选地,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道路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0.02-0.08重量%的激发剂以及可选的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和可选的0.01-2重量%的外加剂混合均匀,其混合顺序如下:
(1)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
(2)任选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与可选的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和0.01-2重量%的外加剂混合;和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
本发明人发现,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同时加料和混合的方法相比,激发剂更能够激发微粉的活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如果在初始混合步骤中将比例非常低的激发剂与比例非常大的泥土材料混合,则容易被泥土材料包裹,从 而使其难以和微粉材料接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分拣步骤过程中分拣出的木材可以作为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原料,由所述木材制备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的片段材料;
(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表面改性剂的水溶液,搅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200∶1-500∶1,所述表面改性剂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溶液中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浓度为20-30重量%;
(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混合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所述片段材料与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00∶1;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10℃-220℃,优选120℃-180℃,更优选130-170℃的条件下热处理3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的是,如果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废塑料得到的聚乙烯粉末的量不能够满足配料的需求,也任选可以从其它废物处理领域获取。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还可以包含0.01-5重量%,优选0.05-2重量%的混凝土外加剂。
本发明的混凝土外加剂优选包含或者是通过使如下单体(I)和单体(II)共聚获得的共聚物:
(I)

其中R1为C1-C6的烷基,例如乙基,R2为C2-C6的烷氧基,例如乙氧 基,n为2-10的整数;和
(II)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盐;
其中单体(I)和(II)的重量比为50-95∶5-50,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
在所述结构中,重复乙氧基单元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铺筑混凝土的减水性能。
最优选地,所述α,β-不饱和羧酸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发现通过在苯环对位用F取代,可以进一步增强共聚物的减水性能,从而可以在道路铺筑材料中加入低至0.01重量%的所述外加剂就可以实现所需减水性能。
本发明的这种具有优异减水性能的外加剂聚合物或其类似物尚未有报导。
聚合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聚合方法来进行,例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法或悬浮聚合。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加入这样的外加剂,可以提供优异的减水性能,防止道路铺筑材料的流动性随着时间降低,非常有利于在道路铺筑中进行施工,并且使得能够有效避免水泥的使用,道路强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是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各项性能测试可以参照下列标准进行:1、GB/T 1346《水 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2、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3、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 56-84;4、GB 8076-2008;和5、JTGE51-2009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实施例1
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9.93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90.0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7重量%的激发剂,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通过在颚式粉碎机和研磨机中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破碎、研磨获得,获得的微粉的比表面积为2000m2/kg,所述泥土材料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主要是工程开挖产生的泥土,激发剂为碱类激发剂A和盐类激发剂B的组合物,激发剂A与B的重量比为5∶1;碱类激发剂A为基于碱类激发剂A的总重量计30重量%Ca(OH)2、10重量%NaOH、30重量%Na2CO3和30重量%Na2SiO3·9H2O的混合物;盐类激发剂B为基于盐类激发剂B的总重量计30重量%Na2SO4、25重量%CaSO4·2H2O、15重量%CaCl2和30重量%Ca2SO4的混合物。在所述道路铺筑材料制备过程中,先将激发剂与微粉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合,再与泥土材料混合。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经测量,其7d抗压强度为3.5MPa,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
对比例1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微粉用等重量的比表面积为约500m2/kg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破碎、研磨获得的微粉替代。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1.8MPa,不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 4Mpa的要求。
对比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微粉的比表面积为450m2/kg。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2.5MPa,不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
对比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使用盐类激发剂B,其用等重量的碱类激发剂A替代。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3.05MPa,仅仅勉强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
实施例2
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制备
(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不等的片段材料;
(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25重量%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水溶液,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300∶1;
(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充分混合,使其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粉末,所述片段材料与聚乙烯的质量比为80∶1;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35℃的条件下热处理4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3重量%的实施例2制得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3.7MPa,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并且强度比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提高了5.7%。
实施例4:外加剂的制备
单体(I)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1为乙基,R2乙氧基,n为5,该单体可以通过将聚乙二醇和乙基丙烯酸按照常规酯化方法进行酯化、然后将酯化产物与乙氧基氯按照常规消除反应制得,或者可以直接商购自Sigma-Aldrich公司;
单体(II)的化学结构式为:
该单体可商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采用乳液聚合法,向500mL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80g单体(I)和10g单体(II)以及200mL去离子水,搅拌下通氮气,然后加入0.1g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升温至聚合温度,聚合温度为80℃,保持反应4小时,结束反应后回收聚合产物,经测量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约1500。
实施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R’,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该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0.3重量%的实施例4制得的外加剂。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减水性和减水剂收缩率比。
对比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R”,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该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0.3重量%的市售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所认为性能较好的减水剂。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减水性和减水剂收缩率比。
表1:不同外加剂的性能对比

与常规减水剂相比,本发明的减水剂使减水性提高7%,并且收率率降低16%,这反映在用量非常大的道路铺筑材料中,能够减少水的用量、大大提高道路铺筑材料的强度,通过所述减水性能的增强,可以获得高强道路铺筑材料,避免水泥的使用。同时,所述减水剂的优异性能可以延长道路铺筑材 料的寿命可多达一倍以上,从而极大地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904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9043A21申请号201410354523622申请日20140724C04B28/00200601C04B7/2420060171申请人新奥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地址100190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1708室72发明人韩先福贺伟力王以峰郭海滨吴波玲54发明名称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

2、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在满足道路指标要求的同时,使建筑垃圾得到充分利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9043ACN104119043A1/1页21一种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铺。

3、筑材料,其中该道路铺筑材料不包含水泥、沥青或水泥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破碎、研磨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为7502200M2/KG。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泥土材料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及土类杂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中所述激发剂为复合生物固化剂。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

4、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权利要求书CN104119043A1/10页3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的道路铺筑材料。背景技术0002建筑垃圾主要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构筑物、建筑物等进行建设、修缮、拆除及进行房屋装饰过程中产生的泥土、废渣、砂浆等各类废弃物。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基本组成一致,主要成分包括泥土、散落的砂浆、废渣,沥青混凝土碎块、打桩截断剩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水泥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各。

5、种废金属、木材、各类建材产品的包装材料,墙体保温板,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料和其它废弃物。000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最多的国家,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每年拆除老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亿吨,其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0004与其它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低毒、无害、可资源化利用等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天然材料将日益枯竭,如果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有效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还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研究比较晚,目前虽。

6、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仍缺乏较系统的研究,缺少完善的再生技术的标准和规程。在中国,建设各种道路需要大量的材料,如果能够将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工程中,则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价值。0005然而,建筑垃圾的多样性以及道路铺筑材料日益严格的标准要求等因素,使得建筑垃圾在道路铺筑材料中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建筑垃圾利用率不高,道路铺筑材料中建筑垃圾所占的比例较小,等等。0006CN101239804A公开了一种采用建筑垃圾制造建材的方法,其对城市建筑材料依次进行分拣、磁选、一次破碎和重力分选,将建筑垃圾分离为重物料、轻物料和矿物物料,并将所述的矿物物料经过二次破碎后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所述建筑材料的原料包括纤。

7、维物料510份、矿物物料4060份、低水水泥2030份和其他物料030份,所述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为将纤维物料、矿物物料和其他物料混合均匀,再加入低水水泥混合均匀,加水搅拌成浆,置入模具中振动成型或加压成型,自然养护后形成建筑用板材产品。在该专利文献中,仅仅利用了建筑垃圾中的矿物物料,建筑垃圾总体利用率低,获得矿物物料的步骤繁琐,并且在建筑材料中矿物物料的比例不高,更为重要的时,该建筑垃圾是用于制备板材产品,而不是用于制备对强度、耐水性要求较高的道路铺筑材料。0007CN101348343A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材料配置简单、降低成本,其采用以下技术方。

8、案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包括的重量比份数为建筑垃圾8597份、生石灰315份,所述建筑垃圾包括砖石和混凝土,所述生石灰中的有效CAO含量85。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建筑垃圾进行初说明书CN104119043A2/10页4选;2粉碎原材料,将建筑垃圾原材料粉碎至粒度为大于0至4MM,将CAO含量85的生石灰磨至小于100目;3原材料配合,将粉碎过的建筑垃圾和生石灰细粉按重量比建筑垃圾8597份、生石灰315份混和均匀后运至消化仓,停留13小时;4成型,从消化仓出来的材料进入搅拌机,加入总干粉用量的58水拌合后,输送至料仓,在压砖机上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型材,使用的压力为2001500吨,加压时。

9、间13秒钟;5压蒸养护,在温度为190230,压力为710KG的条件下养护610小时,即为建材成品。在该专利文献中,主要是用于制造成型建材产品,不能够用作道路铺筑材料,例如强度远远不够。0008WO2006033561A1公开了一种分离建筑废弃物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将粉碎成预定尺寸的建筑废弃物加入到沉淀槽的液体中,并根据比重在槽中将其分离成各种组分,其中,所述液体具有比回收组分的比重低但比剩余组分的比重高的参考比重,从而仅使要回收的组分通过沉淀到所述沉淀槽的底部而进行分离。根据所述方法,可以容易地将包含在建筑废弃物中的其它杂质与优质的可重复利用的混凝料分离。具体地,对分离液体的参考比重进行适。

10、当的调整,从而甚至可以容易地将比水重的各种杂质瓦片、红砖、沥青混凝土、水泥浆块等与可重复利用的混凝料分离。该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建筑垃圾的分选。0009JP2006257681A公开了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矿物材料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在高温处理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其通过将贝壳燃烧并粉碎产生的多孔性贝壳碎料与所述材料接触来吸附建筑垃圾高温处理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使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更加绿色和安全。该方法成本比较高。0010KR100938212B1公开了一种用于筑路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2040重量树脂、2227重量环保集料、2227重量再循环碎片材料、1318重量填。

11、料、155重量颜料和和153重量常见添加剂。该组合物成本含有大量树脂,成本比较高且不耐老化,另外由于缺少水泥组分,至少强度严重不足。0011非专利文献“建筑垃圾模压制品力学性能的研究”,陈日高等,混凝土,2011年第8期总第262期,125127,以成型压力、建筑垃圾掺入量、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建筑垃圾模压制品MPBW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试验表明以废弃混凝土加工处理成细集料,加入水泥为胶凝材料模压制成的建材制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控制成型压力、改变建筑垃圾掺入量或粉煤灰取代水泥量,利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板材、块材、构件等建材制品。该文献主要针对的是成型制。

12、品,并且垃圾原料掺入比例较低。0012非专利文献“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利用的试验研究”,马纯滔等,宁夏工程技术,第8卷第1期,2009年3月公开了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其中再生微粉的原料是在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筛分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占再生骨料质量10左右、粒径016MM的细粉料,研磨获得微粉的最大比表面积仅为7354M2/KG。0013目前亟需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使得建筑垃圾利用率高且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性能能够达到目前所用道路铺筑材料的性能。发明内容001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得道路铺筑材料的主要原。

13、料为建筑垃圾,能够使建筑垃圾得到综合利用并且说明书CN104119043A3/10页5制备的道路铺筑材料性能完全可达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0015在一方面,一种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所述道路铺筑材料的99重量以上由建筑垃圾制成。0016所述道路铺筑材料不包含水泥、沥青或水泥混凝土。0017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可以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破碎、研磨获得。0018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可以为7502200M2/。

14、KG,优选10002200M2/KG,更优选15002100M2/KG,最优选18002000M2/KG。0019所述泥土材料可以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及土类杂质。0020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激发剂可以为复合生物固化剂,也可以为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或者为它们的组合。0021在现有的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微粉制备中,其采用的原料基本上均是废混凝土制备骨料中产生的细颗粒物质,并且制备的微粉难以获得较大的比表面积。更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有的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微粉制备中,为了使制得的建筑或道路铺筑材料满足要求,仅仅用再生微粉替代混凝土材料中部分水泥,而不能完全替代水泥。0022本发。

15、明人出人意料的发现,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进行破碎、研磨,可以获得高表面积的性能非常优异的微粉,其在被本发明的激发剂激发后在某些性能方面超过了水泥,使得能够完全替代道路铺筑材料中通常所用的水泥,且同时能够达到道路铺筑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与建筑垃圾中的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相比,吸水性较大、强度较低、脆性较大,这些特点导致由再生废混凝土制备的微粉难以完全替代道路铺筑材料中的水泥。相比之下,砖粉用作道路铺筑材料在反应时,化学组成中的SIO2和AL2O3等活性组分与激发剂中的组分例如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或水化硫铝酸钙。

16、等产物,从而形成水泥石强度。0023本发明人还发现,具有活性的微粉的比表面积只有在7502200M2/KG的范围内才能够有效发挥水泥的替代作用,使道路铺筑材料获得所需的抗压强度。当微粉的比表面积小于750M2/KG时,则该微粉的潜在活性不够,例如使道路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能不足。而当比表面积大于2200M2/KG时,则性能提高不再显著并且制备成本增加,并且吸湿性增加,给拌料带来困难。另外,相比之下,当使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微粉的研磨时,由于其吸水性大,易于导致潮湿,并且由于成分复杂,包含一定比例难以研磨的砂粒,即使通过研磨也难以获得600M2/KG以上的比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吸水性大、强度低等特点,导。

17、致在道路铺筑材料中仅仅能够替代有限部分的水泥。本发明中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的研磨可以在研磨介质存在下进行,所述研磨介质优选为硅酸锆球和钇稳定氧化锆球的以2131重量比的混合介质。0024在施工垃圾中,红砖、青砖、瓦占到垃圾组成的约75重量,在拆除垃圾中,红砖、青砖、瓦占到垃圾组成的约6重量,在建筑垃圾中还存在不少碎玻璃,这些都为本发明微粉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来源。0025关于建筑垃圾组分,从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分来看,混凝土所占比例高达50说明书CN104119043A4/10页6以上,其次是泥土约10、石块和碎石约10等;从新建建筑物施工垃圾的组分来看,泥土比例约30以上,其次是石块和碎。

18、石约25、混凝土约20等。这些为本发明道路铺筑材料中泥土材料提供了充足来源。0026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激发剂可以为复合生物固化剂,也可以为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或者为它们的组合,例如复合生物固化剂与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的重量比可以为1235。0027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可以为坚土酶、葡糖苷酶和磷酸酶以10151223重量比的混合物。0028通过该3种酶的特定组合,可以使其发生相互促进作用,例如磷酸酶的使用可以增强坚土酶的水稳定性。在本发明中,当使用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的道路铺筑材料用作基层材料时,特别有利有土类材料的稳定性,使得能够显著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弯拉性能、抗压及抗弯拉模。

19、量,尤其能够使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于不添加所述复合生物固化剂或者使用单一生物激发剂例如坚土酶的道路铺筑材料,如在作为底基层材料时,能够提高至少约18,这种协同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知识所不可能预料到的。本发明的复合生物固化剂还可以增加了铺筑材料的稳定性,延长了道路的寿命,并且能够对长期存在基层中,能够长期保持固化效果。0029在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关于所述碱类激发剂和/或盐类激发剂,优选为碱类激发剂和盐类激发剂的组合,即复合激发剂。碱激发主要是增加浆体的OH浓度提高液相碱度,使液相的PH值保持大约12左右,这有利于钙矾石的形成和C3S、C2S水化速度的提高,从而激发了道路铺筑材料中微粉。

20、的活性。0030本发明人还发现,通过单一的碱激发剂难以使道路铺筑材料达到所需要求,激发剂与其它材料的匹配性较差,且道路铺筑材料的稳定性不理想。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和试验,寻求复合激发剂与所述微粉和泥土类原料的匹配关系,最终发现通常还优选加入一定量的盐类激发剂。0031所述复合激发剂为碱类激发剂A和盐类激发剂B的组合物,激发剂A与B的重量比为2161;碱类激发剂A为基于碱类激发剂A的总重量计2030重量CAOH2、1020重量NAOH、2040重量NA2CO3和2030重量NA2SIO39H2O的混合物;盐类激发剂B为基于盐类激发剂B的总重量计2040重量NA2SO4、2030重量CASO42H。

21、2O、1020重量CACL2和2030重量CA2SO4的混合物。0032该道路铺筑材料还可以包含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其中所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得0033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的片段材料;0034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表面改性剂的水溶液,搅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20015001,所述表面改性剂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溶液中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浓度为2030重量;0035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混合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所述片段。

22、材料与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001;0036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10220,优选120180,更优选说明书CN104119043A5/10页7130170的条件下热处理3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0037所述木材片段材料与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的合适质量比,使得在热处理后,热熔的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恰好能够基本上完全包覆木材片段的表面,如果所述聚合物材料用量较少,则不能够完全覆盖木材片段的表面,使木材片段材料在作为路基材料使用过程中易于降解例如腐烂,而如果所述聚合物材料用量过大,则在成本方面不是有效的,并且使木材本身的性能例如韧性和。

23、一定强度难以发挥出来。0038如前文所述,在目前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木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例如装修垃圾中包含相当比例的木材类建筑垃圾,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往往是被焚烧掉,不仅没有有效利用其价值,还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针对该问题,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通过按照上述方法对木材进行改性和增强,可以特别有利地将其用作道路的水稳层、基层等中。以前的普遍认识是,木材易于腐烂,特别是在有水存在着的环境中,难以用在道路铺筑材料中,更难以用在水稳层中。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和增强处理,使其具有足够的耐水性,同时即使其在道路铺筑中用在水稳层、基层等中,也不会由于光的作用而导致改性材料老化。0。

24、039所述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优选来自垃圾中的废塑料。优选聚乙烯,更优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本领域已知,垃圾例如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如各种废塑料瓶主要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强、耐热、耐寒、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且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所述这些性能与路基材料中所要求的材料性能非常吻合,因此优选使用来自垃圾中的废塑料的聚乙烯对木材纤维材料进行增强。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木材纤维材料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木材纤维本身的韧性,还提供了高强度、高刚性、高耐热、高耐寒、高化学稳定性这样的所需性能。。

25、将建筑垃圾中的聚乙烯材质的废塑料粉碎成粉末即可用在所述方法中。004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以来,即使对废木材进行再利用,也通常是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然而这需要使用防腐剂,防腐剂通常是铬酸盐、硼酸盐、砷酸铜等盐,如果用在道路铺筑材料的,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土壤污染。0041此外,在本发明的木材纤维改性过程中,针对木材的表面物理和化学结构,从大量其它领域中使用的界面增容剂中筛选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作为界面增容剂,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具有极性的侧基和疏水的主链,可以分别与木材和聚乙烯或聚丙烯接触,起到降低界面张力的增容作用,这种高分子增容剂的使用,避免了增容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迁移,有利于发挥。

26、出稳定的增容效果,同时有利于确保复合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将聚乙烯聚吡咯烷酮配制成溶液,优选含水溶液使用,方法简便,不使用有机溶剂,进而还具有很好的环保性。0042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0043优选地,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道路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4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002008重量的激发剂以及可选的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

27、的木材纤维材料和可选的0012重量的外加剂混合均说明书CN104119043A6/10页8匀,其混合顺序如下00451将515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和002008重量的激发剂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00462任选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与可选的15重量来自建筑垃圾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和0012重量的外加剂混合;和0047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809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0048本发明人发现,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同时加料和混合的方法相比,激发剂更能够激发微粉的活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如果在初始混合步骤中将比例非常低的激发剂与比例非常。

28、大的泥土材料混合,则容易被泥土材料包裹,从而使其难以和微粉材料接触。004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分拣步骤过程中分拣出的木材可以作为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原料,由所述木材制备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50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的片段材料;0051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表面改性剂的水溶液,搅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20015001,所述表面改性剂为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溶液中聚乙烯聚吡咯烷酮的浓度为2030重量;0052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混合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

29、粉末、聚丙烯粉末或其混合物,所述片段材料与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001;0053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10220,优选120180,更优选130170的条件下热处理3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0054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的是,如果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废塑料得到的聚乙烯粉末的量不能够满足配料的需求,也任选可以从其它废物处理领域获取。0055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道路铺筑材料中还可以包含0015重量,优选0052重量的混凝土外加剂。0056本发明的混凝土外加剂优选包含或者是通过使如下单体I和单体II共聚获得的共聚物0057I00。

30、580059其中R1为C1C6的烷基,例如乙基,R2为C2C6的烷氧基,例如乙氧基,N为210的整数;和0060II,不饱和羧酸或其盐;0061其中单体I和II的重量比为5095550,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0062在所述结构中,重复乙氧基单元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铺筑混凝土的减水性能。说明书CN104119043A7/10页90063最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00640065发现通过在苯环对位用F取代,可以进一步增强共聚物的减水性能,从而可以在道路铺筑材料中加入低至001重量的所述外加剂就可以实现所需减水性能。0066本发明的这种具有优异减水性能的外加剂聚合物。

31、或其类似物尚未有报导。0067聚合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聚合方法来进行,例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法或悬浮聚合。0068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加入这样的外加剂,可以提供优异的减水性能,防止道路铺筑材料的流动性随着时间降低,非常有利于在道路铺筑中进行施工,并且使得能够有效避免水泥的使用,道路强度高。具体实施方式0069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是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70在本发明中,各项性能测试可以参照下列标准进行1、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2、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3、混凝。

32、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4、GB80762008;和5、JTGE512009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0071实施例10072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基于该道路铺筑材料的总重量计,其包含993重量由红砖、青砖、瓦和/或碎玻璃制得的具有活性的微粉、9000重量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制得的泥土材料和007重量的激发剂,其中所述具有活性的微粉通过在颚式粉碎机和研磨机中将建筑垃圾中的红砖破碎、研磨获得,获得的微粉的比表面积为2000M2/KG,所述泥土材料是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土,主要是工程开挖产生的泥土,激发剂为碱类激发剂A和盐类激发剂B的组合物,激发剂A与B的重量比为51;碱。

33、类激发剂A为基于碱类激发剂A的总重量计30重量CAOH2、10重量NAOH、30重量NA2CO3和30重量NA2SIO39H2O的混合物;盐类激发剂B为基于盐类激发剂B的总重量计30重量NA2SO4、25重量CASO42H2O、15重量CACL2和30重量CA2SO4的混合物。在所述道路铺筑材料制备过程中,先将激发剂与微粉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合,再与泥土材料混合。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经测量,其7D抗压强度为35MPA,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0073对比例10074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

34、,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微粉用等重量的比表面积为约500M2/KG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破碎、研磨获得的微粉替代。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说明书CN104119043A8/10页10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18MPA,不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0075对比例20076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微粉的比表面积为450M2/KG。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

35、压强度为25MPA,不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0077对比例30078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使用盐类激发剂B,其用等重量的碱类激发剂A替代。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305MPA,仅仅勉强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0079实施例20080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的制备0081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木材短切成最大直径为052CM不等的片段材料;00822将短切的片段材料置于搅拌罐内,加入25。

36、重量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水溶液,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片段材料与表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3001;00833向表面改性后的片段材料中加入聚乙烯粉末,充分混合,使其均匀,使片段材料的表面附着聚乙烯粉末,所述片段材料与聚乙烯的质量比为801;0084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料在135的条件下热处理4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0085实施例30086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3重量的实施例2制得的改性和增强的木材纤维材料。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

37、行铺筑,测试其7D抗压强度。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得7D抗压强度为37MPA,符合高速公路对基层的7D抗压强度为34MPA的要求,并且强度比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提高了57。0087实施例4外加剂的制备0088单体I的化学结构式为00890090其中R1为乙基,R2乙氧基,N为5,该单体可以通过将聚乙二醇和乙基丙烯酸按照常规酯化方法进行酯化、然后将酯化产物与乙氧基氯按照常规消除反应制得,或者可以直接商购自SIGMAALDRICH公司;0091单体II的化学结构式为说明书CN104119043A109/10页110092该单体可商购自上海化学试剂公司;0093采用乳液聚合法,向500M。

38、L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80G单体I和10G单体II以及200ML去离子水,搅拌下通氮气,然后加入01G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升温至聚合温度,聚合温度为80,保持反应4小时,结束反应后回收聚合产物,经测量所得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约1500。0094实施例50095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筑材料R,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该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03重量的实施例4制得的外加剂。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减水性和减水剂收缩率比。0096对比例40097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程序制备3吨重的道路铺。

39、筑材料R”,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实施例1的道路铺筑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为该道路铺筑材料总重量的03重量的市售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所认为性能较好的减水剂。按照标准公路设计规范,将所述材料作为公路基层进行铺筑,测试减水性和减水剂收缩率比。0098表1不同外加剂的性能对比00990100与常规减水剂相比,本发明的减水剂使减水性提高7,并且收率率降低16,这反映在用量非常大的道路铺筑材料中,能够减少水的用量、大大提高道路铺筑材料的强度,通过所述减水性能的增强,可以获得高强道路铺筑材料,避免水泥的使用。同时,所述减水剂的优异性能可以延长道路铺筑材料的寿命可多达一倍以上,从而极大地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0101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说明书CN104119043A1110/10页12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说明书CN104119043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